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3 21:33
亦称启蒙小说(novel of initiation),此概念最初源于德国,是西方近代文学中颇重要也常见的一个类型。简单说来,这类小说处理的是主角(几乎清一色为男性,那年头女性好像不被视为有成长启蒙的可能)自幼年或少年至成年、自天真无知至成熟世故的历练过程:或许进入社会吃亏吃苦而逐渐明白世途艰难人心险恶,或许经历某个或某些重大事件而使人生有所领悟有所改变;而在这番「转大人」的领悟和改变完成之际,故事亦於焉到达(圆满的,或虽不圆满但尚称释然的)尾声。
成长小说起始于18世纪末期的德国。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被认为是这一小说类型的原始模型。成长小说进入当代中国之后,最有影响的应该是《青春之歌》和《欧阳海之歌》。这是成长小说经过意识形态改造之后,结出的本土化的果实。这种成长小说与西方的成长小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西方的成长小说主要是叙述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他们各种遭遇和经历,并通过巨大的精神危机长大成人的故事。
中国式的成长小说的形态与国外文学理论关于成长小说的界定之不同在于,主体积极的完型几乎未见,而逆反式的与被动式的成长叙事则显得过剩,尤其是现当代中国成长小说,常常表现为主人公成长的晚熟。及至近二十年,特别是当前的成长小说,摆脱了对巨型历史时段和事件的依傍,日常生活的既定秩序对成长的磨蚀与改写成为成长小说集中关注的问题。叙写“成长中”状态或“成长的破碎”状态的作品呈趋热态势。正是对未完型的成长仪式的不懈探索,构成了中国式的成长小说个性生成的主要特征。
命名源于欧洲的“教育小说”,在欧洲,这类小说往往是在空间、时间的转换中描绘主人公人格的完善。从较早的《汤姆·琼斯》到《铁皮鼓》,都能算到这一类型——它是很讲究“史诗”品格的。
“青春文学”的光芒让“成长小说”的概念淡化了,提到年轻作家们的写作,大家都习以为然地认为那就是“青春文学”。与此同时,我们对“青春文学”的认识,也止步于商业化之后的“青春文学”。自郭敬明第一部小说《幻城》成功,“青春文学”已成“日常美文、伤感日志、华丽想象、虚无记录”的代名词,这个时候,重提“成长小说”概念,有益于纠正青春文学跑偏的发展轨道。 读成长小说可以找回记忆,得到心灵共鸣。成长小说让人微笑、叹息、沉思,这是成长小说的魅力所在。在文学性方面,成长小说不具备优势,但它却让文学充满了生命萌动的力量,如果文学即人学,那么记载人在某一时期行为的成长小说,是我们阅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学类型。
“成长”这个词,似乎总是和青少年联系在一起的。
就成长小说而言,“过程”这个字眼很重要——它写的应该是一段成长的过程。而人的成长过程,即便是在少年时期,也充满了无序与复杂。成长小说就是将这样一个过程极为真实地和盘托出。在这一点上,它与纯粹的儿童文学明显地区别开来了:儿童文学是要讲禁忌的,许多所谓的“阴暗面”的东西,不宜在儿童文学中展示。而成长小说却能甩掉这些所谓的“分寸”、“尺度”,进行大胆甚至是放肆的书写。这是一种更放得开,更无禁忌的文体。在本质上,在对生活取舍的原则上,它更接近于成人文学,甚至可以说,与成人文学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比如美国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它的写作原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原则,区别仅在于它把注意力集中在“成长过程”上——虽然是很短的几天,但充满了“成长”与“过程”的意味。在语言上,成长小说也抛弃了儿童文学特有的语调与叙述方式。
有些以少年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它们似乎与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不一路,于是,有些人责怪这些作品有成人化的倾向。而“成人文学”这一块,却又因为这些作品所描写的对象为少年,也不愿意将它们接纳到自己的名下。
写成长小说的人很多,他们时常陷入由“四不像”状态而产生的犹疑与尴尬中。不是这些作品“什么也不是”,也不是它们写走样了,或者是不合格产品,而是因为世界上本应有这样一种东西,却没有命名。如今,已到了命名的时候了。命名就是定位,就意味着我们认可了一个事物以及确定了这一事物的界限与特征。
成长小说年龄段很难确定,但大体上来说,可划在少年向青年过渡这一段。也就是说,是在进入成年门槛前的那一段时间。人生在这一段时间里,是非常情绪化的。焦躁、不安、迷茫、激情、渴望、浮躁,同时,又一下难以脱尽少年的稚拙、单纯、怯懦与善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必须有一种文体与之对应,这就是成长小说。例如,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老臣阳光成长小说系列》六部图书,收入作家老臣长篇小说三部,短篇小说集三部。故事或惊险,或幽默,或曲折,具有很好的可读性。书中的少年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他们或遭遇偶然的自然变故,或经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世界的冲突。他们在青春的迷茫中,体验着心灵的成长。还有例如,小说北方狼族,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八十年代末的少年成长的历程。
成长小说将会使生活的多面性、多重性得以恢复。它将使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获得更真实也更深切的人生体验。而这对结结实实的成长而言,无疑是有益的。对成长小说的认可,也必将带来中国文学的新的生长点与又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