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头蚴

更新时间:2024-07-01 22:39

裂头蚴是假叶目裂头科迭宫属的扁形动物,头呈节梭形,在背腹各有一个吸槽。链体节片一般呈宽大于长的扁长方形,但虫体后端的节片长宽接近等长。成节和孕节的内部结构相似,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各一套,节片中央有雌雄两个生殖孔,一后一前位于节片前部中央腹面;子宫位于节片中部,螺旋状盘曲,基部宽而顶端窄小,呈发髻状,亦开口于节片中央,位于雌性生殖孔之后。

形态特征

裂头蚴长带形,白色,从0.3~105.0 cm不等,伸缩能力很强。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与成虫头节略相似;体不分节但具有不规则横皱褶.后端多呈钝圆形。卵呈椭圆形.两端稍尖.(52~76)/znl×(31~44)”m,浅灰褐色.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有1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曼氏迭宫绦虫虫体长60~100 cm.宽0.5~0.6 cm。头节细小(长1.0~1.5 nlm.宽0.4~0.8 mm),呈指状,其背、腹面各有1条纵行的吸槽。颈部细长,链体有节片约1000个。成节和孕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均具有发育成熟的雌、雄性生殖器官各1套。肉眼即可见到每个节片中部凸起的子宫。睾丸呈小泡形,有320~540个,散 布在节片靠中部的实质中。卵巢分2叶,位于节片后部,自卵巢中央伸出短的输卵管,其末端膨大为卵膜后连接子宫。卵膜外有梅氏腺包绕。阴道为纵行的小管,其月牙形的外口位于雄性生殖孔之后。子宫位于节片中部,作3~4或多至7~8个螺旋状蜷曲,紧密重叠,基部宽而顶端窄小,略呈发髻状,子宫孔开口于阴道口之后。

生活史

裂头蚴具有很强的收缩和移动能力.常迁移到蛙的肌肉,特别是在大腿或小腿的肌肉中寄居,而在蛇类则以寄生于皮下为主。当受感染的蛙被蛇、鸟类或猪等兽类非正常宿主吞食后,裂头蚴不能在其肠中发育为成虫.而是穿出肠壁.移居到腹腔、肌肉或皮下等处继续生存.但不能发育为成虫,称为转续宿主。猫、犬等终宿主吞食了带有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一蛙或转续宿主后,裂头蚴逐渐在其肠内发育为成虫。一般在感染约3周后.终宿主粪便中开始出现虫卵。成虫在猫体内可存活3~5年。

裂头蚴的生活史中需要2个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鸟类和猪等多种脊椎动物可作其转续宿主。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末宿主。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小肠内,卵自生殖孔产出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适宜的温度下,经过3~5周发育(25~28℃约需15 d)即孵出椭圆形或近圆形、周身被有纤毛的钩球蚴(或称为钩毛蚴)。钩球蚴常在水中作无定向螺旋式游动.被剑水蚤吞食后.随后脱去纤毛。穿过肠壁人血腔.经3~1d的发育.长成原尾蚴。1个剑水蚤血腔里的原尾蚴数可达20~25个。原尾蚴长椭圆形.前端略凹.后端有小尾球.内仍含6个小钩。带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被蝌蚪吞食后,失去小尾球,随着蝌蚪逐渐发育成蛙,原尾蚴也发育为裂头蚴。

当人进食了未煮开含虫卵的水或含有原尾蚴的食物后,虫卵先是在人的肠壁上吸附,然后孵化成幼虫,幼虫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游走,吸取脑细胞营养发育长大。随着医疗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被确诊的裂头蚴病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医学文献记载,仅我国就已经发现上千例,此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绝大多数病例分布在中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病人多以年轻人居多,男女比例为3∶1,多有食蛙或蛇的经历。

软组织感染

孟氏裂头蚴可移行至感染者全身软组织,使之局部呈现炎症、肉芽肿、伴有虫爬瘙痒感、红肿热痛,尤其是阴唇、乳房、眼睑、胸腹等处为易发部位,可见到有如雀蛋、鸽蛋大小的移动肿块,手术切除的小肿块中可找到孟氏裂头蚴虫体。因此,凡生吞过小青蛙或者用青蛙肉生敷过伤口的人,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脑中寄生虫

人大脑中会长寄生虫,裂头蚴和猪肉绦虫等寄生虫会以囊虫或卵的形态进入血管,从而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内生存,而这些寄生虫病,大多是由喝了不干净的水或吃了不熟的肉所致。

每年有5000万人会感染寄生虫,并引发相关的脑病,这种脑病有可能是致命的,这种致命的脑病有可能使每年5万人因此而死亡!

分布

曼氏迭宫绦虫的分布虽广,但鲜有曼氏迭宫绦虫病患者的报道,仅见于日本、前苏联等少数国家,我国上海、广州、台湾、四川、福建等曾报道过10余例;而曼氏裂头蚴病的报道则广泛见于东亚和东南亚、非洲、欧洲及美洲等地区,我国就报道过860余例,依次分布于广东、吉林、福建、四川、广西、湖南、浙江、海南、江西、江苏、贵州、云南、安徽、辽宁、湖北、新疆、河南、河北、台湾、上海和北京等21个省市自治区。

危害

感染方式

(1)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在我国某些地区,若蛙肉中有裂头蚴即可经伤口或正常皮肤、黏膜侵人人体,这是感染裂头蚴病的主要方式。

(2)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人生食或半生食蛙、蛇、鸡、或猪肉、马肉等,吞食到的裂头蚴即穿过肠壁人腹腔,然后移行到其他部位;另外,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湖水,使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临床表现

1.曼氏迭宫绦虫病:本病并不多见,主要有中上腹部不适、轻微疼痛、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2.曼氏裂头蚴病:本病潜伏期与感染方式有关:局部侵入者潜伏期短,一般6~12天,个别可达2~3年;经消化道感染者潜伏期长,多为1至数年。

根据临床症状和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下列5类:

(一)眼裂头蚴病患者绝大多数曾采用蛙肉、蛇皮敷贴眼部,以土法医治眼病而感染。也有用蛙肉敷贴龋齿,裂头蚴穿破口腔黏膜经皮下组织移行至眼部,引起眼眶感染。临床表现为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眼红肿,畏光,流泪,发痒,疼痛不明显,反复发作:若虫体侵入球后组织或眼前房,可有剧烈炎症,引起眼球凸出、球后蜂窝织炎、前房积脓、虹膜粘连、继发性青光眼、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多为单侧性,偶可双眼受累。病程数年至10余年,除非手术取出虫体或虫体自动爬出,始能炎症消退而痊愈。

(二)皮下裂头蚴病本型多系局部皮肤有皮肤疮疖或伤口,贴敷生蛙肉或生食蛙、蛇而引起感染,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和包块,大小不等,直径0.5~5cm,呈游走性,此起彼伏,圆形或条索状,中等硬度,与皮肤不粘连,可有瘙痒或虫爬感,原有病灶扩大溢脓,甚至有白色小虫体爬出j若并发感染可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皮下包块活检能发现虫体,经鉴定虫种即可确诊。好发部位为四肢、胸腹壁、乳房、外生殖器与颈部等处。

(三) 口腔、面部裂头蚴病本型大多数是因采用生蛙肉敷贴龋齿而感染j患处黏膜红肿,触之有硬结节。有时面颊、耳后、颈部出现皮下结节或包块,大小不等,直径0.5~1.5cmj偶见包块溃破有虫体爬出。

(四)内脏裂头蚴病本型少见:主要由生食蛙、蛇肉引起,亦可由生吞活蝌蚪导致。裂头蚴穿破肠壁侵入腹腔,寄生于肠系膜、肾周同组织等处,表现为肠穿孑L、腹膜炎或腹腔包块:常在剖腹探查时发现虫体。有时腹腔内虫体向上移行,穿过膈肌进入胸腔侵犯肺。偶可侵入尿道或膀胱,引起泌尿道症状。

(五)脑裂头蚴病推测系由腹腔穿透膈肌,沿颈内动脉上行进入颅内,在脑组织内寄生造成病变:若虫体由脑部进入椎管内则引起椎管内裂头蚴病:常误诊为脑肿瘤、神经胶质细胞瘤。

预防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不良习惯,不用蛙肉、蛇肉、蛇皮贴敷皮肤、伤口,不生食或半生食蛙、蛇、禽、猪等动物的肉类,不生吞蛇胆,不饮用生水等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预防

裂头蚴病的病症危害巨大且不易治愈,如何预防就成了关键。

对于大部分饮食习惯较为正常并且使用安全的自来水系统的城市人而言,既不太可能出现生吞蝌蚪和贴敷生蛙肉这样的高风险行为,也不太可能因为污染的水源而感染,因此预防的重点就在于饮食。

管住自己的嘴,放弃对野生蛙类和蛇类的“爱好”

因为这两类野生动物携带裂头蚴的几率非常之高。以杭州市以及周边地区的调查结果为例,高达60%的野生蛙类和蛇类的体内携带有裂头蚴。在上海地区,研究人员曾经从一条野生大王蛇体内找出了将近150条裂头蚴。如此高的寄生率和寄生数量,自然会导致患病的风险激增。此外,野生蛙类和蛇类还是自然界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放弃食用它们,既降低了自己患病的可能性,又保护了自然环境,何乐而不为?

不过,市面上所供应的青蛙、美蛙以及牛蛙都是人工养殖,蛙体内裂头蚴几乎绝迹。

科学的处理食材

裂头蚴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耐受从零下10℃到56℃的温度变化。在零度,也就是所谓的冰鲜保存条件下,裂头蚴可以在宿主的肌肉组织内存活几十天之久。裂头蚴对高温相对较为敏感,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裂头蚴在56℃的温度下基本坚持不过5分钟。

不过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寄生在食材中的裂头蚴对高温并没有这么脆弱。有人将含有裂头蚴的小块蛙肉(约1厘米见方)放置在56℃的环境中。3小时后,蛙肉中仍然残留着具有感染能力的裂头蚴。由此可见,用更高的温度将食材彻底煮熟才是真正安全的处理方法。爆炒、涮火锅等方法,往往无法将食材的某些部分彻底煮熟,很有可能因为无法彻底杀灭裂头蚴而成为安全隐患。因此,只要在沸水中烹煮2分钟时间,便可彻底消除裂头蚴的隐患。

除了加热,冷冻也是杀死裂头蚴的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20℃冷冻2小时可以杀死蛙肉中的所有裂头蚴。当然,冷冻法的效果除了和温度以及时间有关外,材料的大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大包装的蛙肉或者蛇肉,-20℃条件下冷冻24小时更为稳妥。

不要寄希望于任何调料

在处理食物时,人们也常常使用酱油、食醋和生姜汁这些调料。应当说,这几样调料对于裂头蚴确实有杀伤力,也确实可以降低裂头蚴感染。只是,根据研究数据,生姜汁不具备完全杀灭裂头蚴的能力。酱油和醋虽然可以彻底杀灭裂头蚴,但是操作的条件是将尺寸很小的食材浸泡在醋中至少24小时或者酱油中至少6小时。在现实的操作中,我们不太可能将食材切割得太小,也不太可能将食材放置在调料中如此长的时间。所以,光靠调料腌渍来杀虫并不是可靠的方法。

不少人喜欢边品尝食物边饮酒,也有人索性就把食材泡在酒里面来食用(比如,蛇胆)。虽然酒类中所含的乙醇有杀死裂头蚴的作用,但是与调料的作用相似,用酒中所含的乙醇彻底杀灭裂头蚴需要诸多的条件。例如研究结果显示,只有60%的乙醇才能彻底杀灭食材中的裂头蚴,而且浸泡时间至少2个小时,同时食材的尺寸也必须很小。实际情况下,这些条件很难同时满足,因此喝酒杀虫也不太可靠。

结论:

食用蛙肉感染可能危及脑部的裂头蚴病确有可能。但牛蛙不是野生蛙类,并不需要因为裂头蚴病而彻底放弃。选购经过合格冷冻处理的牛蛙加上高温彻底烹煮,完全可以保证我们在享受蛙腿美味的同时不用为裂头蚴病而担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