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0 14:43
强台风云娜(英语:Severe Typhoon Rananim;国际编号:0413;国内编号:041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6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Karen)为2004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三个获得国际编号的风暴。“云娜”一名由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提供,意思为楚克语中的寒暄词。本次为“云娜”名称第一次使用。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云娜”一名由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提供,意思为楚克语中的寒暄词,在台风命名表中排第107位。但由于“云娜”给华东地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云娜”一名在风季结束后遭到退役,由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提供“云娜”的替补名为“凡亚比”,但后者又仅于2010年使用一次即被退役,其再替补名为“雷伊”。
2004年8月5日,一热带扰动在西北太平洋上形成,NRL热带气旋中心给予其扰动编号为98W。98W随后缓缓发展,组织逐步好转,并朝西推进。
2004年8月8日早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将98W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6W。当时16W位于季风槽内,并受到相关之微弱西南气流影响,缓慢地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在不错的大气环境下增强。
2004年8月8日晚间,16W增强为一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云娜”。
2004年8月9日,“云娜”转向偏北的方向推进,并于下午增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并渐渐发展出中心密集云团区(CDO)。
2004年8月10日,“云娜”转向西北至西北偏西移动,迫近台湾。当晚,“云娜”进一步增强为台风级,中心发展出一浑圆而且清晰的风眼。“云娜”随后继续以时速15公里向西北方向推进,朝向台湾。
2004年8月11日,中国台湾地区气象部门于早上11时30分发布“海上陆上台风警报”。
2004年8月12日下午,“云娜”达到强度颠峰,中心风力加强至150km/h,达到强台风等级,气压为950kPa,其颠峰强度维持了约6小时。当晚20时,“云娜”于浙江温岭石塘镇和乐清虹桥镇蒲岐沿海先后二次登陆,温岭市录得最低气压953百帕。登陆后,“云娜”迅速减弱。当晚其系统组织显著转差,风眼亦被填塞。
2004年8月13日清晨,“云娜”转向西北偏西移动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并进一步于中午减弱为热带风暴级,最终于13日下午减弱为一低压区而彻底消散。
一、风力强度大
台风“云娜”登陆时中心气压为950百帕,过程最大风速达58.7米/秒,大大超过12级台风36.9米/秒的上限,其风速之大,杀伤力之强,为浙江省历史上所罕见。其强度超过“9417”号和“9711”号台风登陆时的960百帕和955百帕。在台风登陆前后的几个小时里,台州市所有市县区均观测到12级以上大风。过程最大风速台州椒江区大陈达58.7米/秒,相当于17级大风。尤其是内陆风速之大,杀伤力之强,是浙江历史上罕见的。
2004年8月17日上午上午浙江省政府有关浙江遭受14号台风灾害及抗灾情况的通报会上指出,于2004年8月12日在我省温岭市石塘镇登陆的13号强台风“云娜”被认定为1956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强度最大的台风。
二、降雨强度大
根据各地水文站测报记录,从11日8时至14日8时,全省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的站点有275个,其中超过200毫米的站点有79个,超过300毫米的站点有36个。最大降雨量为乐清市的砩头916.0毫米,其中:12小时降雨量661.8毫米,24小时降雨量874.7毫米,均突破省历史实测记录最高值。高强度的降雨,造成乐清等地发生重大泥石流、山体滑坡;温台沿海平原水位暴涨,大面积农田被淹,黄岩、永嘉等4座县城进水,44.4万名群众一度被洪水围困。
三、影响范围广
这次台风10级风圈达180 公里,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区域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82% ) ;大于100毫米区域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44% ) ;大于200毫米区域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3%);大于300毫米区域面积达0.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7%) ;大于500毫米的区域面积0.23万平方公里;大于700毫米的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台风正面登陆,横穿浙江腹地,在浙江省境内滞留时间长达15小时,造成严重灾害。
四、风暴增水高
台风登陆时正逢天文大潮起潮,风暴造成沿海增水最大达3.5米,台州的健跳站潮位达7.42米,接近历史最高潮位7.5米,对沿海海塘构成极大的威胁。
Montgomery在阐释涡旋Rossby波的理论时,引用了简化的线性化涡度方程进行解释。在台风基流上扰动发展引起的相对涡度的分布变化,改变了局地范围内的基本流相对涡度的分布,有径向的梯度产生,在台风(或台风低压)的外围仍存在有近圆形基流的条件下,可以引起沿径向的另外的涡旋Rossby波(可称之为局地涡旋Rossby波)。这是由于正负涡度带的同时出现使在局地范围内这种成波机制可能出现。
台风中的涡旋Rossby波可以沿径向激发出局地涡旋Rossby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用来解释台风螺旋云雨带在外围的顺时针伸展,以及某些外围螺线的形成。此外,由于地形引起的正负涡度带的近地出现,也从地形波的角度说明了波动的传播。
“云娜”台风于8月11~13日先后在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黄海形成5~12米台风浪。受台风浪袭击,浙江省沿海台州市、温州市、宁波市、舟山市等市、县的渔业受到严重损失;福建省宁德、福州、莆田 15个县市和上海市的渔业、水利设施也受到严重损失。
受灾情况
2004年8月12日在20时,强台风云娜在浙江温岭石塘一次登陆,随后穿越乐清湾,在乐清市虹桥镇蒲岐沿海登陆,是97年以来在国内登陆最猛烈的一次台风。据国家民政部的统计,在台风“云娜”过境的13个小时里,受灾人口1299万人,经济损失181亿元。浙江全省共有164人遇难,失踪24人。
中国最强的一次台风——第十四号台风“云娜”已给浙江地区造成重大损失。截至8月13日00时,已有63人在这场台风中死亡,失踪15人,受伤1800多人,其中185人受重伤。同时,有18300多间房屋倒塌,水利、交通、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台风登陆地的台州市区也全部停电。
8月12日晚20时,第十四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登陆,当时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45m/s),并以每小时二十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
受“云娜”外围影响,十二日浙江省中南部沿海海面和浙北沿海海面分别出现12级以上和9到11级大风,东部沿海地区有9到12级大风。其中台州沿海地区达12级以上。风力最大的大陈岛达58.7m/s,创历史最高纪录。受其影响,从11日8时到12日20时,该省共有十站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其中温岭市坞根在十二日晚上九时降雨量达到303毫米。
由于强台风“云娜”的正面袭击,浙江省遭受了严重的灾害,其中台州、温州2 市损失尤为惨重。据8月16日12时统计,全省有75个县(市、区)、76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倒塌房屋6.43万间;受灾农作物面积391.9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89.7千公顷,死亡牲畜5.5万头,损失水产养殖面积44千公顷,损失水产品16万吨;公路中断579条,毁坏公路基(面)1163公里,损坏输电线路3342公里,损坏通讯线路1522公里;损坏堤防4059处563公里,堤防决口1222处88公里,损坏水闸206座,损坏灌溉设施3148处,损坏水文测站99个,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因灾造成死亡164人,失踪24人。在死亡的164 人中,因房屋倒塌死亡109人,占66.5%;因山洪暴发、泥石流死亡28人,占17.1%;被风刮倒死亡9人,占5.5%;被洪水淹死12人,占7.3%;电杆吹倒或触电死亡5人,占3.0%;其他1人,占0.6%。死亡人数中本地居民144人,外来民工20人。
“云娜”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45米/秒),并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10日凌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1日凌晨加强为台风,于12日晚上8时在浙江温岭石塘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45米/秒)。11日8时至13日8时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其中浙江台州和温州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仅在浙江省就造成了181.28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这场风力强、降雨量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强台风,与历史上给浙江人民留下惨痛记忆的1956年、1994年和1997年的三次强台风相比,死亡人数大为下降。“云娜”台风造成了179人死亡,上述三次强台风的死亡人数分别为4925人、1216人和236人。
应对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对第14号台风应对工作十分关心。胡锦涛、温家宝、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004年8月27日-29日,温家宝总理亲自到浙江视察灾情,对浙江抗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04年8月13日,台风登陆第二天,国务院即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对14号台风工作,多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应急工作作出部署,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深入灾区,靠前指挥,保证了各项防台抗灾措施的落实。民政部、水利部、财政部及时下达资金6100万元,浙江省各级政府紧急安排救灾资金1.8亿元和价值1940万元的救灾物资。民政、水利、国土资源、渔业、交通、卫生等部门派出工作组赴重灾区协助抗灾救灾。驻浙解放军、武警官兵积极参与抢险救灾。
在应对第14号台风过程中,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在预案编制、预测预报、组织指挥、调度决策、群众转移、灾民安置、卫生防疫、灾后恢复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地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台风疯狂地袭来,指挥抗台的台州防汛防旱指挥部却率先受了灾,一面玻璃墙被台风撕得支离破碎,指挥部的人员迅速撤离,屋里一片狼藉。
各地求救的电话源源不断地向指挥部打来,午夜时分,椒江市区的风力达到了14级,一批车辆被狂风困在椒江大桥地中央,进退不得,随时有被台风吹翻的危险,台州市20多名武警官兵开着重型卡车,带着救援绳紧急出动,台州武警支队副参谋长潘宏军说:“狂风吹得人站不住,雨打在脸上发疼”,救援车发生严重晃动,20多名官兵下车后沿着桥栏杆艰难行进,终于把吓得脸色苍白,话都说不出来的车上20多位群众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在温岭、仙居、临海,台风带来的暴雨已经成灾,洪水把30多个村庄紧紧围困,4万多群众空水围困的“孤岛”中等待救援,武警台州市支队从12日下午开始,共出动武警官兵350余人,分成三批前往台州市的椒江、仙居、临海等地救援抢险。在台州临海市的紫沙岙村,战士们用木板做成简易小船,救援群众,该村69岁的村民周小富在5名战士的帮助下,坐在这艘“汪洋中的小舟”,和他的一笼鸡一齐脱离了险境。
云娜没有对台湾造成重大破坏,但云娜所引进的西南气流则令台湾中南部山区带来暴雨,其中暴雨在花莲一处道路造成山泥倾泻,三名工人一度遭活埋,其中至少一人死亡。
“云娜”的残余环流至8月17日到达湖南境内后变得更加温和,不仅为久旱的三湘大地带来了可喜的降水,而且解除了湖南的旱情警报。
2004年8月以来,湖南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据资料统计,全省郴州、衡阳、株洲、永州、湘潭、邵阳、益阳、娄底8个市39个县612个乡受旱灾,30.47万人、22.6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耕地受旱面积达401.33千公顷。
让江浙地区饱受其害的台风“云娜”入湘后由14级强风转为7级至8级风力,受其减弱后的低压影响,湖南省境内从13日开始连续三天普遍出现了中等强度以上的降水。
据统计,全省共二百四十五站降雨,平均降雨30.8毫米。最大降雨量的衡东县甘溪站达到124毫米,其次是醴陵市董背冲站,降雨量为116毫米。
此前旱情较严重的郴州、衡阳、株洲等湘南地区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影响区内平均降雨达到50毫米至六十毫米,缓解了长久以来的旱情。
至此,“受惠”于“云娜”的湖南基本解除旱情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