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7:32
张畅出身吴郡张氏,是南朝宋开国功臣张邵的侄子。其父张祎,历宦州府,官至琅琊王国郎中令。张畅和堂兄张敷、张演及张镜齐名,被时人称为吴郡张氏的后起之秀。张畅最初被吴郡太守徐佩之辟为郡府主簿。
张畅从吴郡主簿解职后,又被征召为扬州从事,出任衡阳王刘义季征虏行参军。之后又被朝廷任命为彭城王刘义康平北主簿、司徒祭酒、尚书主客郎。他还未上任,就被调任度支左民郎。不久被朝廷任命为江夏王刘义恭征北记室参军、晋安太守,又历任衡阳王刘义季安西记室参军、南义阳太守,临川王刘义庆卫军从事中郎、扬州治中别驾从事史、太子中庶子等职。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武陵王刘骏被宋文帝刘义隆诏令任命为安北将军、徐州刺史,镇守彭城,张畅则任其安北长史,领沛郡太守。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宋北伐失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南侵宋地,兵锋直指彭城。当时,太尉、江夏王刘义恭统领各路军队镇守彭城、泗水。在魏军抵达萧城,离彭城只有十几里时,刘义恭想弃城南逃,刘义恭召集彭城文武官员讨论了多日也定不下主意。此时历城人少而粮食很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建议用军车营组成函箱阵,两翼配上精锐部队,保护二王以及妃媛迁到历城,另分一些部队留给萧思话守卫彭城。太尉长史何勖不同意这个建议,建议把全部人马撤到郁洲,然后从海路回到京师建康。刘义恭撤离彭城的想法已很明确,只是不知该用哪一个建议,就再次召集众幕僚商讨此事。大家都恐慌得很,拿不出别的不同建议。张畅却义正言辞地劝阻刘义恭说:“如果有可能撤退到历城、郁洲的话,我岂敢不赞成这两个建议。如今彭城城内粮食匮乏,老百姓都想逃走,只不过因为城门紧锁,戒备森严走不了罢了。假若我们都出城啦,那城内的众人各自四散奔逃,军心涣散,我们即使想到要去的地方,又怎么能去得了。现在虽然军粮不多,但还没有到吃光的地步,就是用尽了到时可再作各种打算,哪有舍弃万分安全的地方而投向危险死亡之境的道理!如果你一定要执行逃走的计划,下官就死在你的马前。”武陵王刘骏也劝阻刘义恭说:“叔父既然是军队的统帅,要走要留我不敢干涉。我没有才能,作为一城之主,损失威严招来敌人,心中万分惭愧。如果弃城逃跑,我实在没有脸面再面对朝廷。我愿与此城共存亡,不能不听从张长史的话。”刘义恭听后,遂决定坚守彭城。
不久,魏军兵临彭城城下,拓跋焘遣尚书李孝伯与宋军交涉,刘骏派遣张畅出面应付李孝伯。在与李孝伯交涉过程,张畅颇有辩才,应对敏捷,话吐安祥温雅,风度仪表华朗不凡。李孝伯以及左右两旁的北魏士人都对他叹赏不已。后彭城南门遭魏军攻击,张畅率领士兵防御,身先士卒,魏军攻城不克,绕过彭城南下。次年(451年),拓跋焘从瓜步北逃时经过彭城,派人对城内喊话说:“我们的粮食用完了暂且回去,等到麦子成熟时会重新南下的。”刘义恭听后非常恐惧,紧闭城门不敢追击敌兵。到了麦子将要成熟的时候,刘义恭想派人预先收割麦子,聚民于坞堡以防备魏军,张畅支持镇军录事参军王孝孙据理力谏,使刘义恭放弃割麦聚民的计划。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宋文帝听说张畅屡次提出正确的建议,非常赞许他。该年刘骏调任南兖州刺史,出镇盱眙,但盱眙城刚经宋魏大战,内外城池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刘骏暂时仍留彭城,而命张畅先南下并修治盱眙城。后北魏声言要兵出襄阳,朝廷就调张畅担任司空、荆州刺史刘义宣的长史,领南郡太守。后来,文帝还想让张畅替代刘兴祖任青州刺史和彭城都督,但未实行。
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太子刘劭弑父篡位。三月,刘义宣在荆州举行哀悼仪式,随即举兵响应武陵王刘骏讨伐刘劭。张畅作为刘义宣幕府长史,位列荆州僚属之首,神情悲哀,在当时影响巨大,哀悼完毕,他换了衣服,穿着黄色皮褶子裤,出射堂选取精兵,其音容举止,无不让人瞩目,见到他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王玄谟乘车出营经过张畅落难之处,张畅就穿着抢掠过后残破的衣服挤到王玄谟车上,令王玄谟很不高兴。朝廷军的将士们都想杀了他,但被队主张兴世阻止,王玄谟于是派人将张畅押送京师建康。
孝建元年(454年)六月,张畅被押送到京师建康。朝廷将他送交廷尉受审,削夺他的爵位食邑,禁锢在左右尚方服刑。不久,张畅获得孝武帝刘骏的原谅赦免。复起为都官尚书,转侍中,代儿子张淹领太子右卫率。
孝建二年(455年),孝武帝任命张畅担任会稽郡太守。
张畅曾被吴郡太守徐佩之辟为主簿,徐佩之被诛杀时,张畅身着孝服骑马飞驰前往哀悼,为当时的很多人所赞赏。张畅弟弟张牧曾被疯狗咬伤,治病的大夫说要吃蛤蟆肉,张牧很不情愿,张畅笑着先尝了几口,张牧才因此吃了下去,不久伤口就痊愈了。
在刘义宣之乱被平定后的某次孝武帝与群臣的宴会中,何偃酒醉说到:“张畅真是位奇才呀,和刘义宣一起当逆贼,而最终却没有获罪。若果不是奇才,怎能这样!”张畅就回应说:“太初(刘劭年号)那时,是谁将自己家的门都涂成黄色呀?”孝武帝说:“为何要互相挖苦呢?”当时,官至三公的大臣家的门都会涂成黄色,以示飞黄腾达之意。而何偃父亲何尚之在刘劭弑父登位后,被刘劭拜为司空,位列三公,父子二人都得刘劭重用,但在孝武帝率军攻下建康,刘劭大势已去时,京师人人都逃了,何偃父子与婢妾也随即将家门前的黄色都洗掉,以迎新君孝武帝,故张畅这样讥讽他。
张畅生前十分喜爱侄儿张辑,竟然在临终前,向家人传达遗命要让自己与张辑合葬,当时的很多人在他死后都以此非议他。
今本《宋书》有张畅两卷列传,一是《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十九》有张畅本传,一是《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六》在记述张畅叔父张邵时,又附张畅传。按沈约《宋书》之史法,宋诸帝称庙号,而谓魏为索虏可知,《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十九》的张畅本传当为沈约原著,而《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六》的王懿(仲德)传、张邵传原文,由于唐宋之际亡轶,是后人根据《南史》、《建康实录》、《高氏小史》等史料补加进去的。大致可能由于《南史》在记张邵传时,将张畅附在张邵传后面,为《宋书.张邵传》作补者,也因照抄《南史》误把张畅也附在了张邵传后面,所以造成了今本《宋书》出现了张畅两传。
李延寿:有晋自宅淮海,张氏无乏贤良。及宋、齐之间,雅道弥盛。其前则云敷、演、镜、畅,盖其尤著者也。然景胤敬爱之道,少微立履所由,其殆优矣。
张牧,畅弟,官至后军长史。
张悦,畅弟,历侍中、南郡太守,曾支持晋安王刘子勋,后归降宋明帝,官至雍州刺史。
张浩,官至义阳王刘昶征北咨议参军。
张淹,浩弟,封广晋县子,官至光禄勋,支持晋安王刘子勋,兵败被杀。
张融,淹弟,仕南齐,官至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
张宝积,融弟,仕南齐、南梁,官至御史中丞。
《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十九》
《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六》
《南史.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