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5 13:01
五大道文化旅游区(Wudadao Historical Culture Tourism Area)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街重庆道83号,地处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长方形区域内。共有22条道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五大道”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这一区域居住的多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领导同志,因域内有“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和成都道”五条较长的街道故名,而其间的常德道因为较短未包括在内。另一种说法则是天津地方史专家金彭育先生引述原和平区庞其中副区长的回忆:20世纪80年代李瑞环担任天津市长时,在实施天津房屋整修时,当时房管局总工程师章世清选定了一个范围,即“成都道、南京路、马场道、西康路和贵州路”五条道路合围的区域。于是,“五大道”的叫法就流传下来,并成为这一区域的简称。
“五大道”仅仅是天津租界的一部分,从1861年至1945年,长达85年间,天津共有九国租界。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这些租界是享有“治外法权”的“国中之国”。一方面,租界可以提供外国保护,免受动乱袭扰;另一方面,租界居住环境较为安逸;因此,大批中外历史人物曾经在天津租界居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1902年被扩充为英国租界。
英租界于1903年越过墙子河向南扩展,将墙子河以南的大片地区全都纳入英租界,被称为“英租界墙外推广界”。按照现在的区域划分,这一带即为南京路、马场道、西康路、营口道合围的区域,今五大道即在其范围之内。
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多清朝皇亲国戚、遗老遗少从北京来到天津租界寓居;另有许多富贾巨商、各界名流、红角、北洋政府时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过足迹。五大道成为“国中之国”是因当时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便成了政治的避风港,加之天津得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充满了商机,由此使得这里成为了众矢之的,也开启了五大道街区随历史浮沉的序曲。
1916年开始,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之机,吹泥垫地,填洼修路,开发了这一地区。当时五大道地区按照西方现代“花园城市”规划理论进行规划与建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天津市政府持续组织开展了五大道地区的综合治理工作,整修了沿街建筑和区内道路。2005年9月,《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颁布,依法在全市确定了6批共877幢历史风貌建筑,使保护事业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2020年,景区推出“城市微线路·可以阅读的五大道”,具体路线为:民园广场——五大道游客咨询中心——五大道历史博物馆——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拜石博物馆——天津市体育博物馆——乘马车游名人故居——五大道近代历史文化博物馆——马克西姆法餐厅——五大道名人印象馆——“廉润初心”文化传播推广中心——先农大院展览馆——先农大院——庆王府——民园西里文化创意街区——沉香艺术博物馆——北疆博物馆。
位于天津市城区中南部,是五大道中全国较为知名的一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和平区与河西区的分界街道。东北起南京路,西南自吴家窑大街入河西区,折向南止于天津市工业展览馆。长3216米,宽18-50米,其中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原系英扩展租界,1901年随建赛马场而建,故名马场道。
最初铺设于1903年的马场道,距今已过了一百多个年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先后在天津瓜分了九国租界,在租界内为所欲为。马场道原名“马厂道”,当年修建这条路就表面上看,是英国人为了方便赛马娱乐而修建的道路,是英国人为第三次扩展英租界划好的界址,以“沟通马场交通”为名,在尚不属于英租界的地面上,重修从英租界中心区至赛马场的一条马路,命名为“RaceCourseRoad”(“马厂道”)。
“马厂道”初建时,南至佟楼南部赛马场,北延长至今浙江路与泰安道交口。“先有马场,后有马场道。”为方便通向跑马场,因两旁多为低洼荒地,修筑了一条渣石路,后便自然形成了曲折的马场道雏形。通向跑马场的其实不止一条马场道,但最为天津人熟知的便是这条和平与河西的分界道路。
随着马场道的建成及周边的变化,陆续在路的两旁出现了大批欧式建筑群,在历经百年沧桑后仍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这里汇集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罗曼式、巴洛克式等世界各地建筑流派,以马场道为主的“五大道”遂被世人冠以“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形成了五大道的独特道路。
睦南道,长2.08公里,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着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漫步其间,使人感到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
大理道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条景观道路,东北到新华南路,西南到西康路,全长1745米,南北两侧分别与睦南道和常德道平行。
大理道原名新加坡道(Singapore Road)属于天津英租界,修筑于1929年。大理道所在地域原是一片沼泽洼地,英租界工部局在1903年获得这片土地后,于1919年至1926年结合海河清淤工程,进行填筑,使之成为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
常德道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条景观道路,东到民园体育场,西到西康路,全长1219米,南北两侧分别与大理道和重庆道平行。常德道属于著名的五大道地区,是其中6条东西向道路中最短的一条。
常德道原名科伦坡道(Colombo Road),属于天津英租界。常德道所在地域原是一片沼泽洼地,英租界工部局在1903年获得这片土地后,于1919年至1926年结合海河清淤工程,进行填筑,使之成为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1929年修建此路。
重庆道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条景观道路,东到马场道,西到昆明路,全长1919米,宽10米,南北两侧分别与常德道和成都道平行。重庆道属于著名的五大道地区,全路属于文化景观保护区范围。
重庆道原属于天津英租界,以河北路(原名威灵顿路)为界,东段原名剑桥道(Cambridge Road),西段原名爱丁堡道(Edinborgh Road)。重庆道所在地域原是一片沼泽洼地,英租界工部局在1903年获得这片土地后,于1919年—1926年结合海河清淤工程,进行填筑,使之成为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1922年修建此路。此后,两侧迅速形成大片高级住宅区,绿化良好,建筑风格属于各种不同的欧洲式样。
英租界最初是按照英租界殖民地城市的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的,其《天津土地章程和通行章程》是不允许华人在租界内租地、盖房或居住的。但是后来随着“推广界”的划定,租界规模大为增加,开始允许华人上层在这一地区投资建房并居住。但是,英租界当局相继制订了很多租界规划和管理的法规,要求租界内的建筑必须达到一定的美观标准,不得有损邻居的既得利益或妨碍邻居的舒适和安逸。还提出了分区制规划,将推广界划分为三个区,即一等区、二等区和三等区。今日的五大道范围,恰好位于一等和二等区域内。根据这些法规,一等和二等区内只准建造欧洲式建筑,并且规定一等区只能建造住宅,二等区也以建造住宅建筑为主。还有,只允许建造每所造价不低于3000两的住宅,禁止建造低等房屋。按照条例,房屋所占面积不得超过所在地块的60%,这也就是说每幢房屋要留出40%的空地,用于花园等绿化设施的修建。还要有2000立方英尺左右的客厅;建筑主体不能影响邻居房屋的通风和采光;不能采用相同的房屋设计图纸等。此外,对建筑退线、占地面积、容积率、房屋间距等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
这样的规划方案,实际上是要将推广界建设成为一个现代高级住宅区。租界当局又配以完善的公共设施建设,这里不但有学校、医院、花园,还有体育场、游泳池、墓地。绿化植被都非常好,道路林荫,环境优雅,街区道路也是20至40米的宽度。室内一般都配有抽水马桶、暖气锅炉、浴缸电气、垃圾处理和消防设施,形成了非常适宜人居住和生活的空间与环境。
优雅的人文环境,先进的配套设施,吸引着租界内外的上层人士前来。居住在租界旧街区的社会上层人士纷纷迁入此地居住,华人上层如满清遗老遗少、北洋军政界要人、洋行买办、实业家等更是趋之如鹜,他们一方面为躲避战乱,另一方面为了享受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纷纷来此投资建房。由此,一幢幢不同风格的高级住宅及其公园拔地而起,一个现代化的高级住宅区逐渐形成。至今,五大道地区还留存有300多处名人居住过的房屋,现存历史建筑超过1000幢,向人们讲述这里曾经的风云变幻与沧桑历史。
五大道地区的地名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立宅邸多,里巷数量少,而名人名楼概以门牌为标识,不另命名,不设匾牌张。二是街巷通名以“里”为主,“胡同”之名在这里已销声匿迹。三是出现了“大楼”“别墅”“村”“坊”一类公寓庄园的通名,如:香港大楼、马场别墅、剑桥大楼、安乐村、育文坊等。五大道早期的住户还是以华人为主,将自己喜欢的西式建筑风格,融入到自己的房子中,设计起来更加随意。中西建筑的各种标志性表现形式在这里互相碰撞,形成了五大道上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各色洋楼。
五大道地区严格的规划章程和要求,使这里的建筑不但充满异国风情,风格也是多样。负责设计建设的设计师也紧跟当时世界的建筑潮流,将各类建筑风格和模式在五大道地区进行试验和展览。因此,也有人将五大道的建筑称为“现代风格建筑的实验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英国乡村风格、西班牙风格、法国风格的建筑,也能看到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甚至还有很多中西结合、风格杂揉的建筑。既有独栋别墅,也有联排式、双拼式的别墅类型,譬如民园西里、先农大院、安乐村等。公寓式大楼在当时也是一种时尚,如民园大楼、香港大楼、茂根大楼等都是这类建筑的代表。还有意大利建筑师鲍乃第使用一种特有的烧成瘤状的过火砖作为墙面的装饰,设计了疙瘩楼,如河北路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旧居。
五大道地区位于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汇聚着各具风格的建筑。据和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科科长黎强介绍,五大道地区树木以多元化为主线,乡土树种为根本,力图构建整体风格统一,各条路又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五大道地区目前共有行道树约4500株,庭院树木万余株。五大道地区的行道树在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马场道为银杏,睦南道为国槐,大理道为西府海棠,常德道为白蜡,重庆道为栾树,成都道为国槐。庭院及公园、绿地内常见的大乔木有白蜡、杨树、泡桐等品种。
待明月高悬,凌晨的大理道又是另一番景致:一簇簇海棠花涌动在月色通透的天幕中,褪去了白昼的喧嚣,静谧的街道上氤氲着海棠花的清香。繁花深处,春风沉醉。2021年和平区城管委对33个老旧小区、11条老旧小区周边道路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建设10个“口袋花园”,提升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
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的民园体育场位于五大道的中心区域。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英国奥运冠军李爱锐参与设计并主持提升改建,是当时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也是中国第一个灯光足球场。该体育场曾经举办过远东运动会、万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等国内外大型比赛,解放后一直是天津足球队的主场,因此成为天津市民心目中的记忆坐标。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民园体育场经历多次重建和大修后形成了此处改造前的建筑风格。随着城市发展格局的变化,其体育竞技的基本功能已逐渐消亡。
五大道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建成后的民园广场作为“中西合璧的城市客厅”,是集“中外游客集散中心、特色文化博览中心,休闲体育体验中心和异国风味美食中心”为一体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独具特色的城市休闲广场。
2012年,和平区启动了民园体育场保护利用提升改造工程。该项目占地面积3.56万平方米,原建筑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经过此次提升改造后,新的民园广场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其中地下两层建筑面积为4.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中心绿地为8000平方米,内广场保留了400米跑道。通过“名称不变、形态不变、功能更加丰富”的设计理念,民园广场主要突出市民健身、旅游服务、特色文化、及商业配套等功能。保留了户外的跑道,为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新的场地;设立的天津体育博物馆、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五大道历史博物馆、民园开心麻花剧场将成为该地区文化亮点。
在民园广场的门前便矗立着一座“大力神杯”,人们都知道,大力神杯是足球的象征。而民园广场外的这座“大力神杯”也诉说着民园广场曾经的足球记忆。这里是天津足球的起源地,是天津足球辉煌的象征,如今这座“大力神杯”经成为民园广场的标志建筑之一,传承着有关天津体育的记忆。
天津英租界马场道原5-17号(现平安大厦附近,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59号),在庚子之变时,是唐绍仪一家的寓所,炮火不仅摧毁了房屋,唐绍仪的第一个妻子和襁褓中的孩子也被炸死了。
对唐绍仪来说,天津既是痛失亲人的伤心地,也是在政坛初露峥嵘的“福地”,他的仕途就是从天津起步,一路青云直上,直至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由市委书记张立昌题写的“五大道”半圆形汉白玉大型浮雕,在常德道与贵州路口落成。
在马场道风格各异的小洋楼中,有一所独具特色的西班牙小楼,其东面是法国罗曼风格的天津工商学院(现天津外国语学院)建筑群,而西面是欧洲象征主义风格的原民国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故居(现财院分院办公楼)。在这两处大建筑物中,有座二层的西班牙小楼显得娇小玲珑,风格别具,其门牌为河西区马场道121号。
这所小楼比东西两侧的楼房建造历史要早得多,建于1905年,是五大道上建成的第一所小洋楼,迄今已过百年风雨。该址最初名为清鸣台,是个古老的地名。庚子后为旧德租界推广地,小楼建成后初为德国武官及其眷属寓所。据说这位德国武官年轻时曾去过西班牙,对那里的建筑十分喜爱,因此请建筑师将楼房设计成西班牙风格。房子建成后,四周建了欧式花园。种上果树,铺地草坪,春来赏花,秋来品果,也别有情趣。楼房南面有一个小型网球场,楼房两侧和北部有花坛,绿地和树木,种有海棠树、藤萝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军官及其眷属回国,后由英侨达文士居住。
该楼系砖木结构,外墙为浅黄色水泥砂浆疙瘩墙面,瓦棱铁房顶,1、2楼之间有水泥雨檐腰线,长方窗为主,部分圆窗作为点缀,方、圆对比,严谨而活泼精巧。内装修为椭圆拱券甬道结构,天花板有灯光灰线。1楼有大客厅、饭厅、备餐室、厨房和厕所。2楼有卧室、书房和卫生间。菲律宾人字细木地板、双槽窗,现1楼除1间外均为水泥地面。该小楼的特点是:在壁炉上方,楼梯栏杆柱头及外墙面明显处均有外文图案的族徽,这是日耳曼人望族独有的标志。族徽的形状是一个欧洲中世纪古老的盾牌,中间部位是两个变形的外文字母是“T”和“F”。现壁炉已改为壁橱,族徽已不见。但楼梯栏杆柱头、外墙明显处的族徽至今犹在。1楼大客厅有近60平方米,阳面为半圆型,为多扇百页窗,进门处左侧面有一个非常独特的镜台式英式壁炉,构思精巧,线条简洁,现保存完好。镜子是比利时出品的,也保存完好。进楼大门为实木制做,雕刻有欧式花纹图案。这扇大门,每天使用,一百多年,竟不变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作为历史的见证,该楼东侧墙面上仍有“1905”的字样。现在,该楼由九户市民居住,年代久远、房屋陈旧,但依稀可窥见当年的风采。
新华路255号是徐世昌在天津最大的一处房子。这是他1927年在英租界牛津道(今和平区新华南路与睦南道、马场道交口)买下的一块空地,后来在这里盖起了共181间的9所独立性住宅。据称,徐世昌并未在此长住,此房主要是他亲属的居所。
新华路的居所对徐世昌的一生有着特别的意义。他虽去世于泰安道的居所,但去世后,他的灵柩却浮厝在新华路的宅院里,直至迁葬,这里成了徐世昌在天津最后的停靠站。
此为徐世昌在英租界牛津道(今和平区新华南路与睦南道、马场道交口)购得空地15.3市亩所建,当时修建九所楼房共计181间,建筑面积4347平方米。这九所楼房虽然建在一块宅基上,但自成体系。徐自住的是一个独立大院,占地6.35市亩,共有楼房26间,平房4间,建筑面积1085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层楼,混合结构,红砖瓦顶。楼门前四磴台阶、平台,红缸砖砌面,一楼有客厅、休息室、更衣室、餐厅、洗澡间等;二楼为卧室、书房、办公室、内客厅;三楼为顶子间。
曹锟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南海路2号,建于1927年。曹锟,字仲珊(1862-1938),天津大沽人。早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后投靠袁世凯,深得赏识,被封为虎威将军、一等伯爵。曾任直隶督军兼直隶省长。1919年被推举为直系军阀首领。1922年在直奉战争中打败张作霖,次年逼黎元洪总统下台,通过贿选当上民国大总统。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赶下台,1927年回到天津作寓公,主要在此居住。华北沦陷后,日伪曾以高官引诱曹锟充任傀儡,曹不为所动,保持了晚节。1938年5月病故于此处。
该楼该楼东临南海路,南抵重庆道,西接河北路,北临洛阳道。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4平方米。三层砖混结构西式小楼并带有地下室,正立面中部前凸,腰线上下均由立柱支撑,顶层四坡出檐,造型稳重而有气势。
庆王府旧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55号,建于1922年。天津庆王府,始建于1922年,曾被誉为原英租界的华人楼房之冠。1925年,大清皇族最后一位“世袭罔替”的亲王爱新觉罗·载振举家迁居天津,重金购得此府邸,并在这里度过了22年的寓公生活,这里因此得名“庆王府”。这栋建筑随处可见纷繁复杂的工艺细节,其中奢华严苛的选料更是彰显出了王府尊贵的气质。在2011年整修后,逐渐发展成集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区。近百年来,庆王府以其独特的建筑魅力和传奇色彩诉说着天津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马占山旧居位于和平区湖南路11号。马占山旧居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独立住宅,局部三层,具有现代建筑特征。1933-1937年,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在此居住。整建后的马占山旧居作为五大道地区首座抗战主题纪念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常设“马占山将军历史展”“五大道先农大院的故事”等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实物展览形式,再现了马占山“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戎马一生。
傅莱旧居位于云南路48号。傅莱(1920~2004),全名理查德施泰因,奥地利人。1937年加入奥地利共产党。1939年1月,来到中国上海,在一家难民临时传染病医院行医。同年3月,离开上海来到天津,先后在德美医院、马大夫医院放射科、化验室任职。1940年,他与中共北平地下党取得了联系,承担了为抗日根据地运送药品等物资的重任。
傅莱旧居建于民国时期,为二层带半地下室砖木结构楼房,该楼西南部分二楼为傅莱居住过的地方。
新华路吉鸿昌旧居位于新华路庆云里3号。吉鸿昌(1895~1934),原名恒立,别号世五。河南省扶沟人。1910年在首饰店当学徒。1913年8月投冯玉祥所部。1926年6月任旅长。1927年4月升任第十九师长。1929年5月再次晋升为第十军军长,同年7月兼任宁夏省主席。1930年9月任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1931年9月出洋游历。1932年初回国后来到天津,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取得联系。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同盟军失败后,吉鸿昌辗转回到天津。因在天津开展抗日爱国活动,引起国民党政府不满,派军统特务监视其行踪。为安全起见,1934年10月初,吉鸿昌将住所从法租界霞飞路迁到英租界牛津别墅3号(今新华路庆云里3号)。
庆云里建筑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6300平方米。由两幢砖木结构二层联排式住宅组成,建筑首层外立面主要为水泥断块抹灰墙面,建筑二层外立面主要为清水硫缸砖墙面,建筑的女儿墙装饰有“甩疙瘩”抹灰,女儿墙和清水墙面交界的地方装饰有花纹线条,建筑的阳台设有内嵌式和出挑式两种风格。建筑屋顶为大筒瓦坡设计,并设有雕花装饰的老虎窗。楼房前后都设有小院和地下室,每户独门且房间十分宽敞,室内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在当时是一处具有折衷主义建筑特征并且较为高档的公寓式住宅。
杨十三旧居位于成都道鹏程里4号。杨十三(1889~1939),名彦伦,字灿如,又名杨裕民,直隶省(今河北省)迁安人。因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造纸专家,河北工学院教授。1906年入天津工艺学堂。1920年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曾留学美国。1930年初,杨十三入住英租界伦敦道(今成都道),开始利用其身份和社会地位掩护在津地下党员开展工作,直至抗战初期这里一直是我党重要联络据点。抗战爆发初期,坚持留在天津,与中共市委书记姚依林保持联络。1938年春,组织参加冀东抗日武装暴动。同年11月前往八路军总部工作。1939年7月在转移途中病逝。9月八路军总部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亲提“浩气长存”横额,并书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事,于先生犹见典型。朱德总司令主祭,彭德怀副总司令致悼词。
杨十三旧居建于民国时期,为带地下室的二层楼房。
朱启钤旧居建于1922年,位于河西区马场道164号增1号。
龚心湛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64号。
张绍曾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334号,建于1923年。
顾维钧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267号,建于1927年。顾维钧是中国近代著名职业外交家。1918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巴黎和会,毅然拒绝在不平等和约上签字,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潘复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马场道2号,建于1920年。
英国文法学校旧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湖北路59号,建于1927年。
张学铭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50号,建于1925年。
李叔福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28号,建于1938年。
伪满洲国领事馆旧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26号,建于1943年。
孙殿英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20号,建于1930年。
周志辅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277号,建于1933年。
吴颂平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117号,建于1934年。
林鸿赉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2号,建于1935年。
张自忠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60号,建于1937年。
孙季鲁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郑州道20号,建于1939年。
张作相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4号。
纳森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70号,建于1928年。
李勉之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74号,建于1937年。
徐世章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6号,建于1922年。
高树勋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41号。
周叔弢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9号,建于1938年。
曾延毅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1号。
蔡成勋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1号,建于1935年。
訾玉甫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37号。
陈光远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48号,建于1924年。
金邦平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114号。
雍剑秋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马场道60—62号,建于1920年。
安乐邨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马场道98—110号,建于1933年。
疙瘩楼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283—295号,建于1937年。
卞万年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云南路57号,建于1937年。
关麟征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长沙路97号。
先农大院位于和平区河北路288号。先农大院始建于1925年,由先农地产工程师英国人雷德设计。大院由两幢独门联排住宅、两幢独门公寓式住宅组成。每户有独立的前花园和后杂院,每户一楼一底,功能布局合理,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住宅。因居住的多为先农公司的职员,故取名为先农大院。修复后的先农大院不仅引入了国际顶级家居用品、知名文博企业和厚斋、星巴克华北旗舰店等9家品牌,还作为五大道上的公共艺术广场,架起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不定期举办雕塑、装置、摄影、书画等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活动。
中共天津地委第八处办公地旧址位于长沙路求志里17号。1927年4月,地委机关迁至英租界求志里17号,地委书记李季达在此办公居住。8月9日,由于叛徒告密,李季达夫妇先后在南开体育社典华学校内被捕,11月8日,李季达等被杀害于南市刑场。这里成为天津地委最后一个办公地。
该建筑建于1926年,为一个带有半地下室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203.4平方米。
2012年,和平区启动了民园体育场保护利用提升改造工程,该项工程是天津市为合理保护利用五大道地区历史风貌资源、提升五大道历史街区价值、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天津市重点建设项目。该项工程于2012年4月20日启动动迁,2012年8月开始动工建设,历时18个月的时间,一座英式古典风格地标建筑民园广场工程基本完工。
2021年,和平区将大力发展“洋楼经济”,挖掘盘活小洋楼资源,联动泰安道解放北路、中心花园等片区,依托和平区教育、医疗等优势,打造特色总部经济集聚地。其次,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以民园广场为核心,先农大院、民园西里和庆王府为节点。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居住在五大道的各界名人近百位,有爱国人士张学铭、起义将领高树勋、民国总统徐世昌、曹锟、清王朝末代庆亲王载振、著名实业家李勉之等。
2014年10月,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九集大型人文纪录片《五大道》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天津卫视播出。九集《五大道》从九个侧面把五大道的历史、天津的情况乃至于发生在中国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系统串联,让观众基本了解五大道的历史。
五大道所拥有的不只是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西方文明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模式。近代文明和西式生活清末民初渐入津门。我们之所以说五大道充满浓浓的西洋风,不仅是侨民自身的社会生活,流风所及,租界内居住的很多中国人,也开始亲近近代文明,享受西式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并由此带动整个天津社会风尚的变化。五大道不只是租界地,还是西风东来的中转站。西洋之风在这里生根发芽,并逐渐扩散开来,进而扩散到整个天津,成为引领时代潮流之地。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亦可以感受一段充满屈辱与沧桑的近代史。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万国建筑云集的建筑之美,近代历史的文化内涵,是五大道最本质、最动人的魅力所在。迷人的建筑氛围与悠远的历史人文气息,使五大道成为天津,乃至中国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与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五大道地区的演变与发展,反映出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事实,是天津城市成长的历史见证。
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地处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长方形区域内。纵横23条道路,道路长度共17公里,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
免费。
全天。
城市微线路为:民园广场——五大道游客咨询中心——五大道历史博物馆——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拜石博物馆——天津市体育博物馆——乘马车游名人故居——五大道近代历史文化博物馆——马克西姆法餐厅——五大道名人印象馆——“廉润初心”文化传播推广中心——先农大院展览馆——先农大院——庆王府——民园西里文化创意街区——沉香艺术博物馆——北疆博物馆。
乘坐天津公交第13、682、685、904等路公交车到河北路站下车,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五大道游客服务中心;乘坐公交第4、619、871、906、954路到重庆道站下车,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乘坐公交第9、831、845、902、观光2路、951路到黄家花园站下车,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