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21
《哺乳期的女人》的故事发生在江南某镇上。镇上有两家人,一家是开杂货店的惠嫂,她是一个刚生过孩子的年轻母亲,另一家是她的邻居旺旺家,旺旺是一个七岁的男孩,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他一生下来便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才能和爸爸妈妈相聚四五天。旺旺没有吃过母奶,当他每次看到惠嫂给孩子喂奶时都非常羡慕与神往。后来,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强烈欲望,咬了一下惠嫂的乳房。这件事情立即引起镇上人们的嘲谑与非议,旺旺也遭到了爷爷的殴打。应该说,旺旺在物质生活上并不贫困,他吃着各种丰富的营养品,长得结实健壮,是名副其实的“旺旺”。然而,他在心灵情感上却极其荒芜与匮乏,几乎没有得到过母爱的呵护与滋润。春节期间,旺旺刚开始熟悉爸爸妈妈,但他们在他睡觉时却又悄悄地走了。当旺旺赶到河边时,他的“瞳孔里头只剩下一颗冬天的太阳,一汪冬天的水”。旺旺做了“丑事”被打、被嘲谑与非议后,变得孤僻早熟。当善良的惠嫂想让旺旺再吃几口母乳时,他把头靠过来,两只小手慢慢抬起来了,抱向了惠嫂的右乳。但最后,他的手停住了,他万分委屈地说:“我不。”
《哺乳期的女人》涉及的主题,源于作者多年前在浙江一个小镇的见闻,及与一位刚生孩子的同事拥抱的感受,实构与虚构兼有。1995年5月,作者傍晚到达一个小镇,找旅馆的过程中,发现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只剩老人和小孩,且都不会说普通话。作者在一家装修不错的房子前见到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其他的话作者都没听懂,只听懂了一句话,她说自己有5个儿子,说这话时表情自豪。作者那一刻他深刻感到这种自豪背后的空洞,她那么多儿子,盖起那么漂亮的小楼,但这些儿子没一个在她身边。
后来作者在《南京日报》的同事生完孩子回来,见面时发现同事身体变形了。拥抱一下,闻到母乳的香味。后来作者经常想起那次奇特的拥抱,同时想到老太太说她有5个儿子那一幕,联想到中国空心化的小镇、中国社会形态出的问题。这个理性判断和洋溢着乳香味的拥抱记忆,还原了一个巨大的空洞。构思就这么完成了。作者拿起圆珠笔,自然写下了“哺乳期的女人”几个字,写出人物关系,两天内用时8个小时完成了这篇小说。
旺旺
旺旺是小说的主人公,一个七岁留守儿童。旺旺从小缺少母爱,他没有吃过母奶,一生下来就跟着爷爷了。他的名字也是由于他手上整天提一袋旺旺饼干或旺旺雪饼得来的。旺旺从小吃奶粉长大,对门的惠嫂每天坐在家门口给婴儿喂奶,后来,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强烈的欲望,由此引起了镇上人的嘲谑与非议,并遭到了爷爷的殴打。断桥镇人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将这个“新闻”传遍全镇。当旺旺爷得知旺旺做了“丑事”后,又羞又恼,狠揍了旺旺一顿,而旺旺却没有哭,泪水汪了一眼,掉下来一颗,又汪开来,又掉。这是一种独特的伤心,令人心痛的伤心,也是弱势人群在受到强势群体欺凌时,作出的一种反抗姿态。而旺旺也因此变得孤僻早熟。当善良的惠嫂想让旺旺吃几口母乳时,旺旺把头靠过来,两只小手慢慢抬起来了,抱向了惠嫂的右乳。但旺旺的双手在最后关头却停住了。万分委屈地说:“我不。”旺旺健康正常的身心需要遭到成人无情的践踏之后,已经扭曲变形,他的身上有了一种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懂事”和固执。
旺旺的父母
旺旺的生母为了儿子“衣食无忧”,选择到城里打工,以为每次回来时给旺旺带上好吃的好玩的,就可以很好地表达他们对旺旺的疼爱,却没觉察到物质生活的富足更反衬了旺旺心里的孤独和无奈。每当旺旺在父母远离后寻找父母,他的瞳孔里头只剩下“一颗冬天的太阳,一汪冬天的水”。
惠嫂
对门的惠嫂是刚刚生过孩子的母亲,正处在哺乳期,使得从未吃过母乳的旺旺对惠嫂每次哺乳时的情景都为之陶醉、为之忧伤、为之神往,最后在奶香的诱惑下,旺旺咬了惠嫂的乳房。这件事在断桥镇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对旺旺的行为报以“流氓”的理解,大家都将孩子简单的“吃奶”视为无耻的“性上头”,终至招来爷爷的痛打和惩罚。惠嫂作为普通的母亲,对旺旺的遭遇给与了母性的同情和理解,体现出的是母爱的宽广和温暖。
《哺乳期的女人》中,惠嫂尽管遭到旺旺突然的“袭击”与“伤害”,“在右乳上印上一对半圆形的牙印与血痕”,但是,年轻的母亲并没有对旺旺的行为表现出严厉的谴责,随着旺旺受到镇上人的指责、爷爷的体罚及生病住院之后,惠嫂逐渐理解了孩子的心。特别是面对着旺旺的一双忧伤的眼睛,这位处于哺乳期的女人,心中激发起对旺旺的疼爱和怜悯。她要让旺旺如同亲生的孩子一样吸吮着自己的奶水,从而用一颗母爱的心轻轻地慰藉旺旺那遭受伤害的弱小的心灵。旺旺拒绝吃奶后,她为与孩子之间的爱的隔膜不禁痛哭失声。当她听到旺旺挨打的声音与围观者对于旺旺的谴责时,“她的泪水泛起了一脸青光像母兽。有些惊人。惠嫂凶悍异常地吼道:“你们走!走——!你们知道什么?”表现出为爱护儿女不惜以死相搏的崇高和悲壮,不难发现在惠嫂的身上不仅充满母爱这一人类发展中最原始、纯洁与无私奉献的自然情感,而且富有善良、仁慈、爱护弱小这一超越母爱层面的更为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在旺旺稚弱的心灵里多是孤独与寂寞,所谓名叫“旺旺”,仔细品味,其中便含有讽嘲与怜悯的意味。所以,当惠嫂奶孩子时,她那硕健的白色的乳房及散发出的乳香对于旺旺情感饥渴的心理便构成了巨大的诱惑。显然,乳房在这里已成为母爱的象征,旺旺所表现出的对于乳房的亲近并渴望占有的心理与行为,实际上正表达出对于母爱的渴求和呼唤。与此相应,小说成功地写活了一位满怀爱心的年轻母亲。
小说中,既有对美好情感的呼唤与赞颂,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批判思想。文本中表现为双重的批判指向,其一是批判商品经济对人间真情至爱的扼杀。不可否认,随着社会转型,各种价值观念都经受着商品大潮的猛烈冲击,令人震惊与悲哀的是,包括母爱在内的人性美与人情美都遭到空前的冷落与裹挟。旺旺的父母正是为了发财致富才狠心地抛下孩子。让他生下后就孤儿般地承受着无爱的荒凉与孤苦。物质的富有与情感的缺失成为这个时代触目惊心的反差与错位,作家意在呼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千万不要践踏人类社会中最宝贵的尊严、情感与精神。其二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断桥镇人的精神领域。在断桥镇的文化空间中至今还弥漫着封建思想的陈腐气息。在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中还没有彻底清除卑劣与驱逐阴暗,并自在断桥镇形成了浓厚的思想舆论氛围,成为谋害情与爱的看不见的杀手。当旺旺咬了惠嫂的乳房之后,人们不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竟然把一个年仅七岁的男孩非常荒唐地与性连在一起,以至于连溺爱旺旺的爷爷为履行管教的责任,不得不让孙子承受皮肉之苦。因此,为了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读者不仅需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更需要建构一个纯洁的精神空间。
作者对惠嫂喂奶的细节的勾画也颇具匠心:惠嫂不解扣子,直接把衬衣撩上去,把儿子的头搁到肘弯里,而后将身子靠过去,等儿子衔住了,才把上身直起来。……她总把脖子倾得很长,抚弄儿子的小指甲或小耳垂,弄住了,就不放了。一个以这种姿态哺乳的女人,仿佛通体笼罩着母爱的光环,而正是其身上闪耀着的母性光芒,照亮了小旺旺懵懂的世界,唤醒了潜藏在其幼小心灵里对母爱的强烈向往和热切期盼,这时,他眼前的惠嫂就是母亲的化身,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扑进了“母亲”的怀抱……作者在小旺旺身上更是倾注了无限的同情和深切的关怀,并且通过几个生动的细节折射出来。当旺旺爷得知旺旺做了“丑事”后,又羞又恼,狠揍了旺旺一顿,而旺旺却没有哭,泪水汪了一眼,掉下来一颗,又汪开来,又掉。这是一种独特的伤心,令人心痛的伤心,也是弱势人群在受到强势群体欺凌时,作出的一种反抗姿态。当善良的惠嫂想让旺旺吃几口母乳时,旺旺把头靠过来,两只小手慢慢抬起来了,抱向了惠嫂的右乳。但旺旺的双手在最后关头却停住了。万分委屈地说:“我不。”旺旺健康正常的身心需要遭到成人无情的践踏之后,已经扭曲变形,他的身上有了一种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懂事”和固执。
简单叙述
《哺乳期的女人》属于“简单”的小说,说它简单,表现在这样几个地方,一是故事的构思单纯而集中。它的故事几乎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叫旺旺的小孩,爸爸妈妈在外面跑船,从小由爷爷带着,旺旺从小未吃过奶,当他看到街对门的惠嫂给孩子喂奶时竟上前咬了惠嫂的乳房。这样的转述实际上已有些啰嗦,它还可以从叙述学的角度将故事简化为“一个孩子咬了一位成年妇女的乳房”这样的“主—谓—宾”结构。小说的语义就是由这个在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展开的。第二,它的简单表现在对故事所牵涉的枝蔓以及可能产生的延伸的控制上。上述相当简明的故事它的展延性其实是很大的,比如旺旺的父母亲外出跑船就有许多叙述空间;又比如,小说的标题为《哺乳期的女人》,这个女人在小说中也就是惠嫂,按说,这该是作品的主人公,但对这位人物,小说也只交待了这样几句:“惠嫂原来也在外头,1996年开春才回到断桥镇。惠嫂回家是生孩子的。”再比如,当故事的核心情节发生后,惠嫂和旺旺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心理活动都没有写,隐去了。还有,就是故事的结局,当惠嫂主动将奶水给旺旺吃而遭到旺旺的拒绝使故事掀起了第二个高潮时,人群围拢过来并开始议论纷纷时,小说戛然而止:“惠嫂回过头来。她的泪水泛起丁一脸青尤像母善。有些惊人。患嫂凶悍异常地吼道:‘你们走!走一一!你们知道什么?’”小说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人物描写
《哺乳期的女人》的艺术魅力不是来自情节的委婉曲折、引人人胜,主要是在对琐碎的民间生活的真切描摹中注人丰富深邃的人性,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例如惠嫂给孩子喂奶时的动作与神态,旺旺拒绝食用奶粉的倔强,尤其在旺旺眼睛的描写上,不仅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而且精确细腻、曲折有致,含蓄地暗示出旺旺在特定场景中的心理状态。例如,旺旺在挨打后看惠嫂喂奶的眼神:“他的黑眼睛总是在某一个圆洞或木板的缝隙里忧伤地闪烁”;“一抬头就汪了满眼泪”;“他的泪在阳光底下发出六角形的光芒,有一种烁人的模样。”在这些对眼睛的刻画中,让人们捕捉到一个精神上受到伤害的儿童,对母爱既渴望亲近、又忧惧哀伤的复杂心理。
《哺乳期的女人》发表后获得1995-1996年《小说月报》奖、1996年全国十佳短篇小说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15年5月22日,改编自小说的同名电影《哺乳期的女人》上映,由杨亚洲、杨博执导,陶泽如、余男主演。
《哺乳期的女人》的叙述就像剥玉米一样,把那一层层外皮揭开之后,让读者看到了内在的人性。惠嫂作为一个哺乳期的母亲,她对于一个长期未得到母亲照顾的留守儿童的怜爱,很容易感染读者。细节并不是孤立的,作家可以凭借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通过细节来推动叙事,通过细节来挖掘人性。(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评)
虽然距离最初发表已经20多年,但面向当前“全球化的凝视”和“现代化的反思”,《哺乳期的女人》的存在意义,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在不断深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评)
毕飞宇,出生于江苏兴化,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欢迎来到人间》;散文集《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写满字的空间》;文学讲稿《小说课》;文学对话录《小说生活——毕飞宇、张莉对话录》。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玉米》《玉秀》《玉秧》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7年获法国文化部“文学艺术骑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