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

更新时间:2024-11-04 16:24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属于生育期妇女重要的生理现象,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及自限性。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menstrualcycle)。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行经期,一般为2~8日,平均4~6日。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一般月经期无特殊症状,但经期由于盆腔充血以及前列腺素的作用,有些妇女会出现下腹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子宫收缩痛,并可出现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头痛及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定义

育龄妇女卵巢的卵泡生长、排卵和黄体的形成及伴随雌、孕激素分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由此引发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脱、出血的现象称为月经(Menstruation)。月经的出现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月经出血通常持续2~7天。一般情况下,月经在更年期后停止,通常发生在45~55岁之间。不来月经的女性包括:绝经后女性、孕妇以及发生闭经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月经。母乳喂养时产后闭经的平均时间较长,这被称为哺乳期闭经。

月经的产生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阴道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合成雌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细胞。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在合成雌激素的同时还产生孕激素。

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黏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如果此时排出的卵细胞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细胞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1~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

月经成分

月经呈暗红色,颜色比静脉血稍深。经血中约有一半是血液,该血液包含钠、钙、磷酸盐、铁和氯化物,具体含量存在个体差异。除血液外,月经中还包括宫颈黏液、阴道分泌物和子宫内膜组织。月经中的阴道液主要贡献水、普通电解质和至少14种蛋白质,包括糖蛋白。由于月经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来自子宫内膜的大量纤维蛋白溶酶,并且纤维蛋白溶酶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故月经血不凝固,在出血量多或速度快的情况下可出现血凝块。月经时子宫肌层收缩有助于月经血从子宫腔排出,可致腹部稍有不适。如果经血排出不畅,引发较明显的腹痛即为痛经。

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又称作生理期,是人类女性在生理上的循环周期。以月经的周期性变化为特征,一般指两次月经第一天之间的时间。大体上可将月经分为以下三个时期,每个阶段的长短因人而异,因周期而异,月经实际上是最后一个时期。

卵泡期

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又称增生期(proliferative phase)。在周期的第一天下丘脑释出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它会刺激垂体释出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由此开始了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卵泡期一般为月经周期的第1~14天,与周期性募集的卵泡快速生长时期相对应。由于卵泡快速生长及分泌的雌激素逐渐增加,因月经损伤的子宫内膜开始修复,生长增厚,由最初的0.5mm增加至8~10mm;子宫腺体增多,间质中向内膜供血的螺旋动脉也扩大、弯曲。临床上常根据B超检查所显示的子宫内膜厚度及是否出现“三线征”判断内膜的增生情况。这时宫颈分泌黏液逐渐增加,尤其是接近排卵时分泌大量稀薄、透明的黏液,拉丝度可达10cm以上,精子容易穿过其中的孔隙。

黄体期

黄体期(luteal phase)又称为分泌期(secretory phase),一般为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子宫内膜厚度还有一定的增加,同时分泌功能增强,分泌大量黏液,在腺上皮细胞的基底部出现包含有糖原的小泡。内膜基质变得水肿,其中梭形的间质细胞增大变圆,发生蜕膜化改变。这些变化都有利于进入宫腔的早期胚胎的存活和植入。月经周期的第16~19天为着床窗口期,这时的子宫内膜具备对囊胚的接受性,因此,胚胎的移植必须在这段时间实施。黄体期的时间是保持不变的,排卵和周期结束之间永远是14天。此时卵巢激素水平达到最低点,促性腺素释放激素被释放出来,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开始上升。

月经周期中的黄体期的时间长度相对稳定,而卵泡期的长度变化较大,因而临床上常将月经来潮前的第14天推算为排卵日。

月经期

月经期(menses)是月经周期开始的几天,与增生期的早期有所重叠。如果排卵后没有发生受精、着床,则黄体萎缩退化,导致血中雌、孕激素水平突然降低,因而内膜靠腔面三分之二的功能层组织出现缺血、变性、坏死,最后剥落,血管破裂、出血。

月经周期中,除了上述变化外,阴道黏膜、乳房受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的影响也会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初潮

定义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menarche),初潮是女性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月经初潮通常始于12~15岁之间,11~16岁初潮也均属于正常现象,若16岁月经尚未来潮则应引起重视,可就医咨询。遗传、饮食与身体健康等等多方面因素可以使初潮提前或者延后到来。月经来潮提示卵巢产生的雌激素足以使子宫内膜增殖,雌激素达到一定水平且有明显波动时,引起子宫内膜脱落即出现月经,但由于此时中枢对雌激素的正反馈机制尚未成熟,即使卵泡发育成熟也不能排卵,故月经周期常不规律,经5~7年建立规律的周期性排卵后,月经才逐渐正常。

生理意义

初潮表明卵巢已开始有了功能,原来在卵巢皮质中的成千上万个滤泡已逐渐开始发育成熟,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也开始有了功能,在下丘脑-垂体的控制下,卵巢能分泌雌激素对子宫内膜产生影响了。

初潮来临的女孩,生长迅速,食欲增加,乳房发育隆起,时有疼痛,阴毛、腋毛开始增加,外阴、乳头有色素沉着,颜色变深,乳晕面积增大,颜面红润,这些现象应是初潮即将来临的预兆。

初潮后,月经常常不规则,可能数月甚至一年月经来潮一次;也可能出血不断,发生子宫“功能性出血”。这是因为卵巢功能还没有健全。病情严重时需补充雌激素,帮助建立正常的周期,一般待卵巢功能逐渐成熟后,月经就会正常。

注意事项

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Menstrual disorder)是与一个人的月经周期有关的任何异常状况。有许多不同类型不同的体征和症状的月经失调,包括月经期间疼痛,大出血,或没有月经等。

月经失调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axis,HPOA)轴的不成熟引起的,因此需要尽早检测和管理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与未来生殖能力相关的并发症的可能性。月经失调的几种类型包括经前紊乱(Premenstrual disorders)、月经周期长度紊乱(Disorders of cycle length)、月经流量紊乱(Disorders of flow)、排卵期紊乱(Disorders of ovulation)以及其他月经失调(如月经疼痛)。最典型的月经前期紊乱症状包括经前期综合症(PMS)及经前烦躁情绪(PMDD);月经流量紊乱涉及症状包括:异常子宫出血、月经过多或过少、月经频发或稀发等;排卵期紊乱症状包括排卵很少或不排卵(通常定义为周期大于35天或一年小于8个周期),表现为月经不规律,即月经间隔、持续时间或出血变得不可预测。无排卵可能引发月经停止(继发性闭经)或出血过多(子宫功能异常)。

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血量过少(30ml以下),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月经周期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除了下丘脑、垂体和卵巢激素之间的相互调节外,抑制素-激活素-卵巢抑制素系统也参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此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活动还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影响,因此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月经过少。

在现代医学中,月经过少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表现为某些疾病的症状,如子宫内膜炎、卵巢功能减退及卵巢早衰、宫腔粘连、高催乳素血症等,治疗本病多采用病因治疗和激素治疗。宫腔镜检查是现代医学治疗宫腔粘连所致的月经过少的基本方法,也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女性也可能出现月经少的现象。此病症是卵巢释放过量雄激素(男性性激素)的疾病,患有该疾病的女性会出现月经稀发(一年多达9个月经)或闭经(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三个月没有月经周期)现象,也可能出现其他类型的月经失调,该病影响约6%的绝经前妇女。饮食失调可导致月经少,神经性贪食症也可能导致月经稀少或闭经。在某些厌食症患者中,闭经有时可能会在体重大幅减轻之前发生。

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uterine bleeding,AUB)也被称为非典型的阴道出血,国际妇产科联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Obstetrics,FIGO)将其定义为月经周期频率、持续时间、出血量或规律性四项指标中任意一项不符合正常标准的、源自子宫腔的出血。是指真正的“月经失调”,不包括来自外阴、阴道、宫颈、泌尿道、肛门、直肠的出血,也不包括妊娠和产褥相关的出血。异常子宫出血既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也可能是身体某些疾病的表现和信号;本身也是严重困扰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应引起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包括:子宫息肉,肌瘤,子宫腺肌症,癌症,凝血障碍,排卵问题,子宫内膜问题,医疗保健引起的原因,但尚未分类。个别情况下可能不止一种原因。进行检查的第一步是排除肿瘤或妊娠。诊断异常子宫出血要基于患者病史和服药史进行医学检查,包括:血液检查(检查是否已引起贫血)、盆腔超声检查(是否由结构问题引起,如子宫肌瘤)宫腔镜检查等。

经间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IMB)曾被称为“子宫出血”(metrorrhagia),是一种常见的异常子宫出血类型,是指介于两次正常月经之间的出血。经间期出血患者的妊娠率显著低于正常月经周期妇女。

经间期出血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出血发生在两次正常月经之间,有规律可循的月经周期,通常是有排卵月经周期,多数情况下出血量较少或只有点滴出血,持续时间长短不等。但不同病因导致经间期出血类型有一定区别,按照出血类型分为可预测的经间期出血及不可预测的经间期出血。

可预测的经间期出血包括排卵期出血(如发生在月经干净后7天左右,出血量较少,持续12~72小时,可能与排卵期雌激素波动有关,多数伴有轻微腹痛、乳房胀痛)、黄体功能不全或萎缩不全(黄体功能不全出血类型为正常月经来临前的少量出血持续至月经来潮;黄体萎缩不全的出血类型多为月经准时来潮,但存在经期过后淋漓出血的拖尾现象)、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常常有明确的剖宫产史,产后恢复月经后开始经期延长,月经应该结束时仍有少量出血,持续时间不等,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出血时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不可预测的经间期出血类型不定,出血时间可能在月经周期中任何时间,病因可能源于生殖道的任何病理情况。

经间期出血只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表现形式,必须通过相应的病史询问、辅助检查寻找原因。找到病因是有效治疗的关键,查询病因途径包括病史查询、妇科检查、基础体温测定(basal body temperature,BBT)、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宫腔镜等。出现经间期出血的妇女要及时询问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再结合具体的出血原因进行治疗。

月经过多

月经大量出血(Heavy menstrual bleeding)以前被称为子宫出血(menorrhagia),是指月经期血流量过大。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1~35天,出血时间平均为5天,而月经大量出血表现为出血持续7天以上,或失血量超过80毫升。属于异常子宫出血的一种类型,容易与经间期出血相混淆。过多的出血会导致贫血,表现为疲劳、呼吸急促和虚弱。贫血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诊断。虽然月经过多的致病原因不明,但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导致月经过多:激素失调、子宫肌瘤、宫内节育器、癌症或者某些药物。80%的月经过多都是激素失调和子宫肌瘤引起的。进行检查的第一步是排除肿瘤或妊娠,医学影像或宫腔镜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排除妊娠期的阴道出血,过量或时间过长的月经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或其他疾病,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无法确定月经过多的具体病因,因而主要针对症状而不是特定机制进行治疗,受其困扰的女性应及早就医判断月经过多的原因并进行诊治。

闭经

女性由于非衰老的原因而停经或无月经,称为闭经(amenorrhea)。导致闭经的最主要原因是妊娠和哺乳。以上两个原因之外的闭经,可以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过了16岁还没有月经来潮的女性可能被诊断为患有原发性闭经。这可能是因为她们还没有达到临界体重(体内脂肪比例增高到足以诱导激素分泌、促发月经周期时的重量),或者是因为遗传性的晚熟。但同时原发性闭经也有可能是因为激素缺乏、身体结构异常等原因。大部分原发性闭经都可以通过激素来治疗。

继发性闭经是指原本月经正常的女性一连几个月不来月经。如果一位女性三个月没有来月经,也没有怀孕、哺乳或服用激素避孕药,就应当考虑就医。引起继发性闭经的原因包括生殖系统的先天怀孕缺陷、激素分泌失衡、囊肿或者肿瘤、疾病、压力和与青春期相关的情绪因素,高强度的训练计划和厌食也可能导致继发性闭经。

大部分的情况下,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者对潜在的病因进行治疗可以使月经正常起来,除非闭经是由于先天异常导致的。由于还没有已知的证据表明闭经是有危害的,所以只有当潜在的问题显现,或者当闭经造成心理困扰时,才予以治疗。

绝经

由于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月经永久性停止即绝经(menopause)。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80%在44~54岁之间。尽管人均寿命已明显延长,但绝经年龄却变化不大。妇女绝经的年龄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吸烟、环境、雌激素、感染、盆腔肿瘤等都有可能导致卵泡池的耗竭而提前绝经。一般40岁以前出现的绝经即为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绝经过渡期

绝经过渡期(menopausal transitionperiod)也称为“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指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曾称“更年期”,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废除“更年期”这一术语,推荐采用“围绝经期”一词,将其定义为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围绝经期可始于40岁,一般情况下,40~50岁女性的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历时短至1~2年,长至10~20年。该期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此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数明显减少且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因而月经不规律,常为无排卵性月经,雌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不再呈现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此后,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卵巢中的卵泡几乎完全耗竭,生殖功能也随之完全丧失则进入绝经期。

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因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可能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可出现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不安、抑郁或烦躁、失眠等。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可以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在绝经早期(治疗“窗口期”)使用,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围绝经期是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大多数妇女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适应这种变化,不出现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症状,但也有少数妇女症状比较明显,必要时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以缓解症状。

绝经后期

绝经后期(postmenopausal period)指绝经后的生命时期。在早期阶段,虽然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但卵巢间质仍能分泌少量雌激素,后者在外周转化为雌酮,是循环中的主要雌激素。一般60岁以后妇女机体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 (senility)。此期卵巢功能已完全衰竭,雌激素水平低落,不足以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生殖器官进一步萎缩老化。骨代谢失常引起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经期症状

约75%的有月经的女性会受到经前不适的影响,但是仅有3%~8%女性的经前症状可以严重到被称为经前综合征。有些妇女可能有下腹及腰骶部沉重下坠的感觉,个别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抑郁、易于激动等)、肠胃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以及鼻出血等现象,但可以坚持正常工作和学习。

经前综合征

经前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有时被称为经前紧张症(Premenstrualtension,PMT),是指出现在月经前的一系列症状。约75%的有月经的女性会受到经前不适的影响,但是仅有3%~8%的女性经前症状严重到被称为经前综合征。经前综合征是一个症候群。现已确认出200多种不同的症状,其中三个最显著的症状是易怒、紧张和烦躁不安(苦恼)。另外还有一些症状也可以归结为经前综合征,比如:腹胀、腹痛、乳房胀痛或肿胀、压抑或焦虑、失眠、关节或肌肉疼痛、头疼、痤疮等。这些确切的症状和它们的剧烈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有经前综合征的妇女只会经历少量问题。

经前症状一般于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出现,经前2~3天加重,行经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不同个体的症状不同,同一个体的经前症状或出现时间也会发生改变,并非固定。怀孕时或是更年期不会有经前综合征的症状。

造成经前症候群的原因不明,但若不断摄取高盐、高酒精与高咖啡因食物则会使得症状加剧,研究发现造成病症的根本原因和荷尔蒙的改变有关,例如雌激素在经期后半段会显著减少,这样的供应中断会造成心理变化。若要进行诊断,需要持续记录在月经前的情绪以及生理状况,直到因此疾病造成的变化开始影响正常生活。若有一张保持记录每月病况的清单,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在确诊前,必须排除其他有可能造成相似症状的疾病。

缓解该症状的方式包括:减少食盐、咖啡因的摄取,减少压力的产生,增加运动量,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从精神上放松下来,或用丰富而充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来转移心理上的紧张。

经痛

经痛(Dysmenorrhea),亦称“痛经”,是女性在经期前后或者在行经期间发生腹痛或其他不适,也称生理痛,主要由经血排出不畅引发。痛经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痛经大多于月经的第1~2天出现,少数则在3~4天时疼痛最剧烈。表现为下腹部的一阵阵绞痛,疼痛可以放射至阴道、肛门、腹部,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便秘或腹泻等症状,腹痛常持续数小时,偶有1~2天,当经血及膜状物排出后即消失。出现痛经的妇女,尤其是已生育过的妇女突然开始痛经,应及时检查痛经的原因。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痛经者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解除精神的过度紧张、避免过度疲劳、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

至今,引发痛经的确切原因还是未知的,主要假设认为痛经与子宫内壁机体的许多组织产生的前列腺素和类激素物质有关。前列腺素可以引起平滑肌收缩,并且可以影响血管的大小。有严重痛经的女性,往往其前列腺素水平超乎寻常地高。这种高水平引起强烈的子宫收缩,阻碍子宫内血氧的供应。前列腺素也可以引起神经末梢的过分敏感。子宫收缩、缺氧和神经敏感性的升高的综合作用引发了痛经。

不同女性之间的不舒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是有着显著不同的。骨盆区域的压迫性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能被误认为痛经的一种月经期的问题是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是子宫的内壁,在每一个月经周期都会生长,同时在月经时被排出。当子宫内膜生长在了其他地方而不是子宫时,子宫内膜异位就发生了。这些地方可能是卵巢、输卵管、直肠、膀胱、阴道、阴户、子宫颈或者淋巴腺。根据生长位置的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但是长时间的强烈疼痛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严重,应该接受医生的治疗;如果持续不治疗,可能导致不育。在治疗中通常会使用激素,但是如果问题严重的话,可能被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激光手术是一种新的、实验性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疼痛

原发性疼痛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又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因前列腺素释放过多而引起的痛经被称为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通常在初潮后一到两年内开始,通常伴随排卵周期的开始,它发生在子宫出血之前或开始的时候,在月经周期的其他时间则没有痛感。

继发性疼痛

继发性痛经的症状与原发性痛经类似,只不过它是由于某种潜藏的疾病或问题而导致的,疼痛在月经周期以外的时间也有可能发生。继发性痛经的起因可能是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癌或其他疾病,应该就医诊治。

经期性行为

在月经周期中,女性的性感受和行为会发生变化。在排卵之前和期间,高水平的雌激素和雄激素导致女性对性活动的兴趣相对增加。月经期间的性交本身并不会造成损害,但是在此期间,女性的身体更容易受到伤害,主要是因为阴道的pH值较高,较正常人的酸度低,子宫颈的位置比较低,子宫颈的开口更张开。所有的这些条件都可能会加大性传播感染的可能性。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在内的生物体就能轻易通过女性暴露的子宫壁进入血液。如果女性的血液中携带病原体,也可以通过经血传染给性伴侣。因此在月经期也应严格实践安全性行为,积极使用安全套

相关研究

月经初潮年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领域学者孟鑫长期关注月经初潮年龄相关领域的研究。在201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总结并分析了女性初潮年龄的变化趋势。学者在1991年到2011年的调查中选取了6~8岁中国女孩共3199名。估计加权平均月经初潮年龄,分析其近三十年间的长期趋势,并比较城乡女孩以及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各个影响因素对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结果发现女孩平均月经初潮年龄有下降的趋势,下降的速度为0.51岁/十年。并且农村女孩月经初潮时间的下降速度大于城镇女孩。居住在城镇、身体体重指数(BMI)高、能量摄入高的女孩,初潮发生早的风险高,而住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女孩,初潮发生早的风险低。即身体体重指数是初潮年龄的首要影响因素,其次分别是碳水摄入量、出生年代、城乡及居住地。

研究结果提示,需要在适当的青少年时期开展健康教育,为制定青少年的相关标准提供相应依据。需要重视发育时期青少年的营养和膳食的合理,从以上因素控制月经初潮年龄的过早发生。

月经贫困

“月经贫困”主要指因观念或经济因素导致女性在经期无法获得足够安全、健康的卫生用品。学校卫生条件差、性教育落后、卫生巾等用品不易获得影响着全球部分地区青春期女孩的正常就学,由于无力支付购买卫生巾等用品的费用,临时/自制卫生巾限制了青春期女孩的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引发来自异性的羞辱,甚至导致她们通过性行为等途径来换取卫生用品。贫困加上低水平的性教育加剧了性别不平等,从而导致女孩在进入青春期后面临更大的性剥削风险。目前,月经贫困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很多国家和组织都加入了卫生用品“免税”和“免费”的运动和行列中。

月经羞耻

虽然表现方式和承载的象征义不同,但月经羞耻具有跨文化性和普遍性。根据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说法,月经满足“污名化”的三个标准:经血被认为是可憎的;被视为不洁、危险的象征,甚至是人格上的瑕疵;经血也标志着女性的部族身份,月经禁忌和月经羞耻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上约束着女性。在许多中低收入国家,月经笼罩在秘密和沉默中,再加上月经贫困,严重阻碍着女性受教育的前景和生活机会。为此,德国非营利组织WASH United在2013年发起了“国际经期卫生日”,将每年的5月28日定为有关月经的特别节日,呼吁彻底结束月经羞耻、月经禁忌等世俗观念,破除月经污名化。

调查显示,各个国家的女性都曾因为“月经羞耻感”采取过各种抑制月经的手段。2003年,在对1001名在中国、南非、尼日利亚和苏格兰计划生育诊所就诊的女性进行的一项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许多女性会考虑使用短期避孕药物推迟经期或抑制月经,其中香港受访女性使用短期避孕方法抑制月经的比例为37%,上海为48%。在德国一项对1195名女性的调查中,研究人员称37%~65%的样本宁愿没有月经。女性抑制月经产生这一现象侧面反映了“月经羞耻”为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及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女性选择通过连续使用口服避孕药的方式抑制月经的发生,甚至期望永久抑制月经。

性教育的缺位使青春期的孩子们不能及时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自身与异性的生理差异。基于心理学中客体化理论来理解这一现象:女性不会从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出发来感知月经对于自己的影响,而会以“男性如何看待月经”或者“他人如何看待经期的我”来作为评价月经的标准,从而对此感到羞耻。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月经”不再是一种禁忌,很多人正为鼓舞女性拒绝月经羞耻而不断努力。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对着镜头坦然地说“我来例假了”,引起国际广泛关注;2018年,电影《月事革命》的原型印度“卫生巾之父”阿鲁纳恰拉姆在推特上发起“卫生巾大挑战”;2019年,emoji的“月经表情”通过审核于春季上线;2020年,苏格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免费为女性提供卫生用品的地区......。

我国各部委相关教育类文件

月经是女性的生理现象,也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人的生殖健康、身体发育等多方面成长相关,应包含在有关“身体发育”“公共安全”等教育内容之中。我国各部委发布的相关教育类文件中,多有关于认识身体、身体保健等教学目标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小学4~6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水平五(高中阶段)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水平三(5~6年级)

身体健康

水平四(7~9年级)

身体健康

性与生殖健康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核心信息七

掌握正确的生殖与性健康知识,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全面性教育中的相关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月经是女性的正常生理现象,掌握与月经相关的科学知识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正确认识月经这一生理现象,树立社会性别和权利平等的观念,破除月经羞耻,在爱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掌握月经期卫生保健等相应的生活技能。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的相关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6“人体与发育”、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核心概念1“关系”、核心概念5“健康与福祉技能”中,涵盖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核心概念6:人体与发育

主题1:性与生殖解剖及生理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知道包括性与生殖器官在内的人体器官的名称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明白对此感到好奇是很自然的

学习者将能够:

► 认识关键的内外生殖器官,并描述它们的基本功能(知识);

► 认识到对身体,包括对生殖器官产生好奇,是完全正常的(态度);

► 练习对自己感到好奇的身体部位进行提问或回答别人的问题(技能)。

要点:包括残障人在内,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被尊重

学习者将能够:

► 识别出男人、女人、男孩和女孩的身体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知识);

► 解释每一种文化看待身体的方式各不相同(知识);

► 认同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每个人的身体都应该被尊重(态度);

► 对自己的身体表达喜爱(技能)。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跟性健康和生殖有关的部位,儿童对于这些部位有疑问是很正常的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与性健康和生殖有关的身体部位(知识);

►知道对于自己的身体和性功能产生好奇和疑问是正常的(态度);

►找出一位可以向其咨询的可信赖的成年人,并展示如何询问关于性与生殖解剖和生理的问题(技能)。

要点:女性月经周期中的排卵和男性精子的产生与射精,是生殖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环节

学习者将能够:

►解释生殖所需的关键身体机能(例如:月经周期、精子的产生和射精)(知识);

►解释在生殖过程中男性和女性的身体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态度);

►对月经周期或射精是如何发生的这一问题的理解表示出信心(技能)。

主题2:生殖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女性月经周期分为多个阶段,其中包括最容易受孕的排卵期

学习者将能够:

►解释月经周期,包括月经周期中最容易受孕的阶段(知识);

►了解激素的变化会调节月经周期,影响容易受孕的时期(知识);

►认同月经周期的规律(态度);

►反思自己对月经的感受(技能)。

主题3:青春发育期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青春发育期标志着一个人生殖能力的变化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青春发育期和性与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的过程(知识);

►列举青春发育期出现的身体和情感上的主要变化(知识);

►展示如何获取与青春发育期相关的可靠信息(技能)。

要点:在青春发育期中,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保持性与生殖器官清洁和健康尤为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知识);

►深刻体会到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态度);

►应用保持卫生的相关知识制定个人计划,从而在生长发育阶段保持健康(技能)。

要点:月经是女孩生理发育过程中正常而又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被神秘化或污名化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月经周期,并描述女性在此期间可能出现的身体症状和感觉(知识);

►描述如何获得、使用和处理卫生巾和其他经期用品(知识);

►回忆社会性别不平等是如何让女性对月经产生羞耻感和恐惧感的(知识);

►认识到对所有女性来说,在月经期间能够获得卫生巾和其他经期用品、干净的水源和独立卫生间是非常重要的(态度);

►展示帮助女性在月经期间保持舒适感觉的积极策略(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青春发育期是一个性成熟时期,青少年在身体、情感、社会交往和认知方面会发生较大变化,容易感到兴奋,并伴随压力

学习者将能够:

►区分青春发育期和青春期(知识);

►回忆青春发育期的开始时间因人而异,对男孩和女孩的影响也不一样(知识);

►评估青春期出现的不同变化,并能够将其归类(例如:身体、情感、社会交往、认知方面的变化)(知识);

►认识到关于身体、情感、社会交往和认知方面的变化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态度);

►认识到针对青春发育期变化的玩笑、羞辱和污名会对他人造成极大伤害,这种伤害甚至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持续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态度);

►展示应对上述变化的方式(技能)。

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

主题1:价值观与性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了解它们如何影响他人的权利以及如何捍卫它们,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一系列和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相关的个人价值观(知识)。

主题2:人权与性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了解自己的权利,并知道国家法律和国际协议对于人权的规定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回忆人权的定义及其普遍性(知识);

►珍视人权,并深知人人享有人权(态度);

►反思自己享有的权利(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每个人的人权都包括影响其性与生殖健康的权利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影响性与生殖健康的人权(知识);

►讨论影响这些权利的地方或国家法律(知识);

►识别权利遭到侵犯的情况(知识);

►认同社会上有一些群体的人权特别容易遭受侵犯(态度);

►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包括性与生殖健康相关权利(技能)。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有很多地方或国家法律以及国际协议中提及了影响性与生殖健康的人权

学习者将能够:

►说明人权遭到侵犯并影响到性与生殖健康的情况(知识);

►认同人权对性与生殖健康的影响(态度);

►倡导制定支持性与生殖健康人权的地方或国家法律(技能)。

要点:了解和促进性与生殖健康人权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探究在朋友、家庭、学校和社区中促进人权的方法(知识);

►认识到促进性与生殖健康权利,以及在无歧视、非强迫和非暴力的情况下进行生育决策的重要性(态度);

►采取行动以促进性与生殖健康权利(技能)。

核心概念1:关系

主题3:宽容、包容及尊重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污名和歧视是有害的

学习者将能够:

►定义污名和歧视,并认识到它们的危害(知识);

►描述自我污名及其导致的后果(例如沉默、自我否定和封闭)(知识);

►想到有支持机制能够帮助遭到污名和歧视的人(知识);

►明白以宽容、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的重要性(态度);

►为遭受污名和歧视的人们提供支持(技能)。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挑战污名和歧视,提倡包容、非歧视和多元,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分析污名和歧视如何给个人、社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知识);

►总结目前反对污名和歧视的法律法规(知识);

►认识到对那些被认为“不一样”的人所遭受的歧视提出挑战很重要(态度);

►表达对受到排斥的人的支持(技能);

►开展倡导活动,反对污名和歧视,提倡包容、非歧视以及对多元的尊重(技能)。

核心概念5:健康与福祉技能

主题5:寻求帮助与支持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学校和广泛的社区可以提供多种帮助和支持渠道

学习者将能够:

►意识到儿童需要就某些问题(例如:虐待、骚扰、欺凌、疾病)寻求帮助,并知道从何处获得帮助(知识);

►回忆受到虐待、骚扰、欺凌的时候需要告知可信赖的人员或机构(知识);

►认识到有些问题需要寻求学校和社区之外的帮助(态度);

►展示在更广泛的社区中寻求和接受帮助的方式(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对服务机构和媒体等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进行评估非常重要,这有助于获取优质的信息和服务

学习者将能够:

►列举提供性与生殖健康及权利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的个人或机构(知识);

►描述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的个人或机构的特征(包括保密性和隐私保护)(知识);

►理解人们可以从一些机构获取有关性与生殖健康服务(例如:进行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咨询、检测及治疗;现代避孕、性虐待、强奸、家庭暴力和社会性别暴力,人工流产和人工流产后护理,以及污名与歧视等方面的服务)(知识);

►列举能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可靠的媒体资源(例如:网站)所具有的特征(知识);

►意识到对健康和支持来源进行批判性评估的重要性(态度)。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平价、真实、尊重且能保密和保护隐私的帮助

学习者将能够:

►说出获取性与生殖健康服务或帮助的渠道(知识);

►认识到年轻人有权获取平价、真实、无偏见且能够保密和保护隐私的服务和支持(知识);

►展示寻求帮助的恰当行为(技能);

► 练习如何在寻求帮助或支持时不感到愧疚和羞耻(技能)。

与月经相关的常见疑问

常见疑问1:被人知道自己来月经会不会被嘲笑?

青春期的女孩可能正经历月经初潮,对于这一全新的生理现象,有时会觉得有些尴尬或羞耻,并为此感到困扰。但事实上,月经是全世界的女性都会面临的正常生理现象,是女性生理发育过程中正常而又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女性生理发育成熟的象征,因此无需为此感到难为情或羞耻。月经意味着卵细胞发育成熟并顺利排出,这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之一,女孩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与自豪。如果因为月经被嘲笑或羞辱,恰恰是因为对方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意识,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走出认识误区。

对于男生来说,认识、了解并尊重女生的生理情况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平等和谐、相互包容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针对青春发育期变化的玩笑、羞辱和污名会对他人造成极大伤害,这种伤害甚至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持续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无论是看到女生的卫生巾还是发现女生处于生理期,男生也应该意识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应该以此对女生施加语言或行为的伤害甚至暴力。

常见疑问2:服短效避孕药推迟经期对身体有害吗?

人们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想要避免月经,如:避免情绪波动、避免痛经、预防出血疾病引起的并发症、避免偏头痛、减少个人卫生用品上的花费等。一些学生会选择在重要考试或体育测试前通过服用短效避孕药的方式调节经期,避免在考试等重要事件期间经历月经,规避痛经等现象带来的影响。通常来讲,使用避孕药物来抑制月经是安全的,每个月来月经和不来月经都同样健康。

服用短效避孕药抑制月经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或风险。许多类型的激素避孕药中含有雌激素,这会增加血栓的风险。此外也可能会出现突破性出血的现象。同时也有难以辨认非意愿妊娠的风险,如果人为抑制月经,可能会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后才意识到自己怀孕。虽然没有已知的与抑制月经有关的健康风险,但部分女性可能不适应没有月经的状况。在选择抑制月经前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意见,结合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遵医嘱用药。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

幼儿园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幼儿园阶段,幼儿需要了解生殖器官的科学名词与基本形态、位置等知识,学会认识自己的身体。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涉及到相关的教育内容。

《我们的身体》一册通过介绍男性和女性身体器官,包括生殖器官的不同,使幼儿对不同身体器官形成初步的认识。

小学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小学的性教育在幼儿园性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而具体的介绍。

比如,女孩在月经期也要保持外生殖器官的清洁,用正确的方法清洗外阴,痛经的症状及处理,月经期要注意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等;男孩遗精后要及时擦拭精液、清洗外生殖器官、清洗内裤,如遇生殖器官局部病变,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等。读本还详细介绍了卫生巾的使用方法,帮助女孩更好地应对月经初潮的来临。

初中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初中阶段会通过“性与生殖功能”“青春期与性发育”“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基础”等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对月经周期等相关知识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与此同时,学生需要了解与性发育和生殖健康相关的积极性价值观和沟通技巧,帮助自己平稳、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关影视作品

《印度合伙人》(2018)【印度】

时长:140分钟

类型:剧情/喜剧/传记

剧情介绍:电影曾译名《护垫侠》,根据印度草根企业家阿鲁纳恰拉姆(Arunachalam Muruganantham)真实事迹改编。因为卫生巾关税高昂,在2012年印度仍有80%以上的女性在生理期无法使用卫生用品,初中文化程度的主人公拉克希米(阿克谢·库玛尔饰)为了妻子(拉迪卡·艾普特饰)的健康,寻找低成本的卫生巾的生产方法,却被全村人视为变态、疯子;最后他远走大城市德里,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美女合伙人帕里(索娜姆·卡普尔饰),最终发明了低成本卫生巾生产机器,并开放专利,为印度全国对于女性经期卫生观念带来变革,2018年7月印度取消卫生巾进口关税。“权势之人、强壮之人不会让国家变强,女性强大、母亲强大、姐妹们强大后,国家才会强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