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6 12:23
张志淳,字进之,自号南园野人。其籍贯,有不同记录,或作江宁人,或作永昌人。其实是误解明代籍与贯所致。明人所谓“贯”,相当祖籍,而“籍”则是现居住地役籍。《明一统志》卷87“其先江宁人,洪武中,迁金齿司”,此说比较可靠。张志淳的曾祖父张杰是应天府江宁县(今南京)人,因“诖误”,洪武末年谪戍云南金齿司,成为云南职业军人(卫籍,也称“军籍”)。金齿司,全称“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洪武二十三年(1390),因百姓少,撤销了原有的永昌府建制,升卫为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所以,据明代进士题名录均作“张志淳,云南金齿司,军籍,应天府江宁县人”。
明代军人系职业军人,长子要继承军人职业,但庶子可以走其它人生之道。到张志淳父亲张昺时,“家日饶裕”,张家进入富人行列,同时开始走读书之路。张昺是明代保山建学初期的名师,有《地理撮要》、《纯庵稿》等重要著述。又是保山万民称颂的慈善家,支持兴办学校,并“以千金置义田于蒲缥”,对生活贫困“不能婚、葬者”都给予接济;对无依靠的孤儿都安排住所,教学技艺,长大后为之婚配;“孀居者皆有常给”;而且行善之后不愿让人知道,拒绝报答。对家族中有不良行为的人严加教育管束,“必令改之而后已”,特别反对酗酒。张昺卒后,葬在太保山后的大宝盖山岗。
受家庭影响,张志淳自幼聪慧好学,酷爱诗文书画,“六艺咸通”。22岁参加云贵乡试,中举第一名。成化二十年(1484),时年26岁的张志淳高中二甲第4名。弘治间,任吏部文选主事,历升选郎,用贤拔滞门无请谒,与天台黄元昭齐名。正徳初,擢太常少卿,提督四译馆,惩入馆贵族子弟多空名之弊,就是混文凭。他制定规章严加整顿,使这些贵族子弟“各肄其业”,于是“敝习一变”,受到时论的称赞。
张志淳是比较正直的官员,如反对兵部尚书刘大夏任用不学之小人张彩,为此得罪张彩。“及彩再附刘瑾,起为文选郎中,无何升佥都御史,即转吏侍,予遂有南都之行。”考张彩是正德三年(1508)任吏部侍郎。次年,张彩又进一步升为吏部尚书。这一年,张志淳名义上晋升南京工部右侍郎,实际上被排挤出北京官场。沈氏“欣然为之治装”以赴南京,张志淳甚感欣慰。五年,晋南京戸部右侍郎。这年八月,刘瑾党倒台。六年(1511),张志淳也被勒致仕,从此退出政治舞台。致仕原因,据说是“坐刘瑾党”。张志淳是否属刘瑾党,“无事迹可见,疑亦康海、王九思之类也”,此说有一定道理。
此后,张志淳居家27年。正德十五年(1520),张志淳曾替陶潜《陶靖节集》重版作序。次年,巡抚何孟春提出罢镇复府建议,张志淳大力支持了罢镇复府的重大改革。
嘉靖元年(1522),罢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止为永昌卫,复置永昌军民府(今保山市)。张志淳家族属永昌卫军队编制,故后多作“永昌卫人”。
同年,张志淳家庭传来喜事,16岁的幼子张合中云贵乡解第一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张合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寻改兵部职方司主事。嘉靖十二年(1533)春,寻甸府城成,张志淳为作《新建寻甸府城记》。同年,张志淳侧室狄印真卒,张合回家守丧。嘉靖十五年,服除,改吏部稽勋司主事,后调考功司。
嘉靖十七年,张志淳卒。不久,夫人沈善正也卒。张合与儿子张梧万里远送讣报入京,上疏恳请,皇帝特批,同意按三品规格建墓。张合等人按级别在保山县(今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庄房村)的黄竹山(入葬张氏后改名恩庆山,俗称张家山)建造了大墓,将张氏及夫人沈氏、狄氏埋葬于此,俗称“张大坟”。2004年发现时,已经被盗。主室两棺包裹着印花丝绸,北棺棺前绸中印有“正义大夫资治尹南京户部右侍郎张公柩”,南棺棺前绸中印有“大明制封淑人沈氏柩”。
2004年2月23日,保山师专(今保山学院)政史系历史学专业学生杨斌燚、李广周二人发现张志淳墓。杨斌燚(笔者)家住张家山(位于隆阳区汉庄镇,今兰城街道办事处汉营社区)背面的村庄,从小听说张家山的得名就因为“它是明代张(志淳)侍郎大有钱人家的山,上山埋着张大坟,规模宏大,故事传奇”等,上大学后凭着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专业的敏感,我和李广周同学结伴前去一探究竟。经过十数里的跋涉和荆棘丛林中踏察,于下午16时许在张家山村后约3公里的半坡上找到了传说中的“张大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历经风雨的石牌坊和杂草丛生的庞大墓园,我们进入墓园后,议论着仔细搜寻各种有效的历史信息,并迫不及待地寻找墓冢。随后,在墓园西面半坡发现了一土堆,走近一看土堆(墓冢)周围一片狼藉,“千疮百孔”,被可恶的盗墓贼破坏殆尽,随葬品无疑被洗劫一空。其中,墓冢的正前方被盗墓贼用炸药炸开了两个较大的盗洞,我们分别查看,李看北侧盗洞,我查看南侧盗洞,南洞开口不大,洞口是青砖支砌而成。突然,我发现洞内躺着一个黑乎乎的身影,透过昏暗的光线凑近一看,身影完整,还差点碰到其干瘪裸露的脚掌,我被吓得语无伦次的大叫“广周,僵(干)尸!”广周将信将疑地跑到我身边,我们徒手将洞口小心翼翼的稍作扩大,能将半个身子探进去(因盗墓贼的爆破垮落的砖石将该墓室添堵较高),发现躺在面前这一裸露的尸体,头发、面容依稀可见,躯体基本完整,表面乌黑并部分霉变,皮肤还具有一定弹性。经过一顿恐慌、惊讶、仔细探察后,我们初步断定该墓为明代名宦、文人张志淳墓葬的可能性极大,并分析该尸的可能性,李说:“会不会是犯罪分子杀人的近期抛尸?还是像非洲的木乃伊?”。我们更倾向于是干尸,但历史常识并没告诉我们南方地区尤其在这样湿润气候区有制作干尸的记载,更难有自然形成的可能性。我们意识到这个墓园必定是文物,不管尸体是何事,都毕竟是重要发现。怀着巨大的疑问和忐忑的心情,我们把洞口重新砌封起来,尽可能减少空气的进入加速尸体的氧化,随即不知疲倦一路小跑一边议论,赶回学校报告。天黑回到学校,我们分别向班主任张老师和专业教师王老师报告,但他们均持怀疑的态度,并给我们作了专业解释,他们讲的很专业很有道理,但我们忐忑的心情更犯嘀咕,十分不甘心。第二天一早广周和他的好友借来相机再次走到墓园,尽最大限度真实记下我们的发现,并迅速回到城里冲洗照片。带着照片我们再次向张、王老师汇报,他们看后十分震惊,迅速报保山市文物管理所、市文广局文博科并联系了保山日报记者戴老师。2月26日,我们带领专业老师和保山日报记者前往实地调查、采访,报道引起市区文管单位的重视, 3月1日前往专门调查,初步判断为明代张志淳之墓。3月17日,省文物处派专家闵瑞一行详细调查,确认古尸乃距今500多年的明朝张志淳之妻沈氏。3月26日,在昆明医学院副院长崔进及省考古所吉学平专家的指导下,古尸被接回现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处理。后经两年多时间,市区文物部门抢救性彻底清理发掘,其墓葬葬制、墓冢结构、主人身份、尸体处理方法等历史之谜得以揭示,一座规模恢宏的明代三品官墓园呈现于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