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

更新时间:2024-08-23 19:02

宝山区,上海市辖区,位于上海市北部,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静安、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蕰藻浜将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吴淞大桥、江杨路大桥、蕰川路大桥、康宁路大桥、沪太路大桥横跨其上。全境东西长17.5千米,南北宽约23.08千米,区域总面积365.3平方千米,其中陆域总面积302.3平方千米。截至2022末,宝山区常住人口227.19万人。辖3个街道、9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友谊路街道密山路5号。

建置沿革

本县境域,唐代起至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前,属昆山县,嘉定十年,昆山县分出东境建立嘉定县,此后历经南宋、元、明至清雍正初年,均属嘉定县。

雍正二年(1724年),嘉定县分出东境依仁、守信、循义、乐智4乡所属的13个都的全部或部分建立新县,定名为宝山县(县定名时间,乾隆、光绪《宝山县志》记载为雍正三年,现据《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二十四记载,雍正二年九月分县时,就定名为宝山县),与嘉定县同城而治。雍正三年核准分治。隶江苏布政使司直隶太仓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本县直隶江苏省

民国3年1月,隶江苏省观察使,5月,省下设道,隶江苏省沪海道

民国16年,废沪海道,直隶江苏省。

民国22年,隶江苏省松江行政督察区。

民国26年至34年,先后隶日伪“上海市大道政府”、“督办上海市政公署”、汪伪上海特别市,并改县为区,民国33年8月复改为县。

民国34年8月,日军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复归江苏省,隶第三行政区督察区。

1949年5月26日,本县全境解放,隶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区。1952年11月,隶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1月,划归上海市管辖,8月,北郊区并入。

1960年,划出宝山县之东境设立吴淞区

1964年,吴淞区撤销,并入杨浦区

1988年1月,撤销宝山县和吴淞区,设立宝山区。9月,随着宝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完成撤县任务,原境域成为新建的宝山区的一部分。

行政区划

1960年,宝山县吴淞镇及其附近地区以及新桥公社的部分地区划归吴淞区。

1980年10月,宝山县划出城厢镇全境和吴淞、淞南、庙行、月浦、盛桥5公社的112个生产队划归吴淞区。

2006年5月8日,吴淞镇街道和海滨新村街道合并,成立吴淞街道。

2006年5月8日,泗塘新村街道和通河新村街道合并成立张庙街道

宝山区辖3个街道、9个镇、1个工业区:吴淞街道友谊路街道(原宝山镇)、张庙街道罗店镇大场镇杨行镇月浦镇罗泾镇顾村镇高境镇庙行镇淞南镇宝山城市工业园区

地理环境

地质

区境内地势平坦,基底岩石埋藏南浅北深,基岩面由南向北倾斜。南部江湾五角场一带基岩埋深约280米;大场为一残丘,基岩埋深仅270米;顾村吴淞、宝山城厢一带约300米;罗店月浦一带约340~350米;长兴、横沙两岛一般为300~310米,长兴岛凤凰镇以西可深达400米。基底广布侏罗系上统寿昌组地层,岩性由紫红色、青灰色、灰白色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泥岩、粉砂岩、中粗砂岩与砾岩组成。在广布的侏罗系上统地层中,罗店、大场、江湾一带残存着古生代地层,据地质部门钻探资料表明,为寒武系中下统地层。

在吴淞、宝山和长兴岛凤凰镇附近及五角场一带埋藏着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体。吴淞到宝山一带称吴淞花岗岩体,面积约55平方公里,呈北西向延伸。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不明。岩石具有细~粗粒的不等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角闪石等。岩体边部为“二长”花岗岩,长兴岛凤凰镇附近的花岗岩与此为同期产物。五角场的花岗岩属市区花岗岩体的北块,面积约22平方公里,岩体受虹桥到五角场北北正向断裂控制。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尚不明。经对岩体作同位素年龄测定,为112.2兆年,当属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产物。

另外,在月浦到盛桥一带有小片石英闪长粉岩及闪长粉岩存在,侵入时代尚不清楚。

境内盖层第四系的厚度受古地形控制,与基底岩石的埋藏深度有关。由于区境濒临长江,上海地区更新世时期的五期河流相堆积在本区发育良好,构成了五个承压含水层。主要岩性为中、粗砂及砾石夹粉细砂层。第五承压含水层埋藏在250米以下;长兴、横沙该层可分两个含水层。第四含水层在长兴、横沙都不甚发育,而在陆地部分地区,罗店、杨行、吴淞位于古长江主流线上,大场属边缘地区,该层顶板埋深一般为170~180米,中心部位可达240米,厚约70米,是地下水主要开采层。第二、三层埋深60~160米,有一定的开采价值。第一层埋深30~45米,一般无开采价值。在地质年代上,第一、二含水层属晚更新统,第三、四、五含水层属中下更新统。

与含水层相向的隔水层,由以湖相堆积层为主的粘性土、粉性土等组成。

晚更新统末期上海地区形成的湖沼相暗绿色硬土层,在本区的罗店以东至月浦、宝山、吴淞一带的沿江地区,由于江水的冲刷与切割而该层缺失,大场至罗店一带该层埋藏深度小于20米,其他地区一般约20~30米,五角场一带30米内不见此层。

地貌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地面组成物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宝山区大体上可划分为下列3种地貌类型。

冲积平原平地 分布在本区的陆上地区,是本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在长江冲积过程中,由于水力分选作用,沉积物由东向西呈由粗变细的条带状变化,在河流交互沉积、水系变迁、水力剥蚀等影响下,微域地形发生变化,致使降水在地面重新分配,并聚积于局部洼地引起涝害,这一地区高程在2.8~4.1米之间,平均为3.86米。

河口沙岛圩田 包括长兴、横沙两岛,是长江入海口受海水顶托作用发育而成的河口沙岛,地势低洼,其地面高程在2.4~3.1米之间,平均高势为2.80米,由于岛屿是由断续的河口小岛逐渐连接而成,或是依河滩不断淤涨、分期围垦而成,垦植历史不长,仍保持着圩田的地貌。地势北部较高,南部稍低。圩田内,河道残迹以及由于人工筑堤影响而在堤内外两侧多形成洼地。

人工堆积高地 是开河后在河道两旁泥砂堆积而成,或者是原来的低洼地,60年代起围堤吹泥而成的高平地,主要分布在新近开挖的杨盛河、潘泾河、练祁河等干河两旁以及吴淞乡的炮台、城中和淞南乡的联合、华浜等村。

土质

本区耕层土壤质地比较均一,大部分为轻壤土和中壤土,轻壤占52.24%,中壤占41.04%,少量为砂壤土及重壤土,分别占3.73%和2.99%,物理性砂粒含量平均达到68.75土7.16%,粗粉砂含量平均为67.96%,粘粒含量低,平均为12.51土3.93%,这样高的粉砂含量,对形成良好的结构和供肥性能不利,但对土壤的淀浆板结有一定促进作用。土壤质地的垂直分布亦相差不大,从地区分布来分,陆上东半境沙性较重,土质疏松易于翻耕,空气、水分畅通,但肥料吸收及保固能力较差;西半部粘性增加,土质较为密实,凝集力强,肥料吸收力、保固能力较好。

土壤

区境陆上部分为一广阔的冲积平原,按“急砂慢淤”水力分选规律,本区东北部靠近长江地区,沉积时水流速度快,沉积物颗粒粗,延伸至西南部,流速逐步减慢,沉积物颗粒变细,故土壤依距离长江河床远近而变化,依次为砂泥、夹砂泥、黄潮泥及沟干泥。另因江、湖交互沉积作用,形成不同的土体构形,使局部地区内可分布多种土壤个体类型。两个沙岛土壤的地域分布呈现北砂南黄的特点,即北部以砂泥、砂夹黄为主,南部以黄夹砂、黄泥为主。解放后,本区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第一次在1959年,第二次于1980年开始,区成立土壤普查办公室,各公社成立普查组,进行野外普查、分析化验、编绘图件、编写报告,历时3年多,共设置主要剖面6602个,分析剖面45个,农化样品419个,有效养分样品6928个。绘制公社、大队二级土壤有机质、有机磷、有效钾分布图和土壤利用改良、农田地貌等图,编成《宝山土壤》一书,1983年经市有关方面验收合格。据1983年全区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土壤分2个土类、4个亚类、12个土属、26个土种。

人口

2022年末,宝山区常住人口227.19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89.41万人。全区户籍人口1072201人,比上年增加16564人。户籍人口按性别分,男性占50.2%,女性占49.8%;按年龄段分,0-17岁占13.2%,提高0.5个百分点;18-34岁占12.9%,下降0.9个百分点;35-59岁占33.9%,下降2个百分点;60岁以上占40%,提高2.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532个,出生率4.23‰;死亡人口11314人,死亡率10.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3‰。2022年宝山区人口期望寿命82.72岁,男性80.51岁,女性85.19岁。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宝山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771.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亿元,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613.12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88亿元,下降0.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1:34.6:65.3。

工业

清末民初,本区南境邻近上海市区的江湾、闸北、彭浦等地人口骤增,私营工厂渐次兴建。据民国10年(1921年)《宝山县续志》载,境内有大小私营工厂56家。民国17年市县划界前,境内的私营工业企业又增至78家,主要行业有棉纺、丝织、金木工、玻璃、卷烟、化工、食品、面粉、搪瓷等。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境内大小工厂均遭破坏,损失房屋、机器设备等约占战前工业总投资的53%;幸存的少部分工厂亦因战乱而被迫停产或倒闭。到民国30年,全境有各类工厂43家,大都规模很小,设备简陋。抗战胜利后,境内私营工业除纺织外,无甚进展。

解放后,在社会主义改造以前,本区私营工业有较大发展。1956年,全县(包括原北郊区)有私营工业企业246家,其中原宝山县28家,原北郊区218家,私营工业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宝山县仍为28家,北郊区组建成48家中心厂和独立厂。1958年北郊区并入宝山县后,较大的工厂划归附近市区管理,留下的工厂就成为本县地方工业发展的基础。

1956年,上海市制订了“充分利用,合理发展”的方针后,市区大批工厂迁建于本县境内,形成吴淞、彭浦、五角场等工业区。1978年以后,宝山钢铁总厂等国家重点工程又在本县北境兴建。依托并服务于城市大工业,本县地方工业以及乡镇企业获得蓬勃发展。1987年,全县有工业单位1298个,其中县办80个、镇办7个、乡村办1138个、校办73个。总产值150478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其中县办25446万元,占16.9%;镇办395万元,占0.3%;乡办67219万元,占44.7%;村办49089万元,占32.6%;生产队办6607万元,占4.4%;校办1722万元,占1.1%。乡、村、队三级乡村工业合计占81.7%。

据1987年测算,工业企业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1927元,其中乡村工业为10992元;百元工业产值占用固定资产43元,其中乡村工业为45元;百元工业产值占用流动资金40元,其中乡村工业为40元;工业资金利税率30.58%,其中乡村工业为31.7%;工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01天,其中乡村工业为105天。鉴于乡镇工业对本县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故另设乡镇工业志,本志记述的是个体手工业、私营工业、县办工业和在本县境内的市属工业的情况。

2022年,宝山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60.82亿元,增长0.6%;实现工业总产值2839.99亿元,下降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33.99亿元,下降0.8%;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829.46亿元,下降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623.46亿元,下降0.8%。

固定投资

2022年,宝山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3.49亿元,下降14.2%。其中第二产业投资总额143.16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投资总额420.33亿元,下降20.6%。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工业投资比重为25.4%,社会事业投资比重为2.6%,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52.7%。全年在建项目数768个,下降6.7%,其中新开工项目数211个,下降29.7%。投资类型看,民间投资额252.59亿元,下降27.3%。

农业

2022年,宝山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3亿元,增长7.9%。其中,农业(种植业)2.43亿元,增长8.6%;林业0.42亿元,增长2.5%;渔业0.13亿元,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0.36亿元,增长11.0%。粮食总产量6023吨,增长4.7%;蔬菜上市量31837吨,增长23.6%;园林水果产量2997吨,下降4.8%;肉禽产量9.74吨,增长31.0%;水产品产量166吨,增长0.6%。

建筑业

2022年,宝山区建筑业增加值65.94亿元,下降4.6%。区域内三级资质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51.95亿元,增长6.4%,其中在外省市完成产值948.95亿元,增长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30万平方米,增长22.6%;竣工面积1231万平方米,下降4.3%。

商贸业

明代,境内罗店、大场、江湾、月浦、广福各镇商业已有一定的规模。到清末民初,有县城、罗店、江湾、大场、广福、刘行、杨行、月浦、盛桥、殷行、真如、高桥、彭浦、吴淞等市镇和新兴、顾村、陈行、北川沙、胡家庄等37个村集。市镇中以罗店、江湾、大场、吴淞四大镇市面最盛,镇上商铺林立,行业众多,经营各有特色。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中,县内集镇遭到破坏,商业损失惨重,民国32年,日伪实行“清乡”,封锁交通,统制物资,商品奇缺,市面萧条。抗战胜利后,美货倾销,货币贬值,经济崩溃,商业经营陷于困境之中。到1949年5月,全县(包括北郊区)有商业户2550家,从业人员6470人;合作社10所,社员4445人。

解放后,国家在加速发展国营商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供销合作社。1956年全县完成了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商品流通渠道和市场经营比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商业占绝对优势。1958年后,体制多变,集体商业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供销社并入商业局,基层社改称国营商店,合营、合作、个体商业向全民、集体过渡,网点撤并,自由市场基本停止,致使商品流通渠道单一,物流不畅,影响经济发展。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国营商业与供销社重新划开,恢复集市贸易,扩大和活跃了城乡物资交流,商业购销相应上升。“文化大革命”期间,供销社再度并入国营商业,网点大并大撤,个体商户、集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限制,商品流通渠首又趋向单一,经济被搞得很死。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改革商业体制,县商业局改为县供销社,全县商业经营由供销合作社统一管理,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形成多渠道、少环节的商业流通体系,改变了过去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管理和设施条件也有很大改善,市场出现日益繁荣兴旺的景象。1987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45515万元,比1978年增长1.5倍,其中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占78.39%,集体商业占17.75%,个体商业占3.86%。农副产品收购金额13070万元,比1978年增长82.72%。全县商业机构和网点2182个,比1958年增加88%,从业人员20406人。各系统网点与从业人员分别为:国营商业241个3363人;供销社商业410个,5449人;集体商业445个,10124人(包括乡村办业166个,3690人);个体商业1086个,1470人。区供销社联合社下设农业生产资料、烟糖、果品、五金、百货、医药、石油煤炭、食品、饮食服务、农副产品、废旧物资11个专业公司,8个商办工厂,1个汽车运输公司,18个基层供销社,2个贸易公司。区物资局下设木材供应、金属材料、物资综合利用、建筑材料、化工轻工、农机机电、生产资料7个专业公司,及罗店、横沙、长兴3个综合供应站。

房地产业

2022年,宝山区房地产业增加值271.21亿元,增长3.2%。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6.80亿元,下降25.0%,其中住宅投资190.37亿元,下降22.5%;办公楼投资11.67亿元,下降18.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72亿元,下降61.1%。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1314.98万平方米,下降9.8%;竣工面积162.17万平方米,下降40.7%。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75.08万平方米,增长3.9%;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97.06亿元,下降8.6%。全年完成存量房交易面积154.30万平方米,下降45.0%;存量房交易金额425.84亿元,下降49.3%。

金融业

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119.80亿元,增长8.7%。至年末,全区有银行26家,本外币存款余额5841.24亿元,比年初新增677.18亿元,增长13.1%;贷款余额3006.26亿元,比年初新增251.99亿元,增长9.1%;公积金贷款余额327.04亿元,比年初下降8.01亿元,下降2.4%。

社会

科技

民国期间,区科技事业处于萌芽状态。20年代初,始有区植棉试验场创建于杨行。30年代初,县设立测候分站和农业推广所,并划定农业推广区。各机构仅有少量科技人员,小规模地进行农业技术改良活动,试验场还曾邀请教授专家指导。后因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而中辍。抗战胜利后,虽曾恢复推广所和测候站,但很少开展科技活动。

解放后,全区科技事业发展较快,1956年县成立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9年改组为县科学技术协会(科协),各公社成立科普工作委员会。翌年,农业科学研究所、农机研究所和作物、园艺等学会相继建立,并在农村逐步发展农业科技网,在熟制改革、品种改良、农机选用、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文化大革命”中,科技机构被迫停止活动,科技事业受挫。1977年,县建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79年重建县科协,各学会恢复活动,并新建了一批学会、协会,科技活动从以农副业为主转向多学科发展。到1987年,全县有县级专业学会30个,拥有会员2700余人;有国家编制各类专业科技人员2455人,占全县总人口7.4‰。1978到1987年,先后有46个项目获得市或部级科技成果奖,203个项目获得县级科技进步奖和成果推广奖。

2021年,宝山区引进、建成大学科技园7家。环上大科技园共立项项目10个,资金支持7120万元,第一阶段拨付资金3005万元,授牌成立0-4号五大核心基地,建设6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科研成果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内循环”,落地企业123家,攻克卡脖子技术、颠覆性技术等24项。经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772家;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80家,市委对区委考核指标完成率达106%,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预计达1110家,同比增长30.9%;新增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市第四),完成“十四五”指标50%;完成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1项,同比增长69.4%;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5.3亿元,同比实现翻一番。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7家,超额完成75%,总数达26家(全市第四,国家级7家)。

教育

元延祐二年(1315年)大场有东阳义塾。明代在月浦、江湾、罗店等地有书院和小学。清代乾隆年间有义塾。道光年间在县城与罗店各有1所书院。同治、光绪年间有义塾16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县城兴新学,光绪三十一年全国废科举时本县已有小学20所。到宣统三年(1911年),全县有小学41所。民国纪元(1912年)后又陆续兴办一批小学。民国13年创办县立初级中学。清末民初,复旦、中国、同济、劳动、上海、持志等一批高等院校在境内吴淞、江湾地区设立。民国21年陶行知在大场创办山海工学团。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几乎全毁。1949年解放前夕,宝山县和上海北郊地区共有小学137所,学生18956人,中学10所,学生3268人。

解放后,工农子女入学人数激增,普通教育迅速发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教育事业横遭破坏,升学考试被取消,学制被缩短,教育质量显著下降。1978年后,调整中、小学布局,恢复秋季招生和升学考试制度,同时发展成人教育。1981年全县基本完成扫盲任务。1983年普及小学教育,城镇地区普及初中。1987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246所,小学130所,中学25所,中专、进修学校、职校、成人业余学校等20所,电大分校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47113人,教师 2893人。1958年到1987年30年间,教育经费共达15707万元,其中1983年到1987年4年达6350万元。1977年到1987年11年中,高中毕业生考取大专院校的共3831人。

2022年末,宝山区共有各级各类教育单位330家,在校学生近18.5万人,教职工近1.9万人。全年新开办学校(幼儿园)5所(其中公办高中1所、民办高中1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公办小学1所、民办幼儿园1所);撤销学校14所(其中民办小学9所、公办小学1所、成职教学校4所)。有更名学校8所(其中公办成人教育学校1所、民办初中1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民办幼儿园3所);另有3所学校调整学段并更名(其中2所公办初中转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转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与2021学年相比,我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持续高位增长,其中高中增长1539人,初中增长2517人,小学增长178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总数量持续下降,较上年减少3434人。

文化

本区文化遗产较为丰富。清光绪《宝山县志》、民国《宝山县续志》、《再续志》的艺文志中载有明、清、近代学者679人的著作书目1158个。文化艺术活动和民间文艺富有传统,地方特色浓郁。尤其是近代文化设施开办较早,在光绪年间县城已办有通俗教育社、城市图书公会,民国以后又先后办起民众教育馆、农民教育馆,活动广泛。“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战争中,本县地面文物、文化设施大多被毁。抗战胜利后,因文化经费无着落,未能及时恢复。

至2022年末,全区有文化馆(站)19家,其中区属文化馆1家,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8家;图书馆(站)25家,其中区级图书馆1家,街镇图书馆24家,共有纸质书及电子书308.39万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240家,其中娱乐场所135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81家;影剧院24家,演(映)出场14.3万次(场),观众131.6万人次。区内有市文物保护单位9处、区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文物保护点73处,市优秀历史建筑2处。

卫生

解放前,本区的医药卫生主要依靠中医中药,罗店、江湾曾出了一些名医。境内医院的设立历史较早,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宣统二年(1910年)就分别建有中国防疫医院和中国公立医院。20年代起到“八一三”淞沪战争前,陆续又有公、私立医院10余所开办,但大部分在战争中被毁,一部分受到严重破坏的,最终也被迫停办。沦陷时期,本县有过履仁医院及施诊所一类的医疗机构。抗战胜利后,宝山、江湾、吴淞、大场设卫生院和卫生事务所,罗店、刘行等地有私人医院。到解放前夕,私人开业医生有中医70人、西医15人,各公立医院共有医技人员61人,但机构设备简陋,药品匮缺,难以满足广大群众求医寻诊的需要。民国年间,县境内烈性传染病鼠疫、天花、霍乱曾多次流行,白喉、伤寒、流脑、疟疾、麻疹、结核病等传染病也连年发生,“枉死者每年不知凡几”。血吸虫病在部分乡村流行了70多年。妇幼保健工作根本无人问津,产妇分娩都靠产婆接生,所以产褥热、新生儿破伤风病患较多,幼儿麻疹并发症的死亡率很高,人民健康水平低下。解放前夕,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9岁。

解放后,医药卫生工作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等方针、原则,卫生事业不断发展。1987年末,全县有县级综合性医院3所,中医门诊部、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结核病防治所、精神病防治院、药品检验所、卫生教育馆、卫生学校各1所,共11个单位;乡(镇)卫生院12所;村合作医疗卫生室203个,县属工业及其他部门医务室34个,形成了三级医疗防保网。县、乡两级医院、卫生院拥有医技人员1554人(内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4人、主治医师186人),平均每千人有医技人员4.91人;病床955张,平均每千人3.02张;医疗设备总值366.7万元;医疗机构的建筑面积总计65125平方米,比解放初增长63倍。国家拨给的卫生事业费逐年增加,1958年至1985年全县累计4471万元,年均157.75万元,1987年为546万元,比1952年增长170倍。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卫生保健员547人。所有这些,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至2022年末,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58家,卫生技术人员8962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数6365张,比上年下降0.06%;开设家庭总病床数5014张,下降0.38%;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为27105人次,下降8.48%。全年门急诊1259.75万人次,下降11.29%;入院17.44万人次,下降14.80%;住院手术12.21万人次,下降13.77%;健康检查113.93万人次,增长1.3倍。

交通

域内海运、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内河航运等互相衔接,构成完善的交通体系,是上海通江达海和通向外省市的门户之一。已建成以主干道为骨架,次干道、支路为基础,农村公路为补充的道路网络。主干道主要有逸仙路高架道路、S20公路(外环线)和外环线越江隧道、G1503公路(郊环线)宝山段、共和新路混合高架道路、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地铁3号线上海地铁7号线上海地铁15号线上海地铁18号线(18号线二期在建)、江杨路、沪太路、蕰川路等,全区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6.47公里。

方言

宝山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旅游

挖掘资源,融合优势,旅游产业有新发展。年内成功举办“爱我中华红色之旅”启动仪式、“迎国庆—上海旅游节花车宝山巡游”和“宏伟钢城,动感汽车城”主题游。各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60.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4.4万元。至年末,宝山区星级宾馆12家,其中四星级1家。

2022年,宝山区游客接待人次合计387.81万人次,营业总收入11.99亿元。其中108家旅行社接待游客6.26万人次,营业收入3.35亿元;53家主要旅游饭店接待游客92.92万人次,营业收入5.57亿元;21家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288.63万人次,营业收入3.07亿元。区内全年共举办旅游活动101场次,游客线上点击超188万人次,线下参与近83万人次。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顾村公园美兰湖

著名人物

宝山历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宋元明清时期,有文武进士50多人。明清以来,在抵御外侮反侵略斗争中,涌现了不少英雄人物:在明代,有援朝抗倭的武进士钱世祯;在清代,有中日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致远舰帮带陈金揆;在民国,有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徐克强冯国华等。在人民革命战争中,又出现了左慕逸张宜功徐国璋等英雄儿女,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或是浴血奋战,壮烈牺牲;或是坚持艰苦的地下斗争,鞠躬尽瘁。在造福宝山人民的事业中,清代有修筑护城石塘的知县胡仁济,民国有尽瘁于地方公益的县知事钱淦。从近代到现代,宝山还出现了社会活动家袁希洛、教育家袁希涛、名医蔡香孙、医学家颜福庆、艺术史家滕固、社会学家潘光旦等。解放后,在经济、科技、文教、卫生等各条战线上,都陆续涌现大批作出优秀成果的先进模范人物。

潘光旦(1899-1967)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宝山人)罗店人。字仲昂。社会学家。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次年留学美国。潘光旦早年身残,几十年来,在治学上博览广识,刻苦钻研。一生不事积蓄,但遗书万卷于身后,全部捐献给国家。潘光旦1967年6月10日病逝。他一生著作甚多,对家庭学、优生学有突出的贡献。

陈伯吹(1906-1997)宝山罗店镇人。著名儿童文学家。笔名夏雷。1985年中国福利会授予陈伯吹樟树奖。1988年全国妇联、文化部授予儿童文学创作荣誉奖。

袁希涛(1866-1930)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城厢人。字观澜,又名鹤龄。清光绪举人。清末民初教育家。以诸生肄业上海龙门书院。

李天霞,(1907-1967)字耀宗,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在赫赫有名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中(整编74师前身)曾任旅长、师长、副军长、与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等均为该军头面人物,军中称其“霞公”。1949年9月因福建平潭失守,蒋介石以“自撤退有亏职守”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十二年,从此一撅不振,结束军旅生涯。

城市荣誉

2017年,宝山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2019年12月6日,宝山区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1年2月18日,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1日,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示范期为5年。

2021年12月,入选拟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公示。

2021年12月15日,上海市宝山区被评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市、区、旗)。

2021年12月,被全国爱卫办表彰为“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022年1月,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2年4月,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3年12月,被公示为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