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22:11
小蓬(Nanophyton erinaceum (Pall.) Bunge)是藜科、小蓬属垫状半灌木,植株高不过30厘米。茎粗糙,扭曲,老枝繁密,具多数侧生干枯短枝;当年枝绿色,叶片先端多少呈钻状,锐尖,背面有乳头状凸起,基部半抱茎,腋内具棉毛。花单生叶(苞)腋,小苞片与苞片近同形,花被片麦秆黄色,互相包覆成扭曲的圆锥体,花药附属物稍带白色;花盘杯状,花柱淡黄色,柱头条形,外弯或直立,稍短于花柱。胞果卵形,黄褐色。种子直立,胚平面螺旋形,黄绿色。8-9月开花结果。
垫状半灌木。植株高不过30厘米。茎粗糙,弯拐,扭曲,灰褐色至黑褐色;老枝繁密,具多数侧生干枯短枝;当年枝绿色,通常长5-10毫米。叶长1.5-5毫米,先端多少呈钻状,锐尖,背面有乳头状凸起,基部半抱茎,腋内具棉毛。
花单生叶(苞)腋,通常1-4(7)个集生于每一当年枝的顶端;小苞片与苞片近同形,卞部具膜质边缘;花被片排列成2轮,外轮2片,内轮3片,果时长8-12毫米,麦秆黄色,互相包覆成扭曲的圆锥体,花药附属物稍带白色;花盘杯状,有5个稍肥厚的半圆形裂片;花柱淡黄色,长约1.25毫米;柱头2,条形,外弯或直立,稍短于花柱。胞果卵形,长2-2.25毫米,黄褐色。种子直立,胚平面螺旋形,黄绿色。
小蓬是小半灌木荒漠草场的主要组成植物。多数是呈小面积出现于海拔较高的低山残丘山麓洪积扇或者河流古老阶地上。海拔高度600-1000米,土壤通常砾质化较强,砾石占30-95%的强碱化、砾质、壤质的灰钙土、棕钙土和灰棕荒漠土。这类地区土壤排水良好,光照条件优越,土壤呈强泡沫反应,pH8-8.5,有碱化层发育,质地轻壤至中壤,多具粉砂质,并夹杂有小碎石和小卵石及石膏沉积。
小蓬适于≥10℃积温3000℃左右,年降水量120-300毫米之间,季节分配基本趋于均匀的温带荒漠气候。小蓬对大幅度温差适应能力也较强,在分布区,极端最低温度-31.8至-42.7℃,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5.2至40.9℃,生长良好。
小蓬植物群落外貌呈现稀疏而低矮,草层高度5-15厘米,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季相灰褐,较为暗淡。群落总盖度最高可达50%,一般在15-25%之间。
以小蓬为单优势种的群落分布最广。它多处在海拔600-900米低山、山麓洪积扇和河岸古老阶地上。小蓬在群落中形成高10厘米左右的小半灌术层片。总盖度10-30%。种类组成从10余种少到1-2种。伴生种有骆驼刺、小蒿、木地肤、盐生假木贼、角果藜等。
在新疆乌它古河以北和北塔山一带,海拔1200米的山麓冲积扇上,小蓬与超旱生半灌木或小半灌木形成群落。该群落具有盐生特征。从属植物有枇杷柴、盐生假木贼、小蒿。小蓬高10厘米。总盖度20-30%。组成植物6-8种,伴生种有驼绒藜、金钮扣、沙生针茅。在中国伊犁谷地、博乐谷地和阿尔泰山南麓海拔500米左右和低山砾质化仍很强的土壤上,常与草原禾草形成草原化荒漠群落。从属草本层片有砂生针茅、针茅、寸草苔等。总盖度10-15%,6-8种组成植物。伴生种有博乐蒿、小蒿、多根葱、准噶尔隐子草等。
分布于中国新疆;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也有分布。
小蓬在中国新疆4月初萌发,6月底至7月初开花,8-9月结实,9月中下旬枯黄。
小蓬的饲用价值中等,适口性在家畜中和季节之间差异很大。骆驼最喜食,马和羊较为喜食,牛不乐食。骆驼终年喜食,马和羊春夏几乎不食,秋季喜食。小蓬草场宜作小家畜的春、秋放牧场。粗蛋白含量高,晚秋是家畜催肥饲料,骆驼的好草场。产草量低,每亩产鲜草68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