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04 13:21

德国教育体制主要是从中古世纪以后开始发展,起初,受教权只属于贵族以及神职人员,随后才逐渐普及至一般人民,使全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兴盛起来。而义务教育的传统则是建构在马丁·路德思想的影响下,普鲁士王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国民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

教育历史

在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德国曾作出重要贡献。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影响了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近代西方的教育视导、公立教育、义务教育制度实科教育师范教育、双规学制和双元制职业教育等,也大多起源于德国,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17~18世纪德国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德语学校的发展,世俗政权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强迫义务教育的提出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文科中学,主要训练德意志各封建公国的管理,以及预备担任学术职业,如法官、医生的人升入大学,训练未来牧师的任务降到了次要地位。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17世纪后半期的哈勒学园成为教育革新的旗帜,除教授古典语文之外,增加了德文法文以及数学和科学课程。高等教育以哈勒大学的改革中心,导致了一场新的大学运动,推动了德国大学都按照哈勒大学以及哥廷根大学的模式进行了改革。改革的结果是: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精神影响到大学的所有教学领域;研究自由、教学自由成为政府认可的大学的基本法权;学术报告替代了传统的依据标准材料照本宣科的教授方法,各种形式的课题讨论替代了传统的辩论方式;除哲学和天主教大学的神学院仍用拉丁语之外,在大学中一般都用德语作报告等。改革后的德国大学充满了活力,在德国的学术研究和国家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当时世界各国大学效法的典范。

当时的Volksschule课程是一个8年的教育,并提供当时早期工业化世界的所需,同时也因为新人文主义的产生,影响到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阅读、写作、算术,以及道德、责任、军训等。上层社会和富裕阶级的小孩通常进入4年的私立学校并接受一些大学预科的课程;而一般大众则几乎无法进入中等学校。

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引进了教师需要国家认证的资格(1810年),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1812年,普鲁士开始设置中等学校的升学考试(这在1788年已被发明);到了1871年,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接受了这种制度。

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开始变得较系统化和国家化。更多的学校被建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轻人。当时有数种不同的学校:

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

Real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Realschule ,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不过可以直接进入职场工厂工作)

Oberrealschule ,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苏联、法国、英国、美国)在各自的占领区设置他们自己想法的教育系统。当西德在1949年取得部份独立后,在其新宪法授与各州政府教育的自治权,而教育体制主要以联邦主义为其核心概念,强调各邦的文化独特性Bildungshoheit,因而至1955年之前,各邦皆致力于将每个地方不同的教育体系同化,使各邦皆有各自成体系的教育结构。但这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复杂和多样的学校系统,许多学生必须到其他不同的地方完成他们的学业。

随后人们开始针对教育体系的发展与结构进行一些讨论与研究,在1973年时便产生了第一个“教育计划Bilsungsgesamtplan”,主要致力于教育体系的改革与扩大发展,然而这个计划的许多目标都尚未达成,因此德国直至今日都还持续进行教育改革的脚步。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有其自己的教育系统(参见:东德教育),整个共和国的教育系统基本上是标准化的,这个系统在1990年代初期被废除,不过在德东各州仍有一些影响力。

体系结构

德国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五个部份:

教育体制开始的前四年,有些邦是六年或是在第五以及第六年有独立的

Orientierungsstufe。

在结束小学阶段後进入此层级,主要分为三个类别:

职业预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Gymnasium。

衔接文理中学第二级初阶的学生以及职业教育再深化的教学内容。

分为传统大学、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等形态。

含括现行学校教育体制以外的教育范筹,以及非制式规定的、私人性的、职业性的继续教育。

初期教育

德国基础教育层级的学校为小学Grundschule,凡是在当年六月30日前满七岁的儿童皆须进入小学就读,此为义务性教育不可拒绝。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措施。 在大部份的邦里,小学为四年制,只有柏林与勃兰登堡为六年。

在这个阶段的最大特色即是不给于孩子功利的分数成就导向Leistungsdruck,因此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并没有各科成绩单,而是以老师评论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所以对于需要学习能力或学习成效较差的学生则是采取加强措施而不是留级制度。除此之外,针对国小的课程也有些新的改革,例如在外语课程上也实用许多;而且在教学方法上则是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的实践,而非专业性的知识授予,例如像是自我自由工作、主题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另外,小学的课程型态也反映出现今的社会现况的改变,例如:全面性的半天课程、跨年级的课程,以及班级中学生程度的异质性等…。

中期教育

第二级初阶也可称为“中级”,主要有几个分类: 职业预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初阶Sekundarbereich I des Gymnasium,还有综合中学Gesamtschule。 其毕业学位为综合中学毕业证书Hauptschulabschluss,或是中级文凭mittleren Reife,而这也是文理中学进阶的必要条件之一。

职业预校

职业预校起初是由国民学校进阶级Volksschuloberstufe,而从1964年更改为此名。 其发展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并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的面向。虽然原先强调的是在职业上的实用价值,然而却产生许多问题与批评,例如: 在职业预校中只有少部的学生有实际上学,但他们绝大部分都有着较弱势的社会背景,或是德语并非其母语等严重的问题。 以学生人数比而言,在乡村中,职业预校学生的比例远高于城市;像在Bayern邦与Baden-Württemberg邦的学生就占了30%;为因应这样的情况,教育委员会Kultusministerkonferenz决议,开放实科中学与职业预校的转学制度,以强化职业预校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科中学

实科中学是仿效普鲁士的中学而建立,因应较高等的职业教育需求而生,而且实科中学也一直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典范,具有良好的教育成效,其学生的来源背景主要是社会的中产阶级,其成功因素是奠基在两方面: 一方面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重视德国转形成第三级产业的社会背景;另一方面由此毕业的学生可获得中级文凭,并具有许多选择发展的可能: 可以选择较高等的职业发展;也可以继续升学,例如进入职业导向的文理中学,因而往高等教育体制迈进。 所以实科中学在德国为教育体制中发展较成功的学校类型

文理中学

在1955年的Düsseldorfe Abkommen条约中规定,凡是走向普通高级中学导向 者,皆称为“文理中学Gymnasium”, Gymnasium此字的概念是缘由于希腊时代运动、辩论的场所,引申为所有哲人的聚集之处。因此此类型中学有浓烈的人文主义背景,过去主要以古老语言或是非职业性教育内容为主题,但至1990年以后,愈来愈多的学生在第二级初阶的选择上,走向文理中学,因为这是一条最容易获得高中毕业考Abitur通过文凭的路,并且可以直接进入所有高等教育学校类型,不论是职业教育体系、技术学院或是大学。

综合中学

综合中学是以“机会平等”为其创办基础,希望所有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不会只因某些科目的成绩不理想而丧失更佳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依据个人的偏好与兴趣考量来发展,不会如社会淘汰的机制一样,因为弱势而失去更好的发展。 但是反对者却从实际层面来进行批评: 过多的学校类别在工业国家中是十分罕见的;另一方面,综合中学生的竞争力也受到挑战。 综合中学主要分为两类: 整合性综合中学integrierten Gesamtschulen,在这里学生完全整合,没有成绩分组;另外一类则是也就是协和性中学kooperativen Gesamtschulen,在这类学校里,学生在部分科目中,必须依据成绩分组上课。

进阶教育

第二级进阶也可称为“高级Oberstufe“,其中主要包含职业教育体系的双元制度 以及文理中学的高年级,也因应愈来愈多文理中学毕业生想要接受职业教育的训练,所以有许多职业领域的学科也逐渐移转至高等教育的范畴中。

文理中学

从第11年级开始进入文理中学的高年级阶段,依据各邦的规定不同为2至3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授课方式采取课程制Kurssystem,也就是学生可以依据其喜好与发展方向自由选择学习课程与重点科目,并以此作为进入大学院校的准备。文理高中与综合高中的高年级均具有相同的资格条件进行高中的毕业考。除此之外,因为愈来愈多文理中学毕业生选择进入职场工作或是继续接受职业教育,所以许多文理高中也针对新兴职业或热门工作需求的重点科目进行发展,以缩短在校学习的年限,并将原先的教学方法做更新,来因应学生意愿与社会需求的新趋势。

职业学校

德国职业教育的类型,依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有不同新的发展,而德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到18岁,因此为了符合工作领域上的各项专业以及强制学习年龄的要求,有许多针对不同的情况所设立的学校,例如:职业学校Berufsschule、职业专门学校Berufsfachschule、专科学校Fachschule等...各种职业学校的类型。

除此之外,文理高中也因应社会工作需求,提供各种相关于职业的重点科目培养,如:以科技教育为主轴的高中Technisches Gymnasium、以经济领域为主的高中Wirtschaftsgymnasium、还有高级专业学校Berufsoberschule等...,由此毕业的高中生具有领取高中毕业文凭Hochschulreife的资格。

高等教育

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大概含括了340所高等学校Hochschulen,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大约有160所的大学、神学院、教育学院以及艺术学院,每年约有3/4的大学生都是集中在这里学习;其余的学生则分属于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职业技术学校Berufsakademien,等相关领域。

综合性大学, 通常称为Universität,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这类学校可授予Diplom, Magister Artium 及Doctor学位。高等专业学院, 通常称为Fachhochschule,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经4-5年的专业学习,可取得高等专业学院毕业文凭(Diplom FH)。一些高等专业学院还设置使用英语授课的继续研修阶段课程(Aufbaustudium),学制一年半至2年,毕业后可获得(Master)学位。申请者一般要求具有学士学位或相当水平的学位。一般情况下,高等专业学院无博士学位授予权

德国大学教学语言主要是德语,一些院校近年也逐步开设英语教学的国际课程。对外国学生入学通常都要求通过大学入学德语语言考试DSH)或德语作为外国语考试(Test Daf)。德国大学每学年两个学期,分别是10月至第二年2月和4月至7月。

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研究人才,对于新知识与学术研究的创造与发展,现今德国约有190万人在大学就读,预计到2011年将会成长至220至240万人。

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门槛主要是高中毕业考Abitur,而依据各学系的要求,所应具备的条件也有所差异;而攻读学位也必须依照学习的发展与考试制度来完成。

精英大学

德国精英大学,源自德国大学卓越计划(德语:Exzellenzinitiative),是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德国科学基金会发起的,旨在提高促进德国大学科技研究和学术创新的的计划。计划包括资助特定的杰出大学,资助在特定大学的杰出年轻科研人员的研究;加强大学间项目间的合作;加强德国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大学的合作研究。

德国精英大学非终身制,施行五年一轮滚动制评选。2012至2017年“精英大学”共11所,理工类3所(慕尼黑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文理类8所(海德堡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图宾根大学、康斯坦茨大学、科隆大学、不莱梅大学),将获得合计27亿欧元资助。哥廷根大学、弗莱堡大学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三所被淘汰。更多信息参见百度词条“德国精英大学”。

所有曾经入选过的精英大学如下表:

TU9理工联盟

TU9为德国理工大学联盟,它是德国最顶尖的九所工业大学的联合平台。TU9有广泛的学科设置, 其中的机械、电子、材料、建筑、化工、生物医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TU9联盟建立的目标就是为了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教学机制,同时保证各大学间的资源共享。更多信息参见百度词条“TU9”。TU9成员高校如下表:

中世纪大学

其他大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