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8 17:38
平凉二中是全市八所重点中学之一,市级示范性高中,始建于1956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221人,其中:硕士在读教师4人,本科学历180人,大专学历38人。高级职称30名,中级职称6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园丁5名,省级骨干教师7名,省级青年教学能手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9名。
自2007年9月起,我校改办完全独立高中,现有52个高中部教学班,学生3319人。2006年金秋将迎来她五十年华诞。 2006年我校共有601人参加高考,重点本科上线由2005年的9人上升到29人,普通本科上线由2005年的72人上升到151,实现了重本、普本“双翻番”。高考成绩在全市八所重点中学排名由多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六位,实现了二中高考史上的新突破。
学校在强化“三风”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花大力气,克服重重困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施了综合实验楼和学生公寓楼建设工程。综合实验楼总建筑面积12352.96平方米,总投资1238万元。其中争取邵逸夫赠款60万元,区财政配套60万元,其余学校自筹,今年8月15日竣工交付使用。学生公寓楼总建筑面积11208.15平方米,计划自筹资金832万元,该工程已完成投资400万元,计划今年年底交付使用。平凉二中综合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局面,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缓解崆峒区学生上高中难的压力,使更多学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实现省级示范性高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平凉二中确立了“实现省级示范性中学,实现学校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实现‘三名工程’,实现高考质量进入全市八所重点中学前列”的总目标。通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实现了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翻一番的目标,实现高中招生质量大幅度提高的目标,实现了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实施“三名”工程、“青蓝工程”,实现“校风、教风、学风”的根本转变,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促进了学校稳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人才旺校,特色活校,质量名校,发展强校。
创设轻松环境,注重个性发展,践行人格教育,培养创造精神。
校长:王林虎,出生于1963.11,中共党员。1996.9获平凉地区优秀教师;2000.9获市级教学能手;2001.12获市级骨干教师;2002.9获区级师德标兵;2005.9获区级优秀校长;2005.12获区级知名校长。
在《崆峒教育》、《甘肃教育督导》、《教育革新》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其中《浅议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文在“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谈”大赛作品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党支部书记:秦克喜,出生于1973.09,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2007、2010年分别获区级“优秀校长”奖励,2011年获平凉市“招生考试先进个人”奖励。崆峒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
德育副校长:魏鹏学,出生于1975年10月,甘肃静宁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兰州大学。1998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在甘肃省丰收机械厂职工子弟学校担任副校长,2005年兼任学校党支部书记;2009年担任平凉五中副校长;2010年兼任崆峒区课改办副主任;2012年担任平凉二中副校长。 2002年被评为区级“模范班主任”;2003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2004年获区级骨干教师称号; 2005年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并获市级青年教学能手称号;2009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2011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 先后在《崆峒教育》、《新课程报》、《名校》、《中国信息报》、《中国教育教研论坛》等刊物发表20多篇论文, 其中《彰显人性,留驻诗意的教育》一文获《中国教育报》举办的论文大赛一等奖。
总务副校长:马博文,男,生于1966年8月8日,甘肃省泾川县人,中共党员,西北师大毕业,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崆峒区高中语文教学专家,先后在平凉六中任教、平凉市崆峒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曾任崆峒区教育局教科所所长,2005年任平凉市第二中学副校长。有多篇论文和小说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教学副校长: 高大万,平凉二中副校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中共党员,一级语文教师,平凉市语文骨干教师,生于1970年,199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香莲中学、平凉三中任教,并担任高三级主任、教务主任等职,2005年5月调入平凉二中担任副校长,先后分管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有随笔《海棠》、《人间有爱》、《笨笨》、《朋友,走好》、《狐狸与人》等,发表于《未来导报》、《平凉日报》、《崆峒教育》、《新课程报》等刊物。工作中严于律己,格尽职守,先后被评为“崆峒区教学能手”、“崆峒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平凉市会考先进个人”、“崆峒区优秀校长”、“崆峒区2010年维稳先进个人”、“崆峒区2006~2010年法制宣传先进个人”。
1956年4月20日,平凉市人民政府在古城西北角北校场选定校址,创办平凉市第一初级中学,1957年9月迁至宝塔路,更名为“甘肃省陇东中学”,发展为一所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1968年更名为“甘肃省平凉县第二中学”,1969年改为“甘肃省平凉县工农中学”,1978年,学校恢复为平凉市第二中学,并被确定为地区重点中学。2003年8月,平凉二中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平凉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成为全市八所示范性高中之一。
悠悠五十载,历尽沧桑坎坷,岁月轮回,当年纯真稚嫩的学子如今却已是年过花甲的长者,当年风华正茂的师长早已被匆促的时光染白了双鬓,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这座学府中沐浴着老师山高水长般的雨露恩情,一批又一批的教师满怀教育理想默默耕耘在这平凡而又神圣的育人园地。自创建始,迄今已为社会培养高初中毕业生47届,累计近4万人,1978年恢复高考以后,28年间共为高等院校输送大专以上新生4000多名,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从这所学校走出的丁泽生、平岳、徐拴龙、武文军、吴佳松、张明世、郭奇若等一批党政领导干部,王永升、范红梅、 徐剑等一批科技先锋,水天中、 姚学礼、张秀明等一批文化名人,胡高晓、赵瑞林等一批知名企业家,沙秀石等一批教育名家,齐玉琴等一批优秀警官,舍志鹏等知名主播,他们在国内外各个领域大显身手,施展才华,成为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青年才俊正在各高等院校刻苦攻读,强壮翅翼,练就搏击长空的本领,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有500多名教育工作者曾在平凉二中辛勤耕耘,涌现出一大批教育专家和学科骨干。
十年凝铸了厚重的文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道路,大力培育名师名生,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学校有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2人,获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者65人次,本科学历教师达188人,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006年高考实现了“两个翻番”的宏伟目标,树起了平凉二中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平凉二中也因教育教学成果斐然而多次荣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中小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平凉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高考先进单位”等诸多殊荣,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66个教学班、4380名学生、248名在岗教师,平凉市规模最大、发展后劲十足的完全中学。
起步的筚路蓝缕,奋进的风雨兼程,发展的高瞻远瞩,腾飞的雄心壮志,平凉二中已成为一只浴火的凤凰,披着一片灿烂的霞光,向着更高远的目标翩舞翱翔。
登高瞻未来 重彩描蓝图 历史脚步清晰凝重,文明传承绵延不息。走过艰苦奋斗的五十年,让人们铭刻于心、无法抹去的记忆就是四十多年不变的陈旧校舍和曾经存留多年、又瞬乎消失殆尽的危房,人们感慨一所代表平凉城市建设进程的全新学校,在三两年内一蹴而就。 如果说,启动于1992年,竣工于1998年,总投资136.5万元、建筑面积仅2700平方米的办公楼,经过漫长8年建筑历程,让人们笑谑为“八年抗战”的话,从2002年开始,次第落成 的教学楼、校园配套、逸夫综合实验楼、公寓楼、校园“四化”等建设工程,其建设规模之大、建设标准之高、建设速度之快,着实让平凉人大为叹服。
2002年,可设40个标准教室,4个大型计算机教室,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投资390.4万元的国债项目教学楼工程启动。 2003年8月,教学楼如期竣工并交付使用。 2004年4月,筹措资金98万元,启动校园配套工程。新建风格独特的大门;硬化6473.9平方米的马路;铺设3200平方米的地砖;安装400多米的透绿栅栏;拆除全部危旧房屋;新修4个篮球场和16块乒乓球台;建成100前进米的校园文化墙;安装17个灯光板面;培植1000平方米草坪;栽植300多米的冬青绿化带、850多棵姿态各异的风景树木;埋设地下电缆,装置44柱玲珑别致的路灯和8个不锈钢宣传栏。2004年5月,在崆峒区委、区政府的协调下,以258万元的资金将位于学校东北角、占地7.03亩的平凉市汽修厂征用,使学校面积进一步扩大。 三年建设,二中代表了一种速度、一种理念、一种“叛逆” ---超越的风格,发展的境界,冲击的力量。完全背弃了原来勤俭持重、修修补补维持现状的“发展观”,而是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二中完成了初步改造,实现了超越的理想。 革旧鼎新,超越的仅仅是一种现实。百竿更上,超越的将是无法逾越的自我。二中能否在负债累累的建设土壤中挺起,实现超越自我的理想呢?
芳林踏尽又一村。2005年春,崆峒区调整了二中的领导班子,原崆峒区教育局副局长徐文光走马上任,提任平凉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腾飞的理想开始燃烧这个果敢、率直、魄力十足的新校长。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展开全面的调查研究,在秉续的基础上展开超前发展的思维。较短的时间内,一项让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计划公诸于众。
给自己不留后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首先把自己摆在崆峒教育的“制高点”,把平凉二中纳入全市八所重点中学以及平凉二中处于平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层面上进行重新思考,以“全市最大、全市最优”规模和标准向自我挑战。 定标:让自己品尝拼搏的激情。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三年内实现四大目标:“实现省级示范性中学,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实现‘三名工程’,实现高考质量进入全市八所重点中学前列”。
让自己体验科学发展的价值。教师是根,学生是本。以“启智铸魂,光前裕后”为校训,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为终极目的,确立“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办学理念,实现“树二中新形象,创二中新辉煌”的宏伟计划。 “三定”让二中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办公楼,教学楼的相继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教师办公,学生上课的条件,但图书,实验等辅助教学仍无法开展,体,音,美等专业课的训练场地无法解决;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2千多名 学生的住宿、用餐成了头等难题。 “决不能让基础设施建设制约学校的发展。”2005年8月,新班子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一项宏大的建设计划诞生了。在没有项目支撑的前提下,学校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胆想法。四处奔波,跑项目,争资金,拉赞助,发动教师集资。在崆峒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教育局的积极争取下,短时间内筹资了400多万元,率先启动实施了逸夫综合楼的建设工程。 2005年8月15日,二中校园内旌旗招展、机器隆响,总投资1238万元,建筑面积12352.96平方米的逸夫综合楼破土动工。 2006年3月16日,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住宿,餐饮设施齐全,总投资832万元,建筑面积11208.15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经过夜以继日艰苦筹资、废寝忘食动员搬迁的辛勤努力,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埋下了奠基石。 勇攀高峰的精神,超前发展的思维,举债办学的胆略,构成了平凉二中追求卓越,赶超一流的教育追求,铺就了狠抓质量的基石。
天空的幸福一身“蓝”,森林的幸福一身“绿”,二中的幸福一身“新”。现在的平凉二中,景物凝神,神采飞扬,色泽如流,气象万千。听琅琅书声,方知是“校”;见竹园溢彩,才知是“园”。来宾评价道:平凉二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园中有校,校中有园,拆墙透绿的效果真正体现在平凉二中醉人的景致,“净化、绿化、香化、美化、用房精细化、楼群人文化”,“六化”建设同样地行进在现代化的行列中。 投资400多万元,绿化美化校园,建成校园局域网;气势宏伟、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逸夫综合楼已投入使用,风格俊逸、舒适典雅的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及高标准高质量的学生活动场所也将于11月建成。多媒体、多功能大厅、图书室、实验室及电子备课室一应俱全,教室全部安装网络终端,形成多层面、多方位的教育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管理篇 巨臂创名校 汗水润桃李 “宝塔笔耸麒麟吼,校园欢腾沐祥光。奔走相告笑颜开,‘两个翻番’奇迹创。”这是平凉市教育局局长王兴在欣闻平凉二中2006年高考实现翻番之后的即兴喜作。
2006年7月,平凉二中高考本科上线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重点本科上线29人,普通本科上线152 人,同2005 年相比,实现了重点本科上线翻了两番,普通本科上线翻了一番,学生赵玲萍以608分的好成绩,荣获崆峒区文科状元,高考成绩在全市八所重点中学中一举提高了2个名次,成为平凉市教育质量提升最快的学校,获得平凉市2006年重点高中高考成绩进步奖。与此同时,报考平凉二中高中的人数占到崆峒区初三毕业生总人数的51%。 从现实意义上讲,二中在她四大目标初定后的第一年就获得了丰硕成果。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平凉二中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的办学规模究竟为何迅速扩大?
平凉二中领导班子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学校的发展有很强的超前意识,做到办学思路有前瞻性,推进工作有开拓性。他们在思考新时期的教育问题时,始终把学校发展放在一个大背景下来考虑,认为“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为此,他们提出了“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发展、人人能成才”的育人观点。以“家长的信任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成功”为信条,将校长的职责定位于重“理”轻“管”,以人为本,认为:管就是为了不管,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不管是管出来的,好的习惯是强化出来的。 学校提出了“以事业和目标鼓舞人,以榜样和成就激励人,以坦诚和民主团结人,以真诚和爱护关心人,以自律和示范感染人,以情感和制度管理人”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在上级与下级、学校与社会、整体和局部等关系中,充分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体现制度与情感的和谐。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扎扎实实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备、教、批、辅、考五个环节落到实处,各项工作有检查、有量化、有评比、有总结、有奖惩。学校以教改为契机,积极倡导“互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学得舒畅,学得主动,在活动中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知识积累中不断成长。 目标管理 风劲正扬帆。在四大目标的基础上,实行精细化管理。从各科室、年级组、教研组,到每位教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期或短期目标。通过质量目标,激励人的上进性,调动人的积极性,使目标成为一种责任,一种动力,促使人们在跳摘桃子的尝试中,积极主动地摸索摘取的途径方法,体验摘到的快乐。通过月目标、周目标、天目标、节目标来保证总目标、大目标。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目标实施程度进行量化考核,督促小目标的完成,从而达到总目标的实现。
制度管理 渠深巨浪溅。以制度作保障,实施精致化教学。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为目的,出台了《平凉二中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教育教学质量奖惩条例》、《教案及集体备课制度》、《教师继续学习制度》、《周反馈及周碰头会议制度》、《“三名工程”(名教师工程)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积极推行了中层领导聘任、教师签到和坐班、集体备课、年级模块化管理、班级日志和年级组周碰头会议等制度,同时还改革了高考奖励制度,实行教学过程全程动态管理,使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规范有序。
过程管理 铁杵磨成针。学校主要以弱科补救为突破口,构建了新型校本教研模式,以备课组为核心开展分级补弱工作,以学生为研究主体,通过统一标准的水平测试、学业成绩的客观分析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估结果,同时参考学生个性特点、情感态度等因素,对学生准确定位,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补弱计划,实施有效的补弱措施。校领导参加听课,参与学生反馈,总结成绩与不足,同时注重目标学生的提问和点拨指导,确保补弱工作扎实有效。 园丁篇 智高勤耕耘 学精写长卷 如果,一个生命失去了精神的支撑,就如同瘫痪的蠕虫等待生命的耗尽,如果,一个单位失去了精神的支撑,就如同散落的沉渣难于再铸辉煌。作为启人心智、传道授业的育人机构,精神的塑造尤为重要。平凉二中特别重视塑造精神家园,学校通过抓德促艺,培养平凉二中精神,使得班子队伍、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增强了团队的整体力量,为学校跨越式发展蓄积了强劲的助推力。
二中历来就有打造精良师资的传统,有“严谨治教、求精务实、追求卓越”的良好教风,五十年云集了一批批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卓越教师,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深谙“光荣、责任、奉献”的深刻内涵,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张奋行、张兴广、魏兴智、牛旭峰等13名国家级、省级特优教师身上,可以找到先哲孔子清贫、艰辛、忙碌和隐忍的身影,他们那种既有风骨又充满灵性的品格正是二中精神的浓缩,其神髓越千载而相接,历百代而共鸣,作为新一代二中人,他们把创新性的传承学校文化当作一种责任,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借助于榜样的感召,唤醒教师专业成长的激情。
他们立足校本教研,加强校本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在职教育培训,使全校教师的培训率达到100%。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对学校拔尖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抓师德建设,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抓教学常规,发挥工作中的示范性;抓终身学习,增强教学的后续力,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带头人。给张立中、边斌奎等29名教师压担子,定目标,通过做示范课、做专题讲座等形式督促激励,为其尽快成长为名师创造条件。 二中教师不仅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而且关注学校的发展。2005年5月,在校领导的积极带动下,老师们集资248.3万元,帮助学校兴建科技综合楼。
“科研兴教”是二中建设教师队伍的重要策略。他们把目光集中在中青年骨干教师身上,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帮助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督促并组织他们开展课题研究,引领他们在课题实践中体会研究的乐趣,并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中加大课题研究和论文的积分,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朱旭明,边斌奎等老师负责的3个市级重点课题研究取得突出成果,通过鉴定并获得优秀。孙富生,张立中,黄涛负责的3个省级重点课题,郭勇,朱文,董志龙负责的3个区级重点课题已正式立项进入实验研究阶段。王永兴等17名教师的21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刘建勇等28人的32篇论文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
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概括为“传家三宝”:一为“历史”。半百老校,源远流长,年轻一代在聆听历史回音中,找到了教育的根,教师的本。二为“名师”以二中教育中的旗帜性人物,特高级教师为代表的几代教师,可谓德高学精,在与他们“面对面”中,青年人读懂了什么是高尚。三为“校训”,“启智铸魂,光前裕后”激励着今天二中人再铸教育改革的辉煌,让园中百竿翠竹挺拔茂盛。拟定并实施《平凉二中师资建设五年规划和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着眼长远,鼓励教师努力钻研业务,历练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启动“青蓝工程”,实施导师制,组织100多名青年教师向48名中老年教师拜师学艺,有计划地安排其基本功竞赛和奉献最佳课活动,使其一年入门、二年达标、三年成为骨干、五年成长为硬邦邦的学科带头人,德艺双馨,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育才篇 树德屹高山 立行存风范 百业教当先,育人德为本,德才兼备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全面发展是人才的重要标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德为先,学为本,优为旨”的办学思想,把二中内涵建设的重心聚焦到育人工作上,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台湾著名企业家吴灿坤说:“我很喜欢‘天边的彩虹’,但我更重视‘脚下的玫瑰’。”二中领导认为,教育就是要还原人性中真实的一面,把一切优秀的品性都固化为人的习惯,这才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坚持面向全体,有教无类,奖优罚劣,救困扶危,关怀教育每一位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学校坚持开展“ 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创建活动;组织“爱我美丽校园,净化学习环境”,“我爱平凉二中”等征文比赛;举办“创建卫生学校,共建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与驻平武警8670部队开展共建联谊;创办了《校园采风》周报和校园广播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确立“全面发展与张扬个性兼修,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并重”的宗旨,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探索科学育人规律,培养一代新型人才。在管理上,坚持“人本”观点,遵循“科学+规范”,“严格+真情”的管理原则;在教育上,力求“课程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专长”;在教研上,突出群众性,凸现创新性,强调全员参与,展示价值实现,抓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线,努力构建“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与科研互动、课内与课外互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创新教育体系。
学校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关爱每一名学生;把民主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合作带进课堂,在合作中促进思考、创新;把成功带进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徐校长对教师说:“学生入学时的成绩只反映了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让他们体会到爱的力量,教师要学会关爱每一个孩子,通过教育使他们尽快找到自己的优势,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学校坚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观念,在具体教学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分层分类教育,“既要让学生吃饱,也要保证学困生吃好。”每学期都要求班主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把此纳入班主任的工作考核,达到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目的。不重视升学率的领导太幼稚,只重视升学率的领导太肤浅,平凉二中班子认为,不能把抓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简单的对立起来。学校努力寻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佳契合点,在打破应试教育心理阴影的基础上,广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突显其“内涵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彰显爱好特长的舞台,培育和谐、健康、科学、文明、淳朴的校风和学风。为此,学校开办了特长班,成立了中学生男女篮球队,田径队,组建学生艺术团,管乐队,教师合唱团等。各种活动,不仅使学生的个性情绪得到了宣泄,而且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
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学生陈梦娇获数学竞赛二等奖,白雪获英语竞赛三等奖,慕 楠获甘肃赛区二等奖。舞蹈《傲雪》在市歌舞大赛中荣获得二等奖,并被多次选送参加市区各类庆典活动。在2005年和2006年全市素质教育成果展中,学校选送的近百幅书画作品、手工作品及课件教具受到一致好评,排练的文艺节目在汇演中,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并荣获综合一等奖,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成功的花环历来由荆棘编织而成。无论是微小的变化,还是辉煌的成绩都凝聚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凝结着平凉二中广大教师的辛勤汗水,汇聚着四千多名莘莘学子的拼搏与努力。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高唱着新时代催人奋进的凯歌,勇于开拓、迎难而上的平凉二中,正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激情,与时俱进,劈波斩浪,向更快、更高、更强、更美的未来奋勇前进。
侯继军,男,1971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甘肃平凉,全日制大学,工学学士,在职研究生,管理学硕士,高级政工师,1993年 7月参加工作,200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航天局办公室主任。
王永升,男,汉族,中共党员,甘肃省平凉市人。1970年10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平凉市第二中学。同年考入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1993年7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为飞船着陆场高级工程师。
吴佳松,男,1967年5月18日出生,党员,现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团工委副书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张梦涛,男,汉族,1970年10月生,甘肃正宁人。任兰州商学院学生处副处长。2006年4月在省教育厅高教处挂职副处长。
臧东祥,1971年10月出生,现任: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全国质检系统信息化专家。
刘惠君1959年生,1974年平凉二中毕业,1993年在平凉市创办甘肃省平凉痔瘘专科医院,为平凉市及周边地区数万名肛肠病患者解除了病痛。该院从小到大,目前已成为陇东地区唯一一家专治肛门大肠疾病的专科医院。医院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2002年在甘肃平凉创办平凉首家平价医药超市,曾在国家级核心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获省、地级科技进步成果奖七项,曾两次应邀赴日本学术交流
实现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实现“三名工程”的目标;
实现高考成绩进入全市八所重点中学前列的目标;
实现省级示范性完全中学的目标。
地址: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大道东
2021年11月23日,被教育部办公厅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传承项目书法、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