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更新时间:2023-11-10 12:37

周涛(1946年3月15日—2023年11月4日),男,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生于北京,1955年迁居新疆。曾任兰州军区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

人物生平

1946年3月15日出生于山西潞城马场村。其时该地为晋冀鲁豫军政大学所在地,校长刘伯承。父亲周文杰,母亲张淑英均为军政大学干部。

1950年经随军历河北平山县、石家庄、长辛店等地后,定居北京。父亲因考入外交班后转业,在北京外国语学校(北外前身)任职,一年后,母亲也随之转业在该校工作。

1952年六岁入小学,先在北京一亩园小学读一年,后转入北京农业科学院小学。1953年加入少先队。

1955年因父母工作调动,从北京迁居新疆乌鲁木齐建国路自治区党校,同年转学至自治区党委直属小学就读。

1958年考入乌鲁木齐第一中学

1961年在自治区体委乒乓球少年集训队集训后,经选拔,成为自治区乒乓球专业队少年运动员。同年随队赴京训练,领队刘波。是年冬季从北京转赴南京冬训,住中山东路体育馆和五台山体育场,经受了艰苦的体能训练和南京冬日的阴冷,同时也饱尝了离家之苦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社会饥荒之状。

翌年,赴京观摩第26届世乒赛,住北京工人体育馆,与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等著名选手同住一馆,仰慕风采,目睹盛况。

1962年随队返回新疆,历时一年多,深感知识不足,渴望读书。遂请求退役,获准后重回第一中学读书。

1965年高中毕业,改入新疆大学中语系,学习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高中时期已有明确之文学方向,原拟考中文专业,不料被维语专业录取,产生挫折感。其时,已开始在《新番日报》和《新疆大学校报》上偶尔发表文章。时年19岁。

天津、上海、武汉等省市,曾在派性报纸《天山战报》、《天山工人报》写过大量派性文字,也曾写过一首题为《望韶山》的诗,署名东临。此诗后被选入北京首都红代会编的诗选《写在火红的战旗上》,该诗选曾风靡一时,在全国大中学生中产生不小影响。

1971年2月赴伊犁新源县巩乃斯河边,生活条件艰苦,劳动负荷极大,军营管理,与学校环境天差地别,很难适应。当时全国各地大学生四百余人分配在此农场,分为四个连队,在四连四班。同班有柳光天华(现为自治区公安厅厅长),玉素甫江(现为克拉玛依市政协主席)等九人,共同经历了春耕秋收,上山伐木,盖粮仓、打砖坯,自己酿酒、种菜、喂猪,严冬宿马厩等艰苦生活。

1972年春,终于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军垦农场生活,面如刀削,骨瘦如棍,就地分配至南疆喀什地区。几经拖延周折,终于分配在喀什市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宣传组工作。不久,参与筹组共青团市委,报共青团喀什市委任书记,因父亲当时被开除党籍,未获上级批准。

开始在《喀什日报》,《新疆文艺》、《新疆日报》、《朝霞》发表诗作,未能摆脱当时政治、文艺思想束缚,比较平庸。

1978年新时期文学运动兴起,在思想解放运动的鼓舞启蒙中,写出抒情诗《天山南比》,广受好评,并受到曹禺徐迟称赞,遂在新疆文学界脱颖而出。

1979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长诗《八月的果园》,这是出版的第一本小册子,长诗原名《砍土镘与金唢呐》,责任编辑张涛。

同年夏秋之际,由喀什地区团委特招入伍,调原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任正连职创作员。从此开始专业创作生涯。

1983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牧人集》,此书为周良沛

1984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神山》,责编叶鹏。

1985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野马群》,责编姜金城

1986年3月14日四十岁生日前后,诗集《神山》在北京获第二届全国新诗(诗集)奖。第一次见到了诗人艾青臧克家等前辈。至此,与杨牧

1990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部散文集《稀世之鸟》,标志着由诗转向散文的创作尝试获得成功。

1993年在经历了与几位朋友合写电视脚本《望长城》之后,创作了长篇散文《游牧长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9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华散文珍藏本·周涛卷》,标志着跻身当代著名散文家行列,此书后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0年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山河判断》,受读者好评。

2003年9月22日,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疆军区政治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电视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乌鲁木齐联合举办了著名军旅作家周涛作品研讨会及朗诵会。与会领导和军内外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成为一时盛事。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明、亚坤等人专程赶来参加的诗作朗诵会举办成功,气氛热烈。朗诵会由新疆电视台现场直播,由中央台七频道制作转播后,在全国甚获好评。

2004年,周涛年届58岁,从事专业文学创作25年,从事文学活动从1962年算起已长达40余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完成了新诗和散文两种不同文体的创作,对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23年11月4日13时30分,周涛因突发心梗在乌鲁木齐去世。

作品风格

周涛的散文多取材于西北边疆生活,开掘、张扬在极度艰难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韧性,传达了一种真正的西部精神,格调雄壮冷峻,气势沉雄、意蕴深远、笔力雄健。

周涛的散文都贯穿了一个大的主题—对生命的颂赞、崇敬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参悟。在周涛的散文中,对生命现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总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家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亦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周涛散文的魅力,正是在于他给读者展示了生命之树的翠绿色泽和精神风貌,加深了读者对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的认知和参悟。周涛的散文世界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在周涛的笔下,草原、戈壁、雪山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其散文已真正触摸到了生命的底蕴,体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清醒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呈现出了野马般的生命活力和巨大冲击力。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和情感,是周涛散文追求的目标。对周涛而言,散文不再是“庸常生活的呼吸”,而是作家找寻自我,表达自我的精神记录。因而,骏马、长城、河流等自然万物在周涛的散文中只是一个发端,借此表现的是作家自己对自然万物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作家对生命的体悟。可以说,“自我”是周涛散文中最刻意张扬的东西。周涛在表达对生命的参悟时,视野相当开阔,由物及人,由人及民族,由民族及历史,而且思考更为深邃,能够由表及里的把这种思考提升至文化的层面,显现出作家在探索生命意义时所达到的深度。

周涛是少见的能够将诗的想象逻辑和诗的情感结构运用于散文创作中的作家之一。周涛散文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诗性的,其散文体现了诗的自由、抒情和想象的精神。他提出了“解放散文”的主张。在周涛看来,所谓的“解放散文”就是打破所有规范对散文创作的束缚。他蔑视散文的一切规范,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去写作散文,他不在乎开头的突兀,不关心上下段的过渡和照应,完全按照诗的逻辑和结构去写作散文,在他看来,“散文没有章法,我就是章法。”其在散文创作上对既定规范的这种超越,对当代散文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物作品

隔窗看雀(周涛)

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枝落,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像每一根刚落上的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它跳来跳去,总在找,不知丢了什么。

它不知道累。

除了跳之外。它的尾巴总在一翘一翘的,看起来像是骄傲,其实是保持平衡。

它常常是毫无缘由地“噗”地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原因地飞回来。飞回来的这只是不是原先飞走的那只。就不知道了。它们长得看起来一模一样,像复制的。

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可爱的,途中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眼看着往下栽了,它赶紧扇动几下小翅膀,往高处飞,就像一团被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空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于市井之间,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楚,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艰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的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和人的生活最贴近,但保持距离。

经常被人伤害,却总也不远走高飞放弃贴近人时的方便,所以总不见灭绝。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称,是麻雀。不知道它们彼此之间是不是也认为对方是“麻雀”呢?

瞧,枝上的一个“逗号”飞走了。

“噗”地又飞走了一个。

出版图书

人物轶事

周涛在喀什地委区团委工作期间,经常跑体委玩。有一天去看篮球赛,通过一名记者介绍认识了陈德敏,事后记者就问周涛,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周涛就见了陈德敏一面,就顺口说一看他就是机关油子。这个人就传话给陈德敏了,陈德敏对周涛就有很不好的感觉了。

没有想到,过了不长时间陈德敏就从喀什地委调到团委当副书记,成了周涛的顶头上司。陈德敏自从来了以后,就跟周涛谈话,意思是你想到哪个单位你跟我说,我给你办。他就是赶周涛走,说团委机关里我看也就是你能一点,我来肯定领导不了你,你愿意到哪儿我就给你调哪儿。

周涛说你来了怎么领导不了我?就是不如你的人来当团委书记,赶大车的人来当,我周涛不也得听他的吗?何况你是南开大学毕业的,论大学你的大学比我的大学(新疆大学)名牌,论年龄你比我年长,哪一点你不能领导我呢?

有一次陈德敏让周涛给他写一个团代会的讲话,周涛也没有太当回事。他是第二天讲话,周涛头一天没写完,开会前完成来不及了。周涛对他说你先念着,我再给你写。他一看也没有办法,说那行,然后就上去念了。他在上面念,周涛在底下继续完成,也没有影响什么。会开完之后,他说以后不敢这样折腾,等于头上挂镰刀,悬得很,接不上怎么办?

后来周涛和陈敏德也算关系比较密切,出的很多点子陈敏德觉得很新鲜。他们俩经常一块出去下乡,到乡里和大队里,鸡腿粗的拉面吃上一顿,然后铺着毯子躺着睡个觉。聊天时,两个人就争论,这个说文学重要,那个说政治重要,李白、杜甫、白居易,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记住,皇帝身边那些人谁记得?但说到底陈敏德还是认为政治重要,周涛就认为文学长久,文学比政治伟大。两个人争论不休,最后两个人各代表一种东西,陈敏德代表政治,周涛代表文学,争论一辈子。

周涛要求入党,陈德敏给周涛出主意,他说入党的时候你估计有多少人给你举手?周涛说能超过一半。陈敏德说那不行,不能有一个不举手的。意思是要做到百分之百,就要做工作,比如说平常你牛逼轰轰看不起某个人,晚上没有事骑着自行车到人家门上看看人家,聊一聊,征求意见,虚心一点,这样他们就同意了。

这是陈德敏的办法。周涛自己根本想不出来,别扭。当时入党也很重要,入不了党怎么行?周涛入党是1979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