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8 21:53
《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是李春雷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品,首版时间2014年07月02日。
全书以文学的手法,忠实记述了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书记,以及调离之后多年间,与正定县文化局局长、作家贾大山交往的一段美谈佳话,再现了一对诤友在工作、生活、思想交流上的生动细节。
2013年末,河北作家康志刚在其博客上贴发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1998年发表的一篇悼念文章《忆大山》,记述了一段尘封的往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文章经《光明日报》等多家报刊转载后,引起国人强烈关注。2014年1月23日,作者赶到正定,拜访了几位当事人,旧事重温,感慨良多,创作了《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
《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生动呈现了习近平与朋友——原河北正定县文化局局长贾大山的交往过程,也让公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习近平在担任正定县领导期间工作作风及用人任事特点。
1.待人真诚、态度谦恭。1982年3月,习近平到正定县任职后,登门拜访的第一个人就是贾大山。虽然两人的初次见面并不顺利,“感觉(习近平)像一名普通的退伍兵,又像一个青涩的文学青年”,但习近平用“满脸微笑”、“静心地听,耐心地等”,换得了朋友贾大山的好感。
2.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问题的共同关注,让习近平与朋友贾大山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当然,他们也有着诸多差异。习近平看书多且杂,更侧重于政治、哲学和经济,而大山尤专注于文学、史学和佛学;对于现实,习近平是一个积极者,即使身处逆境,前途迷茫,他也始终乐观,胸怀梦想。但这些并不能影响两人交往。两人“同与不同,相互沟通,互通不同,通而后同。”
3.雷厉风行、破旧立新。“非党人士贾大山,从文化局下属的文化馆副馆长,连升三级,直接上任文化局局长。正定历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 举荐人正是习近平。
4.作风朴实,脚踏实地。县委有两辆吉普车,习近平很少乘坐,总是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滹沱河两岸。从河北到河南,是一片大沙滩,常常需要扛着自行车前行。老干部张五普回忆说:“那时我在西兆通公社任书记,他一个人来调研,骑一辆旧自行车,下自行车就和我握手。我问,‘习书记怎么你自己来了,你认得路啊?’习书记用衣袖擦一擦满头大汗,说,‘打听,我打听着就来了。’”
5.注重细节、善于发现。正定县委门口的两株古槐,花开花落,几多春秋,大家熟视无睹。有一次在文化局参加座谈会,习近平问槐树是什么年代的。众口无语。他提出请林业专家鉴定。结果竟然是元末明初,是这个古城里年龄最大的植物。于是,围上铁栏,写明文字,加以保护。
6.勇担责任、实事求是。正定县是全国闻名的农业高产县,却又是有苦难言的“高产穷县”。由于征购任务过重,很多老百姓口粮不继,不得不到外地购买红薯干度日。可要摘掉“高产县”的帽子,无疑是自曝其丑,有些县委领导担心让习近平出面,会对他形成不利影响。习近平说:“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问题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你们不用担心。”于是,他和另一位县委副书记吕玉兰一起,多次跑省进京,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正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现实困难。
在新闻性和真实性上,《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每一句叙述,其真实性都有出处。而在文学性上,文章沉静、内敛,但平实的白描句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如写习近平拜访贾大山,寥寥几个画面,不仅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年轻时的音容笑貌,对其热爱文学、谦恭有礼、贴近群众也是饱含赞美。作家在描写习近平在正定县的开拓进取、与贾大山之间的深厚友谊时,也恪守着新闻的真实性,收敛着热烈的情感,以对往事的真实再现,对细节、环境的“诗言志”描摹,一气呵成。
2014年4月2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这篇文学作品,全国数百家报刊纷纷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读者纷纷表示,这篇作品立意高远、饱含真情、感人至深,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
2014年,入选“2014年中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排行榜”。
2018年11月,该作品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中国言实出版社社长王昕朋:这篇作品以现实主义笔调,深情地讲述了一段高山流水式的朋友情谊,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群众路线的生动教材。
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阎浩岗:这是总书记与作家交往的故事,但首先是两个诚以待人的男人之间的故事。今天的人习惯于按社会地位考量人际关系,权力或财富“资源”成为关键词,而习近平初会贾大山时,平等赤诚的交谈,使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挚友。能找到“说得着”的人,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幸运!后来,习近平提议贾大山当文化局局长,并非贾大山利用个人关系升迁,更非“跑官要官”的结果。贾大山一生淡泊名利,被提拔出乎他本人的意料。习近平也不是凭私交提拔亲信,相反,恰恰是因为他看出贾大山是个不图虚名、不恋富贵,而真正想做实事的人。习近平因升职离开正定之后,一直不忘故友,表现出关西大汉的热血重情。贾大山不为好友高升而庆幸,只为故人远离而失落。这再次印证了二人都不是流俗之人。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炳银:《朋友》发表之前,我已读过习近平同志的《忆大山》,非常感动。今天读到《朋友》,再次深入具体地了解了习近平和贾大山君子之交的往事,感触良多。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从细微之处来写他们的交往,这些小事中能见出人的道德、作风、情感、精神世界。他们的交往纯洁、健康、真诚,这对于今天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可贵的启迪意义:是基于权力、金钱的世俗交换,还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君子之交?尤其是对于领导干部,只有和基层方方面面的人平等交往,了解民情民意,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这篇文章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很有意义的参考资料。真实才能动人,《朋友》严谨、质朴,字里行间充满感情,作者被深深感动了,读者被深深打动了。
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秘书长、美国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北奥:习主席16年前发表的深切怀念作家友人贾大山的文章是那样的情真意切,除了表达老朋友之间的友情,也渗透了他对作家的尊敬,让我们这些常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作家倍感温暖。字里行间,我们读懂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襟怀;我们知道了他认为做人应当是襟怀坦荡、真挚善良,当官应当是清正廉洁、勤政敬业;我们还知道了作家可以死去、作品常留人间这个几乎被人忘却的硬道理。习近平主席最近两次访问洛杉矶,我都站到了离他不远的地方。听他的讲话很实在,看他的举止很亲切。《朋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也让我们与国家领导人的距离更近了。
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韩田鹿:习近平同志怀念故友的《忆大山》朴实无华而又情深意长,也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好奇:贾大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能够让习近平与之结下十几年日久弥醇的友谊,念念不忘呢?《朋友》回答了读者的疑问,为我们展现了贾大山的高洁品质与真才实干。李春雷做了一系列坚实的采访与文献准备工作,使《朋友》处处弥漫着准确而深厚的历史气息。一些生活细节的生动再现,特别是二人叠罗汉翻墙这充满孩子气的举动,更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乃至不觉莞尔。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月宝:伟大的友谊感人至深,经得起历史检验,历久弥新。习近平和贾大山年龄有差距,工作岗位有差距,素昧平生。一种工作上的关系,把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成为无话不谈的交心朋友。仿佛是命运有意安排了这段友谊,但我们认真思索一下不难发现,二人建立友谊的基础是人性中的责任与担当。
李春雷,男,1968年2月生,河北成安县人,国家一级作家。毕业于邯郸学院英语系和河北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岁》,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摇着轮椅上北大》和《木棉花开》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蝉联三届)等。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邯郸学院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