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调元

更新时间:2023-01-05 00:40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人物生平

留学日本

宁调元祖先原籍江西省莲花县,后迁湖南省攸县,再迁醴陵县东富镇。宁调元出生于一个小土地经营者家庭。幼受业于刘师陶。稍长入渌江书院,从院长吴德襄习训诂、考据。自幼聪明好学,13岁以前秉承父教,后受业于同县刘师陶,稍后入渌江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1903年7月),19岁考入长沙明德学堂第一期速成师范班。受教师黄兴周震鳞、张继等思想影响,加入黄兴等组织的革命团体“大成会”、“华兴会”。1904年参与华兴会长沙起义的筹划,起义因事泄失败,入经正学堂学习。1905年由学堂保送获公费出国,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学。宁调元不仅与黄兴重逢,而且和著名的革命党人陈天华结为好友。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公布“取缔规则”(《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对中国留学生的活动多所限制。中国留学生认为这一规则“有辱国体”,发动罢课。12月8日,陈天华忧愤投海,中国留学生的情绪更为炽烈。宁调元是罢课斗争的积极分子,曾被选为文牍干事,起草了大量宣传品。

公葬游行

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回到上海,湖南同与姚宏业等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接纳归国学生。不久回醴陵主持渌江中学校务,暗中与洪江会首领李香阁、龚春台联络,从事反对帝制革命活动。同年4月6日,姚宏业效法陈天华,投江自杀。宁调元在醴陵听到噩耗,迅速赶到长沙,和革命党人禹之谟等商量,决定为陈、姚二人举行一次盛大的公葬。5月6日,宁调元由易本羲主盟,加入同盟会。20日,长沙各界近千人在左宗棠祠为陈、姚二烈士举行追悼大会,当场议决将他们公葬于岳麓山。此事遭到湖南劣绅王先谦、孔宪教等人的阻挠,他们向巡抚庞鸿书告状。原先支持公葬的谭延闿等人顶不住,准备改变原议,但禹之谟、宁调元等意志坚决,毅然进行。23日,长沙万余学生上街送葬。一队由禹之谟领头,抬着陈天华的灵柩;一队由宁调元领头,抬着姚宏业的灵柩。两队均穿白衣,擎白旗,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绕市行进。到达岳麓山后,举行了隆重的下葬仪式,禹之谟、宁调元等多人发表演说。

公葬是湖南革命力量的一次检阅,也是一次政治示威。清朝官吏和王先谦们坐不住了,于是由学务处出面,张贴布告,指责各学堂学生“纷纷扰动,任意出堂,游行街市,开会喧嚣”,限令将陈、姚二烈士灵柩克日迁葬。布告声言:“如有违抗之人,严拿到案惩办。”面对高压,禹之谟、宁调元刚强不屈,连日在天心阁等处集会抗议。于是,学务处再次布告,宣称“除将著名痞徒访拿究办外”,明令禁止开会演说、停课、聚众喧哗、私送传单等“恶习”,杀气腾腾地表示:“害马不去,稂莠不除,欲其保全美质,又乌可得!”7月11日,宁调元经人劝告,逃亡上海。

囚徒诗人

八月下旬(10月上旬),孙中山自西贡到日本途中,船泊吴淞口。宁调元与陈其美秋瑾等上船见孙中山,共商大计。后与傅熊湘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后易名《汉帜》),针砭时政,宣传革命。宁调元以屈魂、仙霞、辟支等三个笔名发表诗文多篇。其中,《仇满横议》撰文揭露王公贵族的腐败无能和卖国行径,批判梁启超“革命可以召瓜分”等谬论,主张采取革命行动推翻帝制。遭两江总督端方缉捕,再次逃亡日本,任《民报》干事。

12月4日,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受东京同盟会本部之命回国。抵沪后与陈其美、秋瑾等磋商,决定分头动员长江一带会党,相机响应,不幸在岳州(今岳阳)为清军水师营缉捕,押往长沙,被判处监禁。他虽身陷囹圄,却密切注视局势的发展,总结失败的的教训,提出重建湘支部的建议。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委托刘谦、李隆建军联络在湘同盟会员,重建同盟会湖南支部。三月,写诗贺《神州日报》在上海创办。十月,在《长沙日报》发表《论开国会之宜缓》,反对立宪派杨度等煽惑湖南学界联名要求“亟开国会”的主张。次年,爱国诗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在上海发起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南社”,致书宁调元,宁欣然应允,并在狱中撰写《南社序》,主张诗人作品应反映时代,揭露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又致书《民报》编辑章太炎,劝其以团结为重,顾全大局,不要辞去编辑职务,以免内讧,继续办好杂志。在狱中还以“此身一日尚存,即不可一日不致力于学”自勉,自订运动、读书、习字、作文四者为日课,持之以恒。狱中3年,共读书2000余种,作诗填词600首,是一生中文学创作最旺盛时期,人称“囚徒诗人”。

讨袁遇害

宣统元年(1909)冬,经谭延闿龙璋等人联保获释。出狱后到北京担任《帝国日报》主编,发表了许多抨击时政,痛悼先烈,鼓吹革命的诗文。武昌起义后,奔走于湖南、湖北之间,进行革命活动,先后在黎元洪、谭延闿的幕府中工作。1912年初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民社”,创办《民声报》。后回湘奔祖母丧,返回上海时,国民社与统一党合并为共和党,反对同盟会的倾向更加明显,宁调元登报脱离民社和《民声日报》。不久赴广东,出任粤汉铁路总办,任职期间,律己甚严,廓清积弊,雷厉风行,惩冶贪污。袁世凯窃夺临时大总统权位后,他辞去总办职,赴粤、皖、赣、湘会见陈其美、柏文蔚李烈钧、谭延闿,积极联合东南诸省讨袁力量,密商武力讨袁大计。

袁世凯称帝野心日益暴露,宁调元辞去铁路总办职务,由粤至沪、皖、赣,与陈其美、柏文蔚、李烈钧等秘密协商,拟订讨袁计划。民国二年2月,由南昌密电谭延闓等,指责袁世凯破坏共和,希望湘人团结一致,与各省协筹对付。宋教仁被刺,宁调元赶至上海会见孙中山、黄兴,主张武力讨袁。孙中山委任为秘书长。由黄兴派赴武汉,参与策划运动鄂军发难。他认为二次革命如能在武汉首先发难,定能斩断袁世凯的一翼,并推动东南各省武装起义。4月,自请秘密去武汉。6月下旬,黎元洪突然派兵搜查《民国日报》报馆,发现第二次革命有关计划、文告。6月24日晚詹大悲决定提前攻打汉阳制造局,不克。不久,武昌南湖的炮兵营也相继举事,因寡不敌众,全营覆灭。6月26日,宁调元与熊樾山在汉口德租界宝贵旅馆同时被捕。7月5日,被引渡到武昌军法局。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以反袁为主旨的“二次革命”爆发。8月4日,袁世凯下令将宁调元“在鄂就近讯明,按法惩办”。9月25日,宁调元以“内乱罪”被杀害于武昌抱冰堂,年仅30岁。后归葬醴陵西山。

北伐后,国民政府下令褒扬,称“先烈士宁调元,赋性英毅,学术湛深,早岁奔走革命,屡濒危难,矢志益坚。癸丑之役,联络长江各省密谋响应,尤著勋勤……”并拨款修墓建亭。于右任撰书碑文,柳亚子与傅熊湘编印《太一遗书》传世。

人物年表

1883年(光绪九年癸未)一岁

8月22日(阴历七月二十日)宁调远出生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十二岁

由其父口授,读《庄子》、《离骚》,略解大义。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三岁

受业于本县塾师刘师陶。初学为诗,有“五日一风十日雨,庭前喜放一帘春”之句。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七岁

春,学塾毁坏,几死于瓦石中。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十九岁

赴长沙参加府县考试。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二十岁

2月8日(阴历正月初一)父宁子承暴病卒。

本年就学于醴陵渌江书院,从书院山长吴德襄学习训诂考据。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二十一岁

春,与傅同学于渌江书院。

7月(阴历闰五月)托傅?为其删订诗稿,编为《朗吟诗草》三卷。

宁调元为傅?《纫秋兰集》题诗,有“诗坛请自今日始,大建革命军之旗”句。

7月自醴陵赴长沙,进入省立明德学堂第一期速成师范班读书。其时,黄兴、周震麟、张继、胡元谈等人任该校教习,课馀常以“革命排满”之说启迪后讲。宁受到影响。

秋,在长沙患痢疾,几死。后回醴陵家中养病,卖田还债’家境中落。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二十二岁

2月8日(阴历癸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日俄战争爆发。

参加黄兴、陈天华、李育仁、李洞天组织的革命团体大成会。不久,该会解散。

2月15日(阴历癸卯年十二月三十日)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宁调元入会。

10月24日(阴历七月十六日)与黄兴等集议于长沙小吴门正街东方讲习所(秘密活动机关),时华兴会谋在长沙举义事泄,湘抚陆元鼎派兵抓捕。黄兴得长沙圣公会长黄吉亭帮助,化装潜赴上海。宁调元遇罗卒,以机警应付脱险。后宁与黄兴继续通讯联络。

冬,为广播革命种子,倡办渌江中学堂,请假回醴陵,兴建校舍,奔走于醴陵长沙间,终于将学堂办成。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二十三岁

湖南省选派学生赴日本留学,宁调元亦在其列。途中经武昌,湖广总督张之洞欲设酒饯行,示意学生行跪拜礼。宁坚决反对,得众人赞成,此事终于取消。

东渡赴日,入早稻田大学学法学。

11月日本政府文部省公布“取缔章程”(《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活动。东京中国留学生群起罢课。

宁调元参与组织反对“取缔规则”大会,任文牍干事,撰文进行宣传,并与宋教仁、姚宏业、杨卓林等主张全体留学生归国,以示抗议。

12月8日(阴历十一月十二日)陈天华投日本大森海湾自尽。宁调元作诗哀悼。

年底,与同乡姚宏业从日本归国。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二十四岁

1月与姚宏业在上海虹口创设中国公学,容纳归国留学生。

下旬,反回湖南。

1月30日(阴历乙巳年除夕)在长沙度岁。

1月至2月往来于长沙、醴陵间七八次。

春,在醴陵主持渌江中学校务,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暗中与洪江会会首李香阁、龚春台、宋弼唐等相联络。

4月6日(阴历三月十三日)姚宏业在上海因中国公学校款不继,困难重重,效法陈天华,自沉黄浦江。宁调元闻讯,与禹之谟等计议迎回姚、陈二人灵榇,进行公葬。

5月6日(阴历四月十三日)由易本羲主盟,加入同盟会。

5月20日(阴历四月二十七日)长沙各界近千人在左文襄公祠举行陈天华、姚宏业二烈士追悼大会。宁调元与禹之谟共同倡议,公葬二烈士于岳麓山。

5月23日(阴历闰四月初一)禹之谟、宁调元鼓动长沙各校学生上街,为陈、姚二烈士送葬。当日,数千学生穿白衣,持白旗,扶二烈士灵柩分两队绕市至岳麓山下葬。禹、宁在葬仪上发表演说。

公葬后,湖南乡绅多人至省上告,谓岳麓山不能安葬坟茔,要求勒令迁葬。湖南学界在天心阁开会,集议对策。湖南巡抚感到为难,致电军机处及学部请示办法。

5月下旬-6月湖南省学务处札饰长沙、善化两县,命两烈士家属亲友将两烈士灵柩克期迁葬。同时指责各学堂学生“任意出堂,游行街市,开会喧嚣”。后又告示,禁止学生开会演说,停课,私送传单,宣称要访拿究办“著名痞徒”。

7月17日(阴历五月二十六日)湖南政治气候恶劣,经友劝说,宁调元避离湖南,与禹之谟告别。旋赴上海。

8月10日(阴历六月二十一日)禹之谟被捕入狱。

8月-9月(阴历七月)得悉禹之谟被捕,乃变姓名,由沪抵江宁(今南京),过九江,至汉口,与革命党人接洽,拟回湘救禹,为同志劝阻。

9月再次返沪,居住于租界内江苏革命党人机关“夏寓”。

10月上旬孙中山自西贡至日本,船舶吴淞口,因清政府防范甚严,不得登岸。宁调元与陈其美、秋瑾等到船上会见孙中山。

10月18日(阴历九月初一)在上海陈家鼎等创办《洞庭波》杂志。本日第一期在日本东京出版,宁以屈魂、仙霞、辟支等名发表《仇满横议》等诗文多篇。该刊每期印数千册,散布各省,特别流传于萍浏醴一带。1910年1月更名《汉帜》。

因《洞庭波》鼓吹排满革命,触怒当道,江督端方下令拘捕宁调元,“侦卒数至”。

10月29日(阴历九月十二日)再次浮海渡日。

避居日本期间,在中国同盟会总部,与张继、胡汉民汪兆铭章炳麟等交往。

11月任《民报》干事。拟续办《洞庭波》,以宋教仁为总编辑,宋未允。

12月4日(阴历十月十九日)萍浏醴起义爆发。消息传至日本,同盟会开会谋响应。中旬,孙中山、黄兴派谭人凤、周震麟、宁调元等回国策应。

12月宁调元至沪,住谢诮庄之《竞业旬报》社,与陈其美、秋瑾、杨卓林、李发群等密谋运动长江一带会党。

12月25日(阴历十一月十日)与杨卓林握别。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二十五岁

1月2日(阴历丙午年十一月十八日)与秋瑾握别,赶回湖南。至醴陵,时起义已失败,觅萍浏醴起义领导人龚春台不得,乃由株洲搭民船抵岳阳。在岳阳改乘小轮。

1月25日(阴历丙午年十二月十二日)《汉帜》第二期发表其所撰《三合会讨满檄文》。

1月28日(阴历丙午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岳阳被清军水师营截获。

宁作《巴陵县署题壁》、《岳州被逮时口占十截》等诗。旋被押解至长沙。

1月至2日湖南臬署委员车某审讯宁调元数次,宁箕坐抗辩,自请上断头台,并作绝命词。

至函傅?,告以“但坐地,不屈膝”,著有《碧血痕》一书,得一万馀言。

醴陵廪贡生刘泽湘具呈力保,并言:“时局阽危,宜为国家惜人才。”醴陵知县汪文溥详呈上报。湖南省当局亦因无证据,将宁案暂且搁置。自此,宁调元坐狱三年。

2月起在狱中,上午阅子书,下午阅《汉书》,灯下阅《说文》及《后汉书》等,暇时并作诗词。

3月在狱中委托刘谦、李隆建组织同盟会湖南支部。先是,一九零六年八月十日禹之谟被捕,同盟会湘支部因而涣散。宁调元自东京归,受同盟会总部委托,组织湘支部。至此,始委托刘、李二人执行。刘、李与黎尚雯、刘劲、刘钺、李振锷、彭一湖、李剑农等集会于长沙妙高峰之卷云亭,再建湘支部。

2月-3日在狱中立运动、读书、习字、作文“自课四则”。坚持执行,平均每天读书一百多页。狱中三年,读书达二千种。

4月6日(阴历二月二十四日)作《清明日忆亡友姚竞生》诗。

4月杨笃生主办的《神州日报》于本月2日在上海创刊,宁调元在狱中作诗祝贺。

7月29日(阴历六月二十日)陈去病在上海组织神交社,以联络文化界革命人士,并拟发刊《神交集》。

12月9日(阴历十一月初五日)自此日起,第二次读《汉书》,对史实、文字多所考求。

12月12日(阴历十一月初八日)《长沙日报》发表其《去私利》一文。

12月19、20日(阴历十一月十五日、十六日)在《长沙日报》上发表《论风俗之蠢》一文,批判奢侈、淫乱、赌博三风。

12月24日(阴历十一月二十日)作自祭文。

12月26至28日(阴历十一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在《长沙日报》发表《论开国会之宜缓》‘反对杨度等“煽惑湖南学界,联名要求亟开国会”。

冬,以古近体诗若干首寄上海《国粹学报》报邓实,请转交高旭,作为《神交集》的稿件。

是年,1月5日禹之谟在靖州(今湖南靖县)被绞杀。3月20日,杨卓林因谋刺端方在南京被害。7月15日,秋瑾在绍兴就义。宁调元闻讯,先手作诗哀悼,成《叹逝集》一卷。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二十六岁

1月12日(阴历丁未年十二月九日)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十一人在上海酝酿组织文学团体南社。宁调元闻讯后,作《南社序》(初稿),主张继承明末?社、复社等团体遗风,创作反映清末时代特点的作品,文称:“哀乐感于心,而咏叹发于声。斯编何音?斯世何时?海内士大夫庶几晓然喻之,而同声一慨也。”

2月5日(阴历正月初四)在狱中抄录日本社会党人幸德秋水诗,并和作。

4月在狱中读明中叶人杨继盛《苦阴雨》诗,并和作。

5月16日(阴历四月十七日)致书高旭,论及《南社》编辑方针,主张“添论著一门,专述历代诗运之盛衰及其源流;添传记一门,专为历代诗人作小传”。

6月1日(阴历五月十三日)本日为明抗清英雄陈子龙投水就义日,南社诗人陈去病、高旭纷纷作诗悼念,宁调元亦有和作。

7月19日(阴历六月二十一日)在《竞业旬报》第十二期上发表《释臣》一文,借文字学宣传反封建思想。

是年,致书章太炎,调解同盟会内部矛盾。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二十七岁

5月将在狱中研读《庄子》所作札记,编成《庄子补释》一卷。

7月7日(阴历五月二十日)作《庄子补释》自序。

是年,在狱中尚写成《说文广义正》、《广说文广义》,“于前人解释之讹、断句之谬、传写之误,颇有订正处”。

11月1日(阴历九月十九日)经文斐等奔走营救,并经长沙人陈文玮与按察使陆钟琦、知府汪凤池疏通,最后由谭延闿、龙璋等联名具结,宁调元于本日出狱。

出狱后,客居于龙璋处,后家居数月。

11月13日(阴历十月初一)南社在苏州虎丘召开成立会,到社员十七人、来宾二人。宁调元未能与会,致书高旭云:“南社有成立之望,慰甚。明春重聚时,必当来一会也。”

1910年 (宣统二年庚戌)二十八岁

3月17日(阴历二月初七)应前明德学堂师长陆鸿逵之召至北京,任《帝国日报》总编辑,负责编纂紧要新闻、中央及地方新闻、时评、丛话、文苑等栏目。在长沙狱中完成的《碧血痕》,至此连载于该报,改名《太一丛话》,其他栏目尚有《我之言》、《时事小言》、《议场谈屑》、《滑稽新闻》等,以一事一议的杂文、小品文或三言两语,抨击时政。

7月 致书高旭,告以“南社同人诗,弟拟择尤登载报端”。

9月10日(阴历八月初七)致书柳亚子,辞谢南社文选编辑员一席。10月11日,再辞。

10月清廷所设资政院正式成立。雷震等运动各报套红印刷,以示庆祝。《帝国日报》与《国民》、《帝京》、《中国》等报均严加拒绝。

资政院开院,宁调元以记者身份,每日必往旁听,将所见所闻写成幽默小品,以“议场谈屑”为题发表,揭露议场上种种丑态怪事。

11月御史胡思敬参劾《帝国日报》肆意讥讽,蔑侮大臣,对朝廷礼帛有大不敬行为,提请清政府严行查办。肃亲王善耆嘱报界公会调停。后以《帝国日报》登有“花丛新闻”,谓有伤风化,罚洋五十元销案。胡思敬仍致函善耆,谓非封报馆、拿主笔不可。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二十九岁

1月患外感,住入内城医院,每日仍为报纸写作。

1月10日(阴历庚戌年十二月初十)致函柳亚子,提出:“开国会之期已近,吾人当即组织政党,预备竞争选举。”

2月至7月在《帝国日报》上辟《是是非非》栏,抨击时政。

5月24日(阴历四月二十六日) 在《帝国日报》上发表《诘问盛宣怀》一文,抨击盛宣怀宣布的铁道干线国有化政策。

6月19日(阴历五月二十三日)在北京填写《南社入社书》。

9月四川保路运动爆发,都督赵尔丰制造成都血案,又电奏清廷,推脱掩饰罪责。当时北京各报均作新闻转录。唯《帝国日报》于发表时冠以《赵尔丰一面之词》的标题。

先是,数月前京师审判厅即借故传讯《帝国日报》发行人。发行人依据报律、法部奏定审判章程和各级检查通则等,据理力争,事仍悬搁。此时,又复因登载赵尔丰电问题,由地方检查厅票传发行人,拟罚《帝国日报》款五十元。

9月22日(阴历八月初一)北京外城警厅传讯《帝国日报》发行人,质问使用《博学多才尔丰一面之词》的标题是何用意。发行人据理力争,谓确系一面之词,且对该电并未褒贬。警厅将其拘留关押。

9月23日(阴历八月初二)北京各报会议,即刻具禀将《帝国日报》发行人保出,警厅将此案移交地方审判厅。

10月上旬北京报界公会公推宁调元附赴东实业团去日本考察。赴东实业团定于10月11日(阴历八月二十日)在上海会齐,宁调元于10月上旬南下至沪。

10月10日(阴历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爆发。

10月22日(阴历九月一日)长沙起义,湖南宣布独立。

10月31日(阴历九月十日)湖南立宪党人发动兵变,焦达峰、陈作新被杀,谭延闿继任都督。宁调元至湘后,被谭延闿聘为秘书。

12月宁调元被任命为湘省驻沪特派员。为革命事,数电谭延闿献策,并拟赴粤联络。本月25日,谭延闿电宁,谓“胡都督(汉民)前已来沪,毋庸往粤。湘军甚紧要,请速来为盼。”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壬子)三十岁

1月1日(阴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月16日孙武刘成禺、谭延闿、蓝天蔚吴敬恒等人发起,在上海成立民社,拥黎元洪为党魁,提出拥护共和,保障民国,但主张迁都武昌,与南京临时政府相龃龉。其时正值南北议和期间,宁调元作为谭延闿的驻沪特派员,参与发起民社。

同时,致书柳亚子,动员他加入民社。

2月8日(阴历辛亥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因淮南南社社员周实、阮式被害事,与高旭、雷昭性、柳亚子、朱葆康、沈砺联名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要求将罪犯清县令姚荣泽归案讯办。

2月14日(阴历辛亥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致书柳亚子,邀他至《民声日报》任事。

2月20日(阴历正月初三)民社机关报《民声日报》在上海创刊,宁调元任总编纂,以大一为笔名发表发刊词。

2月24日(阴历正月初七)在《民声日报》上发表《国都评论》一文,主张建都武昌。

2月25日(正月初八)在《民声日报》上刊出启事,谓因祖母病故,奔丧归里,本报总编纂一席,请人代理。

2月28日(正月十一日)参加民社本部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谈话会,讲座该社提倡军国民教育,采用贸易保护政策,扩张海陆军军备,主张铁路国有等四条政纲。

同日,在《民声日报》上发表《国都评论(之二)》一文,针对当时南北两方关于建都北京还是建都南京之争,提出:“非调停南北,折衷武昌,无以息两造之争。”

2月29日(阴历正月十二日)因祖母病故,奔丧回湘,报事由杨德邻、汪文溥继任。

4月为三佛铁路支路公司总办人员任命事,湖南省与广东省发生纠葛。湘路公司与谭延闿分别致电广东都督陈炯明,决定改推宁调元为总办。不久,宁赴粤就任三佛铁路总办职。

8月6日(阴历六月二十四日)本年五月,民社全咬牙于共和党。该党拥护袁世凯,反对同盟会。宁调元本日登报脱离民社所并入之共和党,同时声明与《民声日报》早已脱离关系。

5月至8月就任三佛铁路总办后,整顿路务,清查积弊。

宁“对于舞弊私人,每发奸摘尤,不少假借。公馀组织南社粤支部,与邓万岁、蔡守、黄节谢英伯诸人饮酒赋诗,互相唱和,遍游广州附近石门、昌华、白云诸山。

8月上旬由粤至沪,勾留数日,8月9日返粤。

8月15日(阴历七月初三)袁世凯枪杀武昌首义元勋张振武、方维。宁调元激愤异常。

11月28日(阴历十月二十日)由粤抵沪,住上海第一行台叶楚伧处。

冬,在沪、皖等地与陈其美、柏文蔚商讨反袁计划。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癸丑)三十一岁

1月8日(阴历壬子年十二月初二日)因选举《南社》编辑员问题上的矛盾,柳亚子于上年10月28日退出南社。本日,宁调元致函柳亚子,对他出社之举不以为然。随后,在上海召集谈话会,一致推举柳亚子为南社社长,兼充编辑。

1月13日(阴历十二月初七日)致函柳亚子,告以谈话会情况,并称:“如再拒绝,实非同人所望于兄也。”

1月工资 在上海连接江西都督李烈钧电,催促入赣商量政事。

1月底至2月在南昌,与李烈钧商定粤、湘、赣、苏、皖、闽等七省联合讨袁计划,被李聘为都督府名誉顾问。

1月31日(阴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致书文斐,访问谭延闿是否已发出抗议袁世凯扣留江西军械文电,认为非多数都督抗议,断难挽回。

2月1日(阴历十二月二十六日)致电谭延闿、龙璋、周震麟、陈家鼎、仇鳌、文斐等人,言及“总统(袁世凯)违法失政之事,无日无之,擢发难数”,指责袁世凯“破坏共和,虽赵匡胤黄袍尚未加身,而拿破伦雏形毕具”。建议“湘人上下团为一气,与各得力省分协筹对付之法。”

同日,致电国民党粤支部邓慕韩、陈耿夫、叶夏声、江淑颖并转广东都督胡汉民,力主“东南起义各省联为一气”,协筹对付袁世凯的办法。

2月6日(阴历正月初一)在南昌江西都督府内度岁。

2月离赣返湘,与谭延闿、周震麟、黎尚雯、程潜、文斐、刘承烈、陆鸿逵、易宗羲、文经纬、伍任钧等计议整顿湘政及集中党内力量办法。

3月20日(阴历二月十三日)宋教仁在上海北火车站被袁世凯派人暗杀,次日去世。

同月下旬,有人劝宁调元养晦东瀛,谭延闿原提供千金为路费,宁不为所动。

宁调元星夜走沪,会见孙中山、黄兴,力言东南各省已趋一致,袁世凯自绝于民国,建议迅速举兵,北定中原。

4月至6月,由李烈钧发起,赣、皖、湘、粤、闽五省都督秘密联盟,在黄兴主持下,准备反袁斗争。决定由黄兴总管其事,宁调元参与秘书工作。拟定赣军为第一军,粤军为第二军,湘、鄂、豫联军为第三军,以与苏、浙、皖、闽、川各军相策应。

宁调元认为武汉为南北枢纽,袁世凯、黎元洪已联合一气,拟深入该处发动讨袁。经请示黄兴,黄乃派宁调元和熊樾山秘密赴武汉,组织鄂省革命机关。

6月26日至汉口与熊樾山在汉口德租界宝贵旅馆同时被捕。

9月25日,宁调元以“内乱罪”被杀害于武昌抱冰堂。

代表诗作

【早梅叠韵】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感怀】

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欧风唱自由。

复杂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瓯。

丈夫有志当如是,竖子诚难足与谋。

愿播热潮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洲。

【狱中闻杨卓林被捕感赋】

容忍须臾更待谁?零丁狐兔有同悲。

纵横海内皆侦骑,充斥狱中半故知。

九死东门丧家狗,重镌北宋党人碑。

冥蒙莫问苍天意,夜雨孤灯续楚辞。

【武昌狱中书感】

拒狼进虎亦何忙,奔走十年此下场。

岂独桑田能变海,似怜蓬鬓已添霜。

死如嫉恶当为厉,生不逢时甘作殇。

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