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0 21:30
和耀曾墓于青溪城西8公里处有铺田潕阳河北岸梅溪坝。背倚祖师庵山岭,前临梅溪坝,与氵舞 阳河水南岸的斝爵山隔河相望。
和耀曾墓于青溪城西8公里处有铺田氵舞 阳北岸梅溪坝。背倚祖师庵山岭,前临梅溪坝,与氵舞 阳河水南岸的斝爵山隔河相望。和氏墓茔呈椭圆弯窿形,全由精凿方石围砌。墓前原有8米的墓碑,两侧墓墙有墓志铭碑共8块。其墓志铭由当时贵东兵备道道员赵尔巽撰写,为阴刻颜体楷书。铭文记述了和耀曾的家庭出身,简易生平,武功政绩,品性德行及其后代情况,原墓前有精刻石雕供祀器具。再前面有宽如院落的两级拜台,上竖有十余米高的石刻华表和植有云南松。与墓茔相对应的和氏神道碑立于梅溪坪侧0.4公里的张家寨前右驿道旁。圆头形碑高2.52米,宽1米,厚0.2米,中有平刻宋体梯地阳文“浩授建威将军记名提督赏黄袍马褂贵州镇远总镇达春巴图鲁和公神道碑”共31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前后曾任贵州省提督学政的晚清进士,昆明人陈荣昌,专程乘船前来铺田拜谒和耀曾墓,并即兴写成《铺田谒和荣轩军门墓》七言律诗三首,其第三首云:
嗟公威惠岂徒然,坐镇偏沅十六年。
部下早降人立社,墓前来许鬼争田。
明月远倚滇山雪,华表高凌沅水烟。
我欲返舟更延伫,何时重此荐寒泉。
和耀曾墓也于“文革”中遭到破坏。现仅有墓茔土丘及散存于村街内外的神道碑和墓志碑残片。
2000年清明节和耀曾第四代和第五代后人与丽江文物局,在镇远县文管所的陪同下前来扫墓,在此,自出费用将神道碑运至镇远赠送给文物管理所保存。
和耀曾为晚清时期贵州记名提督,镇远总兵官,和耀曾(荣轩)为纳西族,云南丽江人,于光绪七年至二十三年(1881—1897年)任镇远总兵。当时黔东地区社会各阶层、各民族的关系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和公对这里各族人民没有什么大的镇压活动。但他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却做出了实绩。如创置义仓积谷防饥,修卫城西门护城堤,鼓励农民广植桐、杉、桑、茶等林木,于是当时地方人士为其建造奉祀专祠于镇远。
2015年8月6日,青溪镇党委书记黄建强,镇长万照清,原文化站老站长罗尚贤,到铺田村梅溪坳胡姓家中院坝内发现一块墓碑。8月7日,笔者与罗尚贤再次到铺田村进行调查了解。
墓碑平放在梅溪坳胡姓家中院坝内,碑为长方形,高2.22米,宽1.15米,厚0.2米,共50字。
中为平刻宋华梯地阳文:诰授建威将军原任贵州镇远镇总镇和公荣轩之墓
右为:大清光绪二十五年仲春月
左为:男廷(良、彪、珍)孙(嶶、清、怀、辅)远(追、承、源、继)远敬立。
和耀曾字荣轩,为纳西族,云南丽江人,晚清时期贵州记名提督,光绪七年至二十三年(1881—1897年)任镇远总兵。和耀曾墓位于青溪城西8公里处氵舞 阳河北岸的铺田村梅溪坝,背倚祖师庵山岭,前临梅溪坝,与氵舞 阳河水南岸的斝爵山隔河相望。
据68岁的胡康文和76岁的胡德胜回忆:和氏墓茔呈椭圆弯窿形,长约10米,宽约7米,全由精凿方石围砌。墓的主碑加上碑头(俗称碑帽)约2.7米。墓前是一个石香炉(作为供祀器具),香炉是雕刻非常精致的麒麟。香炉前面是一张四方形的石桌子,桌面宽约1.5米,厚0.12米,高约0.7米,四周各有一块雕刻精美的图案的石板, 石桌的四脚呈大象腿。石桌两边是石凳子。墓前面是拜台,宽约20平方米,全由规则的石墩砌成。墓的左侧有8块墓志铭碑,记述和耀曾的家庭出身,简易生平,武功政绩,品性德行及其后代情况。墓的正前方是石阶,约8步,宽约8米。下了石阶是一块平地,石阶前方两侧各植有一株笔松(实为云南松),高约15米。再前面是十余米高的石刻石柱,石柱上面是石狮。
和耀曾墓于“文革”中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