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更新时间:2024-09-19 17:18

1958年5月1日19时整,首都北京上空出现了中国电视节目信号。北京仅有的几十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广播大楼模型作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字样的电视画面。新华通讯社为此发出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在5月1日开始试验广播”,这表示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

发展情况

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是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在国际上的影响正日益增强。

中央电视台是全球唯一一个每天用6种联合国工作语言不间断对外传播的电视媒体,已在171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拥有3.14亿海外用户。同时,央视国际视通发稿能力不断增强,已经基本具备全天24小时、日均多语种150条、视频素材100条的发稿能力。

中央电视台在全国设有31个国内记者站,并与50家地方电视台建立了完善的直播联盟体系。中央电视台海外记者站站点数量已达70个,包括2个海外分台,数量在全球电视媒体中位居首位,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传播格局。其网络媒体是中国网络电视台(简称央视网;英文: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

2021年11月24日,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打造的总台首个AI手语主播正式亮相。

2023年11月3日起,央视新闻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经济热点部长谈》。

2024年2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2024年创新节目片单会上,总台旗舰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正式宣布,将基于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启动央视新闻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在鸿蒙生态里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内容服务和体验,打造更具价值的用户服务平台。

电视新闻

最初形态

1958年5月15日,在北京电视台屏幕上第一次出现《图片报道》,内容是介绍我国制造的小轿车,题为《“东风牌”小轿车》,节目长度约4分钟。《图片报道》的稿源,有的来自新华社,有的是电视台记者自拍的。播出时由播音员解说图片内容。《图片报道》是我国电视新闻的最初形态。

1958年11月2日,电视新闻的另一种形式《简明新闻》出现。这是一种口语形态的消息类新闻节目,稿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提供。这种新闻节目安排在晚间电视节目的结束前播出,由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沈力演播室出图像直播,每次约5分钟。由于直播口语形态的新闻节目稿源有保障,制作播出程序简单,所以基本上可以做到每次播出时都有《简明新闻》。

1958年5月29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新闻片《朱德副主席为石景山钢铁厂扩建工程剪彩》。6月1日,播出了《中共中央〈红旗〉杂志创刊》。这是北京电视台的屏幕上最早出现的电视新闻片。电视新闻片是电视新闻的另一种主要形式,这种新闻每条约二三分钟,每次播出约三四条。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电视新闻》不定期播出,每星期约播出两三次。

从1960年开始,北京电视台有了固定的《电视新闻》栏目,作为每天晚上同观众见面的第一个节目。每次播出四五条,约10分钟。

1958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周年时,北京电视台在天安门广场首次转播了阅兵式和盛大群众游行的实况。

1959年4月18日,北京电视台转播了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实况。

实况转播是技术难度最大的报道形式。

《新闻联播》创办与沿革

新闻联播》诞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1978年。历史的机遇和巧合,使得它忠实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并成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真实写照,成为全中国收视群体最庞大的电视新闻栏目。

1976年,十年动乱接近尾声,中国的电视事业也走过了18个年头。北京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由“文化大革命”前的200多人增加到了600多人。地方电视台的建设方兴未艾,省、市电视台已增加到36座。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达到60万台。

1976年3月29日,全国电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创办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成为这次会议的一个议题。

1976年7月1日,《全国电视台新闻节目联播》开始试办,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在没有电子录像设备的情况下,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以直播形式播出,播出时间固定为19时至19时20分。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合力打造的大型新闻栏目,其发展离不开地方电视台的大力支持。1981年4月13日至21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的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着重讨论了全国电视台如何共同办好《新闻联播》的问题。会议做出两项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提供新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党的十二大之前,中央的重大新闻都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时播出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中发布。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明确提出,从该日起,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从原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20点提前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时间的19点。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时效性进入争分夺秒的新时期。

2007年底,《新闻联播》连续推出海霞李梓萌康辉郭志坚四名新播音员,引起广泛关注,这是栏目开播近30年来第一次集中推出新面孔。

2008年2月,《新闻联播》成立编辑部,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为一个栏目成立专门的编辑部。它的成立提高了《新闻联播》整合国内外重大新闻资源的能力。

《新闻联播》大事记

●1978年1月1日

新闻联播》开播。

●1978年6月25日

第1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阿根廷举行,《新闻联播》首次通过卫星从国外传回本台记者新闻。

●1981年10月1日

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报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

●1982年9月1日

中央决定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由原来的20时提前到《新闻联播》节目发布。

●1983年10月18日

《新闻联播》第一个驻外记者站——香港记者站建立。

●1984年6月

《新闻联播》首次播发台湾新闻,此条新闻通过厦门电视台收录。

●1986年1月29日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作为《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引发世界舆论关注。

●1987年7月1日

《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

●1988年3月15日

《新闻联播》在新的办公地址开始播出。

●1991年9月1日

《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

●1991年12月19日

《新闻联播》主持人开始使用新闻提读器,大大增强了主持人和观众的交流感。

●1992年12月19日

中央电视台在美国建立记者站。

●2004年

“两会”报道开始,《新闻联播》首次不延长时间,好评如潮。

●2006年

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提出《新闻联播》“变脸”,李梓萌、康辉加盟。

●2007年12月

海霞郭志坚亮相《新闻联播》。

●2009年7月

《新闻联播》改版调整,包括减少会议播出比例,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的内容。同时,国际新闻的时长由3至4分钟增加到5至8分钟。

东方时空》等掀起新闻改革浪潮

1993年初,在分析论证了国内外电视发展总趋势的基础上,中央电视台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建设世界一流大台”的奋斗目标。《东方时空》的创办,给中国电视新闻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拉开了中国电视新闻深化改革的大幕。《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多个优秀新闻栏目的成功、新闻滚动播出架构的形成、大型直播报道的勃兴等,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果。

CNN24小时播出,美国ABCCBS的早间直播节目都是从早上6:00开始。而当时的中央电视台没有早间节目,第一套节目每天的开播时间是早8:00,这与一个国家电视台的形象和地位很不相称。

经过几个月筹备,全新节目样态的《东方时空》于1993年5月1日正式开播。该栏目以其精致的片头、新颖的结构、生动的纪实采访、深刻的热门话题,以及主持人话语的亲切和传播方式的鲜活,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让中国的电视观众每天早晨一起来,就想打开电视机”。从此,中国电视从内容到形式都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1994年4月1日,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以新闻舆论监督见长的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正式播出。“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是《焦点访谈》早期的栏目定位。很快成为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旗舰的《焦点访谈》,引起了美国《新闻周刊》和CNN记者的关注。他们在采访后感到很吃惊,因为以前一直认为中国媒体只能谈政府官员好,不能批评,没有想到中央电视台有这样的舆论监督节目。

1996年4月28日,《东方时空》推出一档“周日特别奉献”新栏目《实话实说》,这是一种新型的节目样态,国外称为“脱口秀”(Talk Show)。《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的形象,丰富了中国电视屏幕,也使中国的电视观众改变了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固有观念。

新闻滚动播出架构的形成

《新闻联播》创办以后,以建设全国最有影响的新闻舆论中心为目标,中央电视台又推出了《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和《早间新闻》栏目,形成了每天四次新闻播报的传播格局。

1993年3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新闻由每天4次增加到12次(包括体育新闻),并且除了《新闻联播》外,全都实现了直播和滚动播出,新闻在中央电视台的主体地位日益凸现。早间《东方时空》和晚间《新闻联播》形成了中央电视台两个收视高峰,两头强、中间弱(午间缺乏强势新闻栏目)的现象日显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1995年4月3日中午12点,已播出9年的《午间新闻》被以消息类新闻报道为主的《新闻30分》替代。《新闻30分》开播后,以其时效性强、题材贴近群众、国际国内新闻混编的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大型直播报道的兴起

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一直是中央电视台宣传改革的一个重点。直播报道的“零时差”将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提高到极致。重大事件直播报道,成为电视台综合实力的体现和标志,是国际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潮流。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对国内外许多重大事件作了全面报道。比如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中央电视台就对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进行了现场直播。当时动用了5辆转播车、23台摄像机、14套微波设备,采用多机位、两级导演,利用微波干线和通信卫星,将邓小平检阅人民解放军部队官兵、首都人民欢庆建国35周年的盛况及时向国内外传播。

1997年是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年”。在已经具备进行大型直播物质条件的情况下,面对众多大事、喜事,这一年先后直播报道了日全食和彗星同现苍穹的天文奇观、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盛况,以及小浪底三峡两大水利工程截流等。

中央电视台对香港回归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跨度最长、难度最高的多点直播报道。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视机构采用了中央电视台提供的公用信号,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在跻身于世界大台之林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1997年7月1日,被分割出去150多年之久的香港又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这是全世界中华儿女的企盼,也是20世纪末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报道期间,中央电视台共动用了11辆转播车、21个卫星转发器和3架直升机,在香港建起了540平方米的报道中心,其规模是所有赴港新闻机构中面积最大的,不亚于国内一个省级电视台。赴香港的新闻工作者有289人,在全国8个重点城市和海外15个大城市采访报道的记者、编辑有近百人,再加其他直接参加这次报道的二线人员,共有1660多人参与。

从1997年6月30日6:30开始,到7月3日6:00结束,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在北京和香港分别设了总主持人,与第四套节目连续72小时向全世界报道了香港回归盛况,其中有25次重大活动是现场直播,共计达18个小时。中央电视台11台摄像机同步、完整地记录了在维多利亚海湾会展中心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中国内地,有94%的家庭通过电视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

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中央电视台推出了长达14个小时的大型现场直播报道。其中的第一个创新,是把演播室直接设在离龙口200米处江面上的一艘船上。主持人的背景是水流湍急的大江。报道的另一个创新,是第一次把播出总控制中心搬到新闻现场。连续14个小时的播出,除了中午的《新闻30分》和晚上的《新闻联播》是在北京播出外,其他新闻节目都在这艘船上播出。20多台摄像机,或设在直升机上,或安置在160米高的塔吊上,或架在演播船的屋顶。无论是宏大的施工场面,还是龙口的细微变化,都可一览无余。在这次报道中,仅播出的专题类节目就有约30个。有观众反映:看过14小时的截流报道,如同阅读了一本有关三峡工程的百科全书

创办新闻频道,拓展传播空间

1998年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第一次向台领导正式提出创办新闻频道的申请,此后新闻节目中心一方面为新闻频道的最终推出默默进行着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储备,一方面始终不渝地主动追求着这个梦想,每年都要提交相关的申请报告。

2003年2月下旬,中央电视台正式向中央递交了几易其稿的新闻频道总体策划方案。中央领导作了批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贴近生活,服务大局。”既对新闻频道的创办提出了具体要求,也为新闻频道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3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开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和“与世界同步”“汇集天下风云”“求证的力量”是新闻频道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目标。新闻频道实现了新闻每日24小时不间断播出,开创了“整点新闻+现场直播+字幕新闻+专题深度报道与评论”的新闻传播新模式。其中,大量的对重要新闻事件的直播,成为了新闻频道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中央电视台2002年全年直播的新闻时间为60小时,新闻频道开播的第一个月的直播量就超过40小时。

2008年,中央电视台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全程直播报道,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199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中央电视台动用600多人的转播阵容,首次使用高清晰度直播设备,以及先进的摇臂式摄像机、升降机、音频车等,对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和大游行,在中央电视台第一至第八的所有频道和央视国际网站上向全世界进行了现场直播,并为全国所有上星电视台和国外许多电视机构提供了同步转播信号。

1999年12月20日,澳门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央电视台全面、立体地报道了这一历史性重大事件。第一套节目从12月19日9时至21日9时,以直播的形式连续48小时对澳门回归庆典及相关的活动进行全程直播报道。中央电视台第四套国际频道和第九套英语频道从12月19日12时至20日24时连续36小时播出澳门回归特别报道。

2005年4月26日至5月13日,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举世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对“连、宋大陆行”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推出历时18天的“连战大陆行”和“宋楚瑜大陆行”特别报道。

中央电视台成功进行的重大事件报道还有: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报道,忠实再现了申奥成功后万民欢呼、群情激动的难忘瞬间,强烈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2003年5月,在人类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50年之后,中央电视台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长达 26小时的珠峰登顶直播节目,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尝试直播珠峰登顶活动过程;2005年“神六”载人航天飞行直播特别报道,抢占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有效地扩大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海外的影响;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道;2008年对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的报道……

新媒体新闻

近年来,央视新媒体以强大的内容资源为主导,辐射电视、PC、移动各端,已率先打造出跨媒体、广覆盖的多屏传播平台。

一、电视互动是央视新媒体核心优势所在

依托电视端庞大的观众规模,借助二维码新媒体技术手段,央视将多屏互动做得有声有色。突破了节目内容的单向交流,大大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

二、海量内容资源奠定央视网领先地位

PC端的央视网是中央重点新闻资讯门户,这里会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新闻资讯,同时也是排名前五的视频网站,有着中央电视台海量的视频节目资源。

CBOX是中国最大的网络电视直播客户端,聚合了央视旗下海量的独家资源,在线提供100多套电视台高清同步直播,1300多套点播栏目。世界杯期间,拥有独家直播权的“央视影音”的下载量浏览量点击量一路飙升。

三、移动端布局成新增长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成长,央视开始全力布局移动客户端,央视新闻是主推APP之一。

四、社交媒体增强电视观众粘性

电视媒体向社交媒体拓展,可以有效地拉近自身与观众的距离。近年来,央视各频道精心打造的微博、微信横空出世,并不遗余力地借自有平台大力推广各自的微博、微信。央视新闻微博粉丝数量高达4000多万。

全台办新媒体已成为中央电视台转变传统电视传播思维,建立用户产品思维的一大战略举措。未来,中央电视台还将在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引下,进一步强化新媒体建设,推动台网融合,将自身打造成具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微博

2012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在新浪网正式上线。

“央视新闻”将报道热点新闻事件,发表深度实事评论,对央视精彩节目做出预告及回顾,同时,配合央视新闻中心活动展开调查、征集等网络互动。依靠央视强大的新闻采集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结合网友报料获取新闻线索,央视新闻中心通过微博这一高效的新兴传播渠道,以首发新闻、独家报道、图像优势为特色,与更多网友分享优质的实时信息、新闻资讯、观点评论等,并将网络舆情及时反馈到节目中,进一步拓展央视新闻的传播渠道,扩大影响力,拉近与网民的距离。

截至2015年4月21日,新浪微博粉丝3100余万,居新浪微博第二位(仅次于@人民日报 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微博粉丝2200余万,居腾讯微博第一位。

微博平台上,“央视新闻”重大主题报道受到广泛认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报道中,原创微博《生日快乐,最爱的中国》网友互动23万多次,是当天转发最高的媒体微博,位列热门话题榜首。马航MH370失联报道中,“央视新闻”主动设置议题,发起的微倡议互动达76.9万次,在所有媒体中位居首位。《V观APEC》独家微视频73条,客户端3天累计播放次数为128万,微博、微信、客户端的阅读数达到5.2亿次。《V观G20》《V观习出访》总阅读量8.1亿。

微信

2013年4月1日,“央视新闻”官方微信正式上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欧阳夏丹在首条微信中表示,今后将每天通过微信为大家带来新鲜好看的新闻资讯。

“央视新闻”官方微信在介绍中说,微信账号负责央视新闻频道、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的资讯及新闻性专栏节目以及英语新闻频道、西班牙语、法语等。此前这个账号每天会发布五条左右的微信,内容均为当天的热点新闻,既可以看到简要的图文内容,也可以转到网络电视台的视频新闻。

截至2014年10月24日,微信订户210余万,连续10多个月保持用户规模最大,并荣登“中国微信500强”榜首。微信平台上,“央视新闻”在单条阅读量、24小时平均阅读量、三日平均阅读量等榜单上,均居媒体公众账号首位。

客户端

201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十周年之际,《央视新闻》正式上线搜狐新闻客户端。这是央视新闻继微博、微信之后在移动新媒体浪潮中又一次“大动作”。

2013年7月23日,”央视新闻”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基于中央电视台遍布全球的记者资源及雄厚的视频制作力量,该客户端24小时滚动更新向用户提供“看得见的新闻”,它将作为央视移动互联网内容发布的主要平台。

截至2014年10月24日,客户端总订户数4400余万,在同类媒体中名列前茅。

至此,央视新闻新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三步走”战略已初步成型,三大平台相辅相成,差异呈现,微信突出“互动”,客户端以“视频”见长,而微博主打“首发”,三个平台用户数在2013岁末已突破5000万。2014年末,用户数破亿。央视新闻新媒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2022年2月,央视新闻整合总台资源,上线广播功能。

此外,“央视新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动台网融合。已将新媒体发稿纳入新闻采编评价全流程,推动记者多媒体转型,确保重大新闻新媒体首发。同时,新闻中心和央视网共同组建网络新闻部,实现内容优势和传播优势有机结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