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9 14:14
吉祥喜旋卐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卐字相。
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卐字相。「卐」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卐字的符号,有向右旋——卐;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卐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卐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卐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婆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卐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卐字自古即有左旋右旋之说。在中国佛教里,卐字左旋右旋均被采用。慧琳音义与高丽大藏经主张用右旋卐字(日本大正藏亦采用右旋之说),宋、元、明三版藏经均用左旋卍字。卍字之所以有左旋右旋之分,主要是由于观看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若以卐字置于吾人面前而观望之,右旋则成卍字;若从卐字本身之立场而言,则卐字才合于右旋的方向。同时右旋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无边延伸和无尽展现。象征佛陀如日月永生,如流水恒长一般广度十方三世的众生而无有穷尽。 从广义上看,卐字是古代的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古代波斯、希腊等均有卐字符号,通常被视为太阳、火炬、流水的象征,寓意光明、无畏和永恒。古代印度的佛教、婆罗门教、耆那教均把卐字作为吉祥、清净、圆满的标志。佛教借用寓意“一切善愿、悉皆成就”的卐字标志,把它作为佛陀神圣、庄严、慈悲、智慧和圆满成就的象征。
卍字
(梵s/ri^vatsalaks!ana、svastika)
吉祥的记号。梵语音译作室利靺蹉洛利曩,意译为吉祥云海、吉祥喜旋。又作‘塞缚悉底加’(svastika)。为佛三十二相之一,八十种好之一。大乘经典谓此系佛及第十地菩萨胸上的吉祥相,如新译《华严经》卷四十八云(大正10·253c)︰‘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云。’然若据小乘之说,则此相不限于胸上。如《长阿含》卷一〈大本经〉及《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六等书,皆谓佛之胸臆有卍字相。《方广大庄严经》卷三则说发有五卍字。《大般若经》卷三八一谓手足及胸臆之前俱有吉祥喜旋之德。《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十九说腰间有万字,胸前有一旋。此外,于今印度阿摩罗婆提(Amara^vati^)出土的佛足石,也刻有几个卍字。
对于经典中的卍字,古来所汉译者,即有数种,如鸠摩罗什、玄奘诸师译之为‘德’字。魏·菩提流支于《十地经论》则译为‘万’字。相传唐·长寿二年(693)始制定此字,音为‘万’。意谓吉祥万德所集。因此,《宋高僧传》卷三于译音不译字之例中出此卍字。
然《慧琳音义》卷十二载(大正54·378a)︰‘卍字之文,梵云室哩二合末蹉,(中略)唐云吉祥相也。有云万字者,谬说也。(中略)非是字也,乃是如来身上数处有此吉祥之文,大福德之相。’意即‘卍’本为一种记号,而非一字,说为‘万字’者,乃将梵文译成汉文时之误。即将梵语laks!an!a(音译作洛刹囊,相之义),误为梵语aks!ara(音译作恶刹罗,字之义),故有‘卍字’之称,事实上应称作‘卍相’。
另据慧苑《华严经音义》及《华严经刊定记》所载,《华严经》之汉译本中有十七处用卍字。然而其梵本,则有二十八处。《慧苑音义》卷上云(大正54·437b)︰‘卍字之形,今勘梵本,卍字乃是德者之相,元非字也。然经中上下,据汉本总一十七字,同呼为万。依梵文,有二十八相,即八种相中四种相也。’此中,四种相即︰(1)室利靺蹉(s/ri^vatsa),意译作吉祥海云。(2)难提迦物多(nandika-varta),意译作右旋。(3)塞缚悉底迦(svas-tika),意译作有乐。(4)本囊伽吒(pu^r-naghata),意译作满瓶。而《慧琳音义》卷二十一与《慧苑音义》卷上(第一图)所图解的卍字,亦有很大的差异。
此卍字,自古即盛行于世界各地,从而有关其起源,学者间异说纷纭。或以为太阳、电光、流水的象征,或说依据旋毛而有,或说是女性的象征。在古代印度,除佛教以外,婆罗门教、耆那教均曾使用此一符号。《罗摩衍那》等书中也有此记号。甚至在刻文的首尾、钱币等亦附有之。至于其书写方式,古来印度认为右旋与左旋有别,印度教以右旋表示男性神,左旋表女性神。于西藏,藏传佛教用右旋,苯教(Bon-pa)教徒用左旋。中国则左右多混用。新译《华严经》明藏本作左旋,高丽本及《慧苑音义》皆作右旋。
吉祥喜旋的源流
(1)卍的起源
关于卍的发生问题,向有二派︰牟勒(Max Mu|ller)以为在我们不可想像的远古时代,事件的发生,常是偶然的。在此地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各地也有同样的可能性。阿斯特利很同情其说,以为各地的卍也都是偶然发生的。
就今日各地所见之卍,差不多都有同一之作用︰不是用作护符,就是用作天象的或神圣的符号,可见当出同源,绝非偶然发生的。牟勒辈之说,或不足以解释卍之发生的道理。
据舍利曼最早的发现,是在十九世纪的第八十几年间在小亚细亚的西北角爱琴海东岸的特拉(Troy),及其附近喜萨利克(Hissalik)、迈锡尼(Mycenae),及泰麟兹(Tiryns)各城。在特拉所发现的是在许多纺缍形的螺环上,在墙壁上,在一个叫做枭面的缸上,及除了女俑以外的陶器上。在迈锡尼所发现的是在些小器物上,及一个奇怪的金盘上。在泰麟兹所发现的是在一两个陶器的模子上,及壁画上;特别是在几块花瓶的碎片上,绘着两匹马相对着,在马腿的中间有不少的菱形及卍字。所以康特据此以为卍即源出于特拉,而后向东传入印度、中国,及日本,向西传入高卢(Gaul)(今法兰西地古为高卢国,纪元前五十余年为罗马凯萨王所灭),较诸传入德国、斯干的那维亚,及不列颠诸岛为早。
但塞斯(Sayce)据拉姆塞(Ramsay)所录利卡俄尼阿(Lycaonia)之伊布里兹(Ibreez)城(在小亚细亚北部)所存之赫司族(Hittites)(小亚细亚中之古国,在特拉之东,约在西元前一千四百五十余年)之石刻,其服饰有特拉族之卍字,以为特拉族之卍字,当系由赫司族而来。
按此小亚细亚诸族,皆源出于阿利安族。阿利安族始居于中央亚细亚,嵚岭以西之帕米尔高原一带,嗣后生殖繁盛,分迁于欧亚毗连之波斯小亚细亚,以及印度和欧洲各处。卍为阿利安族所有之符号,亦当源出于中央亚细亚,而后流布东西各方。所以舍利曼以为当阿利安族居于巴克特里及鄂斯河流域的时代,当已有此符号,不过在东方至今还没发现而已。
(2)卍的流传
卍既为阿利安族所有的符号,则其流传的行迹,也正好与阿利安族的迁徙相符合。阿利安族迁徙的路线,大致可分作两条︰一是向西南和东南的,便散居于波斯和北印度等处;一是向西进的,更分出希腊与意大利两大支族,分居于希腊、意大利及小亚细亚等地。而后再分出有革勒底斯族,散居于英法西班牙等地;德多尼族,分居于德丹瑞典挪威等处。所以卍也同样发现于波斯西南的伊拉姆(Elam)、小亚细亚、爱琴海及多瑙河一带文化区。同时在中欧、西欧及东欧各地所发现之卍字,也与印度的卍有同样的吉祥与大德的意义。
在波斯西南的苏萨(Susa),曾发现在一个着色的花瓶上有卍;至其传入印度,据康特的推想,当在西元前十三世纪,而后随佛教传入中国和日本。
在希腊也发现在着色的花瓶上有卍。在意大利发现在一个钮扣上有两个卍字还有两个十字。在法国萨发(Savoy)的部尔热湖(Lecde Bourget)地带,曾发现铜器时代的泥块,上面印着卍字。在丹麦的西兰岛(Seeland)上,有块约在第九世纪或十世纪的刻石,上面有三个角所组成的一个三角形,还有一个卍字。在瑞典也发现一个铜瓶,上面有弯曲的螺旋纹所组成的卍字形状。在挪威也发现一个美丽的钮扣,上面有两行的卍字。这大概是迈锡尼的艺术,渡波罗的海而来的。
在英国所发现的更多。现存大英博物馆的有东盎格利安(East Anglian,在英格兰东部)的胸针一对,上面刻有卍字花纹;有从肯德(Kent)的法温士姆(Faversham,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坟墓里出土的一个圆平的钮扣,上面也有卍字与十字的图案;还有在诺福克(Norfolk)的什罗非姆(Shropham,也在英格兰东部)出土一个精致的‘尸灰瓮’(Cinerary Nrn),上面也有一圈左旋的卍。此外在萨符克(Suffolk)的密尔敦厚(Mliden-hall,也在英格兰东部)还发现一个四只鸟头所组成的一个卍字形的钮扣。在爱尔兰的罗赫利(Lochlee),发现一个铜针,一端有希腊的十字,另一端有卍;又有一块刻石,上面有三种不同的十字──一个希腊十字在一个圆形物上,一个右旋的卍字在一个方形物上,还有一个菱形的卍字,在一个四叶饰(quatrefoil)上。
在苏格兰的拉普兰德(Lapland)有卍形的搅乳器,韦尔逊(Thomas Wilson)以为卍字之应用于家中及家具上,当由拉普兰德而来。
至于南北美洲,在哥伦布以前已有卍字的纵迹。韦尔逊曾在美洲的中部泰内西(Tennessee)、俄海俄(Ohio)、阿康萨(Arkansas)诸州所发现之哥伦布以前之遗物中有之;并在中美的尼加拉瓜(Nicarague)、犹卡坦(Yucatan)及科斯塔利卡(CostaRica)各地的印第安人所保留的古代的信仰及习俗中亦有之;以及南美的巴西(Brazil)、巴拉圭(Paraguay)各国,也可发现它的纵迹。韦尔逊以为这都是由旧大陆来的。
在非洲的利比亚(Libya,在比属刚果的北部)有埃及人的纪念碑,上面有从波斯传入叫做Crux ansata的驱魔的十字,大概也就是swastika之音转罢。
在澳洲的斯利福德(Sleaford,在澳洲东南部)发现卍字在一个钮扣上。
总之,卍字的流布,几乎遍及全世界,这也不过略举各洲都有卍字的纵迹之例而已,当然难免挂一漏万。不过我们就此很可以看出卍字并非偶然产生的,其流传的痕迹,可以有一贯的系统,这系统就是阿利安民族的迁徙。所以凡是上古阿利安民族所能到的地带,甚至渡过大西洋和印度洋,以至于南北美洲及澳洲,都有这民族上的符号。由此也可以想见上古阿利安民族迁徙的概况。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字相来作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卐,念做「日」字,象徵太阳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卐”,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卐。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笨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卐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婆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婆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卐字均系用来表徵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执著、揣摩?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 。
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中,每个佛像的胸前都有卐字这个吉祥符号,它象征佛菩萨的清净庄严、慈悲智慧和圆满功德。关于象征吉祥美好的卐字符,中国的佛教典籍中也广有记载。据《大乘义章》记载,释迦牟尼的头、面、手、足、眼、耳、鼻、口等长相奇特,殊胜异常。其中第八十种随形好即为佛祖胸前有吉祥右旋的卐字之相。新译《华严经》云:“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卐字,名吉祥海云。”《楞严经》云:“即时如来从胸卐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晃有百千色。”《宋高僧传》也有“如佛胸前卐字”之语。不但佛的胸前有卐字,佛的发间亦有卐字。《庄严经》谓转轮圣王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其中:“七十八,发有五卐字。七十九,发彩螺旋。”有时佛的手足间也有卐字。《华严经》云:“世尊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文同绮画,色类丹朱。”新译《华严经》云:“愿一切众生,得轮相指,指节圆满,文相右旋;愿一切众生,得如莲花卐字旋指,十力业报,相好庄严。”又云:“如来左足指间,有大人相,名现一切佛海云……于中示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圆满音声,卐字等相,利益无量,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