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11:46
《把酒对月歌》是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唐寅的诗作。此诗四句一韵,两句一意。开头四句写把酒问月,怀念李白,盛赞李白,将自己的把酒对月与李白相联系,定下了全篇热情奔放的基调;接着四句是写把酒对月,学习李白,以颇为感慨的议论隐约透露出不为人理解的淡淡伤感和风流自赏的心情;再接四句将自己与李白作对比,凸显出自比李白的强烈自我意识,肯定了自我价值;最后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不事权贵、隐居自适的心愿。全诗始终着眼于李白与月的关系,处处将自己和李白联系比较,用“月”“诗”“酒”为诗思的契机,并贯穿全篇,显得倜傥不群,超尘脱俗,颇见李白遗风。
把酒对月歌⑴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⑵。
李白如今已仙去⑶,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⑷,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⑸?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⑹。
我也不登天子船⑺,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⑻,万树桃花月满天。
⑴把酒:端着酒杯。
⑵说:指描写月亮。
⑶仙去:对人死的委婉说法。
⑷李白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
⑸安:怎么。
⑹料应:即应该料想到。
⑺“我也”二句:借用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据载宁王朱宸濠闻唐寅才名,以厚金聘之,唐寅不就。
⑻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唐寅故乡在此。茅屋:唐寅在苏州城外桃花坞筑有一室,以茅草覆顶,周边植桃花。
李白之前本来就有明月,只有李白诗歌才能题写。
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明月在天上几回圆来几回缺?
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那样。
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
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
我虽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却料想明月不会嫌我陋丑。
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酒家睡眠。
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洒满天。
唐寅科场失意,落拓半生,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7)在苏州城外桃花坞筑桃花庵,日与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饮乐其中,蔑视世俗,狂放不羁,作《把酒对月歌》言志。此诗与《桃花庵歌》作于同时。
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并引以自况。“把酒对月”这个题目本是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李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诸诗脍炙人口。这首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咏月诗,独尊李白:“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有这样的气概,方许歌咏李白。这里推崇的“李白诗”,主要是指《把酒问月》这首诗。而唐寅这首诗,主要就受李白诗篇句调的影响,但他在诗中把李白加进去与明月反复对举,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写的光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后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则是作者新意。月固有阴晴圆缺,但卒莫消长,而诗仙却不能复生。
作者接着说其实这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这两句从侧面说明李白和明月一样永存。这调门是李白的,新意是作者的。这首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李白与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
于是作者引李白自况:“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斗酒诗百篇”。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风度,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转一合最为妥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如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词“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读者反而不会感到反感而会容易接受。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唐寅在这里是说,对李白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遑多让。语意皆妙。
最后作者讲出了他和李白同而不同的一点:“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诗句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意思是说,虽然没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诏的经历,但也有他那种豪放不羁的禀性,“不上长安”倒也乐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个茅屋就是作者在苏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经常在桃花庵饮酒自乐。
这首诗倜傥不群、超尘脱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权势的精神,和豪放飘逸的句调风格都酷似李白。以其人之风格还咏其人,妙在古今同调。
首都师范大学原教授张秉戍《元明清诗》:“诗中刻画了明月、李白和诗人自身的形象,诗人以洗练自然、不藻不饰的语言,明白如话的抒写,可谓心到口到,其中重言复唱,又令全诗富有流畅的、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因此,这首诗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是其突出的特点。”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后游名山大川,致力绘事,卖画为生。擅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兼采元人法,一变斧辟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的皴法。并工人物、花鸟,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工笔、写意俱佳。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兼善书法,工诗文。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有《六如居士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