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

更新时间:2024-10-24 15:42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发展历史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

北宋时期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当时称为“画纸儿”。而汴梁(开封)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加之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刻印年画取代了手绘门神画,并且官办与民办作坊齐开,多达三百余家。宋金时期,已经出现了“四美图”这样的精美绝伦的木刻版画,它是现存最早的木版画

道光年间,在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年画”一词,从此,所谓“年画”就拥有了固定含义,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产用地区

木版年画有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

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

题材内容

年画取材于世俗社会生活,题材无所不包,根据王树村先生统计,各种题材画样多达两千多种。有历史故事类、神话传说类、世俗生活类、风景名胜类、实事新闻类、讽喻劝戒类、仕女娃娃类、花鸟虫鱼类、吉祥喜庆类等等。

年画的内容包罗万象,有歌颂明君贤臣的,有鞭挞昏君,奸臣小人的,有宣扬因果报应的,有贤母教子、孝子事亲,英雄救难、报仇雪恨的,有历史故事、文学名作、民俗风情、戏曲时事、仕农工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等等。归结起来,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喜画,新婚人家贴用的喜庆画,如“麒麟送子”、“龙凤呈祥”、“子孙万代”等。

(2)祝福庆寿画,是庆祝开业和福寿吉日的年画如“利市仙官”、“百寿图”等。

(3)行业祖师像,是各个行业祭奠创业祖师或收徒传艺等仪式上贴用的纸祃(神像)类画,如“药王孙思邈”、“吴道子”等。

(4)扇面画,是夏季年画淡季时补充性的木版印画制品,山东潍坊年画作坊有“刻版坐案子,捎带糊扇子”的民谣。

(5)西湖景和丈画,西湖景就是俗称的“拉洋片”中的洋片,或西洋镜,以风景为主,兼有时事题材。丈画是贴在茶圆、酒楼和大型横披画,多以文武戏处故事为主要题材。

(6)灯屏画,也叫灯方画,粘贴在灯笼四面,内容多取材历史故事和戏曲,常与迷语结合,称为“灯迷”。

(7)玩具博戏类,用于做棋盘、纸牌、走马灯或风筝的装饰上。

(8)其他杂画,各种岁时节日用的装饰画如冬至用的“九九消寒图”、端午节用的“钟魁打鬼图”、中秋节用的“月光祃”等。

艺术风格

年画的风格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总的说来,有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杨柳青年画;有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山东潍坊和河北武强年画;有造型生动活泼、色彩对比强烈,充满生活气息的梁平年画;有以细腻工整的桃花坞年画;有古朴稚拙的河南朱仙镇年画,它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年画;还有大写意风韵的色彩浓艳的四川绵竹年画;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福建漳州年画和广东佛山年画,它们多以红黑色打底,神佛类画丰富多样。这些年画丰富了中国年画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使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每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有着环境和社会因素,比如,影响最大的杨柳青年画就是一例。“杨柳青年画兴盛于明清时期,清代末年达到鼎盛阶段。由于临近北京,多有恭品进京供大户人家贴用,故杨柳青年画制作精细,色彩柔和,以迎合宫廷和市民品位。制作精美的“绿地流云门神”就是其中的珍品。仕女和娃娃题材的吉利年画更是一绝。时传“北宗画传杨柳青”就是指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北宋以来的宫廷画院技法,尤其是工笔重彩的人物画。当时的大画店“戴连增”和“齐健隆”两家经常邀请著名画师出画稿,以提高年画的创作水平。杨柳青年画至今保持着以手绘方法画人物手和脸的工艺,称为“开手脸”。它的影响远至新疆和国外,“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杨柳青年画一年鼓一张”,这是形容当年杨柳青年画景象的话,可见当时年画在当地的繁荣景象。中国的祖先正是沐浴在这样的艺术生活的情境中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的。

保护传承

截至2019年10月,全国有18个木版年画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认定了19个木版年画保护单位和20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对其中12名传承人开展了系统的非遗记录工作。10多年来,中央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

发展现状

传统年画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和社会现代变革,出现了濒危局面,传统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被机器胶印所取代,现代化的发展,使民居的建筑格局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传统年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正带着昔日农耕社会田园牧歌的一抹余辉,艰难地行走在仍在城市化着的乡村以及城市中传统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中间。仅能够在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陕西凤翔、福建漳州、广东佛山、湖南滩头等地仅存的年画作坊看到这些尚存的年画。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传统木版年画也和许多其他濒危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一样,被列入了抢救和保护对象。

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夏挽群说:“木版年画在农耕时期的民俗基础已经消亡,人们已经不再张贴年画,木版年画已经从实用的年画变为收藏的年画。同时,现代人的审美倾向也在发生变化,如果木版年画不能应世而变,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和市场需求,就会逐渐萎缩、弱化甚至消亡,最后变成博物馆里的标本。”

木版年画有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不允许在商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肆意改变的,否则就会丧失了其文化和历史价值;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面临着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问题,面临着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的问题。如果简单地拒绝市场化、商品化,非遗很可能会失去其现实的生命力。

夏挽群认为,新年画内容的创新要确保在传统年画固有艺术风范、人文内涵、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做自然延伸,更重要的是外在形式上的创新,内容还应该是传统的,所谓“新瓶装旧酒”。正因为年画在形式上的创新还不够,所以还不能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申遗

纳入计划

2015年10月4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的“年画与年文化”--第二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上获悉,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国内审核已顺利通过,并纳入国家申报计划。

申报准备

为了让申报更有把握,2002年以来,中国民协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木版年画作为该工程的龙头项目,在全方位、大规模的田野普查的基础上,现已出版了22卷本《中国木版年画集成》、14卷本《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4期《年画研究》刊物,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及口述史方法论再研究”--形成30万字专著《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并建成了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等等。此外,中国年画网也已正式开通。

申遗意义

文化部非常重视和支持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遗,国家一旦正式提出木版年画申遗,中国民协和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将会进一步提供学术方面的支撑。“一旦中国木版年画成为人类的文化遗产,将有利于中国文化资源的根本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木版年画品类

滩头木版年画

滩头戏曲木版年画是中国湖南滩头以戏曲为表现题材的木版年画。滩头木版年画根据题材可分为门神门画、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其中,戏文故事类多以戏剧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传说为题材,如《花园赠珠》《西湖借伞》《老鼠娶亲》《桃园结义》《西厢记》《隋唐演义》等。《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滩头卷》共收滩头木版年画182幅,其中戏曲故事《花园赠珠》运用对称式构图,从左右两图的楼宇、植物和人物的服饰、动作,能看出不同的地点、时间、事件。滩头戏曲木版年画色彩艳丽、润泽,造型古拙、夸张、饱满,所用材料纯正,工艺独到,具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

武强木版年画

武强戏曲木版年画是中国河北武强以戏曲为表现题材的木版年画。现存武强年画,大半为戏画,涉及剧目230余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民间年画》选印27幅,有《渭水河》《乾坤带》《打金枝》《施公案》《罗成卖绒线》《桂花盗印》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国戏曲志·河北卷》选印5幅,有《空城计》《回荆州》《白门楼》等。中华书局2009年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收武强戏曲木版年画38幅,有《泗水关》《水浒传梁山英雄》《群仙赴宴》《三侠五义》 《三太打虎》《捉拿华云龙》《秦香莲》《呼家将》等。

绛州木版年画

绛州即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木版年画起于北宋,历金、元而在明、清两代兴盛,并于清后期达到鼎盛,中华民国后期开始衰落。其构图精巧,刻工精细,有单色印、套色印、半印半绘等多种印刷手法。题材类型有门神、神祇、仕女、教化、实用、祈福、箱子底、戏曲故事诸类。其中,戏曲故事类年画以小幅居多,如一版4幅。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绛州卷》共收绛州木版年画209幅,其中戏曲故事类年画12幅。涉及的戏曲故事有《周文王拉辇》《取洛阳图》《回荆州图》《美人图录》《二度梅图》《天河配录》《老鼠娶亲》《猴子抢帽》《名贤图——五代枭雄》《财神叫门》;戏曲演出场面有《黄鹤楼》《女十忙——三娘教子》。

平阳木版年画

平阳戏曲木版年画是中国山西平阳以戏曲为表现题材的木版年画。平阳木版年画表现手法集中概括,色彩艳丽明快,造型夸张,装饰性强。其依题材可分为7类,即戏曲故事、人情风俗、民间童话、名胜风景、花果鸟兽、天仙神佛。其中,戏曲故事类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地方特色。如《三进士》《西厢记》《汾河湾》《黄鹤楼》《水漫金山》《卖水》等,均表现蒲剧剧目内容。

台湾木版年画

台湾戏曲木版年画是中国台湾以戏曲为表现题材的木版年画。台湾木版年画品种丰富,其自清代中叶始大量吸收闽南年画技艺,既有泉州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坚实、色彩绚丽、造型明快、装饰细致、风格多样等特点,也具漳州木版年画细致华丽、质感分明等特点。台南“米街”(今新美街)是清代台湾最大的年画集散地。台湾木版年画中的戏曲类年画种类繁多,由小说《三国演义》衍生出的年画就有《匿玉玺孙坚背约》《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刘玄德三顾茅庐》《曹丕乘乱纳甄氏》等。这些年画均系凸显重要情节的分镜画面,如戏出年画《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不仅呈现了画师的个人绘画风格,也反映了传统剧目的表演特色。

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戏曲木版年画是中国天津杨柳青以戏曲为表现题材的木版年画。杨柳青年画中的戏曲题材年画,分彩色套印(加手绘)与墨线印刷两种。画面有“单出戏”“连环画”以及由几个场景组成的出戏等。开张样式有“贡尖”(整张纸)、“三才”(一张纸三裁)、“对楼”(两张纸分绘再拼接粘贴成一幅),以及“四条幅”“八扇屏”“炕围”等。现存较早杨柳青戏曲木版年画有清乾隆年间的《百花公主》《辛安驿》《瑞草图》《西厢记》等。嘉庆、道光以后作品渐多,光绪年间最盛。早期作品多为写实背景加戏扮人物,后期多为舞台背景加演出人物,亦有无背景仅戏扮人物者。同治、光绪时期的戏画人物,有的酷肖当时的名伶,所以画中人物除署剧中人物姓名外,并有刻署演员姓名者。杨柳青戏曲木版年画,线刻精工细腻,染色鲜丽辉煌。

漳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是流传于福建省漳州市的一种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民间版画。宋代福建的刻书业开始兴盛,迅速带动了民间版画刻印技术的发展。明清两代,漳州木版年画开始流行,漳州月港的兴起给木版年画的外销带来了有利条件。20世纪初,漳州联子街、香港路、台湾路一带集中了大批年画店,直至50年代尚有八九家存在。繁多的民俗活动是漳州木版年画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漳州民间木版年画的主要题材有辟邪消灾、祈求吉祥、历史戏文故事及装饰图案等。漳州年画中以门画居多,门画分粗神、幼神、文神及武神等种类。粗神指以大红或朱红纸为底印制的门画;幼神指直接以本色纸印制,而人物背景上自行调色套印淡红色的年画;文神指画面人物没有骑马或插旗的年画;武神与文神相反,画面上的人物一般要骑马或插旗。

佛山木版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广东省佛山市的一种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民间版画。佛山木版年画的生产兴盛于清代乾嘉年间,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萧条。按技艺划分,佛山木版年画包括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类型;按题材划分,则有门画、神像画和岁时风俗画三种类型,其主要功用为祭祀、祈福和装饰环境,体现了人们驱邪纳福的愿望。

梁平木版年画

重庆市梁平县的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梁平三绝”(竹帘、年画、灯戏)之一,约有300年的历史。梁平木版年画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门神,主要有《将帅图》《立刀顿斧》《加官晋爵》《扬鞭》《五子登科》等作品;二是神话传说,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作品;三是戏曲故事,主要有《四郎探母》《踏伞》《钟馗嫁妹》等作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