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4 12:12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明长城的著名军事要塞孤山堡得名。
夏、商、周属白翟地。
秦属上郡。
两汉属西河郡。
魏、晋属赫连大夏。
北魏、北周属上郡。
隋属胜州。
唐属麟州,称折塘关。
五代属府谷县。
宋时先为百胜寨,后为孤山寨,属府谷县。
元属府谷县。
明正统二年(1437年),在今孤山镇西十里的的军沟村设孤山堡,属府谷县。
明成化二年(1466年),移至今孤山戴家石畔脚底。
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迁至今孤山城内。
清时继称孤山堡,属府谷县。
民国改称天平镇,属府谷县。
1950年6月,设立孤山区。
1958年9月,成立孤山公社。
1984年5月,改设为孤山乡。
1997年11月,撤乡建镇。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辖尚庄、岳家寨、徐家峁、沙坬,五里墩、李家洼、南关、杨家沟、庙山、沙牛峁、花塔、房塔、孙家畔13个行政村;下设9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孤山镇下辖11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地南关村。
孤山镇地处府谷县中部,东与府谷镇接壤,南连田家寨镇,西邻新民镇,北接木瓜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6千米,总面积180.25平方千米。
孤山镇地处黄土高原梁峁丘陵区,地势为西高东低、南低北高。
孤山镇气候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夏长,春秋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多年平均气温9.1℃,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3.8℃;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8.5℃。无霜期年平均176天。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孤山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孤山川1条,境内流长12千米。
孤山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境内灾害年均发生一次,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清光绪十九年六月二十日(1893年8月2日),当日午后境内出现暴雨,孤山川高涨数丈,堡城南关商号居民庐舍财物损毁过半,下游两房屋田地飘荡无存,人畜死亡不可胜数。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辖区总人口1141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68人,城镇化率5%。另有流动人口3052人。总人口中,男性5961人,占52.2%;女性5450人,占47.8%;14岁以下1837人,占16.1%;15—64岁8238人,占72.2%;65岁以上1336人,占11.7%。2011年,孤山镇人口出生率17‰,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11.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2.7人。
截至2018年末,孤山镇户籍人口12223人。
2011年,孤山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057元。
2018年,孤山镇有工业企业40个;其中,规上企业6个。
2018年,孤山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2个。
2011年,孤山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7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农业增加值2876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农业耕地面积6.9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1万亩,林地面积0.88万亩。
孤山镇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谷子、糜子为主。2011年,孤山镇粮食生产3176吨。
孤山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西瓜、蔬菜等,2011年,孤山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268亩,产量126吨;西瓜种植面积280亩,产量420吨;蔬菜种植面积816亩,产量1100吨。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累计造林2.3万亩,林木覆盖率8.4%。2011年,孤山镇水果种植面积0.005万亩,产量13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桃子、杏、海红果等。
孤山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孤山镇生猪饲养量4046头,年末存栏1266头;羊饲养量1.26万只,年末存栏6544只;牛饲养量634头,年末存栏506头;家禽饲养量13万羽,上市家禽3万羽。2011年,孤山镇生产肉类251吨,其中猪肉126吨,牛肉27吨,羊肉32吨;禽蛋1200吨;畜牧业总产值242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6%。
孤山镇初步形成了以煤、焦、电化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恒源、三江等资源型产业集群。2011年,孤山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增加值7.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2011年,孤山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职工0.8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有商业网点580个,职工6800人。2011年,孤山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40万元,比上年增长8.5%。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有邮政网点3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60千米,投递点13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0.215万份、期刊0.001万册,业务收入15万元。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0门,固定电话用户48户,电话用户普及率1.4%;移动电话用户2000户;互联网端口总数42个,宽带接入用户2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5万元。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储蓄17028元;各项贷款余额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孤山镇境内有孤武公路、野大公路、府店公路(301省道)3条县镇级公路过境,总长36千米。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2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37米;城镇桥梁2座,总长度20千米。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有镇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1个,藏书500多册。
1999年8月,孤山镇开通有线广播站。2010年3月开通数字有线电视。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有线电视用户4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50户,入户率11.7%。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72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3所,在校生502人,专任教师53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82人,专任教师4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孤山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达1415.3万元。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21张,其中公共卫生机构床位6张,固定资产总值9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6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9人。2011年,孤山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775人次,出院病人685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172人,参合率100%。
2011年,孤山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户,人数16人,支出3.96万元,月人均206元;城市医疗救助16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0户,人数477人,支出107.7万元,月人均188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0人,支出27.5万元;残疾人477人,补助资金22.8万元;老年人生活补贴9.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8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0人次,共支出0.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980人次,支出62.2万元;救济支出19.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4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776人,参保资金97.42万元,比上年增长670人,参保率87%。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个,铺设干线水管4千米,生产能力104.1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4.6千米。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5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108千米,用电负荷8315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3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9.2%。
从一些零散的史料如石刻、碑记、遗址和传说可知,自古以来孤山川就是一条西北地区通向河东非常重要的通道。孤山川秦汉称翠云川,唐宋叫折水川。清称孤山川在黄河入口处附近称小河川。古代,孤山由于地形险峻,成为保卫府州、河东的天然屏障,所以又是各个军事集团必争之地。保不住孤山,就难保府州,府州不保,河东难保。
秦始皇长子扶苏修筑万里长城时,曾在孤山驻军,并补修了“昊天宫”。唐贞观二年(628年)征东突厥时,大将张说迷路,后以昊天宫定向,许下口愿。灭东突厥后,于贞观八年(635年)由张说督工补修“昊天宫”和折塘关。并任征东突厥立有战功的折华为府谷镇遏使,兼守折塘关。
晚唐时,折华后代折宗本、折嗣伦父子参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于唐僖宗年间任折宗本为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折嗣伦为麟州刺史。从那时开始,一直到五代末,折嗣伦与儿子折从阮、孙子折德扆先后对折塘关进行了几十年的维修和扩建。到后周时,折塘关成为驻有几千军民的边关重镇。后汉乾佑元年(948年),后汉在府州设置永安军,折从阮任节度使,其子折德扆任团练使。为了加强防御能力,先后在折塘关四周修了十多个关寨。并在宝珠山对面青龙庙顶的石畔上铸立一铁塔,以镇龙脉。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对百胜寨进行了维修和加固。政和年间在孤山寨西南十五里修筑了古城墕关城(原名不详)。北宋时折德扆、折御勋、折御卿、折惟昌、折继闵、折继祖、折克行、张元等在孤山川,特别是新城川(清眉浪年)、沙梁川与西夏和辽国大战不下三十次。庆历二年(1042年),西夏王元昊带领几十万大军进攻麟州,并亲自带领10万大军进攻府州。因中堠寨、百胜寨、三道湾等险关难过,就绕道经沙梁、庙沟门、木瓜从后河川入侵府州。后百胜寨虽然失守,但退入深山老林中的近百名军士,每到晚上就扰乱敌军,并放火烧了元昊屯在折水川的部分粮草。元昊缺粮缺草,急攻府州城七天七夜,城没有攻下,反被守将折继闵射伤,败北而逃。
南宋初(1129年),折可求带领麟、府、丰三州九寨投降金国,孤山寨归金国所有。金皇统二年(1142年),西夏侵占府州,孤山寨很多建筑和军事设施被破坏,折家东、西瑜头两座祖坟,地面建筑焚毁殆尽。
北宋灭亡后,150多年间,西夏、金国为争夺麟府属地,在孤山川、沙梁川、新城川、木瓜川、三道湾打了几十仗,孤山时属金国,时属西夏。
明朝时,孤山成为延绥东路第一雄关。正统二年(1437年),设孤山堡。这时古麟州城已废,县址迁到今神木县城。神木到府谷共有十二溏,孤山为第十溏,所以也叫十溏关(和古折塘关谐音年)。成化三年(1467年),鞑靼一支几千兵进攻孤山不下,于是就将孤山川的青年男女和财物掠走。孤山参将汤允绩明知不敌,但为了救出掠走的民众,就带领一百多军士,奋不顾身,追赶敌人,天黑时追到长城口子上,与敌接战。这时夜幕昏暗,飞沙走石,允绩声如洪钟,军士齐声呼喊,敌军毫无准备,不知来了多少敌人,一时阵势大乱,被掠走的青年男女趁机逃进两面山谷。允绩带领军士在敌阵中冲了几个回合,虽杀伤了几百敌军,但众寡不敌,只好入邮舍。敌人合围攻击,刀枪混鸣,惨声不断。第二天黎明鞑靼退去,邮舍灯光闪亮,寂无声息,院内死尸几百,一大将手拄大刀,双目圆睁,横眉冷竖,站在舍门前,已经殉世。人们进入邮舍,见墙上用血写下诗一首:“手持长剑斩渠魁,一箭哪知中两腮,戎马踏来头似粉,乌鸦啄处骨如柴,交游有义空挥泪,弟侄无情不举哀,血染游魂归未得,幽冥空筑望乡台”。孤山民众捐棺,将牺牲的全部将士装殓。允绩灵柩寄放孤山撒散寺,民众祭奠,三年后运回杭州安葬。
明成化初年,阿鲁人(蒙古一支年)两次入侵孤山,被孤山游击将军王玺击败。成化七年(1471年),鞑靼再度进攻孤山,延绥巡抚余子俊率孤山守将朱永、许宁等将敌击退。后鞑靼又三次入侵孤山,都被守将许宁击溃,保卫了府谷,阻止了鞑靼东进南下。成化十年(1474年),孤山定为长城沿线三十六堡之一。隆庆年间,东协移驻孤山堡,派副总兵镇守,孤山城内修建衙门(后人所说的古衙门年),同时将铁塔移到孤山河西高家湾对面的铁塔湾,并在孤山川沿川河畔新修补修了三十六大寨,三十六小寨,七十二烽火台。到万历初年,孤山驻军达到2600人,是当地民众的几倍。这时明将涂宗睿上疏朝廷,孤山城已破旧,要求朝廷补修。于是明政府派涂宗睿督工,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孤山城。重修后的孤山城,规模是原孤山堡城的一半,来到南延用原堡城的城墙。城形如一只鞋底,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从东北至西南长约200丈,西北——东南宽约50丈,周长约510丈。城墙厚三丈,高三丈,全部砖石包罩。城墙铺底都是1尺2寸宽8寸厚6尺长的花岗岩大石条,共5层。再上是用7寸宽,1尺2寸长的大砖双层起墙。顶上是6尺高的城垛,垛上有瞭望孔和箭豁。城开四门,南门、北门都有瓮城,顶上有双层城楼;西门无瓮城,但有城楼;东门是4尺宽7尺高的小门洞,洞外有30多个台阶通向城下。城门都是铁皮镶包6寸厚的榆木大门。城的四角建有哨所。南门外有长50丈宽3丈的砖石道路,通过两座牌楼升向前河湾,东去西来之人,只能从南门、西门进出。西城下是20多丈深的大渠,南城下是20丈深的悬崖,东城下是30多丈的陡坡,所以此城易守难攻,孤山城修好后,曾有一位游人杨一清写下一首诗:“簇簇青山隐戎楼,暂时登眺使人愁,西风画角孤城晓,落日晴沙万里秋。甲士解鞍休战马,农儿持券买耕牛。回思未筑边城日,曾得清平似此不?”可见关城的重要。
明天启六年(1621年),四月初四,发生地震,孤山西城墙塌陷36丈,南城墙塌陷9丈,入地2丈7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知县郑居中全部补修完好。清末,南城墙坍塌12丈,民国初年补修好。解放初,孤山镇基本完好,但随着机关单位的建设和当地群众修建房屋,到文革后期,城墙上的砖石全部挖完,城墙土胎也已不完整了。后人有小诗一首:“三千甲士几年功,血汉浇铸一座城,不孝子孙贪小利,千年古城瞬时倾。”
清康熙年间,洪水冲断了孤山西边的龙泉山,河水顺直而流,从此过往之人再也不用走南门和西门,只要顺着冲断的河谷走就行了。而空出的旧河湾中间建了一条长约200米的小街,街的两边修建了几十处作坊、商号、民房。为了方便地方经济交流,当时县政府决定,每月逢三逢八过集,几百年来未变。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限制商贸活动,全县各乡镇统一定为逢一逢六过集。
由于新河道不宽,遇特大洪水流不出去,所以孤山街从康熙年间建街以来,先后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年、嘉庆二十年(1825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和1977年被洪水冲毁过四次。道光年间,孤山守将又将铁塔迁到孤山城对面龙泉山的山腰上,文化大革命中,以破四旧名义毁掉。
孤山是历史上的文化名城,古建筑很多,各种寺庙有几十座。这些寺庙历朝毁了再修,修起又毁,反复多次。明清以来出名的就有四大寺,八大景,其中昊天宫和千佛塔(铁塔年)被列入《中华名胜大辞典》,折家坟、古衙门、龙泉寺等建筑也很有名。
七星庙
七星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大殿、前庭两处主体建筑。大殿屋顶为九脊歇山式,殿前过道为卷棚式,单檐斗拱,磨砖对缝,从底到顶,以砖砌成,融合有西北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民族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2013年5月3日,七星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孤山地处边陲,多数历史名人是武将,如唐、五代、宋的折家众将和明时的总兵戴布边,操守戴冕,明威大将军戴辰、都督佥事、备倭总兵戴延春、总兵戴天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