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桓村

更新时间:2023-05-21 22:30

大桓台村位于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政府驻地东南5公里,东经118゜27´,北纬37゜08´。柏寝台北侧,小清河之阳.2003年全村642户,2264口人。耕地面积3934亩,经济总收入23,121,670元,人均纯收入3512元。有党员57人,团员26人。

村史简介

洪武二年(1369年),秦姓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迁至春秋时期齐桓公所筑的柏寝台东侧立村。此台,明嘉靖《山东通志》载:齐桓公曾会盟诸侯于此,故称桓公台。取村名桓台。明嘉靖四十四年(1566年)《青州府志》记载有“桓台”社。后因村西聂西李改称小桓台,该村遂称大桓台。

1946年1月,缪怀祥介绍秦守林、聂士信、徐洪仁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建立村党支部,秦守林任书记。

历史人物

秦紘 字世缨,桓台庄(今大桓台村)人。幼年家贫,随父外出谋生,定居单县。明景泰年间中进士,历官都察院御史。因不避权贵,具奏弹劾,得罪宫庭近臣和宦官,降为阮陵县北容驿站的驿丞,筑茅屋三间,题曰“安遇”,以表平生节俭、操守廉洁之志。公余或读经史,或溪钓。后升任雄县知县、葭州知州,均政绩卓著。后调事务繁乱的秦州。巡抚项某说:“秦州多刁民,到任时将凶顽刁民打死,报来。”秦紘对曰:“对于刁民管理有法,教育有方,也能变为良民,不一定靠严刑惩治。”在州三年,刁民果然敛迹漕粮赋税都按期完纳。项某称赞说:“秦州得人也。”离任之日,士民挽留。后河任南巡抚两广总督,晋升户部尚书,又总制三边军务,授太子少保衔,卒年80岁,赠少保谥襄毅。秦紘文武兼备,平生节俭守本份,镇抚晋地时,有人对其籍贯、家贫之事捏造事实奏于朝庭,上查后,“赐钞万贯旌之。”秦紘遂回原籍修宗庙祖茔。大桓台村仍有“秦楼十八座”的传说。

旅游资源

柏寝台位于广饶县城东北15公里的花官乡桓台村南,西距乐安故城4公里,南面约0.5公里处是小清河,往西3.5公里是东辛公路。

柏寝台,据《汉书颜师古注,是“以柏木为寝室于台之上也”,故而得名。柏寝台系以人工土筑而成。《史记·孝武本纪》载:“少君(指李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据此可知,柏寝台至迟建于齐桓公十年(前676年),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

柏寝台原称路寝,是齐侯的行宫。《左传》记载:经二十有六年(前516),齐侯与晏子坐于路寝,公叹曰:“美哉,室!其谁有此乎?”《韩非子》中也有记载: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史记·齐太公世家》中也有记述:齐景公三十二年(前516),彗星现。景公坐柏寝,叹曰:“堂堂!谁有此乎?”《晏子春秋》中记载:“景公宿于路寝之宫。”又据明嘉靖《山东通志》载:“齐桓公曾盟诸侯于此,故称桓公台。”

此台平面近似方形,1995年4月,广饶县博物馆对柏寝台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古钻探和局部发掘,发现台基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50米,总面积2.7万平方米。此台自下而上均为夯筑,每层夯土厚约16厘米,东部较矮处有48层,约8米。夯层均匀,夯面平整,夯窝呈馒头形。从台周围的断面观察,台南面、西面有较大面积的修筑痕迹,夯层中有较多龙山、商周和汉代的陶片,据此可以判断,周围可能有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另外,还在台顶上采集到了不少战国至汉代的筒瓦、板瓦及花纹砖等建筑构件

相传,柏寝台最初高3丈,方圆10大亩(今40亩),台上殿宇壮观,松柏苍翠,是文人墨客的游览圣地。2600多年来,柏寝台历经风侵雨蚀,烽火狼烟,然遗迹犹存。台高约6米,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20米,总面积1.92万平方米,1985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