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画派

更新时间:2023-12-12 00:11

姑孰画派 明末清初居于芜湖的大画家萧云从(字尺木),杰作浩瀚。其《离骚图》、《太平山水图》等,是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代表作,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及于日本。学其画者居多,后形成“姑孰画派”,尊萧为始祖。清嘉庆年间,长居当涂的翰林学士黄钺位居太子少保,与画结缘,深得萧云从遗韵,著有《画又录》、《画品》行世。民国年间,县内喜作国画得者不乏其人,虽不见经传,亦颇有佳作,如张翰如得花卉,杨伯勋得雁,张叶斋得竹,均受赏识。

画派发展

1949年后,国画艺术得到了继承与发展。1958年县文联成立,调进两名国画作者专门从事国画创作。1964年~1980年,举办8期国画创作学习班,培训作者30余人。建国10周年、30周年、35周年、40周年,都举办以国画为主得书画作品展览,促进国画创作。朱月湖、迟明、朱白亭被县画界尊称为“三老”,他们的山水、鱼、花鸟,多有上乘之作,省内外报刊撰文推崇。祖籍当涂客居芜湖的黄叶村,为安徽“五老”画家之一,工书擅画,名驰大江南北。尤善画竹,风情雨露,多刚柔之姿,有“江南一枝竹”之美称。后起之秀刑齐山、杭法基、魏培基等,工山水人物,且能出新。刑齐山被列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朱月湖、朱白亭、魏培基均列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现任姑孰画院院长麻明,当涂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擅长山水,兼攻人物,职业中国画家,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68年始在朱月湖、朱白亭、魏培基先生指导下习画。擅长山水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出版、介绍并收藏。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收藏家画轩特聘画师,姑孰画院副院长,秘书长。屠润宇,江苏常熟人,擅画山水花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姑孰画院副院长,中原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等。曾获“安徽省首届青年文化节新人新作展”优秀奖,“第四届全国山水画展”佳作奖,“《美术界》创刊纪念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全国小幅精品展银奖。作品和简历载入《中国艺术家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书。

画派人物

萧云从

萧云从(1596­­­——1673)芜湖人,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其父萧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科考多次不第,四十四岁才中已卯科副榜第一准贡。明末政治腐败,不愿出仕。

1638年云从与弟云倩,加入复社,与东林党相呼应,同魏忠贤阉党马士英、阮大铖等斗争。1644年,明廷灭亡。优愤国破家亡,前既不仕明,今更不愿与清合作,或闭门读书赋诗作画,或遨游名山大川,诗画才华,成就日著。诗继承杜甫,多即事忧时之作,雄浑奔放,音韵铿锵,著有《易存》、《韵通》、《杜律细》等。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配上俊逸潇洒,散朗秀健的书法,达到诗书画三者统一和谐的境界,被誉为“神品”。

云从国画,师法古人而创新,师造化而独特。山水画,融宋元诸家笔墨、丘壑于一体,“以黄公望的瘦树、山石为之纵横,润以马远泼墨之法”,而能随意成卷丈余。其间丘壑布水墨着色,皴擦喧染,都苍劲秀润,呈现出空间深度;点景人物,自然生动,屋宇、舟车、驮马安排得体。早期作《秋山行游图卷》,显露才华。清乾隆阅后题诗“几点萧萧树,疏皴淡淡山。由来以意胜,无不寓神间。秋景农历瘳廓,客人自往返。粗中具工细,识语破天悭“。后应万选之请,为《太平三书》绘制《太平山水图》,将太平州所属地区山水,绘图43幅,其中:太平山水图一幅,当涂风景15幅,芜湖风景14幅,繁昌风景13幅,每幅题古诗一首,说明仿某古人之画幅,没有雷同,各具特色。还有《闭门拒客图》、《西门恸哭图》、《秋山访友图》、《江山览胜图卷》、《归寓一元图卷》、《?谷幽深卷》、《崔华诗意卷》等。人物画,继承发扬李公麟的白描技法,代表作为《离骚图》,人物造型准确,神态动人,点缀景物,赋有生命,云从对《离骚》感触甚深,作《天问》插图,绘制《九歌图》。清高宗得尺木《离骚图》后,命侍臣补绘重刻,并题《山水图卷》云“四库呈览《离骚图》,始识云南省其人也,……“览观长卷四丈余,观之不厌意不舍”。

云从深恶官僚,清初,拘节守志,不肯臣事,不结权贵。顺治十七年(1660),太平知府胡委瀛,求画不与。1662年,重修太白楼,故强其绘太白楼壁画。出于对太白的喜爱,:画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凡七日而就,遂绝笔。”志行高洁,为人敬慕。新安画派大师渐江,曾师其下,后代临摹者愈众。顺治五年戊子(1648),《太平山水图》刻本,顺治二年乙酉(1645),《离骚图》刻本,曾流传日本。《太平山水图》为大坂兼葭堂收藏,《离骚图》为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收入《图本丛书》刊行。《秋山游图卷》,为东京帝室博物、馆所藏,对日本南画勃兴起着促进作用。云从晚年结识铁匠汤天池,指导天池以铁作画,创制铁画。

1673年,云从“执诸同志手,曰‘道在六经,行本五伦,无事外求之,仍衍其旨。’赋诗毕,瞑去”,享年七十八岁,葬于芜湖城西严家山。其诗由后学编成《梅花堂遗稿》,继后,黄钺将云从和汤燕生之诗编成《肖、汤二老遗诗合编》。其画为故宫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所珍藏。

萧云从与《太平山水图》

《太平山水图》既是萧云从的杰出作品,又是姑孰画派的代表作。这幅画把传统的山水画镌刻到画版上,以一种崭新的版画形式出现,对版画的发展起了很天的作用。后人对这种形式的版画,作过高度评价,说它是“推动版画发展的力量源泉”,在艺术上“一直放射着耀眼的光彩”。

《太平山水图》刊于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共计43图,用古人的笔法,画的是太平州所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山水风景,左图右文,有正、草、隶、篆等各种书体。各画分别标明摹写古代名画家王维、关同、郭熙、唐寅、范宽、马楹、郭忠恕、夏珪、王蒙、沈周、马远、米友仁、刘松年等人的画法;又分别题以古代名诗人李白、苏轼、梅尧臣、杨万里、黄庭坚等人的诗。《太平山水图》仿唐迄明三十六家笔墨技法和构图特征,加以变化,布置点染,表现得既真实又有新的意境。43幅中没有雷同,各具特色,充分流露了画家热爱乡土的感情。《太平山水图》画成后,由徽州名刻工刘荣、汤尚和汤义等人精心刻版刊行,流布至今。

这43幅中的第一幅《太平山水全图》,它好象一本书的序言,运用了梁代萧贲《五岳四渎图》的表现技法,描绘了太平州所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的全境,并且题上杨万里(南宋诗人,1127—1206年)的诗:

圩田岁岁在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

夹道垂杨一千里,风流国是太平州。

其中有关当涂胜景的就有十五幅,有关芜湖的有十四幅,有关繁昌的有十三幅。

《桐阴论画》作者秦祖永说,萧云从“所绘《太平山水图》追摹往哲,工雅绝论,极为艺林珍重。”郑振铎先生在久访获得这一图册之后,赞赏道:“图凡四十三幅,无一幅不具深远之趣,或萧疏如云林,或谨严如小李将军;或繁花怒放,大道骋驰;或浪卷云舒,烟霭渺渺;或田园历历如 纹,山峰耸似迭岛屿;或作危岩惊险之势;或写乡野恬静之态。大抵诸家山水画作风无不毕于斯。可谓集大成之作矣”(《劫中得书记》)十八世纪《太平山水图》流传到日本,经翻印后,广泛被日人临摹,他们称之为《萧尺木画谱》、《太平山水画帖》。日本南宗文人画家池大雅,不仅构图、用墨、运笔等模仿萧,就是题款的字体也与萧相似。萧画在日本流传很广,研习的人很多,促使了日本的南画发展更快。可见,以萧云从为首的姑孰画派的艺术成就不仅在我国艺术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而且在世界上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和作用。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信息来源:摘自《姑溪艺话》当涂县文联编 。

黄 钺

黄 钺(1750-1841),字左田,又名左君,当涂人,幼丧父母,由外祖父母抚养,及长,敏而好学。清乾隆年间,“以廪贡挑?录议叙吏目”。乾隆三十古年(1768)四月,黄钺与安徽巡道李世杰在芜湖赭山滴翠轩创建中江书院,招员授业。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进士,授户部主事,与和坤意左,告假回芜“掌教皖南北书院十载”。

嘉庆四年(1799),仁宗睿亲政,经安徽巡抚朱?推荐,仁宗召见,问道:“腾在藩邸时知汝名久矣,何以假归不出?” 黄钺据实呈奏,得仁宗赏识,加封为“懋勤殿行走”。嘉庆九年(1804),收和事提升为“赞善,入直南书房”,未补缺,特旨出任湖北、山东、顺天等乡试主考官。后兼山西、山东学政,准予密折奏事。嘉庆二十四年(1819),由赞善升为礼部尚书,“赐紫禁城骑马舆论入直,加封太子少保衔。次年(1820),任会试正考官,仁宗曰:“汝本寒士,因石君(即朱?)推荐,遂至于此,能法石君先生人品学业,必能永沐腾恩,”仁宗驾崩,将举行大葬礼,但无例可循,黄钺特奉旨拟奏丧仪条例。宣宗成封他为军机大臣,不久调任户部尚书,参与大典事宜,从事“京察议叙”。道光三年(1823),“赐宴玉澜堂”,并给功臣绘像,以彰忠义,黄钺是十五位老臣之一。道光四年(1824),为仁宗睿皇帝立“圣德神功碑文”,黄铖“恭代书成”,宣宗赐“蟒服大缎”。嘉庆、道光年间,“赐第内城,三次太医视疾,妻丧蛛谕赐慰节哀”。当其70岁、80岁、90岁生日时,皇上亲书福寿匾联赠寿福如意等。其子黄福民由礼部小京升为主事。

黄铖在朝,“失勤失慎”,历职27年,忠于职守。道光十一年(1831),捐银千两,“倡兴赈济”。道光十三年(1833)“捐百金助赈”,以拯乡民。次年,芜湖饥荒,黄铖与王泽、许耕余等人发动有田富户及士绅14家,按田交谷600担,办“丰备义仓”四座,并于仓旁建乡塾,招童授教。

黄铖著有《壹斋集》40卷,其中《奏御集》2卷,杂篇6卷,《萧、汤二老遗诗合编》1卷,《画品》1卷。工诗文、书画,所绘山水,有萧云从余韵,“久邀睿赏,与富阳首相。国称董(浩)黄(铖)二家”,宫内名画,多为其鉴定真伪,诗词有苏东坡风韵,年九十一岁失明,自号“盲左,”仍吟诗作画,故乡风情,吟咏殆尽,所作《于湖竹枝词》66首,亦诗亦史,富有深厚乡情。宋子才有“太白脱靴”,“山谷返掉”两图,石刻在太平府尊经阁内。《志》谓“子才七世孙,元太平路经历景阳刻”。嘉庆十七年(1812),黄铖在作此图时也注为元景阳刻。后觉有误,自责捉笔:“承讹袭谬,未暇深考。顷友人拓赠二纸,始知其谬,愧赧无已,爱记以诗,以志吾荒陋焉”。虚怀若谷,难能可贵。

道光五年(1825),黄铖76岁,请求归休。宣宗“温旨慰留”。次年,又申前请,获准荣归。道光二十一年(1841),逝于芜湖。宣宗悼惜,追封为太子太保衔,入庙祠,建贤良祠,按尚书条例抚恤,谥号“勤敏”。命史馆立传,赐祭葬,树石碑,葬于当涂南褐山下。芜湖民众,为之立“乡贤祠”。

黄钺与《二十四画品》

在芜湖市中心的镜湖公园里,观岚亭上,高悬着一副流美清秀的行书对联:“春风动树,兰开紫叶;秋霜降草,菊吐黄花。”落款是左田钺。

这个黄钺,就是我们当涂人。

他是乾隆五十五年的进士,任职户部,因当时主持户部的是大官僚和坤,专横跋扈,为非作歹。黄左田到任后不到一年,便愤而辞职南归。主持本省南北各地书院达十年之久。嘉庆执政后,他又被召回京,官至户部尚书。所作诗文有《壹斋集》,画学有《二十四画品》及《画友录》。

《二十四画品》是仿唐司空图《诗品》的体例,致力于摹神取象地探研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其特征与特点,予以细致地、概括地描述。这种描述,虽然从比较抽象的概念出发,可是却运用了四言韵语的形式来写成,文词典雅,清丽可诵,表现了栩栩如生的形象。对于批评欣赏写意画,特别是“文人画”,是有一定作用的。

《二十四画品》中,他把各种艺术风格概括为:《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脱》、《奇辟》、《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健拔》、《简洁》、《精谨》、《隽爽》、《空灵》,《韶秀》。近人余绍宋在《书画书录解题》中认为,黄钺的这种作法,是不够恰当的,他说:“惟以气韵、性灵两端为画品,似未甚协。盖各品之画,俱不能离此两端也。”

黄钺是与“四王”末流董邦达并称的山水画家,又是模古主义画家王原祁的崇拜者,艺术上受唯心主义所指导,因而在方法论上有形而上学的表现是必然的。

黄左田山水得萧云从馀韵,与大学士董诰并称董黄二家。晚年失明,自号盲左。他活到九十多岁才死,谥封勤敏。

信息来源:《姑溪艺话》当涂县文联编

黄叶村

黄叶村(1911—1987),芜湖人,书画家,原名厚甫,学名成昆,祖籍安徽当涂。因读东坡诗,“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到出霜根,扁舟上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慕其意,遂改名黄叶村。其父黄思进是裱画师,字画均佳,叶村幼读私塾,1920年入公立小学,因家中贫寒常为小店书写招牌。1926年去繁昌杂货店学徒,不原为商,归家专攻书画。1934年,在霍丘县松滋小学任图画教员。1937年—1962年,在太平、屯溪、歙县、泾县、南陵、青阳、贵池、桐城、安庆、怀宁等地中学和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其绘画得益于新安派大画家汪采白及其父汪福熙指点。叶村作书作画,以形写神,最喜画竹,曾作诗云:“平生爱画竹,画竹常青青,月上清影泻,风来奏好音。”他赞赏“竹是四君子之一,虚心向上,节节长青,宁折不弯”,因以自号“竹痴”。所画竹子,老嫩疏密,错落有致,风晴雨露,各具英姿,浓淡相宜,有“江南一枝竹”之誉。其山水画,汇新安画派各家之长,书法,揉合篆、隶、魏等笔法,执刀于方寸之间,功力颇厚。与萧龙士、葛介屏、赵良翰、张正吟等书画名流,相互切磋,过从甚密。1940年,与农家女结婚,因家贫寒,所生二女送人,独子病亡。生平三愿:一国家富强,二人民安乐,三为国效力。1979年,任安徽文史馆馆员。古稀之年,多次入三峡,下桂林,登黄山、九华,游苏杭,写生作画不辍。曾任安徽省美协会员、书协理事,芜湖市政协常委,中山书画社社长。其作品流传到西德、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曾参加省级、国家级联展。1980年,参加省博物馆“五老画家画展”,1984年3月,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民主党派、工商联书画联展及全国储蓄书画展。“老舍故居纪念馆”收藏其“露竹”一幅;安徽省博物馆收藏其“山水”、“雨竹”各1幅;其他报刊杂志均有其作品刊登。1987年5月病逝。1988年5月20日,安徽省博物馆举办“黄叶村遗作展”,震动省城,被赞为“继承和发扬新安派传统之第一人”。

1989年,黄叶村遗作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引起较大反响,方毅、吴作人等参观后均给以极高的评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