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

更新时间:2024-11-05 18:28

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地理环境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约一千米处,是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子午岭南北而行,北为“子”,南为“午”,故称“子午岭”。桥山总面积566.7公顷,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山上林木茂密,古柏覆盖面积为89.1公顷,计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载:“桥山,《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清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载:“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

沮河由西向东呈U形绕桥山而过,站在山上朝下看,东边有河,西边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穿过,故此山名桥山,黄帝陵因山而得名桥陵。

1992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黄帝陵风水轴线”一文,文章说:“黄帝陵风水轴线就是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并与印台山山峰之间构成一条连线,黄帝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是以此为轴线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这条线上”。这条连线是西北至东南走向,也就是说,黄帝陵陵冢的坐向不同于后世帝王的正北正南(坐北朝南)或正西正东(坐西朝东),而是依据地理,背向西北,面朝东南,同桥山、子午岭和号称龙脉的昆仑山走向完全吻合,即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历史沿革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

桥山在远古时代为有蟜(jiǎo)氏居地,称作蟜山;黄帝时代称作“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黄帝因此而得名“轩辕”,黄帝城中宫即位于此,以后演变成桥山

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的丰功伟绩理所当然地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

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汉朝建立伊始,汉高祖刘邦便颁诏于天下——“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祀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其后汉武帝亲自祭祀黄帝陵,《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和《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载:“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元封元年(前110年)冬,汉武帝领军十万北巡朔方,返回时专程来到桥山,祭祀黄帝之冢。这是正史中第一次记载黄帝陵。

唐宋以降,因各朝皇帝的重视,不断整修添土,使陵冢有所加大。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鄜坊节度使臧希让上奏:“坊州有轩辕黄帝陵阙,请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得到了代宗的批准,唐王朝在桥陵大兴土木,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大规模修缮活动,修建黄帝庙,并栽植柏树1140株。从此,祭祀黄帝升格为国家大典,桥陵也成为了官方唯一指定祭黄场所。这不仅有助于规范祀典,更在客观上起到了加强政治统治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包括黄帝陵在内的前代帝王陵寝已经出现了“樵采不禁”的情况。而祭祀的建筑“隳毁”,则让正常的祭祀活动无法进行。为此,宋太祖赵匡胤一即位,就于建隆元年和乾德初两次下诏,规定黄帝陵及炎帝、高辛、唐尧、虞舜、夏禹诸陵“各置守陵五户,岁春秋祠以太牢”,“隳毁者修葺之”。开宝二年,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地方官员上书朝廷,宋太祖降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黄帝行宫,即今址。

嘉祐六年(1061年),宋仁宗赵祯下圣旨,责成坊州(今黄陵县)地方官员,发动黎民百姓,当年种植柏树1400多棵,同时抽调三户人家,免除一切徭役赋税,专门在桥山看护和种植柏树。并勒石成碑置于黄帝陵前,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保护黄帝陵的官方文件。

泰定二年(1325年),元泰定帝颁布保护黄帝陵庙敕令,并刻立《禁伐黄陵树木圣旨碑》,记载元泰定帝颁发保护轩辕庙建筑、禁伐桥陵树木,并免除宫观、寺院所属地税、商税,对破坏桥陵之人,官府加重处罚的圣旨。此碑亦为中国现存唯一的关于黄帝陵的元代碑刻,是研究宋元时期黄帝陵的珍贵实物资料。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元惠宗降旨,重修轩辕庙西侧被大火焚毁的保生宫。

明代将桥山黄帝陵列为国家祭典,祭祀从未中断。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朱元璋降旨祭祀黄帝,修缮黄帝陵庙,同时在轩辕庙设立五品护陵官二人,后由县令兼任。这一做法为后世沿用,县令兼护陵官成为制度。朱元璋不仅安排大臣代表自己前来祭祀黄帝,还拔高了当地的行政级别——明代县令多为七品,由于中部县县令要兼任黄陵护陵官,所以按照五品对待。洪武七年(1374年),造轩辕黄帝坐像;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世宗朱厚熜修葺轩辕庙;明天启元年(1621年)秋,明熹宗朱由校整修黄帝陵庙;明崇祯九年(1636年),中部县知事重修黄帝陵庙。有明一代,共存留御制祝文碑21通。

顺治三年(1646年),清世祖顺治命使祭祀黄帝陵,并对黄帝陵庙进行了清代第一次维修。此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先后派员赴桥山黄帝陵,进行了三十多次祭祀活动,大修九次。其中,康熙年间维修三次,雍正年间维修两次,乾隆年间维修一次,嘉庆年间维修一次,道光年间维修两次。清代沿袭明代制度,对黄帝陵的祭祀一般为三年一大祭,多是皇帝派专员致祭,仪式更为隆重,规模更为宏大。常祀之外,又于皇帝登基、太后寿辰、水旱灾害、五谷丰登、弭除边患之际,更增特祭。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于陵前题碑“古轩辕黄帝桥陵”。自此以后,桥陵之称更为闻名。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孙中山先生委派要员专程祭祀黄帝陵,并亲自撰写祭文,颂扬“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发动侵华战争。为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一致对外,各地爱国志士倡议民族扫墓之礼。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四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致祭于黄帝陵,并确定每年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公祭黄帝陵。同年,谒陵道重修并通车。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各派代表前往黄帝陵共同祭奠。毛泽东亲撰《祭黄帝陵文》,宣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成为昭告列祖列宗、团结抵御外侮、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铮铮誓约。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陕西省政府急令设黄帝陵庙管理所,主任由中部县长兼任;同年秋天开工维修黄帝陵庙,“凡大门、享殿、围墙及聩缺者”,均在这次维修之列,而“崇闳之制,尚有所待”;次年三月,整修完毕。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考虑到黄帝声名远播、威名远扬的无比崇高地位,加之为了与陕西蒲城丰山唐睿宗之桥陵相区别,遂改桥陵为黄帝陵。自此以后,黄帝陵一名沿用至今。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冬,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黄帝陵”三个大字,命人勒石成碑,置于黄帝陵墓之前。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为整修黄帝陵庙,成立黄帝陵修建委员会,向社会募捐,扩建黄帝庙大殿等。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国民政府将中部县易名为黄陵县,更突显了黄帝陵的独尊地位。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请周恩来总理部署对黄帝陵进行维修保护,并委托郭沫若同志题写“黄帝陵”碑。1959年至196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拨款整修黄帝庙大殿;1962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1964年,重修碑亭和大门;1976年,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拨款修缮山顶祭厅、黄帝庙大殿和围墙。

1978年以后,陕西省将黄帝陵列为重点维护整修单位,先后于1984年、1987年进行过两期工程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远万里,奔赴桥山,共祭黄帝陵。1988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为黄帝陵题词:“炎黄子孙”。1992年以来,陕西省对黄帝陵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

1993年清明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黄帝陵题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994年起,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专程来陕参加公祭活动。陕西黄帝陵祭典的至上性、持续性和唯一性,得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一致认可。

1998年和2000年,分别由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何厚铧亲笔题写的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相继在黄帝陵落成,是追本溯源的文化认同的诠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向心力量。

2016年02月25日,陕西省向全球发布黄帝陵标识,标识以毛泽东主席委托郭沫若题写的“黄帝陵”和习近平总书记“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主视觉,表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突显了黄帝陵的崇高伟大。

2016年04月03日,“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开幕。本届学术交流会是陕西省“丙申(201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景观

黄帝陵景区主要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

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

文物遗存

轩辕庙内现存祭祀保护碑刻124通,其中有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奉旨栽植松柏1413棵记事碑,元泰定二年(1325年)禁伐黄帝陵树木圣旨碑。祭文碑刻46通,均是御制祝文。所谓御制祝文,就是皇帝亲自颁发的祭文,代表的是国家级祭祀,其中有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碑,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祭黄帝桥陵碑,以及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派代表团带上他新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前往桥山致祭轩辕黄帝陵的碑石等。

黄帝脚印石

宋圣旨碑

元圣旨碑

明御制祝文碑

清御制祝文碑

其他碑刻

陵园文化

综述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号称“天下第一陵”,又称“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

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

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1月,陕西省启动“黄帝陵祭典活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旨在弘扬传承中华文明,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维护黄帝陵祭典活动唯一性和至上性。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祭祀大典

据史载,从西汉起先后有多位皇帝亲临桥山黄帝陵祭祀或致祭文,如汉武帝唐代宗宋仁宗元世祖朱元璋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世宗明武宗明神宗明穆宗明熹宗、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现代有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亲笔祭文和题词。

祭祀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从唐代开始,祭祀黄帝成为国家制度。隋唐以前的祭祀中,黄帝的天帝身份相当突出;隋唐以后的祭祀中,黄帝的帝王身份更加受到重视。

祭祀黄帝的典礼有三种主要类型:一种是郊祭,包括举行祭天大礼。一种是庙祭,即在京师历代帝王祖庙举行祭祀;一种是在黄帝陵举行陵祭。在诸种祭祀黄帝的典礼中,桥山黄帝陵的祭祀是起源最久,最为重要的祭祀大典。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十月,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开历代帝王于桥山祭祀黄帝之先河。

大历五年(770年),唐代宗批准鄜坊节度使臧希让“坊州有轩辕黄帝陵,请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的奏请,将坊州(今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列为国家祀典。

开宝五年(972年),遵太祖赵匡胤旨意,规定桥山黄帝陵三年大祭一次。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亲撰祭文,并遣使至陕西黄帝陵致祭。这篇祭文,是现存祭黄帝文中最早的一篇,进一步确立了陕西桥山作为黄帝陵寝的唯一性。陵区至今仍系统完整地保存着记录当时明代皇帝皆屡遣朝廷大员致祭盛况的碑刻。明代朝廷礼部议定祭祀三十五位历代帝王的地点;祭祀黄帝之地,定在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并规定三年大祭一次,皇帝亲撰祭文,派遣大臣赴桥山祭祀。

清代沿明制,在桥山黄帝陵举行国祭,一般三年一次,此外尚有临时祭告。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阳节,同盟会祭扫黄帝陵,在祖先陵前宣读祭文,以表复兴中华民族之决心。

中华民国元年(1911年),民主革命先行者孙文先生为黄帝陵题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每年清明节都派要员到黄帝陵祭祀黄帝。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国共两党各派要员共祭黄帝陵,中共领袖毛泽东亲撰祭黄帝文,宣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中华民国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敬题“黄帝陵”三字,并勒石树碑于黄帝陵前。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4年,国民政府将中部县易名为黄陵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63年,陕西省继承传统,连续举行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后因“左”的思想干扰和文革动乱而中断。1980年以后,恢复了每年举行的黄帝祭祀活动,形成清明公祭、重阳民祭的惯例。公祭活动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省级领导主持公祭。参加祭祀活动的有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兄弟省市代表以及陕西各界代表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数以万计参加。

民间对轩辕黄帝的祭祀活动也是从古绵延至今。民间祭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和重阳节期间,北宋以来,民祭则多在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举行。传说这一天是黄帝乘龙升天的日子,故举办“民祭轩辕黄帝逸仙盛会”。农历九月九日清晨,黄陵方圆数百里成千上万的群众,端着贡物、抬着祭品,翻山越岭,齐聚桥山脚下。时辰一到,击鼓鸣钟,古乐齐奏,民众将牛、羊、豕三牲和各种供品敬献在陵前的供桌上,祭奠祖先,祈福祈祥。祭祀活动规模宏大而肃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外炎黄子孙回国拜谒黄帝陵的人数日益增多。他们千万里寻根问祖,不忘家乡故土,反映了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同根同祖的赤子情怀。

不同时代的桥山黄帝陵祭祀有不同的历史背景、祭祀观念和祭祀礼仪,但都体现了民族认同、国家统一、和谐振兴的中华民族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的主旨传承至今,绵延不绝。

“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2018年4月5日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

2019年4月5日,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

 

祭文节选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祭文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年)祭文

清顺治八年(1651年)祭文

清康熙元年(1662年)祭文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同盟会祭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祭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祭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国民政府祭陵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国民党中央祭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中国共产党祭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国民党中央祭文

文物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请周恩来总理部署对黄帝陵进行维修保护,并委托郭沫若同志为黄帝陵题写了碑名。

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提出整修黄帝陵,这是规模最大也是时间最近的一次整修。

1991年,陕西省政府对整修工程做出全面部署:成立重修黄帝陵建设工作筹备小组,成立有海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参加的全国性建设委员会,成立重修黄帝陵基金会,并确定由一位副省长全面负责。

1992年4月4日清明节,黄帝陵工程整修奠基,8月25日动工建设。整修工程规划确定了以黄帝陵、轩辕庙为重点保护范围,总体结构包括庙前区,庙品,功德场及神道,陵区,县城和外围景观六个区域,形成祭祀谒陵完整的建筑休系。

1992年—1998年完成一期工程,包括入口广场、印池、轩辕桥、桥北广场、龙尾道、轩辕庙门、停车场、庙前绿化、庙后公路、陵道神道、龙御阁等22个项目,累计投资人民币8300多万元。

2001年二期工程开工,包括祭祀大殿、祭祀广场、古柏防火、功德坛及大环境治理等项目,概算投资人民币1.5亿元。二期工程的主体工程祭祀大殿工程已经于2003年竣工,古柏防火工程已经于2005年完成。

2006年01月13日,备受海内外华人关注的黄帝陵轩辕庙区标志性建筑——祭祀大殿工程正式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黄帝陵二期整修工程已基本结束。

2009年11月23日,陕西省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陕西省黄帝陵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黄帝陵保护范围、执法主体、祭祀活动要求以及法律责任等,为黄帝陵保护立法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0年2月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陕西省黄帝陵保护管理办法》即日起正式施行。这是陕西出台的首部关于黄帝陵保护的地方性规章制度,为黄帝陵的保护管理、规划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13年01月27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积极推动帝王陵保护立法工作。这是陕西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立法保护帝王陵。

2013年9月23日,陕西省政府法制办全文公布《黄帝陵保护条例(草案)》(简称《条例》),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条例》的修改意见,标志着自2010年2月1日生效的《黄帝陵保护管理办法》将被《条例》所取代,以提升黄帝陵保护管理的法规要求。

2014年,国家文物局决定将黄帝陵保护上升为国家法规,由国家文物局牵头制定黄帝陵保护行政法规。

2014年2月,陕西省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黄帝文化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黄帝文化中心建筑设计方案》,标志着黄帝文化园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014年5月6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黄帝陵抢救保护修复工程立项的请示》(陕文物字〔2013〕216号),原则同意黄帝陵抢险加固保护工程立项和意见。

2015年02月10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呈报黄帝陵保护规划立项的请示》(陕文物字〔2014〕104号),原则同意黄帝陵保护规划编制立项。

2015年06月30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黄帝文化中心建设项目选址的请示》(陕文物字〔2015〕155号),原则同意黄帝文化中心建设项目选址方案。

轶闻传说

帝陵传说

传说黄帝乘龙升天时,臣民们挽留不住,以致把黄帝的衣襟、靴子和宝剑都拽下来了。臣民们为了纪念黄帝,便把这些遗物都埋在桥山之巅,这里便成了黄帝的衣冠冢。从此,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祭奠。黄帝在乘龙升天飞经桥国上空时,还特意让巨龙停下来,为了再看一眼自己亲手栽下的那棵柏树。临行时,又随手把群民送给他的干肉块扔下来,落在自己栽种的柏树上。传说黄帝手植柏树干上长的24个疙瘩,就是那时黄帝扔下的肉块变的。

那时,桥山顶上没有树木,是光秃秃的一片。群民在黄帝陵前祭供的食物,常被飞禽走兽抢食一空。看到这种情况。群民心里很不安。有位名叫青山的老人,便在黄帝陵冢周围栽种了很多树,想用树的树叶把陵墓遮挡起来,青山老人整天挖树、栽树,忙个不停。时间一长,被九天玄女发现了,她回到天宫便把此事禀告玉皇大帝。玉帝说见青山老人对黄帝一片赤心,命九天玄女把王母娘娘收藏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籽,撒在桥山上,第二年春天整个桥山沟沟岔岔,山山峁峁,都长出了绿盈盈的柏树苗。

桥山古柏一代一代保护,康熙年间,有一位县令想知道桥山到底有多少棵古柏,曾令人普查了七七四十九天,结果没有数清,只好作罢。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中部县的县长卢仁山调集一个民团,把桥山划地为段,编列号次,命士兵按树贴号,错者罚大洋五块,打40军棍。历经19天详细普查,才得查清桥山共有古柏61286棵,并将这一普查结果正式载入了黄陵县志。

黄帝脚印

相传黄帝时期,当初没有衣帽,更没有鞋袜,不是用树叶遮体,便是以兽皮缠腰。黄帝也和其他的群民一样,腰间缠着兽皮,光着脚板,长年累月奔走各地,为民造福。每到冬天,天寒地冻,黄帝出外巡察时伤脑筋光着双脚。

有年冬天,黄帝出外回来,脚冻烂了。穿木屐不方便,黄帝身边的一位名叫素雀的女子偷偷用麻布给黄帝缝了个布筒。黄帝在脚上试了试,太短小了。根本穿不上。即使如此,黄帝也不见怪,还表扬了素雀的创造精神。素雀却十分难过,有一次她去河边担水,发现黄帝独自一人从河滩走过,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素雀仔细一看,心里亮了。原来黄帝的脚特别大,如果按脚印做下去,就不会再小了。于是素雀担完水,取来石刀,在黄帝脚印四周的胶泥上划了四方格,晒干后,捧回家,放在了石板上,然后按尺寸做成了一双软木作底、麻布作帮的高筒靴子。黄帝试穿后,觉得很满意。人类第一双高筒靴子就这样做成了。黄帝十分珍爱这双靴子,平时舍不得穿它,只是遇到节日或开庆功会时才穿上它。

黄帝乘龙升天时,臣民们收藏在黄帝东宫。到了近代,这块刻有黄帝脚印的青石板被移到轩辕庙院内。

祈仙台

传说汉武帝刘彻,一心想当神仙,为此天上玉帝曾和天宫诸神商议过多次,准备将他点化成仙,因为他在抗击匈奴、打通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等方面都立下了功劳。但是,汉武帝想成神仙的心情过于迫切了,结果适得其反,他在祭奠黄帝时,在桥陵对面修筑了一座比黄帝陵还高出一半的“九转祈仙台”(后人称“汉武仙台”)。这一下可触怒了天宫,玉帝和诸神都认为汉武帝太狂妄自大,竟敢把祖先都不放在眼里。玉帝盛怒之下,用朱笔一挥,就把汉武帝即将到手的仙籍取消了。汉武帝梦中知道此事,心中甚为不平,几天几夜都没睡好觉。于是,他便以一代天子的名义,写信质问玉皇大帝。玉帝看罢,给汉武帝写了这样一封信:

“……你刘彻,16岁当上皇帝,一心只想成为神仙,为此干出许多蠢事,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遭方士栾大欺骗。栾大骗术败露之后,你又不顾翁婿之情,一气之下将栾大杀死,给女儿造成终身痛苦。之后不久,你又被方士公孙卿这一大骗子所迷惑。这一切天宫都没有和你计较。谁知为了李陵事件,你又给司马迁施以‘宫刑’,欲置司马迁于死地,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忍辱偷生,坚持把《史记》写成,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著作。就这样,你还不放过司马迁,到处派人搜查《史记》原稿,准备焚毁,多亏倩娘尽力设法,才使此书得以保存。你作为一国之君,竟无一点容人之量。你妄自尊大,目无祖先,修筑的祈仙台竟然高过黄帝陵。你的所作所为早已失去成仙资格,更休想乘龙升天!”玉帝把信写好后,交给九天玄女,玄女乘汉武帝病中睡沉的时候,把信悄悄地放在他的枕边。汉武帝醒来看到信后,悔恨地说:“唉,一切都晚了!一个人不论作什么事情,都不能过头。不管你是一朝天子,还是平民百姓,做过了头都不会得到宽恕的”。说罢,瞑目而逝。

旅游信息

门票交通

位置: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

时间:07:30—18:30

门票:旺季价格:门票75元(包含景点:黄帝陵,轩辕庙)淡季价格:门票50元

交通:西安火车站广场南侧的汽车站有车直达黄帝陵,车程约4小时,车票20元

免费政策

2020年2月,为感谢全国医护人员的坚守奉献,自疫情消散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区向参与武汉“抗疫”一线救援工作的全体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及各行业志愿者们免费开放。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参加救援工作的全体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及各行业志愿者凭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或医师证、护士证、军官证)及参与武汉一线救助工作相关证明(单位、社区介绍信或相关机构证明),在出发前十天登录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网站进行预约登记,同时将相关材料和到达时间、同行人数、在延活动时间发送到延安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中心邮箱,以便当地提前做好行程安排。

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