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青坂

更新时间:2024-07-23 09:09

《悲青坂》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讲述的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冬继陈陶斜大败之后唐军又惨败于安禄山叛军的情事。前半部分说唐朝官军占据了太白山高地坚守着,可是黄头奚兵非常骄横;后半部分写唐军的败相,以及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表现了诗人的远见卓识,创造出一种悲壮的境界。

作品原文

悲青坂⑴

我军青坂在东门⑵,天寒饮马太白窟⑶。

黄头奚儿日向西⑷,数骑弯弓敢驰突⑸。

山雪河冰野萧瑟⑹,青是烽烟白人骨⑺。

焉得附书与我军⑻,忍待明年莫仓卒⑼。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青坂(bǎn):唐军驻军之地。当距陈陶斜与咸阳不远,今今陕西周至、武功之间的太白山区。

⑵东门:或指青坂所属的县城东门。

⑶饮(yìn)马:给马喝水。太白窟:秦岭主峰,位于今陕西周至、武功、太白诸县之间。这里是说青坂在太白山区,山高天寒,饮马困难,条件极为艰苦。此句写出唐军当寒天,住寒山,饮寒水,见得处于劣势。

⑷黄头:指黄头室韦,是东胡的一支。这里指安禄山的部队。奚(xī)儿:犹胡儿。安禄山部队中有很多是奚、契丹等部族。《安禄山事迹》:“禄山反,发同罗、奚、契丹、室韦、曳落河(胡言壮士)之众,号父子军。”日向西:一天天向西推进。青坂在陈陶以西。

⑸“数骑”句:写安史叛军得胜后的骄横。驰突,飞骑冲击突破,形容勇于战斗。

⑹雪:积雪。冰:结冰。萧瑟:寒风凄厉。

⑺烽烟:烽火,军事告警信号。白人骨:即白是人骨,白色的是人骨。“是”字从上文而省,文章中也常有此格。这两句写败后惨景。

⑻焉得:怎能。附书:托书信。

⑼明年:一作“明春”。忍:坚忍。《旧唐书·房琯传》说:“琯与贼对垒,欲持重以伺之,为中使(宦官)邢延恩等督战,苍黄失据,遂及于败。”所以希望我方忍待。杜甫这时正陷安史叛军中,行动不自由,又找不到捎信的人,所以很焦急。仓卒(cù):犹仓猝。匆忙突然,毫无准备。

白话译文

我军驻扎青坂在东门,大冷天饮马在太白山窟。

黄头奚儿一天天向西推进,几骑敌兵拉开弓就敢冲突。

山上的雪河里的冰天晚风萧瑟,青的是烽烟白的是人骨。

怎能捎封书信给我军,忍耐等到春天切莫过于仓促。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九月,左相韦见素,文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奉玄宗逊位诏书、皇帝册书及传国玺等自蜀郡至灵武完成禅让大典。十月,房琯自请为兵马大元帅,收复两京。肃宗同意并令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元帅,分兵为南、北、中三军。杨希文、刘贵哲、李光进各将一军,共五万人。南军自宜寿进攻,中军自武功进攻,北军自奉天进攻。房琯自督中军为前锋。十月二十一日辛丑,中军、北军与安禄山部将安守忠的部队在陈陶斜遭遇。房琯是个空有理论的书生,他效法古代战术,采用车战,被敌军放火焚烧,又受骑兵冲突,人马大乱,不战而溃。官军死伤四万余人,残余者不过几千人。房琯狼狈逃回。本想暂时坚守壁垒,却被监军使宦官邢延恩敦促反攻。陈陶斜大败后两天,即十月二十三日,房琯又亲自带领南军出战,与安守忠军战于青坂,再吃了一次大败仗。杨希文、刘贵哲降敌。这时杜甫沦陷在长安城中,听到这一消息,在作《悲陈陶》之后又写了《悲青坂》这首诗,希望总结教训,充分准备,等待时机,再作反攻。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中“数骑”和“敢”字都是经过锻炼的字眼。只用三个字就表现了安禄山叛军的强壮和官军的怯弱。“青是烽烟白人骨”这一句,本来应该说“青是烽烟,白是人骨”。缩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个“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飞鴐鹅后鹙鶬”,本来是“前飞鴐鹅,后飞鹙鶬”。省略了一个“飞”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汉蔡邕”,省略了一个“有”字。这种句法,仅见于七言古诗,五言诗中绝对不可能有。七言律诗中也少见。“青是烽烟白人骨”止是一个描写句,“白人骨”还属于夸张手法。阵亡士兵的尸体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几个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现“尸横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释闷》诗,其中有一联道:“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也是写战后的原野,它和“青是烽烟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两种写法。

此诗第二联写安禄山部队的强悍,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官军死亡之惨。而在叙述同一事件的另一首诗《悲陈陶》里,第二联写官军士气怯弱,无战斗力;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群胡”的飞扬跋扈。可见杜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同一事件的艺术手法。第四联是写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陈陶斜一败之后,长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还希望官军马上再来反攻。可是在青坂再败之后,人民知道敌我兵力相差甚远,只得放弃“日夜更望官军至”的念头。杜甫在长安城中,听到唐军战败的消息,心中非常焦急。而只好设想托人带信给官军,希望他们好好整顿兵力,待明年再来反攻。这两首诗的结尾句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对一再成败的官军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逻辑的转变。

这诗前四句“见彼壮我怯”情状,所以末后望官军从容备战以待时机。邵子湘说:“日夜更望官军至,人情如此;忍待明年莫仓卒,军机如此。此杜之所以为诗史也。”(《杜诗镜铨》引)诗人身陷贼中,心里想的却是军国大事,甚至意见还很正确,足见他对时局极其关心,且有远见卓识。

名家点评

明·王嗣奭杜臆》:“数骑弯弓敢驰突”,奚儿之轻视我军也,可轻进兵乎?故有“莫仓卒”之戒。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落句深伤中人督战,以致一败涂地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青坂之悲,悲屡败而不惩也。与前篇(按指《悲陈陶》)一串。“雪”“冰”“烽”“骨”,所见无余物矣。

清·杨伦《杜诗镜铨》:写出战败惨景(“山雪河冰”二句下)。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悲青坂》亦乐府。“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无限凄凉,以十四字括之,愈简愈悲。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