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奇伟

更新时间:2024-10-01 17:10

吴奇伟(1891年—1953年7月10日),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北伐名将、抗日名将。

个人简介

吴奇伟,1891年生于广东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因家境贫寒,10岁那年,离家到其伯父在连平惠州等地开设的店铺里当小伙计。他聪颖好学,做事勤敏,深得伯父赏识,在伯父资助下,在惠州读完小学和中学。13岁在老隆一间商店做小伙计,后得人资助,先后在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小学学习,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于第六期,后在广东陈炯明部任见习排长,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后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长江上游江防司令官、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主席等要职。

国民革命时期,他参加了统一广东诸役和北伐战争。在十年内战中,参加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五次围剿。红军长征后,他率部追击红军至四川。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奇伟坚决全力抗日,他率第四军到嘉定罗店一带抗日前线,与日军展开激战。为保卫祖国领土,经三昼夜的肉搏血战,终将顽敌击溃,歼敌数千。吴奇伟所率第四军,从此获得“铁军”的光荣称号。此后还率部参加过“八·一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南浔线会战及鄂西战役等,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

解放战争时期与其他7位广东国民党军政人员联名起义。粤东起义成功,梅州大部、惠州一部提前解放。

人物生平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张发奎部下任三十六团中校参谋长。在汀泗桥战役中,与团长黄琪翔领兵猛攻军阀吴佩孚部主力扼守的汀泗桥而立功。1927年春升为第4军12师三十四团团长。9月升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兼三十团团长。11月任第4军12师师长。1929年春随蒋介石参加蒋桂战争。9月随张发奎通电反蒋。1930年5月参加反蒋中原大战

“九·一八”事变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曾任北路军第7纵队指挥官、北路军第6路军副总指挥,率部追剿红军。1935年红军三渡赤水回师遵义,他因未发兵救援而遭蒋介石严词训斥。

1935年4月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37年夏任庐山军官训练团第1大队大队长,9月任第18军团军团长。

1937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4军军长。

“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他奉命率第四军抵上海嘉定、罗店一带前线,在大场与日军激战三昼夜,歼敌数千,战果显著。其部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上海市民推选郭沫若谢冰莹等文化界知名人士率领慰问团至战地慰问。不久,他升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

万家岭战役又称德安战役,1938年于武汉会战序列中,在万家岭一带国民革命军重创日军第106师团。

中国方面为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的第一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10集团军、第4军欧震、第66军叶肇、第74军俞济时,第一八七师,第九十一师,第一四二师,第六十师、第十九师,新编第十三师,预备第六师,第一三九师的一个旅,新编第十五师的一个旅,共十万余人。前敌总指挥为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

吴奇伟的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下辖第六十四军、第七十军、第二十五军、第四军、第八军和第六十六军等部,驻扎江西,参加武汉会战,是万家岭大捷的主力参战部队。该战全歼日军四个联队

日军第106师团奉冈村宁次命令,意图从万家岭一带穿插突破国军阵线,被吴奇伟军部侦察队发现,指挥第4军欧震、第66军叶肇、第74军俞济时等部从侧后迂回,将其包围。冈村宁次后命令第27师团一旅团部增援接应第106师团,然而在万家岭西面白水街地区被第20集团军兼第32军长商震等部阻击溃退。

10月7日,中国军队发起总攻,激战三昼夜,多次击败日军反扑。日军由于迷途失联、孤立无援、补给断绝,战至10日,被歼灭4个旅团,击溃一个旅团。虽有掳获旅团旗,但是师团旗未寻见,未免遗憾。

10月10日由于遭到孤立及缺乏补给,日军第106师团(由于有部分兵力驻守九江,实际参战人数约1万3千人)以及前来援救的第101师团、第27师团,在武汉会战中投入的青木、池田、木岛、津田,四个联队,在包围圈全队消灭。106师团最后仅仅约略1500残部兵力突围逃出,中国方面史称万家岭大捷。

国民革命军成功围缴歼灭第106师团主力大部,仅有约略1500人逃逸。此次战役是抗日以来第一次(接近)全歼整个日本师团

万家岭战役的前敌总指挥为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和薛岳一样,吴奇伟也是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指挥。有次他正与第四军军长欧震通电话,敌机俯冲扫射,吴奇伟毫不理会,直至敌机把他的电话机打碎。战斗主力是蒋介石的嫡系第74军,万家岭战役打响之前,蒋介石致电薛岳,要他把伤亡惨重的74军调到长沙休整。薛岳回电:“调不下来。”蒋二次来电:“第74军在岷山伤亡甚大,应予调下整补。”薛回电:“赣北各军作战时间都比74军长,伤亡都比74军大,各军都未调下整补,对74军也请缓予调下整补。”好一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架势,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战役为:“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1938年7月下旬,全国战局剧变,九江告急。他奉命率第九集团军驰援。但赶到沙河镇时,日军已攻占九江,并利用长江、鄱阳湖增派军舰,以空军配合,大举南下。他即指挥部队由沙河向东伸展,主动反攻,经四昼夜苦斗,遏住日军攻势,并使日军伤亡2万余,使志浔线(南昌至九江)各军(武汉警备司令、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等部的部队)得以坚持抗战5个月之久。此战役一时轰动全国,被誉为台儿庄会战后的最大胜利。1938年秋,广州沦陷,新任第四战区(广东)司令长官的张发奎,将其部队从南浔线调回广东,他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后又改任副司令长官兼粤、闽、赣三省边区总司令和三省边区绥靖主任,驻广东兴宁县,负责指挥潮汕前线的对日抗战及三省边区绥靖任务。

1939年秋调往第六战区(湖北)任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驻鄂西秭归县三斗坪陈诚弃守宜昌后,他指挥所部在湘北的安乡澧县经鄂西一带屡挫日军。吴任江防军总司令期间,极体恤民苦,爱护抗日进步青年,重用地方人才,并坚决就地枪毙了秭归县警察所所长、商会会长等8名准备投靠日寇的汉奸,深得军心和民心。

1940年转往广西驻防柳州。1940年1月任第4战区副司令长官。7月调任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

1941年日寇攻陷川鄂咽喉宜昌之后,大有溯江而上,窥湘鄂要道三斗坪之势。中央统帅都有见于此,乃将原江防司令部扩大为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部,将原江防司令郭忏调离,由六战区长官陈诚推举急调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的吴奇伟将军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

1943年春夏之际,日军集结重兵沿长江西进,鄂西会战爆发。鄂西会战中,长江咽喉——石牌成为双方对垒的关键点,担任防守石牌重任的,正是吴奇伟的江防军。石牌保卫战打了近一周,江防军将士冒着日军重炮,在参天古树和悬崖峭壁间与日军激战,誓与要塞共存亡,最终打退日军无数次冲锋,让石牌成为无法逾越的鸿沟。石牌保卫战,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的胜利,可以说是扭转鄂西会战战局的钥匙,不仅极大提升了军民的士气,而且成功粉碎了日军侵占重庆的企图。吴奇伟指挥鄂西会战克复了宜昌,取得了鄂西大捷。

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6月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省军管区司令。

1946年4月任武汉行营副主任,7月调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1947年4月辞职回广州闲居。

1948年8月任华北“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1949年2月,淮海战役后,粤系将领纷纷南下广东,吴奇伟回到广州出任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吴奇伟思想大为转变,吴启彦遂建议他去香港与中共华南分局负责人之一连贯,商定起义事宜。

1949年5月,吴奇伟与李洁之曾天节等人参与和策划了粤东起义,通电与蒋政权决裂,宣布投奔中共。毛泽东朱德复电,对吴奇伟等的投奔表示“极其欣慰”与“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吴奇伟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1953年7月1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2岁。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主要事迹

东征北伐

吴奇伟中学毕业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夕。他考入设在广州黄埔的广东陆军小学堂,继而进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后再升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于1919年秋毕业。

吴奇伟毕业后返广东投入粤军,先后任见习排长、连长、营副等职。有幸的是,吴奇伟被编在粤军第1师。吴奇伟在第一师良好氛围的熏陶下,政治、军事并进。他先后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平息杨刘叛乱、南征诸役,在实战中得到前所未有的磨炼,文武兼得,为跻身保定六期粤籍名将之列打下良好基础。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吴奇伟任第四军第12师第36团副团长,在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城的战斗中,他消除在同级甚至上级长官中年龄居长的顾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协助比自己年轻8岁的梅县籍黄琪翔,屡获胜仗,深受士兵、同僚赞誉和上司赏识。北伐胜利,第四军战绩辉煌,被誉为“铁军”,吴奇伟以自己的勤勉、勇敢,一跃而成为第四军内的主要战将之一,但非一流角色。吴奇伟在军界真正崛起,是在国共第一次内战前半期。他从北伐结束至1932年9月不到5年时间,从一个中级军官升任久著声誉的第四军军长,并从粤系军人转入蒋系中央军序列。

追剿红军

蒋介石一任命吴奇伟为第四军军长,即召他入江西,参与对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这次“围剿”红军,蒋介石召集了30多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长驱直入,吴奇伟部被编入陈诚的中路军,任第二纵队指挥官。吴奇伟指挥第二纵队刚与红军接触,就被埋伏了的红军左右夹攻,损失过半。

同年秋,蒋介石调集50多万重兵,自任总司令,对中央红军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吴奇伟任北路军第七纵队指挥官,指挥第四军和大埔老乡郭思演的第99师。吴奇伟贯彻蒋介石的作战方针,每深入一地,即修筑碉堡,既作防御工事,又当封锁堡垒,逐步推进,避免孤军深入。这时,中央红军由缺乏实际经验的中央临时总负责人博古和长于城市保卫战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指挥,采取强攻硬拼的战术,导致反“围剿”失败,被逼撤出根据地。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蒋介石盘算着:红军西撤湘粤,以原四军将领薛岳、吴奇伟为追击红军先锋,尤为合适。因为昔年东征、讨桂、北伐,薛、吴久经此地,对当地地理风物熟悉。12月,长征中的红军接受毛泽东在“黎平会议”的主张,改变往湘西与红军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黔北,强渡乌江,攻占遵义。红军之举出乎蒋介石意料。蒋急召薛岳、吴奇伟转向贵州挺进,配合贵州王家烈地方部队,不惜代价夺回遵义。但当时“遵义会议”已经召开,指挥权开始为毛泽东掌握,其手下彭德怀林彪皆是强将,如此阵容,吴奇伟、薛岳,还有王家烈,远非对手。尽管吴奇伟率部悉数上阵,也曾一度占领城郊老鸭山主峰,但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覆灭命运,兵力损失过半,他本人也差点成为俘虏。幸亏上司薛岳为掩饰败绩,将伤亡损失数字压缩,同时自请处分,以求得蒋介石的宽恕。吴奇伟才顺利过关,免受处分,并重整旗鼓追击红军,“立功赎罪”。

参加抗战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吴奇伟奉命率部赶赴淞沪,担任第十八军团军团长、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在罗店、刘行、大场一线阻击日军。战斗中,吴奇伟协助总司令罗卓英,指挥部队采取“隐蔽战术”。当敌机、大炮猛烈轰炸时,我方将士埋伏在战壕隐蔽并监视敌人,于炮火间歇,有目的地调整位置,待敌军冲锋接近时,就近集中火力打击敌人,到与敌军短兵相接时肉搏格斗,以此阻击敌人的进攻。尽管中国守军在敌人强大炮火攻击下最后败退了,但吴奇伟和众多国民党军队将士在淞沪抗战中表现出来的守土有责的军人风骨,受到舆论的赞扬和各界人士的肯定。

1938年7月,日寇“得陇望蜀”,聚集重兵沿长江两岸西进,从南北两端迂回包抄我国中部重镇武汉。这时,吴奇伟升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率领新任军长欧震的第四军,归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指挥,负责南浔线战事。

7月下旬,日军依托在长江的战舰炮火和飞机炸弹,攻占武汉东南屏障九江,并向赣北我军各据点进攻。吴奇伟依照统帅部的战略部署,先后指挥欧震、李汉魂、叶肇、俞济时、王敬久各军在星子、瑞昌、白槎、庐山南麓一带阻击日军达4个月之久,尤其他作为主将指挥的万家岭一役,歼敌万余,缴获车辆、战马数十辆(匹),史称“万家岭大捷”。关于“万家岭大捷”的荣光,一般统归薛岳名下,但此役具体的指挥者其实就是吴奇伟。当时,战术计划制定后,各军进入临战状态,薛岳命令:“攻击时间及详细部署由吴奇伟规定”。吴奇伟亲临前线,“于6月15日下达命令”。

1940年10月,吴奇伟从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任上调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长江上游的防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担负着阻击日军地面部队沿岸、舰艇沿江西犯,威胁川渝的任务。吴奇伟设总司令部于鄂西三斗坪,指挥方天的第十八军,池峰城第三十军、宋肯堂第三十二军和方日英第八十六军。1943年5月,日军第3师团、第13师团大举向江防军驻地石牌、清江之间进犯。吴奇伟将前线指挥所设在距敌不远的一个山洞内,不惧敌机的轰炸,指挥守军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命令所部第十八军第11师师长胡琏,死守石牌要塞。在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统一指挥下和其他各集团军的配合下,吴奇伟率领江防军勇敢防守。日军久攻不下,下令撤退。此役史称“鄂西大捷”,吴奇伟、胡琏和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第十八军军长方天、第十八军副军长罗广文等5人,也因此役获国军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

粤东起义

1944年底,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吴奇伟入陆军大学将军班甲级一期受训。翌年年中,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军管区司令。吴奇伟在湖南任职的时间不长,到1946年4月9日就被免。

吴奇伟卸任湘省主席后,先后被任命为武汉行营副主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其间,正值国共第二次内战全面爆发,吴奇伟表现出对继续内战的厌倦,长期托辞或处理家务或养病,置身局外。中共香港分局抓住时机,派出饶彰风和吴启彦以老乡、 亲朋的身份做他的思想工作,还有早年参加革命,后入国军,解放战争时期萌芽“起义”打回“老家”的吴奇伟旧部魏鉴贤、曾天节的积极策动,吴奇伟思想逐步转化。1949年5月,由其领衔,其他7位广东国民党军政人员联名的起义宣言在龙川老隆发出。粤东起义成功,梅州大部、惠州一部提前解放,6月21日,毛泽东、朱德复电嘉勉,对起义表示“极为欣慰”与“欢迎”。

1949年9月下旬,吴奇伟作为华南人民解放军的代表之一,前往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是198名委员中潮梅籍7人之一。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轶事典故

抗战时期,黄绍竑与李济深、张发奎、吴奇伟等去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南岳军事会议,那时黄绍竑与张发奎等已经合作了好多年,混得很熟,彼此无语不谈了,大家在火车上谈起一九二七年广州的事情。黄绍竑又问吴奇伟:梧生(吴奇伟号),假如那天晚上(十一月十六日晚)你把我拿着了,你怎样处置呢?”他说:“唔唔,恐怕对不住了。”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个人日记

2013年,在位于北京门头沟区的“忠良书院博物馆”展出的建党前后、苏区至红军长征众多早期文物中,其中有一本吴奇伟始写于1936年1月1日止于1936年9月底的日记。内容大都是记述他是如何率部“追剿”长征红军萧(克)、贺(龙)、朱(德)、徐(向前)部的。吴奇伟作为国民党要员,时任“中央军”薛岳部纵队司令,反共坚决,“追剿”红军不遗余力。但作为高级将领,他在日记中记载了许多反映当时战事和国民党内部对红军、在“追剿”途中对当地百姓状况及对时局的看法等等内容。另外,日记还细致地记载了其所到之处的地理、人文、风俗、民风。

亲属成员

夫人:龙文娱,湖北武汉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毕业生

在万家岭战役中,宋美龄与吴奇伟的夫人龙文娱一同到前线慰问。龙文娱大革命时期毕业于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也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奇女子。

人物纪念

2005年,吴奇伟故居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8月12日,吴奇伟将军纪念牌坊在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落成。

2013年8月23日上午,抗日名将吴奇伟将军故居事迹陈列馆在大埔县举行揭幕仪式。

解放战争中,吴奇伟临阵起义,成为广东解放的功臣。他的抗战功绩被予以充分肯定,在纪念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鄂西会战等战役的活动中,他的事例也被广泛提及,并入选了相关纪念馆。

艺术形象

2001年电视剧《长征》,方坤饰演吴奇伟。

2009年电视剧《解放》,王长林饰演吴奇伟。

2012年电影《扎西1935》,李冬冰饰演吴奇伟。

2014年电视剧《领袖》,徐丰年饰演吴奇伟。

2016年电视剧《宜昌保卫战》,赵岩松饰演吴奇伟。

2016年电视剧《信者无敌》,李忠林饰演吴奇伟。

2016年电视剧《长征大会师》,王世钦饰演吴奇伟。

2019年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张页石饰演吴奇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