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5 11:09
母亲:著名作家林海音
丈夫:张至璋
兄弟:夏祖焯
对夏祖丽的采访
提起母亲林海音,夏祖丽心头常会涌起千般情思……
她说最令人遗憾的是,本想把自己饱蘸感情,历尽辛苦为母亲写的传记,置放在林家的客厅中,然后邀文坛好友欢聚一堂,把它当作一份厚礼献给母亲的,然而当传记出版时,病重的母亲已经不能赏阅了。
她终身眷恋城南的旧事
林海音的青少年时期几乎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她对北京有着极深厚的感情。林海音的家就住在北京城南,她的名作《城南旧事》写的就是发生在北京城南的故事,作品中的小英子的原型就是林海音自己。一个人一生里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青少年时期经历的事了,从这一点来说,林海音的根在北京。
谈起为母亲写传的原由,夏祖丽说:“本来母亲很想把自己一生的岁月亲笔付诸文字的,她终身眷恋着那些城南的旧事,常谈起‘我的童玩,我的游伴,我的小油鸡,土地庙的小吃摊,破洋车上老头子塞在我脚下的破棉袄……’甚至在病榻上,当来访记者为她唱起《城南旧事》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她的眼角不由自主地淌下了泪水。岁月无情,晚年的母亲健康每况愈下,写传的事不得不作罢。”
1998年,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的发行人王力行,以富“远见”之举,亲自邀夏祖丽为母亲林海音写传,他认为林海音众多子女中,虽有多位握笔好手,但祖丽的条件最优。她1968年供职台湾《妇女杂志》时,先后采访过30多位台湾文坛的作家,出版过《握笔的人》和《她们的世界》两部传记专辑,她还与母亲共事,联手经营纯文学出版社十年之久。当旅居澳大利亚的夏祖丽接到王力行的电话时,她的心情很复杂,甚至喜忧参半。喜的是一个“回报三春晖”的良机不期而至,她感到幸运、幸福,忧的是女儿为母写传,恐难免偏颇,尺度难握。但后来她还是决定,做一回尝试。
“我像重活了一次母亲”
当谈起为母亲写传最多的感触时,夏祖丽大有脱胎换骨之慨,“我像重活了一次母亲,也像重活一次自己。”
“1999年春天,我到北京去了两趟,为了追踪母亲青少年时期的足迹,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采访,小学、初中、高中、琉璃厂……所到之处都令我十分感动,我仿佛看到《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向我走过来。那真是一个十分难忘的旅程。”
夏祖丽独自寻觅城南的老街,从老城砖砖缝中去寻觅母亲童年的花瓣,她只身出没西交民巷、南柳巷、南长街的巷陌深处,去捕捉当年北平那叫卖调的咏叹和不绝于耳的驼铃……尔后,她又奔往南京、上海,在上海拜谒了电影《城南旧事》的导演吴贻弓,访问了当年扮演小英子的演员沈洁。
再后来,她还踏访了山城重庆,寻到了母亲早年的故居,从那些尚健在的家族长辈们的漫谈中,打捞每一滴甘霖,哪怕是一斑水迹。许多鲜为人知的林海音的旧事,便一点点浮出了水面。
当时,夏祖丽已随夫君张至璋到澳大利亚定居。为写母亲的传记,她专程回到台北,一面在母亲的病榻前服侍,尽儿女之孝,一面趁母亲精神稍好时,与她坐在冬日的阳光下,听她打开人生记忆之门,慢慢叙说那些难以忘怀的老故事,翻开尘封的相册,一道抚摸发黄的老照片……
就这样,夏祖丽寻根、寻旧、寻资料,完成了大量基础工作。她背着五六十本相册,100多盒录音磁带,数十本母亲的日记和书信,返回了澳大利亚的家中。先生张至璋说,“家中俨然成了林海音资料博物馆。”夏祖丽埋头于大量资料和采访素材之中,日不出而作,日已入而不息,一日三餐只能简单打发,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部20余万字的传记作品。
为母亲写传的过程中,夏祖丽再一次为母亲的人格力量所感染。林海音一生数度迁徙,历经社会动荡,如飘萍浪迹天涯。所幸的是,多元文化融汇成她丰富、自由、心胸开阔的生命特质。作为女人,她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恪尽职守,作为社会人,她集写作、编辑、出版人于一身,毕生以不同的角色去经营文学事业,她创作出版了小说、散文等18部书,主编过文学副刊,创办了文学期刊、文学出版社,成就斐然。
在林海音担任《联合报》副刊主编的十年里,一次,她签发了一首名为《故事》的诗,描述了一位船长漂流到了一个小岛上,被美女吸引而流连忘返。此诗被当局判为“影射总统愚昧无知”,作者被判刑入狱三年。为避免连累他人,林海音独自承受巨大的压力,被迫离开《联合报》,自己创办了纯文学月刊和纯文学出版社,在文学这方净土惨淡经营了27年,广结文友。所以台湾文化界的朋友们都说:“林海音家的客厅是台湾半个文坛。”
“像是一种回回的拥抱”
2000年岁暮,《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终于如期出版了。书的封面上印有林海音的大幅彩色照片,她和蔼醇美地微笑着面对读者。可林海音此时已神志不清醒了,健康状况恶化。
而这本传记在社会间反响却出奇地好。林海音的知交齐邦媛教授说:“《林海音传》绝对不是个人的故事,她的一生不但受时代影响,也影响了时代。”作家痖弦说:“一本好的传记创作,也是历史的工作,它要具备5 个条件,即史料丰富、史识正确、史观独特、史德高尚、史情饱满,《林海音传》可以说都具备了。《联合报》等媒体还称誉“《林海音传》是女儿写母亲,作家写作家,最贴心的距离,最精确的观察”。台湾著名女作家席慕蓉还特地给祖丽写了一首深情的诗:
提起笔来 写下
那第一章第一行文字
为母亲立传
像是一种回回的拥抱吧
就如海浪一次又一次扑向
光明温暖洁净的沙岸
从童年到青春 和
之后如锦绣般华美的文学岁月
永远的英子、永远的林海音
其实早就走进我们的心中
只是在你的笔下
她的光华更加从容
……
《林海音传》问世一年后,“妈妈的花儿落了,”(夏祖丽语),从城南走来的林海音,牵着最后一抹夕阳,伴着叮当作响的驼铃,离我们缓缓远去……
此时,夏祖丽又开始为父亲的传记忙碌了。她父亲夏承楹先生也是台湾著名作家,祖籍南京,生长在北京。因此祖丽说:“北京和南京都是我们的老家,父亲一生的根就在这两个京都。而我先生张至璋又是在南京出生的北京人,所以这两个城市于我是非常有缘分的。”
夏祖丽的两代家庭,来源于三个家族,即父亲的家族、母亲的家族和丈夫的家族,这三个家族都与北京、南京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看起来有些巧合,但仔细一想,又是很自然的事。台湾人,基本上是大陆移民,只要翻上几代、十几代去,都会寻根寻到祖国大陆来。翻翻历史,我们会清楚:台湾本来是个荒岛,从三国时代才开始有大陆移民上岛长期居住,到宋朝前,岛上的居民比较稀少,直到宋朝以后,广东、福建居民大量移居岛上,台湾的居民才逐渐多起来。
夏祖丽寻根大陆,为母亲父亲写传记,这是一个孝女的心愿,也是件功垂千古的事情。由此让人想到,一个人的历史要记清楚,一个家族的历史要记清楚,一个岛的历史不是更要写清楚吗。
《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