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20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这是李贺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咏剑诗。诗中细腻地描绘了春坊正字官所收藏宝剑的光芒、质地、装饰以及非凡的功能,并含蓄地对剑的主人寄托了重大希望。全诗构思新颖,设想新奇,比喻奇异,主题深刻。
春坊正字剑子歌⑴
先辈匣中三尺水⑵,曾入吴潭斩龙子⑶。
隙月斜明刮露寒⑷,练带平铺吹不起⑸。
蛟胎皮老蒺藜刺⑹,鸊鹈淬花白鹇尾⑺。
直是荆轲一片心⑻,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⑼,神光欲截蓝田玉⑽。
提出西方白帝惊⑾,嗷嗷鬼母秋郊哭⑿。
⑴春坊正字:唐代太子宫中掌校正经籍文字的官员,隶属于左春坊司经局。故称为春坊正字。剑子:即剑
⑵先辈:指春坊正字。《演繁露》记载:唐代举人称已经及第为先辈。三尺水:三尺剑。
⑶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见《世说新语·自新》。
⑷隙月:缝隙中的月光。比喻剑。
⑸练带:白色的绢带。剑光像白色的绢带。比喻剑很重。
⑹蛟胎:鲨鱼皮做的剑鞘。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
⑺鸊鹈(pì tí):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淬:涂抹的意思。白鹇(xián):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⑻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⑼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簏簌(lù sù):下垂的样子。一本作“簏敕”,一本二字竹字头均为罒字头。
⑽蓝田玉:蓝田的美玉。蓝田,在今陕西。
⑾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
⑿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老前辈的剑匣中有三尺宝剑洗亮如水,它曾经潜入吴潭,把凶猛的蛟龙砍死。
像一道斜射的月光,利刃能刮掉露珠上的寒气;像一条平铺着的白色丝带,风无法把它吹起。
剑匣上的鲨鱼皮老化,起了蒺藜般的浮刺;剑身上涂着鸊鹈油,像雪亮的白鹇毛。
这柄宝剑简直就是勇士荆轲的一片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用金丝裹成的圆形剑穗悬垂着,簏簏簌簌,剑光神异,好像要试着切一下蓝田玉。
带着它去到西方,白帝看见它准会惊惶失色,那个鬼母又要在秋夜的郊外嗷嗷啼哭。
李贺曾赴京都长安做从九品小官奉礼郎,官职底下,俸禄微薄,备感压抑,却又毫无迁调的希望。此诗的写作时间,可能就在入京作奉礼郎任内,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至七年(812)之间。
此诗开头二句:“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直接入题。“吴潭斩龙子”,暗用《世说新语》中载周处在古吴地的义兴长桥斩蛟的故事。在开头六句里,诗人用“三尺水”“隙月斜明”“练带平铺”“白鹇尾”等一连串的比喻,渲染宝剑的光亮,用“蒺藜刺”形容剑鞘的精美,并用周处长桥斩蛟的故事,极力赞美宝剑的不凡经历,重点在“形其利”,下面的六句则把笔力的重点转向“传其神”。“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这两句是说: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跳动着的心,希望为国解愁、为人赴难,盼望着难能再有一试锋芒的时刻;然而它却长时间地被闲置不用,整天被佩在一个九品文官春坊正字的身上。它会感到委曲、羞愧的。所以在这里诗人呼告、祈求:不要让这柄满怀侠义之心的剑宝整天无所事事,徒然让它的光辉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吧!这两句是全诗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这两个诗句里,诗人想落天外,比喻新奇,以飞扬之笔,点燃了全诗光照之火,成为统帅全诗的灵魂,把咏剑的主题升华到了咏人的高度,它十分自然地把宝剑的被抛弃、春坊正字的大材小用和诗人的失意不遇绾合在一起,咏剑的不能尽其用,实写人的不能尽其材;剑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和诗人的不遇的真实写照。咏剑是宾,咏人才是主。王琦评云:“通篇供剑以抒不遇知己之感。”可谓中的之言,接着诗人又写道:“挼丝团金悬,神光欲截兰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这四句是说:这柄宝剑虽然久遭废弃,不得其用,但它的神威却不减当年。在最后两个诗句里,诗人用了刘邦斩蛇的故事。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酒醉夜行,遇一大蛇当道。刘邦挥剑把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人经过这里,见一老妇啼哭。问她的原因,她说她的儿子是西方之神白帝的儿子,化成龙,被赤帝的儿子(刘邦)杀了,所以伤心啼哭。说完这个老妇就不见了,她原来是西方的神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渲染春坊正字宝剑的神奇威力。
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新颖,设想奇特,比喻连珠,绾合自然,炼字妍冶而传神,用典多而不晦涩,跳跃大而脉络暗藏,主题深刻而无枯燥之嫌,不愧为咏剑的名篇。
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虽笔画点缀簇密,而纵横用意甚丽。剑身剑室,纹理刻字,束带色杂,无一叠犯,乃不妨句意舂容俯仰。“秋郊”语甚奇,不厌再言。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七字何等气骨!看长吉诗当于此等处留心(“直是荆轲”句下)。
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萃精求异,复不堆垛,门吻间觉有一段奇光射人。
姚文燮《昌谷集注》卷一:“上六句摹写剑之犀利。“正”与“政”同音,且义亦相通。“荆轲一片心”,总以未杀秦政为恨。若令照见正字,千古英魂应为愤怒。至轲之未遂厥志,非剑之不利,然亦无如时何耳。宝饰神光,等一珍重,倘遇赤帝子,则安往不利哉?贺借此以喻国士所重在良遇也。”
黎简《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提出”句用事直而伧。用事浑沦为贵,在贺诗尤觉其伧。
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杜诏:此二句言剑当为侠士之用,而不当置之无用之地也(“直是荆轲”二句下)。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长吉好以险字作势,然如“汉武秦王听不得”,“直是荆轲一片心”,原白浑老。
沈德潜《唐诗别裁》:从来写剑者,只形其利,此并传其神。末暗用汉祖斩白蛇事。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此二句遥接“荆轲心”、“春坊字”二语而扩而大之,重为春坊冷官惜也。“鬼母”,《史》、《汉》作“神母”,“鬼”字佳。诗文用事,有不必全依元文者(末二句下)。
陈沆《诗比兴笺》卷四:“春坊”,东宫官属。唐人呼已第者为“先辈”,此人必已举进士,家蓄此剑,而长吉歌之也。诗则借寓疾邪除佞之志。“莫教照见春坊字”者,言此乃剑侠肝胆所成,今徒为文士书生所有,则有不遇知己之叹,故末二句欲斩佞臣头以谢天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七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他被后人称为“诗鬼”。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有《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