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04 07:24
张辽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湖中岛上,为衣冠冢,现存墓冢,张辽陈列馆、逍遥阁和渡津桥。现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逍遥津公园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张辽墓、包括建碑亭、墓丘、亭廊、三国故事瓯塑,更换铜质张辽塑像,使张辽墓景点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提高景点的三国文化内涵,整治公园环境等。
素称“三国故地”的合肥,由于魏、吴长达30余年的争夺,曾遗下众多与三国有关的故址。有证可考,有史记记载的就有三国新城、袁术墓群、筝笛浦、藏舟浦、回龙桥、飞骑桥、斛兵塘,以及古逍遥津与教弩台。
上述的故地遗址中,其中多数由于历史的变迁、战争与自然的影响,其踪影俱湮没不存。现保存较为完整、可寻可见的只有逍遥津和明教寺(教弩台)等几处。
逍遥津位于合肥老城区东北角,与教弩台仅一步之遥,以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而载入典籍。逍遥津又名“窦家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孙权率10万大军攻合肥未下,军还,为曹操守将张辽所袭。孙权退至此地,津桥已被拆除,孙权乘骏马飞越淝水脱险,后人名此桥为飞骑桥。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逍遥津占地31.3公顷。全园以水系自然地分为东西两园。园内景点密集,移步换景。东园为青少年活动区和儿童乐园。中间一片大草坪,为游人集结娱乐的广场。东南角是动物园,有珍禽异兽和千姿百态的水族。东北角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蘧庄和摇桨荡舟的的游船码头。西园以植物造景为主,配合建筑和园林小品,有梅花山、牡丹园、杜鹃园、藏幽园、盆景园、独秀峰等胜景,各种奇花异草,争妍斗艳。园内鬼斧神工的假山怪石、小桥流水、水榭回廊、楼台亭阁,皆相隔在举步之间。游人入园,曲径探幽,如入仙境。
现横挂在公园南大门上的匾额“古逍遥津”四字,系清末宣统皇帝的老师、太子少保陆润痒所书。园内不仅完整地保存一座曹魏大将张辽的衣冠冢,还有一尊横刀跃马的张辽塑像;东吴孙权败阵的飞骑桥也在园内恢复重建,更丰富了逍遥津的内涵意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始将逍遥津逐步辟建为公园,并将逍遥津以西的季家花园也延揽园中,1953年正式以“逍遥津公园”命名。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经营,逍遥津现已建成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综合性公园,成为合肥名胜古迹游览区和新“合肥十景”之一。
逍遥津公园占地31.3公顷,其中水面11.2公顷。公园呈扇形铺开,由水系自然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东园水域辽阔,草坪如毡,主要由青少年活动区、文化活动区、动物展区组成。内有儿童乐园、游乐场、草坪广场、逍遥湖、逍遥阁、渡津桥、文化宣传长廊、茶社设施等。
公园南大门是一座高近10米、三开间、牌楼式的仿古大门。大门上方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书“古逍遥津”四个鎏金大字,字为清状元、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手书。进入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尊持枪跃马的张辽青铜塑像。塑像高达5米,底座上有“威震逍遥津”五个大字。
公园主干道两侧是各种游乐设施及儿童乐园。还有自控飞机、旋转电马、电动火车、电动小汽车、空中自行车、碰碰车、双人飞天、海盗船、章鱼、飞椅和急流勇进等科学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各种游艺机械,从而构成了一个开放式、多层次和立体化的游乐世界。涉身其中,惊险刺激,妙趣横生。
位于公园东面的逍遥湖,水面开阔。凭岸临风,只见湖面波光粼粼、游船游荡,湖岸花香袭人,柳丝拂浪。湖中有三个岛屿,最大的一个岛上建有一座金黄色琉璃瓦双重檐亭,这就是逍遥墅,湖岸与岛有石桥相连。最小的那座岛,叫“螺”岛,还有一岛相传为张辽衣冠冢。岛上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湖的周围设有环状水上游览线,游人既可湖上泛舟,也可通过71米长、共有9孔的渡津桥登岛赏景,也可登临明三暗五,高达22米,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逍遥阁饱览湖光园景。
跨过连接东西两园的北津桥和南津桥步入西园,只见园内河道交织,曲径通幽,满目绿树红花。东南角为一椭圆形半岛。岛上的一组建筑称逍遥水榭,由水榭、方亭、游廊和太湖石假山构成,在浓密的树丛掩映下,颇具江南明清建筑小品的韵致。散步其中,低首四顾,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堪称闹市中的世外桃源。
离开水榭,踱过三折曲桥,一路行来,只见梅花山隐蔽在一丛丛梅花、桂花、丁香、紫荆、珊瑚和麻叶绣球后面。在不远处的牡丹园,四周的绿树繁花簇拥得各色牡丹益发华贵、富丽。园旁一池碧水,池畔建有四角尖亭,亭旁遍植桂花、腊梅等。
位于西园之中的盆景园,又叫藏幽园,占地2.4公顷。全园通过门、窗、池、廊、壁和植物被分隔成不同的空间。盆景廊将大小四个展室以回廊形式相连组成三合院。院内一池碧水,水面睡莲并蒂,金鱼穿游其间。盆景展区,展有五针松、罗汉松、柏、梅、榆等树桩盆景1000多盆、50多个品种。盆景园布局精巧,建筑和植物相互衬托,形成园中之园。
盆景园东侧的松柏林中有一隆起的高堆,为张辽墓。堆上有亭,亭内立碑(墓表),碑为方基圆柱,碑顶上刻“魏故都亭侯张辽之墓”九个篆字。堆下一条青石神道,两方门阙立于神道入口,神道两侧各有三尊狮、虎、羊石兽。所有石刻均为汉代风格,庄严肃穆,古色古香。
逍遥津公园不仅景色优美,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园内广植各种奇花名木。据调查,全园植物品种多达180余种,各种树木10257株,其中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树名木有麻栎、侧柏、桧柏、银杏、白皮松等多棵。生长在北津桥东50米处的一棵麻栎,高17.2米,胸径50厘米,东西冠径达16米,荫蔽面积足有4间屋子那么大。1980年和1982年,日本久留米市访华团向公园赠送的杜鹃、山茶、桧柏,也由双方共同种植在园内,象征着两个民族友谊长存。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这部脍炙人口的名著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吴志》中的记载,生动地描写了这一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以一首“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肥;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的七言绝句对当时的战况和情景作了生动的记述。
逍遥津公园位于今日合肥老城的东北角,园址古为淝水上的一处津渡。园名缘于古书《庄子》中的名篇《逍遥游》。公元3世纪时,魏、蜀、吴三国鼎立,合肥隶属魏国,是江淮咽喉,军事重地。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吴孙权乘曹操兴师西征汉中张鲁,合肥空虚之机,亲率10万精兵,企图一举攻占合肥,达到向北打开通向中原通道的目的。镇守合肥的魏国大将张辽,面对强敌压境、敌我实力对比悬殊的危难局面,临危不惧,履险如夷,毅然率领将士出击迎敌。在张辽英勇却敌精神的感染下,魏国将士众志成城,奋勇杀敌,以一当十,大败吴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战场遗址就在今逍遥津公园一带。
在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逍遥津这个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历经沧桑。宋代乾道年间,合肥城扩大,逍遥津被圈入城内。明代官僚窦子偁将逍遥津占为私有,改名 “窦家池”。清代康熙年间,逍遥津又被一王姓翰林所据,易名“斗鸭池”。光绪年间,易主为龚照瑗、龚心钊的私家花园。龚心钊自号豆隐,因此逍遥津又改名为 “豆叶池”。而后龚家花园屡经战火,日益破败。新中国成立前夕,园址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满目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