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08 10:27
寿光中学是1924年由寿光县知事邹允中创办,初名寿光县立初级中学;1941年,寿光县立初级中学被旧山东省府命名为“山东省第十五联合中学”;1946年因避战乱南迁纪台,并改校名为山东省立寿光初级中学;1951年7月被省教育厅正式命名为“山东省寿光中学”,1956年8月更名为“寿光第一中学”,1978年1月,又易名“寿光三中”,1995年5月,经寿光编制委员会和潍坊市教委批准,复名寿光中学。
寿光县立初级中学时期:
1924年,县知事邹允中、教育局长刘子久创办;
1929年,乱军骚扰,学校停办,秋季复学;
1938年春,学校再次因战乱停办;
1939年春,在李家南邵复校,6月因日寇骚扰停办;
1940年春,在贾庄、东斟灌复校;
山东省立第十五联合中学时期:
1941年夏,升格为山东省立第十五联合中学;
1943年,始招高中、师范班;
1945年8月14日,迁县境南部办学;
山东省立寿光初级中学时期:
1946年秋,在青邱村收容十五联中部分师生成立;
1947年春,迁昌乐北关,秋季迁纪台中心国民学校;
1948年3月,部分师生分散到济南、青岛等地;
1949年,济南、青岛等地师生300余人迁台;
山东省寿光中学时期:
1951年4月,筹划复校,9月15日在文庙开学上课,并命名山东省寿光中学;
1953年8月,与寿南中学合并,迁校十五联中旧址;
1955年8月,复招高中生;
山东省寿光第一中学时期:
1956年8月,更名为山东省寿光第一中学;
1969年,下放公社,同时也称寿光县寒桥公社中学;
寿光县(市)第三中学时期
1978年1月,更名为寿光县第三中学;
寿光中学时期
1995年,恢复寿光中学校名。
寿光中学西傍弥河,南临北环路,占地面积300亩(含2005年新征学校扩建用地158亩),已有校舍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教职工269人,6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53人。寿光中学坐落在寿光市东5公里的古镇寒桥,右临风光旖旎的弥河公园,前临著名的中华牡丹园,西傍弥河,南临北环路,占地面积300亩(含2005年新征学校扩建用地158亩),已有校舍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
2004年8月,原寿光市第四中学整体合入。在此背景下,于2005年1月开始启动校园南扩工程。整体规划从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办学理念和构建人文校园的教育思想出发,从南向北依次划分为运动区、教学区和生活区。包括2座教学楼、1座综合办公楼、6000座餐厅和3座教师公寓楼,楼房总建筑面积37600多平方米以及400米高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和篮、排球场地的扩建工程现已完成。一所运动、教学、生活三区区划合理,教学、办公、住宿、就餐条件优良,能轻松满足100个教学班5400名学生需要的高标准、人性化、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相辅相成的现代化高中已经建成。
新世纪以来是学校发展跨越的最辉煌时期:在治校方略上加强了内涵发展与师生潜能的调动和挖掘,落实了“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为学生发展奠基,对学生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树立“以规范管理求教育质量,以教育质量求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求学校发展”的兴校之路,倡导 “明理、严格、激励、疏导”的教育思想,落实“亲情教育,和谐管理,全面育人”的管理理念。一手抓教育质量,一手抓学校发展,各方面工作都实现了大跨越。
寿光中学已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潍坊市重点高中、鸿启奖学金先进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是全国、省、市多个重点教育实验课题的重点实验基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
共同愿景:大美幸福校园
核心价值观: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为学生发展奠基,对学生未来负责
校 训:真朴和乐
校 风:明理、严格、激励、疏导
教 风:诲人不倦
学 风:学而不厌
培养目标:具有团队精神的未来人才
李云峰:1924~1929;
孟庆光:1929~1930;
赵传业:1930~1931;
杨绪吉:1931~1932;
何立贤:1932~1933;
赵渐逵:1933~1935;
徐新周:1935~1935;
王永福:1935~1937;
国忆山:1939~1939;
刘和亭:1940~1942;
任伯起:1942~1945;
田玉美:1946~1949;
林一生:1951~1956(副校长主持工作);
林一生:1957~1961;
梁 键:1962~1965;
何茂诚:1965~1969;
张启周:1970~1975;
崔锡庆:1975~1977;
马辉之:1978~1980;
张炳之:1980~1984;
杜立之:1984~1993;
王英华:1993~2000;
李玉明:2000~2001;
杨树礼:2001~2003;
张新华:2003~2010;
赵玉峰:2010~2015;
黄本东:2015~2020。
褚景塘:1930~1931;
李 杰:1931~?;
林一生:1951~1961;
王好孟:1962~1964;
何茂诚:1965~1966;
张启周:1971~1975;
崔锡庆:1975~1977;
马辉之:1978~1980;
张炳之:1980~1989;
杜立之:1989~1993;
王英华:1993~2000;
李玉明:2000~2001;
杨树礼:2001~2003;
张新华:2003~2010;
赵玉峰:2010~2015;
黄本东:2015~2019。
黄本东,男,生于1965年8月,寿光市纪台镇人,大学本科毕业、教育管理硕士结业。1985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先后任山东省寿光师范学校物理教师、教导处副主任、政教处副主任,寿光市教育局团委书记、体卫艺科科长,寿光一中副校长、党委书记,寿光市圣都中学校长,2015年10月任寿光中学校长。曾先后荣获寿光市优秀教师、寿光十大杰出青年、潍坊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有多部著作和多篇论文出版、发表。
担任寿光中学校长以来,他谋求寿光中学的发展,立足长远,殚精竭虑,根据寿光中学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八项工程”,即“文化提升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全面育人提升工程、科研兴校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教师安居工程”,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带领寿光中学人走上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道路。
黄校长重视学校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在治校方略上重视师生潜能的调动和挖掘,全力推行“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为学生发展奠基,对学生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和“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强化了“以人为本,立德为先,以文化人”的教育模式,深挖学校历史遗产,重新确立办学理念,复原经典建筑,使寿光中学文化从物质到精神层面都实现了传承和延续;落实了“亲情教育、和谐管理,全面育人”的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学生自治,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创新了科研兴校模式,针对新高考形势的变革,加强了大学科组的建设,试水选课走班制度,开设了生涯规划、传统文化等校本课程;推进了“在使用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的师资培养措施,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建校90多年来,寿光中学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他们遍布全国,翼乎海外,为祖国的繁荣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中不少人成了省市领导、共和国将军、驻外使者、文学家、艺术家,尤其是有些从寿光中学走出去的学子经过刻苦钻研不懈努力,登上了科学的巅峰,成为了科学界的泰斗,让我校全体师生倍感荣幸、倍感自豪。
毕业生贾福湘,在海洋脊椎动物幼虫学领域内,被公认为是加拿大首屈一指、世界名列前五的尖端科学家;
原外交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石磊教授;
台湾著名学者李瞻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商业企业管理学家─夏光仁教授;
南开大学优秀教师张汉如教授;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清华大学研究生导师张绪山教授;
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清华大学研究生导师郭逊教授;
海军少将、原海军潜艇学院副院长刘象生将军;
海军少将、兵器研究专家王树宗将军;
空军少将、济南军区空军原副司令员王全博将军;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导弹专家肖龙旭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