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7 09:53
大花草(学名:Rafflesia arnoldi R.Br.)是大花草科、大花草属植物。最大的直径可达1.4米,质量最重可达1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单朵花,它巨大的鲜红色花朵开放时闻起来像腐尸的恶臭,被称为“尸花”。其种名“arnoldii”是为了纪念发现此植物的科学探险队的率领者——英国自然学家约瑟夫·阿诺德(Joseph Arnold)。
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森林的大花草又叫“大王花”,当时这种花首次发现于明古鲁,更准确地说是在热带雨林中。它以有着硕大无朋的花朵而得名。其种加词“arnoldi”是为了纪念发现此植物的科学探险队的率领者——英国自然学家约瑟夫·阿诺德(Joseph Arnold)。
大花草是装饰印度尼西亚政治历史的花朵之一。大花草还有一个名称叫“莱福士花”,与其名称相关的是,当荷兰人面临来自法国的攻击时,即在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 (Thomas Stamford Raffles) 的领导期间,荷兰人将他们在印度尼西亚的权力交给了英国。莱福士是英国人,1804年,他被派到马来西亚槟榔屿。后来又做了苏门答腊的总督。莱福士对植物和动物极有兴趣,在做总督期间,热衷于收集当地的动植物标本,曾发现多个新物种并为之命名。
1818年5月,由斯坦福·莱佛士爵士、他的妻子索菲亚莱佛士夫人和他的医生兼博物学家约瑟夫·阿诺德博士组成的探险队在苏门答腊发现了大花草。1820年,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写了一篇题为《大花草属植物——新属记述》(An Account of a New Genus of Plants, Named Rafflesia)的论文,并于1820年将其提交给了伦敦林奈学会。在论文中,他将植物命名为“Rafflesia arnoldi”(大花草)。是他提议将““Rafflesia”命名为大花草属的属名,以纪念这次探险之旅的发起人“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并以在英国科学界享有盛誉的约瑟夫·阿诺德的名字为物种种名“arnoldii”。所以大花草的学名是这俩人的名字组合“Rafflesia arnoldi”。
叶绿体基因组控制着光合作用,即植物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然而,大花草是最极端的寄生植物之一。它们已经变得如此依赖宿主植物,以至于它们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实际上似乎完全失去了它们的叶绿体基因组。有证据表明,Rafflesia arnoldii 通过称为“水平基因转移”的过程从其宿主物种中窃取了DNA。
大花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巨型寄生花卉,寄生于植物的根部,生于由寄主根皮构成的杯状托上。主轴极短,没有叶片和地下茎。花单朵顶生,雌雄异株。花有5片又大又厚的花瓣,整个花冠呈鲜红色,上面有点点白斑,每片长约30厘米,仅花瓣就有6-7千克重,因此看上去绚丽而又壮观。花被钟状,裂片5,阔卵圆形,革质花瓣可以达到直径超过91厘米,最大的直径可达1.4米,质量最重可达10千克。覆瓦状排列,五个花瓣呈橙红色至鲜红色,被斑驳的奶油色疣点,花被管喉部有一圈紫色的膜质副花冠,其上有许多线形的突起。大花草的基座是由宿主的木质部发展而来的,形状很象个广口坛子。吸取营养的器官退化成菌丝体状,侵入宿主的组织内,因此整朵花就是它的全部。
雄花:蕊柱细长,血红色,顶部杯状体底部凸起;雄蕊20枚,无花丝,环生于杯状体的下方,花药宽椭圆形,2室,顶孔开裂。雌花:蕊柱较雄花的为粗壮,顶部杯状体具6条不明显的辐射线,底部凹陷,有退化雄蕊;子房下位,1室,内多腔隙,胚珠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果球形,冠以宿存、变硬的花被。花期8-9月。
大花草经常与另一种“尸花”——巨魔芋混淆。 虽然它们都长着大花,并且有腐肉的味道,但它们完全没有关系。
适合生长在海拔高度介于400-1300米的热带雨林和森林丘陵地带。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热带生物群落中。寄生于葡萄属(Vitis)、崖藤属(Tetrastigma)植物的根上。喜欢热带雨林中的水分和土壤肥力。
分布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
大花草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寄生植物,通常寄生于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的根上,以吸取寄主的营养为生。虽说是植物,但它除了花之外,无叶无根无枝条,甚至连植物最基本的光合作用特征都没有,只有在其需要繁殖的时候,才开出惊艳硕大的花朵,并不具备植物的很多基本特征。大花草花朵如荷花一般大小,血红色,具有一股淡淡的腐臭味,为典型的“尸花”,是依靠颜色和腐臭味吸引苍蝇一类的虫子帮助其传粉。从宿主身上吸收的营养几乎全部供应花朵的生长。这种罕见的植物需要21个月的时间才能开花。 但是开花的花朵最多只能持续5天。
大花草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其他特性,它没有特定的开花季节,也没有根、叶和茎。大花草开始像个小黑点寄生在藤蔓上,要经过18个月的蕴育,那个黑色的小点变成深褐色的花苞。由于花朵太大,该物种的花苞又要吸收9个月的营养,才开始开花,整个开花的过程需要耗上好几个小时。由于从花苞到绽放的时间太长,好些花还没有盛开就夭折了。虽然孕育时间很长,花朵的寿命并不长,不过3-7天就凋谢,花瓣慢慢变黑并开始腐烂。大花草在幼苗和花蕾期间没有什么气味,花刚开的时候,还有一点儿香味,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变得臭不可闻了。
大花草开花时雌性会产生种子。这些种子被用来繁殖。生长出来的大花草会变成雄花和雌花。这些花会生长在相距很远的地方。这就是大花草释放的恶臭功能起作用的地方。 这种气味会吸引昆虫来帮助雌花授粉,而雌花则从雄花中携带花粉。
大花草的性别比例非常不平衡,雌花远多于雄花。花芽死亡率较高,只有10-18%能够生长到开花,花仅能维持几天。因此,雄性和雌性的花在同一时间盛开,足够接近附近授粉的几率是微乎其微。依靠苍蝇等食腐动物传播花粉达到繁殖上地。花的臭味,腐烂的肉味吸引了像绿蝇属和麻蝇属(Sarcophaga)的那些以腐肉为食的苍蝇。虽然苍蝇没有从花中得到任何好处,但当它们坐在花上时,被花的气味所吸引,花粉会附着在它们的背上。当这些苍蝇移动到雌花上时,它们会将花粉沉积在这些花上,从而进行受精。大花草产生的果实小而多肉,种子数以千计。这些果实被树鼩吃掉,然后帮助传播植物的种子。由于大王花是一种单性植物并且很少发生,因此坐在雄花上并从雄花中带出花粉的苍蝇将坐在雌花上将花粉转移给雌花进行受精的可能性非常小。
种子的丝状芽体可在不伤害宿主的情况下逐渐在茎皮内蔓延,直至一年半后,种子吸收了足够的能量,体积膨大,穿破种皮萌发出约6毫米的芽点。经过几个月的缓慢生长,花蕾逐渐由乒乓球般的体积直至生长到甘蓝一般大小。等过了一个月,花苞便会缓缓张开,完全绽放需要两天两夜。
大花草(Rafflesia arnoldii R. Br)在印尼是受1993年第4号总统令保护的国家稀有物种。此外,这种来自明古鲁的魅力巨花根据政府第4号条例被列入受保护植物名单。该物种也曾经在1999年因濒临灭绝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
大花草这种花是东南亚热带雨林的标志性象征,并出现在多张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的邮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