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惺公

更新时间:2023-08-25 12:40

朱惺公(1900年—1939年8月30日),江苏丹阳人。名松庐。1928年任《浙江商报》副刊编辑。1938年2月应聘为上海《大美晚报》中文版副刊《夜光》编辑,期间多次发表文章,宣传抗日爱国。1939年6月收到汪伪特工总部的恐吓信后,在《夜光》副刊上发表《将被“国法”宣判“死刑”者之自供》一文,表示决不屈服。1939年8月30日在上海被汪伪特务杀害。

人物生平

朱惺公,江苏丹阳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因父母早亡,朱惺公只读了七年书,就被迫辍学去当店员谋生,但他坚持业余自学且有所成,尤擅写作。他是一位有正义感的文人,也是一位硬骨头的战士。日本侵华战争前,他担任《浙江日报》(一说《浙江商报》)副刊主编和《时代日报》特约编辑。后赴上海为中国化学工业社工作。淞沪会战后,化学工业社裁员,他于1938年2月应美商《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中 文版发行人张似旭礼聘,担任《大美晚报》副刊主编,以副刊为阵地,以“孤岛”为主战场,坚持宣传抗日,与日伪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清末汪精卫曾作为革命党人赴北京行刺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后在狱中赋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可是到了脱离重庆、叛逃上海之时,汪精卫已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卖国贼,原来的慷慨赋诗也成为笑柄。所以,朱惺公改写此诗,署名“陈剑魂”,发表在《夜光》上。这首《改汪精卫诗》是这样写的:“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这首诗对汪精卫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此诗发表后,一时间广为传颂。汪精卫恼羞成怒,决心除掉朱惺公。

1939年6月16日前后,朱惺公收到一封署名“中国国民党铲共救国特工总指挥部”的恐吓信。这封信其实是极斯菲尔路76号汪精卫政权的特工总部寄出的。信中威胁说:“如再恶意谩骂,将被国法宣判死刑。”好心的朋友劝他说:“以毛笔与暴力周旋,智者不为。”但朱惺公毫不退缩。他在6月20日的《夜光》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将被国法宣判死刑者之自供——复所谓“中国国民党铲共救国特工总指挥部”书》的公开信,掷地有声地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态度。公开信说:

“余对于死,乃绝无所畏。二年来之寄生孤岛,早如待死之囚,所以不死者,乃刑之尚未遍及无辜。余乃叨天之幸,直至今日,仍得以不死之身,借文字与孤岛人士相见,今贵部将判余死刑矣!此诚余之宠幸也!盖以如此死法,死为烈士矣。”

朱惺公还为自己写成自挽联:“懦夫畏死终须死;志士求仁几得仁?”表明自己不畏强权、视死如归的决心。

8月28日,朱惺公又收到一封恐吓信。同事劝他暂避一时,但他不为所动,仍然正常上班、下班。8月30日下午4时30分,朱惺公从自己的寓所步行去报馆的路上,被特务吴四宝、茅子明和张国震用无声手枪暗杀。

人物作品

朱惺公.将被“国法”宣判“死刑”者之自供[J].扫荡(1939),1940,(第2期).

朱惺公著. 惺公评论集[M]. 机杼出版社, 1933.08.

朱惺公著. 铁窗风味录[M]. 机抒出版社, 1933.

社会纪念

朱惺公遇难后,9月1日,各界人民前往殡馆,吊唁赠送挽联,捐献薄金,以示悼念。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也发表文章,赞扬他的民族气节。追悼会上,上海文化界联谊会送的一副挽联,可说是表达了人民共同的心愿与对朱惺公的崇高评价:

“读书明气节,挽士林之颓气; 严词斥叛徒,为民族而争光。”

在人民抗日激情的鼓舞下,《大美晚报》抓住这个事件:对汪伪集团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9月2日,该报中文、英文版同时刊登致汪精卫的公开信,要求他对朱的被害,公开表明态度。《大美晚报》在其《丧失一位同志》的 头条社评中,称赞朱惺公“是个真实的中国人”,断言“‘东亚新秩序’者杀了这个良善、 能干、方正的人以后,决不能获得皈依者。”

上海商务印书馆同仁撰送的挽联:

“诛伐群邪,挥笔如剑;扶持正义,舍身成仁。”

作家柯灵愤而写下了《我要抗议,我要控诉!》一文:

“朱君死去了,他的文字还在着的,它们将为杀人者的罪恶作证。死者只是一个毫无抵抗力的文人,他只有一支笔,一点对于祖国的忠诚。拥护抗战到底的国策,反对卖国求荣的“和平”也许是他的罪证,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是无辜的,他是清白的!

让我们以最大的敬意献给死者吧,因为他的死,证明从容赴义,毕竟是人类可贵的情操。”

相关研究

黄锡景.大义凛然的朱惺公[J].新闻爱好者,1993,(第6期).

沈旺.朱惺公正气凛凛[J].新闻记者,1984,(第6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