更新时间:2023-12-08 20:16
赤山湖风景区管理机构暨管理委员会是句容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成立于2007年11月,为句容市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辖4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其中赤山湖湿地面积7.6平方公里。
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西南部,距句容城区15公里,距南京市中心37公里。坐落于赤山东南部,北至243省道,南达西圩,东至青城老乔,西至芦亭圩,四周环河,包括三岔湖、西侧白水荡和北侧圩区等,形成了“湖面广阔、河流环绕、滩涂交织、岛屿点缀”的生态格局,总面积为1300公顷。2013年1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同意在赤山湖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
著名景点:断桥夕照、破岗渎闸、上溶渡闸、鼍龙背则、丹湖花田、赤山苇白
景点门票:免票(试营业期间)
其他:按项目收费
营业时间:9:00——17:00
赤山湖项目作为丰盛句容开发项目的核心部分,占地约18平方公里,包括赤山、白水荡北湖、白水荡南湖、花兰墩、赤山湖5个组成部分。项目地理位置极佳,距南京仅30分钟车程,多条省道和国道在景区汇集。
项目所在地句容,历史上一直隶属南京,一座具有2000年多年历史的古城。景区核心区域赤山湖,历史上水域面积曾高达200平方公里,烟波浩渺,无边无际。随着江宁、句容地区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大量湖面被填埋成农田和鱼塘,赤山湖逐渐消失。从2012年开始,为防洪蓄水,保护生态,政府重新挖田造湖,再次修复了赤山湖生态。句容河作为秦淮河的上游,流域范围内明清地域地方特色明显,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旅游观光价值。目前句容地区已有茅山、宝华山等著名旅游景区,地方政府正在实施产业互动,加快休闲农庄、特色农家乐、采摘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休闲农业的发展。
赤山绿水青牛白鹭秦淮十里人家
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生态型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旨在恢复秦淮河上游湖泊湿地,进一步完善赤山湖湿地的防洪、净水、鸟类栖息地等功能,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湿地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闲场所。
中国首个赤山绿水国家湿地公园
赤山湖是在红土覆盖的赤山脚下的一汪盈盈绿水,这里有“赤山”——秦淮平原水网区三四百年前崛起的死火山孤峰一座,这里有“赤山湖”——湖心水质可达二类水标准,湖水清澈见底,湖面倒映了岸边的绿植后散发出翠玉般的优雅光芒。纵观我国目前已经正式授牌或试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山与水自然资源各具特色又如此交相辉映的尚属首例,因此赤山湖堪称中国首个赤山绿水的国家湿地公园。
江南最纯净的天际线
江南地区历来繁华富饶、阡陌交通、人口密集,赤山湖区域却一改人们对江南的寻常印象,这里少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少有现代工业化的高压电塔,有的是错落有致的村庄、满眼的油菜花、一水白到天的湖荡、赤山的轮廓,甚至在天气晴好时可见20多公里外茅山的剪影。赤山湖有珍贵的天际线资源,这里是江南最纯净的天际线。
江苏自然湿地生物百科湿地公园
江苏省现有的国家湿地公园中绝大多数规模为三四百公顷,赤山湖总面积1300公顷,属江苏省较大的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范围内湖泊、河流、草本沼泽、鱼塘、水稻田等多样的湿地类型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湿地生物。规划实施后,自然环境的进一步好转,将使赤山湖的生物物种越来越丰富,赤山湖成为南京周边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过冬鸟类有290多种,同时还是大天鹅过冬中转站。冬季在赤山湖越冬的大天鹅最高纪录已经突破59只,常年居住于赤山湖的鸟有7500多只,继而赤山湖成为江苏省生物百科湿地公园。
秦淮第一湖
赤山湖静卧金陵之畔,为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源头之一。赤山湖也是目前秦淮河流域句容境内唯一的自然湖泊,称得上“秦淮第一湖”的美誉。
地理位置
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句容市西南部、长江南岸、秦淮上游,是句容境内难得的水网地带,也是百里秦淮的重要源头和水利文化节点。湿地公园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使赤山湖与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城市连成一体,机场路(243省道)位于湿地公园北侧边界,通湖大道相连,可直达管理服务区。湿地公园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赤山湖水质
赤山湖环湖河道总体水质良好,工业污染相对较少,水质类型为Ⅱ类,湖泊资源特征赤山湖主要水生物为鱼类、水禽、野鸭、白鹭、芦苇、水草等。
湖名由来
300万年前第三世纪的中期至后期地壳里喷出一股炽热的岩浆,造就了江南的一座小山,此山因由丹赤的砂岩形成,故后人称之为赭山、丹山、绛岩山或赤山。太玄真人内传曰:“大江之东,金陵地左有小泽。”梁时隐者陶弘景云:“小泽即丹湖也。”湖随山而得名丹湖、赭湖、绛沿湖、现称之为赤山湖。
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共分为三大板块:赤山湖湖区、花兰墩、白水荡。
白水荡景区将以自然林带、人工湿地、草本浅滩、开敞水面为主的沼泽湿地景观。赤山通过句容河道与花兰墩景区连通。白水荡区域属于林业部指定的生态恢复区。
花兰墩景区由千亩荷塘、史前文化区、湖熟文化区、秦淮文化区、朱家巷、鸥鹭滩、梦幻水乡、百鸟群岛八部分组成。
史前文化区
史前文化区通过灾难体验馆等设施设备,复原300万年前火山喷发赤山湖形成的景观。
湖熟文化区
湖熟文化区利用湖熟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再现湖熟风土习俗。包括夯土堆、夯土堆上的草棚、水牛、木塔、制造陶器的草屋、土窑、水车、磨坊、老井和轱辘等。
秦淮文化区
倾力打造有句容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以明代句容地区古代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传统乡镇农居方式和民俗风情的展现,依托“秦淮源”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弘扬通苏南农耕文化主题,让游客体验秦淮文化和互动农耕生活的特色,清新、和谐,回归自然。
农业示范区
农业示范项目一年四季都有非常好的观光点,冬季看鸟、春季观花、夏季戏水、秋季采摘。游客进入景区,都能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迅速融入环境,彻底忘却城市的喧嚣。
梦幻水乡
以鹅黄、粉色、湖蓝等色系为主,针对低龄儿童而设计。进入花兰墩后,可以直接乘坐游船至该区域。也可以参观完休闲农业区后乘坐游船至本区域,游玩结束后乘坐游船至游客中心码头。
独具特色的赤山湖绿道色彩丰富,有绛红色,湖蓝色,草绿色,与丹山丹湖相呼应,与红花绿树相映衬,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长达1600米的水上自行车道,或蓝,微澜荡漾,或绿,碧绿映水,骑行在湖面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赤山湖绿道是专为游客提供骑行、毅行等健身活动,兼具景观、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彩色透水混凝土道路,被誉为“江南环湖第一绿道”。
矗立在湖中央、桥前无来路,桥后无归路的断桥夕照,断桥表面婆娑绿荫,斑驳青苔,桥上经常栖息珍惜鸟类,静止的桥和相互竞逐的鸟儿,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一湖碧水,丹湖之美如诗如画,如苏轼笔下的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翻开丹湖的书卷,动人的往事太多太多。断桥边,一叶乌篷船承载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凿于公元245年(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破冈渎是孙权开凿的第一条人工运河,当时东吴孙权欲将都城从京口(镇江)迁至建康(南京)需要逆水行驶200里,船舶行至长江西面风高浪急,波涛汹涌,经常发生翻船事件,对运输非常不利。孙权在建康建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加强与东部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的联系,便发屯兵力三万凿句容中道兴建破冈渎,破冈渎开通后船舶从南京顺秦淮河经破冈渎到丹阳便可避开进口“开门”与江南运河贯通。所以破冈渎在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他对促进六朝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破冈渎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军事史上也做出过重大贡献,公元498年,会稽太守王敬则举兵叛乱,带兵从会稽顺江南运河一路打到丹阳陵口,准备经过破冈渎西行袭击建康。齐明帝萧鸾派大将左兴盛,半路拦截并凿开境内破冈渎长岗埭土坝,河水泻干,使王敬则的阴谋破灭。破冈渎在南朝萧梁时期因遇塞被废,陈朝曾被修复、并使用,隋文帝灭陈后,都城迁移加之京杭大运河开通,漕运路线的更改,破冈渎的地位才逐渐下降。
水则是古代水文设施,水则碑是可在石碑上的水文标尺,称刻道为“则”,树置水涯,用以观察和记录水位的涨落。赤山湖水则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公元239年筑赤山塘时,立盘石水则。经水利史专家考证,赤山湖水则是江苏省最早的古代水文观测设施。
丹湖花田面积230亩,混播了假头花、石碱花、香雪球、虞美人、桔梗、菊科等多年生草花。春夏繁花似锦,争相绽放;秋季各类菊花娇艳盛开,美不胜收,数百亩的花田形成了色彩斑斓的风景线。徜徉、驻步、拍照留念,呼吸弥漫在空气中那花的沁香,享受丹湖花田带来清新的身心愉悦。
草以春抽,木以秋零。临水而居的芦苇、水杉不经意地浮现出水面,片片葱郁的水杉林静静地伴着一蓬蓬芦花,赤山湖畔,芦苇荡前,秋天是赤杉苇白最美的季节!水杉叶片浸染成红褐色,微风略过湖面,一簇一簇地飘落,铺满整个地面,芦苇们轻摇着雪白的飞絮,迎着骑行者的笑声,随风起舞。单车穿梭于此,左手芦花飞雪,右手层林浸染霜红。
万竿修竹,周遭千亩湖光。骑行百米,头顶绿色苍穹。这便是翠竹林最美的风景。走进翠竹林,呼吸着带有竹叶清香的空气,微风吹拂,倾听翠竹的“簌簌”低语,“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感受着幽幽竹林的文化熏陶。穿过竹间小径,大好湖光山色尽收眼帘。享受翠竹林带给我们的清凉与惬意。竹林四季青翠,凌霜傲雨,湖光山色亦不随春老,翠竹林更加欣欣向荣。
清风拂过杨柳,柳枝展开腰身,轻触水面,宛若美丽的姑娘们在水边玩闹。你听,那风拂过水面响起的潺潺水声,不正是姑娘们在欢笑?偶有白鹭划过天际,俯身而下,打破水面的宁静,一转眼又悠然离去,不见踪影。春天的赤山湖尽活脱脱是一幅丽人戏水图。
万物生长,枝繁叶茂。水上森林开始活跃起来,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直射水面,水上是一片绿色,水下也是一片绿色,现实与倒影交相辉映,若不是鱼儿在水中游动,真的是难辨虚实。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是缤纷的世界。你看,这里的树叶黄了,那边的枫叶红了,可是坚强的三叶草依旧保持着她的一身绿装。一时,天的蓝、云的白、日的红配上这黄叶、红枫、绿草,哦!原来秋季的赤山湖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画卷。
饱满的芦苇穗由秋的淡紫转变为冬的粉白,芦花盛开,蓬蓬松松白花花的一片。微风乍起,细长的苇杆在风中摇曳,芦絮则随风在天空悠悠然地飘飞,在赤山湖畔演绎着令人心醉的“芦花飞雪”。
赤山湖的四季,正如欧阳修所描绘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大家可以从这边看向赤山,赤山形似官帽,每逢下雪,就可以从这里看到金陵八景之一的“赤山映雪”景观。赤山湖环山而卧,山水相依,静动为宜,呈现了智水拥山的绝美景致。秦淮河水流经这一山一水之处,便孕育出江南史前的湖熟文化,因此赤山湖也被誉为“秦淮第一湖”。
这里的静,洗却岁月沉淀,这里的美,是高人隐士眼中的人间净土。古老的赤山湖正在进行华丽的转身,美丽的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即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家庭式自行车、无轨观光小火车、电动观光车、农家大灶体验、露天烧烤。
仿古游船、湿地捕捞、电动竹筏、花海观光(牛、马车、家庭电动车)、碰碰船、脚踏船、景观果园。
杭州市区→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3小时
从环城北路→中河高架→长深高速→宁杭高速→郭庄道口→243省道开12分钟到达。
南京→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57分钟
内环东线→机场连接线→卡子门大桥→双龙街立交→南京支线→长深高速→243省道→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常州→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1小时20分钟
龙江北路→沪蓉高速→243省道→机场大道→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镇江→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57分钟
南徐大道→戴家门路→省道243→机场路→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赤山湖管委会: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
机构建制:句容市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工作机构
辖行政村:胜利村(三岔)、赤山村、谢桥村、芦亭村四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
湿地面积: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其中赤山湖湿地面积7.6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打造长三角周边高档休闲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发建设,打造秦淮河第一湖。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赤山湖管委会位于句容城西南15公里处,西邻南京,距南京城区37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7公里,距宁杭轻轨句容站台仅5公里,距宁杭高速郭庄道口不过4.5公里,机场路(24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境内一山一水,山水相依,景色宜人。其中,赤山湖为秦淮水系发源地之一,生态良好,被誉为南京都市圈最大的“天然氧吧”,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大蓝灰鹭等珍禽也频现湖中;赤山海拔228.9米,面积4.2平方公里,“赤山映雪”为古“金陵八景”之一。规划开发前景广阔。赤山湖管委会成立以来,按照句容市委、市政府“将赤山湖地区建设成南京周边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生态最好的湿地公园”的战略部署,坚持生态和文化并重,保护和开发齐进,全面完成了《赤山湖地区概念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赤山湖渔场承包合同解除、赤山红砂宕口关闭、化工污染企业关停搬迁等工作,并于2010启动建设了赤山湖退渔还湖、赤山上山道路等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投资价值不断凸显,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丹山丹湖映丹心,真山真水显真情!赤山湖管委会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
历任领导:
姚 华
徐 飞
现任领导
潘 云 党工委书记
袁 民 党工委副书记 主任
李如祥 人大工委主任
杨春光 党工委副书记 副主任 政协联络委副主任
俞 伟 副主任
罗家平 副主任
李文富 副主任
夏兴华 副主任
许仪震 纪工委书记
杨 军 副主任
沈信志 党工委委员 人武部部长
赤山湖风景区 退渔还湖
赤山湖基础设施建设暨退渔还湖工程2010年3月16日正式启动。
实施赤山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退渔还湖工程,使赤山湖形成人水和谐的新局面,为南京周边增添新的旅游亮点和“生态绿肺”。
2010年3月16日,赤山湖基础设施建设暨退渔还湖工程启动,省水利厅副厅长陆桂华、镇江市副市长曹当凌,我市领导童国祥、杨庆荣、张宇轩、高庆华出席开工典礼。句容市副市长高庆华主持开工典礼。
陆桂华代表省水利厅对工程的启动表示祝贺。他说,句容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实施赤山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退渔还湖工程,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工程的成功实施必定能使赤山湖形成人水和谐的新局面,为南京周边增添新的旅游亮点和“生态绿肺”。曹当凌为工程鸣枪发令,宣布开工。开工典礼上,市委书记童国祥说,赤山湖紧邻南京,区位独特、交通便捷,风景秀丽、生态优越,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天然湿地。自2007年以来,我市将赤山湖作为南部旅游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规划,大力度推进,努力将赤山湖打造成为南京周边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生态最好的湿地公园,先后完成了渔场鱼池清退、红砂宕口关闭、化工企业搬迁等前期工作。童国祥指出,我市正面临着宁句一体化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推进赤山湖开发建设是“推进同城同建,打造南京副城”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一战略也对赤山湖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希望建设单位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在做成项目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使大自然赋予句容的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各相关部门要齐心协力,积极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工程如期建成。他要求,赤山湖管委会要以此次开工建设为新的起点,迅速掀起赤山湖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
赤山湖基础设施建设和退渔还湖工程总投资约2.45亿元。赤山湖退渔还湖工程包括将赤山湖鱼池进行退渔还湖填筑堆土区,以及赤山湖10.7公里环河内侧堤防进行加固等两项内容,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总土方量(含清除淤泥土方)近1100万方,计划工期1年,预计2011年3月竣工。
2010年8月6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冒着高温到句容视察赤山湖退渔还湖建设工程。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镇江市副市长曹当凌、水利局局长王梅芳,句容市领导童国祥、尹卫东、高庆华陪同察看。
中午时分,黄莉新一行在句容市委书记童国祥等的陪同下,驱车来到赤山湖建设工地,仔细了解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情况。看着眼前内湖5.5平方公里范围内,600多台套机械繁忙的场景,黄莉新由衷称赞赤山湖退渔还湖工程规模浩大,气势壮观,进展迅速。黄莉新说,赤山湖是秦淮河的源头之一,退渔还湖工程的实施,可以放开水面,加强滞洪能力,提高周边500多平方公里的防洪保安标准,这是一件好事情,省里是支持和肯定的。但要处理好防洪保安和开发建设的关系,一定要在确保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再开发建设,打造好景区。黄莉新要求省水利厅对赤山湖退渔还湖工程技术设计方案认真审查,进一步科学合理建设。
童国祥向黄莉新简要介绍了赤山湖退渔还湖工程概况。据介绍,赤山湖退渔还湖工程总概算2.04亿元,工程自2010年3月份开工以来,已完成土方275万方,占工程总量的25%,其中,10.7公里的堤防加固工程全部结束。工程完工后,将形成一个4平方公里的开阔湖面和1.5平方公里的弃土区,另外,加上白水荡2.5平方公里的滞洪区,能够新增库容2600万方,新增防洪库容3040万方
2011年,经过两轮激烈的网络、短信、信件等方式投票选举及听取各地学术支持单位、业界权威人士的专业意见,“走进江苏——江苏最美的地方推选”活动组委会评选出100家候选名单,赤山湖榜上有名,综合分值名列第92位。据悉,“走进江苏——江苏最美的地方推选”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新华日报》社、省旅游协会、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共有来自我省的400个景点参选。下一步赤山湖还将进行100进50的评选。据赤山湖管委会有关人士介绍,随着赤山湖2011年“退渔还湖”工程的竣工,6000亩连片水面的形成,赤山湖很有潜力进入前50强。
一、土地政策:
1、优先满足旅游项目的用地需求,对分期长线投资的旅游项目,根据项目年度进度作出意向计划报市政府安排。
2、符合规划的存量用地,依法优先供地,优先办理用地手续。
3、重点旅游项目,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经市政府批准,优先安排用于该项目外部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
4、利用“四荒”开发旅游项目投资兴办乡村旅游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可以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取得,租用期可达50年,土地租金可一次性支付,也可以按年度支付。
二、财税政策:
1、市外旅游企业设立在我市的分机构,按当年所缴纳所得税额地方留成部分的100%(第一年)、80%(第二年)、50%(第三年)的比例给予奖励。
2、初办旅游企业具备所得税年缴纳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可减至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认定的新办旅游商品企业,从获益年起,企业所得税市留成部分前三年由财政全额奖励,增值税市留部分前两年全额奖励,研发经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成本150%推销。
三、价格政策:
1、景区门票在不超过物价部门核准的前提下,可自己定价;
2、道路、水、电、环保等设施项目,免缴建设配套等相关费用;
3、对在旅游区设立文化经营场所和演出机构的单位和个人,减半缴纳政策规定缴纳的相关费用。
四、其他政策:
1、基础设施的配套优先和信贷的支持;
2、纳入全市大旅游格局,统筹强势宣传;
3、新创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市财政奖励30万元;
4、新建四星级饭店,全免市政府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市各有关部门收取的行政事业收费,新建三星级酒店,减半预征以上费用(人防易地费除外),建成挂牌营业后,返还市政府预收的相关费用;
5、设立景区标志牌,旅游、交通等部门免收相关费用;
6、支持引导旅游景点,允许以特许、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
赤山湖位于句容城西南33公里处,在赤山脚下东南部,以赤山得湖名。清光绪县志载:三国吴赤乌三年(公元240年)始创赤山湖,南北朝梁时通之,湖周长百二十里,灌民田万顷。赤山湖承受周围120里水源,向称水柜,内有五荡(白水、青草、田鸡、上、下荡)屯水,三坝(道士坝、蟹子坝、五家坝)蓄水。湖之源起于上游诸山,东南承受茅山、方山、丫髻、瓦屋、浮山、虬山之水;北部承受武岐、空青、老虎、大华诸山之水,两水汇合于湖,或屯水滞洪,以减下游危害;或下注秦淮入长江。
赤山湖历史悠久,沧桑屡易,变化频繁;千百年来,数次更名,历经修浚。
一、湖名沿革
《茅山志》太玄真人内传曰:“大江之东,金陵地左有小泽。”梁时隐者陶弘景云:“小泽即丹湖也。”丹湖,乃赤山湖初名也。
汉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封长沙定王次子刘党为句容侯,因党,丹音近,为避讳,改丹山为赭山,湖名更也。
东晋建武二年(318年)郡守杨某,因赭山岩土色赤胜赭,改山名为赤山,湖名随改之,系因质定名也。
唐天宝十三年,郡守樊珣巡视守境登赤山,为同泰寺主持僧景纶书寺门额联时,改山名为绛岩山,湖名随之,此系以文变质也。
宋王安石罢相,闲居金陵蒋山(南京紫金山),因赤山同泰寺受敕,更名圆寂寺,主持僧了因请书额,复改绛岩山为赤山,湖亦易名赤山湖,至今日也。
二、历代修浚
赤山湖的浚治,迄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三国吴赤乌中(238~250年)筑赤山塘,立磐石,以为湖水疏闭之节。
南北朝齐明帝(494~498年)复使沈瑀筑赤山塘,所费银两数十万。
梁武帝(萧衍)大同七年(541年),再培湖堰并浚九源溪涧,复通之。九源溪涧为:五堵涧,今葛村镇南河;盛家涧,今天王镇天王河;高坪溪,今葛村镇西河;蒲溪,今天王镇蒲溪河;水南涧,今二圣镇污香河;淮源溪,今后白镇淮源河。
唐麟德中(664~665年)县令杨延嘉修复赤山塘,并建两斗门,立碑碣,定取五尺之侧不得盗耕一亩。大历十三年(778年)县令王听复培堰堤,浚九源,历时四载,费银三万零四百七十两,修复周百里为赤山塘,灌田万顷。
五代时南唐修筑赤山湖。晋保大中(943~957年)差两县(句容、上元)官员置造斗门三所,计用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工。
宋建隆、乾德、开宝间(960~975年)湖禁尤严,执条常加束辖。庆历三年(1043年)二月叶龙图知建康府于古来旧湫处置立大石柱,刻水则于其上。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县令胡涤云兴筑岸垦田之例。湖周由原东至福祚(后白),缩至下葛村边;原南至虬山,缩至赤岸;原西至两坛(黄立墅),缩至白水潭;原北至青城(土桥),缩至山沿闸。周长已不足二十里。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后,遭遇特大水灾。洪武十一年(1378年)钦命大司农李德森东巡秦淮,筑堤设周冈湖(今周冈圩)分洪。敕令句容县迁徙沿湖居民,毁圩扩湖并立石刻碑,不得侵水筑圩垦田。此后,赤山湖基本恢复原来范围。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知县茅一桂,以赤山湖久废,议浚河麻培桥直达秦淮,东西建闸,以为低乡之利。
清康熙时刘著议严禁开垦,让地钟水。光绪八年(1882年)冬,湘潭侯左宗棠督两江时,派拨营勇五千人兴挑赤山湖及河道,并建陈家村闸、桥各一座,支出白银两万八千四百六十二两。
民国25年(1936年),江苏省江南水利工程处,在章老圩和章新圩交易处兴建花兰墩节制闸一座(1937年3月完工),共装手摇启闭机六台。赤山湖滞洪1米多深,蓄洪量约2千万立米。
清代以后到民国末年,原湖周长120里,已缩为40余里。由于湖底逐年淤垫严重,再加上湖周部分辟为田亩据为庐舍,每遇山洪下注,排泄不畅,经常破圩决堤,农业生产低而不稳,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三、丹湖新姿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赤山湖的治理十分重视。五十年代初主要是加固堤防,整修沿湖圩区涵闸,消除险工隐患等项工程。1956年大水后,圩区全部淹没,造成严重灾害。1957年由县组织调集三岔、二圣、葛村、郭庄、城东、石狮、后白、春城等8个乡民工6400余人,投入赤山湖砌滩培堤工程施工,完成土方48.16万立米。同年,各河上游兴建中、小型水库43座,初步控制上游60‰左右的洪水。
1969年,1972年,1974年三次大水,山洪暴发,湖河水位猛涨。1974年最高湖水位12.48米。
为了彻底根治赤山湖,战胜洪、涝、旱自然灾害,1974年秋,省、地、县****领导和技术人员沿湖查勘后决定:“将湖堤及南、中、北河进行改线,截弯取直,加高培厚,并将赤山滚水坝,老赤山闸作废,在陈家边翻水站西侧,兴建赤山闸一座。”这年冬天,18个公社56000民工投入施工,建成新湖堤(周长)16.15公里,完成土方336.59万立米,并还在湖内沿河加筑内堤圈筑鱼池(有洪泄洪,无洪养鱼;湖水出口处有拦鱼栅一道,长180米,顶高14.5米),全部工程共耗经费370万元。由于新赤山闸的控制,湖内最高水位可达13.5米,泄洪量增加了1千万立米。湖水一般深1~2米,最大蓄水量达4千万立米。
1975年,又开浚秦淮南河、中河、北河。经过全面根治后的赤山湖,面积虽然由原来14.3平方公里,缩小到7.8平方公里,但实际反而更加减轻水害,还可以调节秦淮河下游的水量。原来南北二源九河进水,现改为一源,三河(南河、北河、中河)进水。不久,又开通了句容河,北水改道,由句容河直入秦淮。
2004年,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赤山闸,在赤山东麓建造起来了!赤山湖湖口泄洪、翻水,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改建。2003~2004年,政府投资5000万元,将已经陈旧并落后于形势的老赤山闸全部拆除,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现代化的——集泄洪、翻水、公路桥梁为一体的新型机房式大闸。有诗佐证:百里秦淮君第一,绛岩辉映气轩昂。赤峰蛟蟒千秋锁,茅岭旱魔永远藏。巨闸泄洪如倒坝,大机抽水似翻塘。圩区从此别忧患,足食丰衣近小康!
四、规划开发
2007年11月,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按照句容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赤山湖地区将建设成南京周边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生态最好的湿地公园。
赤山湖,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县城西南33华里处,西临赤山。该湖历史源流有二:一是承受境内东南茅山、方山、丫髻、瓦屋、浮山、虬山诸山之水,二是承受境北仑山、武岐、空青、华山诸山之水。两源总来水面积806.13平方公里,分流汇合于湖,下注秦淮河入江。赤山湖原为自然湖荡,向称水柜,经历代围垦利用,湖面缩小。唐宋时,湖周围部分辟为田亩,据为庐舍。明清至民国,湖周由120里缩至60里。是时,湖内有五荡(白水、青草、田鸡、上下荡)屯水,三坝(道士坝、蟹子坝、王家坝)蓄水,沿湖有九河(南、中、北、西河,句容河及四处山水河)进水。自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浙江温州、台州及荆、豫客民迁入南乡山区垦殖后,水土流失加剧,湖底淤积加快,加之圈圩造田,滞洪面缩小,每遇山洪下注,排泄不畅,常破圩决堤,泛滥成灾。
千百年来,为利用赤山湖四周水土资源,历经修筑整治。吴赤乌时始筑赤山塘,立磐石,以为湖水疏闭之节。南朝齐建武年间,(494~498年)复使沈瑀筑赤山塘,所费银两数十万。梁陈间(502~566年)复通之;唐麟德二年(665年)县令杨延嘉修复赤山塘,并建两斗门,“立碑碣,定取五尺之则不得盗耕一亩”。大历十三年(778年)县令王听修复赤山塘,灌万顷。五代时修赤山湖,保大年间(943~957年)差两县官员置造斗门3所,计用17680个工。宋建隆、乾德、开宝年间(960~975年)湖禁尤严,执条常加束辖。庆历三年(1043年)二月叶龙图知建康府,于古来旧湫处置立大石柱,刻水则于其上。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知县茅一桂,以赤山湖久废,议浚河麻培桥达秦淮,东西建闸,以为低乡之利。清康熙时(1662~1722年)江夏人刘著以赤山湖久废,大半侵占成田,废产复湖,势不可能,议严禁开垦,让地钟水。光绪八年(1882年)冬,湘潭侯左宗棠督两江,关心民瘼乃遴道员,详勘地势,公奏朝廷,拨营勇5000人兴筑赤山湖道士坝至陈家边新旧河道,计长3907丈,于是年开工,到十年(1884年)二月竣工,共挑土175811方(营造方),同时又建陈家边闸一座,长7.6丈,宽1丈,高1.2丈,并建陈家边村木桥一座,长12.2丈,宽9.1尺,高2.2丈,以上实支银28462两。民国25年(1936年),江苏省江南水利工程处,在章老圩与章新圩交界处,兴建花兰墩节制闸一座,闸底高程5.103米,闸顶高程13.233米,分三孔,中孔净宽4米,边孔净宽各3米,每孔闸门分上下两扉,共装设手摇启闭机六台,是年6月开工,次年6月竣工。同时废陈家闸,兴建陈家边滚水坝一座,坝长34米,顶高程10.765米,在坝身留有九孔泄水,孔底高程7.761米,总过水断面20平方米,翼墙顶高程11.761米,民国26年(1937年)3月完成,并对赤山湖南、东、北三面湖堤进行加高加固,堤顶高程一般在11米左右,湖内最大水面积达14.3平方公里。此闸建成后,句容河汛期水位超过10.75米时,洪水仍倒灌入湖,实际上赤山湖仅能滞洪一米多深水,蓄洪量约2000万立米左右,对沿湖圩区的洪水危害仍不能彻底消除。
自古以来,赤山湖对镇江市句容县南部20万亩农田的防洪灌溉关系很大。整治赤山湖,是句容南乡人民的长期愿望。新中国成立后,从50年代开始,贯彻“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群众自办为主”的方针,结合该地区易旱、易涝的特点,采取灌溉与排涝相结合,防洪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有计划地在上游兴建蓄水工程,逐步发展机电排灌事业。
50年代初,主要是加固堤防,整修涵闸,消除险工隐患,1956年大水,圩区淹没,1957年1月由县调集三岔、二圣、葛村、郭庄、城东、石狮、后白、春城8个乡民工6404人,投入赤山湖切滩培堤工程,1957年12月使堤顶高程由11米增至13米,顶宽3米,完成土方48.16万立米。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在湖河上游兴建中、小水库43座,控制上游来水面积336.87平方公里,对防洪和灌溉都发挥了显著效益。1969年、1972年、1974年三次大水、山洪暴发,河湖水位猛涨,1974年最高湖水位12.48米,部分地段仅低于湖堤顶0.5米,沿湖圩区仍遭受严重洪涝威胁。
为进一步整治赤山湖,1974年秋,经省、地、县三级领导和技术人员沿湖实地查勘,提出浚河建闸分洪,将湖堤及南、中、北河进行改线,裁弯取直,加高培厚;将赤山滚水坝及花兰墩节制闸作废,在陈家边翻水站西侧,兴建赤山闸一座;将原南、北二源,九河进水,改为南源由南、北、中三河进水,原从允盛桥入湖的北源来水直入秦淮河。是年冬,发动18个公社5.6万民力投入施工,新湖堤全周长为16.15公里,堤顶标高15米,顶宽6米,坡比一比三,并在沿湖堤内开挖新河,底宽15米,其中西北出口段为50米,共完成土方336.59万立米。
为了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渔业生产,县水利渔业部门进行勘察、规划,在湖内沿河加筑内堤建鱼池,并建排、引涵洞一座、拦鱼栅一道,长180米,顶高14.5米,共计完成土方340万立米,支用经费37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0万元,贷款260万元,自筹50万元)。平时河内蓄水,池内养鱼,一般情况下洪水由河道排入句容河,鱼池不滞洪。闸下河水位达到12.5米时,即开闸引洪入池,由于新赤山闸的控制,湖内最高洪水位可达13.5米,滞洪量又可增加1000万立米。
经过整治,赤山湖水面由原来14,3平方公里缩小到7.8平方公里,整个水利枢纽配套设施已基本形成,初步达到“引得进、排得出、蓄得住、灌得上”,抗灾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一定保障,赤山湖资源亦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