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圩古镇

更新时间:2024-05-13 15:47

大圩古镇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大圩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历史沿革

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

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明清时,大圩已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行应有尽有,明初解缙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寺,百尺深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爨后,僮人荷叶裹盐归”。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有名的广东、湖南、江西会馆及清真寺等。到民国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条大街,即: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泗瀛街、建设街。沿江亦形成十多个靠码,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之说。铺面商号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称。体现出当时大圩的繁荣状况。

镇内还有许多名人的活动遗迹,当年孙中山北伐时,到桂林设立大本营就是在大圩塘坊码头(1921年12月4日)起岸,并在江边扎台发表演说。灵川最早的中共组织--中共桂林东乡区委员会和中共毛村支部就是1928年8月在大圩建立的。毛洲磨盘山下还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墓地。

古朴的大圩镇,电影《刘三姐》在此取了很多外景,十几部电影,电视剧均在这里进行外景拍摄。另外,镇人的风味小吃及传统的文化、娱乐、和民间习俗,也使游人留连忘返。端午节,大圩的龙舟赛是传统的项目,桂剧、彩调、龙船歌、送船歌等等,更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曲目。所有的风貌和习俗如今依然存在,有的更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是大圩商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地理位置

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

大圩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 24'30''--1100 25'30'',北纬250 10'50''--250 11'05''。行政区划面积193.78平方公里,总人口5.16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5万人,耕地35.2公顷。下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61个自然村。大圩古镇是水路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集市贸易集散地,东有潮田新河,与福利的马河相接;西连相思河,可至永福;北面的漓江贯串着桂林、兴安、阳朔平乐、梧州,可上达湖南,直下广州。

建筑特色

大圩镇中的民居建筑南低北高,临江依山而建,多为三进、四进式建筑,外通码头、巷道,内通商业古街。

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后院临江并建厨房和厕所,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

石板路旁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后院临江并建厨房和厕所,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到大圩,万寿桥是必去的地方。万寿桥诗建于明代,是一座石块砌起的石拱桥,桥面的石头已被磨得溜光发亮,间杂些许小草,古朴自然。桥的西面是漓江,是欣赏漓江及对岸螺蛳山的极佳位置。

主要景点

石板路

大圩镇上的石板路大概有15000块青石组成,路旁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后院临江并建厨房和厕所,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服。

古镇所有的房屋都是砖木结构,房门是一排木板,早晨把木板拿掉,家里的一切是透明的;到了晚上,再把木板装上,就与外界隔绝了。这些房屋,每栋都有数百年的历史。走在石板铺成的街道上,房前有“咕噜噜”吸着水烟的老人以及趴在老人脚边打瞌睡的黄狗;肩上站着两只鱼鹰的渔夫穿着草鞋,从你身边走过,去江边捕鱼;有相邻的妇女在拉家常,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行进的脚步,生活显得非常平静,然而却很温馨。

踏着石板路漫步在古镇老街,你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两旁的老房子向你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古镇上还保留着许多竹编作坊、草鞋作坊、草医诊室、老理发店等一批古老店铺。闲着无事的老人或是坐在街边看些发黄的老书,或是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平静地生活着,也有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如装配直流频闪灯等。

石板路建于民初,沿岸而建。长2.5公里,宽2米,多用青石板镶铺而成,共计用料1.5万块;其中0.5公里为卵石铺筑。古风古韵,现基本完好。沿路建房,砖木结构;高檐长台(铺台),前店后室,窄深如筒,俗称“筒子屋”。沿路共设8街: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福兴街、泗瀛街。后街名多有更易。

万寿桥

虹式单孔拱石桥,它单拱昂立,横跨马河(涧沙河),东接泗瀛洲,西连青石板街,远望似青龙卧江,近看桥影如月,气势非凡;与两岸古朴的民居相依,具小桥流水的典雅妩媚。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初为木结构三拱板桥,后毁于水灾,清初修复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重修为单拱石桥。桥全长29.6米,高7.1米,净跨16.8米,两边各有二十余级台阶,桥面以青石板嵌成,两侧有护栏,四角有四个造型美观别致的石狮(文革中被毁),总体造型非常美观。清末民初,作为桂北水运码头的大圩,商贸繁荣。万寿桥旁的隆安街(今东方街)及一侧的河滩就是大圩的主要墟场。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大圩镇生产下街,乾隆四十年(1775年),为便于宗教生活,穆斯林群众捐资募资初建该寺。后屡有修缮,光绪二十年(1904年)重建。原寺共有三部分,占地约2.7亩,因修桂海铁路拆除两部分。现大殿为木楼式建筑,礼拜殿在楼上,下层为大厅,厅后两侧为厨房、浴室,厅侧建有套间,为教长休息室。整个木楼占地127平方米,建筑面积190平方米,全寺建筑总面积600余平方米。民国时期,李梅斌教长于1933年在寺内倡办儿童经文夜校,后改为回民小学,回汉兼收,成达师范南迁桂林后又改为成师二附小,成为完全小学,直至1958年合并于大圩小学。该寺在新中国成立前有寺产水田20亩,旱地6亩,房屋数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土地改革交公,仅靠日益会和清真屠宰场收人支付寺内及办学费用。1957年后宗教生活被迫停顿。1978年以来,在政府资助和桂林教亲援助下,对寺内建筑分期进行维修,面貌有所改观。成立了寺管会,虽未聘阿訇长期就任,每年三大节日、斋月特拉威哈拜均能正常进行。该寺坊教民近300户,2800余人,均属回族.

大圩码头

大圩古镇共有13个码头,比桂林市的码头还多5个,它们是寿隆寺码头、更鼓楼码头、清真寺码头、社公码头、石鸡码头、大码头、渡船码头、狮子码头、塘坊码头、五福码头、秦聚利码头、鼓楼码头、卖米码头。这13个码头分别与镇区垂直合而伸入江中,格外引人注目。

码头多用料石镶砌,亦有因礁而设者。它们长10余米,宽约3米,皆伸入江底,浮出水面,呈长方形平台状。比起桂北一般圩镇的码头来,它们显得稳重,大气;若与武汉的江岸码头,北海的深水码头相比,则显得小巧玲珑,古朴秀美。它们顺江排列,而两者之间却并不等距,具有一种错落感,富有美学价值。码头靠岸的一端,多连有一段平地,或古榕浓荫,或龙亭飞角,或丹桂飘香,或凤竹摇曳,兼有实用和观赏价值。码头与镇区均有巷道相通,依坡砌级,石板铺路,高墙夹拥,逼深邃,天光一线,给码头平添一种纵深感和活力。

古东瀑布

瀑布源头比漓江水面高出180米,是我国一个由地下涌泉形成的多级串连瀑布;是一个因钙华沉积作用可逐渐长高而改变景致的瀑布。八级瀑布形态各异,有的如鸳鸯戏水,有的如蛟龙喷水,有的悬于长满青苔的岩壁上,瀑水如布,水纹清晰可鉴,呈白色透明状,犹如喷雾行云;有的水流集中下注跌入深潭溅起层层水雾浪花,犹如细雨蒙蒙,瀑布两岸林木葱郁,荫蔽幽静,水质清洌,凉爽甘甜。山脚亚热带雨林浓郁,藤蔓垂壁,丛林险径,三千多亩的枫树和马尾松,风吹林动,鸟语花香,令人有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到了深秋时节的红枫更是别一番“霜林尽染,漫山红遍,红叶铺满山径”的美景。

大圩古墓

2001年建设桂林至磨盘山码头旅游公路时,在大圩镇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古墓群,7座古墓排列成天上的北斗七星状,而且各墓封土堆的大小与星星的亮度有关联,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古墓群位于大圩镇马山东麓(俗称七星坡)。当地老百姓流传,此墓群是靖江王的宗室——附近村屯中朱姓人的先祖坟墓。

虽然古墓与七星的关系是一个谜,但从古墓中出土陶盒、陶罐、青铜剑、铁斧和石璧等随葬品看,关于此墓群是靖江王宗室之墓一说系谬传,它与1974年发掘的平乐银山岭战国至西汉墓有相似之处,应属同一时期的墓葬,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饮食文化

大圩古镇的风味小吃及传统的文化、娱乐、和民间习俗,也使游人留连忘返。端午节,大圩的龙舟赛是传统的项目,桂剧彩调龙船歌、送船歌等等,更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曲目。

大圩镇饮食文化依托灵川美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正宗的狗肉系列和大圩漓江清水鱼为主,众多美食之中,尤以正宗灵川狗肉为最。特别是1991年荣获中国首届民文化博览会“最佳饮食文化奖”后,更是名扬天下,蜚声中外。形成了南狗(灵川狗肉)北鸭(北京烤鸭)的中国饮食文化大观。

大圩古镇的酿酒从明代开始就很出名、很多桂林市民仍然对当地的土米酒赞不绝口。酒的度数从28度到55度不等,口感纯正、醉也不上头是大圩古镇土米酒的特征。酒糟还会用来喂猪,基本没有什么浪费的现象。

最佳旅游时间

大圩古镇一年四季均适合游览,每年4-10月是最佳的旅游时间,大圩古镇地处广西桂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为温和,夏长冬短,年降水量多,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9度,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然,出行一定要留意天气变化,以免因此受到影响。

交通信息

交通:桂林市区去大圩古镇只有15公里的路程,在桂林火车站旁边的桂林长途汽车总站坐开往冠岩的专线车,4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票价4.5元左右。也可以直接在三里店乘坐小巴,票价2-3元。节假日期间可能会涨价。

优惠政策

2020年2月14日,桂林市市80家A级旅游景区积极响应明确表示,从恢复营业之日(届时统一发布)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医护工作者凭有效证件(医师证、护士证或与医务工作相关的其他资格证件)免费入园(景区内的岩洞、游船、竹筏、温泉、玻璃栈道、索道滑道,演艺等消费项目除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