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革命

更新时间:2023-08-31 02:00

康乃馨革命(葡萄牙语:Revolução dos Cravos,英语:Carnation Revolution),又称四·二五革命,是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于1974年4月25日发生的一次军事政变

事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欧洲国家纷纷自愿或被迫放弃其殖民地。葡萄牙安东尼奥·德·奥利维拉·萨拉查极右派政权却拒绝放弃其殖民地,因此它仍然维持着庞大的殖民帝国。葡萄牙尝试抵抗殖民地发起的非殖民化浪潮,并因此爆发了葡属殖民地独立战争(1961年-1974年)。长久的战争和庞大的军费令安东尼奥·德·奥利维拉·萨拉查政权失去了很多葡萄牙人民特别是中下级军官的支持。

事件过程

一些中下级军官组成了“武装部队运动”(Movimento das Forças Armadas,简称MFA),于1974年4月25日在里斯本发起政变,期间并有很多平民自发参与。在政变期间,军人以手持康乃馨来代替步枪,康乃馨革命便由此而来。此革命推翻了20世纪西欧为期最长的独裁政权(42年),之后引发了两年混乱的“过渡时期”,政府更替频繁,10年内更换15个总理。

事件影响

葡萄牙

与普通暴力革命相对比,葡萄牙康乃馨革命者采用和平方式来达成目标,而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获得成功。为纪念此日,葡萄牙把4月25日定为自由日。

澳门

1557年葡萄牙进攻广州失利后,明朝当局曾将澳门租借给葡萄牙商人。而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永居管理”之地。

1974年葡萄牙革命成功,葡萄牙政府宣布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并首次提出将澳门交还中国。由于当时不具备适当的交接条件,时任总理的周恩来提出暂时维持澳门当时的状况。1976年,《澳门组织章程》和《葡萄牙共和国宪法》先后颁布,承认澳门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国领土”;1979年中葡建交,之后于1987年葡中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为后来解决澳门前途问题打下基础。为纪念此日,澳门市政厅将南湾湖两处街道,命名为四月二十五日前地(Praceta 25 de Abril)及四月二十五日街(Rua 25 de Abril)。澳门回归前,自由日为澳门公众假期,回归后被取消。

原本葡萄牙在澳门有驻军,而葡萄牙驻澳门军队在康乃馨革命爆发后全部撤出,澳门于1976年1月自立军事化保安部队。

东帝汶

由于康乃馨革命的影响,葡萄牙当局宣布放弃所有殖民地,其中包含东帝汶。而东帝汶的葡萄牙驻军撤出后,印度尼西亚苏哈托政权派兵侵占东帝汶;由于受到葡萄牙殖民文化影响、信奉天主教东帝汶人,对印度尼西亚以穆斯林组成的伊斯兰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爆发了长达24年的独立战争,直至1998年苏哈托政权倒台;东帝汶于1999年通过独立公投,并于2002年正式独立及加入联合国

非洲

葡萄牙曾据有的殖民地,如非洲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地,自从葡萄牙当局在康乃馨革命爆发后宣布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放弃海外殖民地后,葡萄牙殖民政府与驻军也连带撤出,导致世界各殖民地纷纷脱离葡萄牙统治独立,非洲前葡属殖民地一独立就陷入权力真空,各派系与被卷入的周遭邻国爆发了内战;前殖民地莫桑比克、安哥拉独立后即爆发多年内战,尤其是安哥拉内战,交战双方分别获得古巴南非的支持,一度加剧了内战情势。葡萄牙被迫收容多达100万葡裔难民,在葡萄牙称之为“归侨”(Retornados)。

民主化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将此次革命视为第二次民主化与第三次之间的分界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