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31 21:40
李桦(1907.3—1994.5)广东番禺县石井大冈乡人。擅长版画、美术史论、美术教育。1927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0年留学日本,“九·一八”愤而后回国。1934年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是响应鲁迅号召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随军流转于湘、赣一带,举办抗战木刻展、出版利扬、推动木刻运动,曾发起和组织“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7年应徐悲鸿邀请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投身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作品以传单形式出现在游行队伍中,如《向炮口要饭吃》《团结就是力量》。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李桦(1907年~1995年),曾用名浪沙、小泉,男,1907年出生,广东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27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0年留学日本,1932年回国任教于母校。1934年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从事新兴木刻运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主持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工作。当选理事长,组织抗战八年木刻展。
1947年受聘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1949年出席第1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1950年以来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1988年获日本国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贡献金奖。
1949年后,创作了许多反映祖国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代表作有《怒吼吧,中国!》、组画《怒潮》(挣扎、抓丁、抗粮、起来)、《饥饿线上》《向炮口要饭吃》《团结就是力量》《劳动后备军》《征服黄沙》《首都的早晨》等。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等职。著有《西屋闲话》《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李桦木刻选集》《美术新论》《木刻的理论与实践》《木刻版画技法研究》等画册及著作。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中国版协授予“鲁迅版画奖”。
1907年 三月六日生于广州市。
1924年 考入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
1925年 因学习成绩优秀,被选派参加广东省赴日考察团。
1927年 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毕业。
1930年 自费留日,入东京川端美术学校学习。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愤而离日。十月回到广州。
1932年 任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西画讲师。
1933年 在母校任西画科班主任兼素描教师。六月十九日,李桦在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发起组织现代创作版 画研究会(后简称现代版画会)。夏金肇野、唐珂、许仑音、段干青、董化羽等在北平组织平津木刻研究会。
1934年 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鲁迅倡导木刻的影响,开始自学版画, 作《诗人》《裸女》《弃婴》《失业者》《水灾》《囚》《春郊小景集》《一九三四年即景集》《小鸟的命运》《东北义勇军》等。四月,在广州举行首次个人版画展。六月,组织“现代版画会”。出版手印不定期会刊《现代版画》,并为广州《市民日报》编《木刻周刊》。出版《李桦木刻集》。十二月开始与鲁迅通信。
1935年 先后收到鲁迅复信多封,在思想、艺术和木刻运动等方面深受影响。创作《无家可归》,《怒吼吧!中国》。“现代版画会”举行周年展,因搞木刻运动。暑假后被校方解聘。
1936年 负责筹备《第二次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七月在广州展出,十月在上海展出。鲁迅在逝世前十一天——十月八日前往参观,并与部分木刻青年作者座谈。作《丰收也是一样的穷》《一二九的抗议》和木刻连环画《黎明》《丝》《赵二嫂》等共一百多幅。《现代版画》第十集《反帝专号》出版。
1937年 七月,李桦、力群、新波、江丰、曹白、野夫、陈烟桥、林夫南宁组织版画展。作《贺年片》《军民合作》、木刻连环画《来归》《没有童年的孩子》《水葬》《父子间》《告密》和《抗战故事》。十一月投军。
1938年 经徐州及武汉外围作战,年底驻长沙。作《秋日》《晚归》。完成《抗战故事》,共三辑。十月,参加南浔战役,画了不少战地速写。
1939年 六月下旬,应《漫画与木刻》社之约,在桂林举办“战地素描展”,共展出一年来在豫、鄂、皖、赣、湘各战区实地写生代表作一百七十多幅。八月,赴桂林举行“战地写生展”。十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到茶陵;同新波、建庵、赖少其等代表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办事处举办“鲁迅纪念木刻展”;为地下党员骆何民主编的《开明日报》供稿,并与温涛合刻《抗战门神》,随报附送。十一月开始为该报主编《抗战木刻》周刊。作《开到抗日前线去》《救伤》等。出版《木刻教程》。
1940年 负责“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湖南分会工作。主编《木刻导报》双周刊,办木刻函授班,并出版《学员习作初集》。作《辱与仇》《雪地行军》等。在桂林举办《李桦战地素描展览》。同年春,李桦在湖南长沙陆田在湖南衡阳《开明日报》合编《抗战木刻》与《诗与木刻》不定期副刊。
1941年 参加撰写《十年来中国木刻运动的总检讨》。“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三月被国民党社会部以莫须有的罪名非法解散。发表论文《试论木刻的民族形式》并出版《学员习作初集》和《学员习作二集》。
1942年 一月,重庆成立“中国木刻研究会’,当选理事。一至二月间,举办“第二次长沙大捷战地素描”画展。十月,《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览会》开幕。徐悲鸿撰文指出“李桦已是老前辈,作风日趋沉练,渐有民族形式,有几幅近于丢勒”。
1943年 十月三十日,“李桦第三次长沙会战史画及洞庭湖素描展览”在广西无线电台礼堂举行。十一月底,又在桂林开办“写生画展”。出版《烽烟集》和《美术新论》。
1944年 三月十九日,“李桦常德会战画展”在省广播电台开幕,共展出战地写生几十幅,连展三天。元旦,同刘建庵、刘仑、陆田、梁永泰等一起开办“桂南流动木刻展”。
1945年 在湖南汝城写生。整理抗战时期国统区木刻运动史料。《李桦版画水墨画展》在广东砰石举行。
1946年 在南昌举行版画水墨画展。五月到上海。加入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七月当选“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参加筹办《抗战八年木刻展览》并编辑《抗战八年木刻选集》。作《怒潮》组画、《粮丁去后》《饥饿线上》。出版《李桦水墨画》。
1947年 作“五二〇”传单。作《汗》《劳动后备军》《苦笑》《逃难》《夜的恐怖》《劫收》《都市的暗角》《民主的行进》《团结就是力量》《里外同心》《快把他扶进来》《民主死不了!》《向炮口要饭吃》《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等。出版《怒潮》组画。为苏联对外文协机关报《时代日报》编《新木刻》周刊。三月,经“全木协”各地原会员书面选举,李桦、杨可扬、郑野夫、王琦、王麦秆当选理事,李桦得票最多,任理事长;王树艺、陈珂田、葛克俭当选监事,王树艺为监事长;并作了会务分工。理事会决定每年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全国性木刻展览;设立木刻函授班。九月,就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加入北平美术作家协会。指导清华大学“阳光社”(有燕京大学学生参加)、北大四院、中法大学木刻学习班等学生木刻团体。十月一日,《中国现代版画展览会》在苏联列宁格勒国家埃尔米达斯博物馆开幕,展出作品 157件。版画家力群、李桦随画展访苏。后移展于莫斯科,中国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苏联文化部副部长帕霍莫夫、全苏美协书记皮缅诺夫参加了开幕式。
1948年 参加“一二七艺术学会”。在艺专教授西方美术史、水墨画和素描。作《天桥人物》。赴京西小煤窑体验生活,作《窑工汗血》。三月十三日,由北平的清华、北大、燕京、中法四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在四校内流动展出。约有木刻二百幅,是李桦带来北平交给清华大学阳光社。产生了一批国统区脍炙人口的作品,李桦的《怒潮》,黄新波的《卖血后》,荒烟的《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杨可扬的《教授》,朱宣咸的《愤怒的火焰在铁窗口燃》《木刻工作者的战斗》,邵克萍的《街头》,赵延年的《抢米》,麦秆的《放回来的爸爸》,野夫的《泛区难船》王树艺的《自行失踪的人》等。十一月一日,全木协举办《第四届全国木刻展览会》(秋季)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廓举行,参展作品有:李桦的《怒潮》。
1949年 升为教授。作迎接北平解放木刻传单《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赴石景山发电厂和炼钢厂体验生活,《作抢修发电机》《学习》等。为天津《进步日报》编《进步艺术》周刊。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任大会艺术展览评选委员。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兼《人民美术》执行编辑。
1950年 参加京郊土地改革。出席北京市文代会。创作铜版画《斗争地主》《焚毁旧契》、木刻《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等。出版《木刻的理论和实际》。
1951年 作木刻《斗争地主》《和平签名》《志愿军打坦克》《中朝部队胜利会师》《医务工作者反对细菌战》。
1952年 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作《攻守同盟破产》《爸爸买新农具回来》《送参军》等。
1953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版画组组长。
1954年 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系主任。去烟台渔区体验生活。作《补网》《当潮水退的时候》《华威先生》插图、《父与子》插图。出版《木刻版画技法研究》。
1955年 带学生去京郊温泉乡。作《晚归》《合作社的收获》。出版《铜版画技法研究》。《木刻版画技法研究》再版。主持筹办《第一届全国版画展》。
1956年 带学生赴白洋淀。作《夏日》《捕鱼》。作《鲁迅在木刻讲习班》。《版画》创刊,任常务编委。主持筹办《第二届全国版画展》。
1957年 带学生赴河北省建平县。作《山区生产》《六月庆丰收》《练兵》《常备不懈》。《李桦木刻选集》出版。参加在苏联举行的《中国版画展》开幕式并出席苏联美术学院成立二百周年庆典。访问南斯拉夫。
1958年 作《百年大计》《鼓足干劲修水库》,为郭沫若诗集《百花齐放》作插图二十五幅。主持筹办《第三届全国版画展》和《北京——莫斯科版画展》。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参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大会。出版《李桦木刻选集》。
1959年 带学生赴三门峡水利工地,作《征服黄河》《战黄河》《驯服黄河的英雄们》《移山堵海》作《一楼盖成一楼又起》。参加编辑《十年来版画选集》。
1960年 出席第三次全国文代会。连任美协常务理事兼版画组组长。作《社会主义好》《技术革命万紫千红》《队日》等。
1961年 赴湖南益阳农村体验生活,着手为周立波《山乡巨变》作插图。作《春日》。
1962年 赴湘、赣、两广和四川写生。
1963年 与彦涵、王琦、荒烟、李平凡在北京举办《五人版画联展》。作《春风又绿江南岸》《雷锋像》《雷锋》插图和《晚风》《轮休日》。
1964年 作《清明节》、主持筹办《第五届全国版画展》。
1965年 作《培育革命接班人》 《亦农亦工》。
1973年 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作大幅套色木刻《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交易图》。重作《鲁迅在木刻讲习班》。
1975年 赴大庆和大连造船厂,辅导工人美术作者。作《造船工人一双手》,与梁栋合作大幅套色木刻《转战新油田》。
1977年 作《服务到第一线》《钻井台上半边天》和自刻像。
1978年 负责版画系研究班教学工作。为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作插图。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座谈会。
1979年 参加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并当选全国文联委员、美协常务理事。担任《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执行编委。作《首都的清晨》《山乡巨变》第二部插图。
1980年 四月出席在黄山举行的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主席。美术评论集《西屋闲话》出版。七月一日至十四日,应邀赴湖南长沙、株州、湘潭讲学。十月十六日至二十五日,与王琦赴贵阳参加黔、桂、湘三省版画联展座谈会。
1 981年 四月三十日至五月十八日,参加文化部艺术教育访英代表团赴英国访问。九月二十五日,参加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大会。负责筹备的《第七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在京开幕。十二月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倡议并筹办的首届《三版展览》在北京举行。
1982年 与王琦、马克、李树声等任《中国版画年鉴》编委、编成1981年卷。六月十九至二十六日,参加全国文联四届二次会议。七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六日,应邀去吉林长春、通化和黑龙江佳木斯、哈尔滨讲学。曾登天池写生,到林区体验生活,参观北大荒农场和《北国风情》画展,并参加美协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学术讨论会。九月十六至十九日,应邀去江西宜春地区讲学。十一月一日至八日,应邀赴苏州参加《姑苏之秋》版画展开幕式并讲学。与李树声、马克合编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写作完成论文集《艺苑漫谈》。
1 983年 一月当选为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参加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动辞去美院版画系主任职务,任教授,并为院咨询委员会成员。继续编成《版画年鉴》(1982年)。写成《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和《中国的古代版画与现代版画》两部书稿,分别交湖南美术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五月一日至十六日,应邀赴广东潮汕地区澄海县讲学。五月二十八至六、七月,负责《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览会》筹备工作。八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行李桦教授从事美术教育和版画事业五十年庆祝会,与李桦艺术活动五十年展览。
1984年 七月做为第六届全国美展版画评委,赴重庆参加评选会议。八月,前往江苏启东县,参加版画活动并讲学。《版画年鉴》编成1983卷。
1985年 五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会上主动提请辞去常务理事职务,被大会推举为协会顾问。《版画年鉴》1984卷编成。十二月,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的邀请,与王琦同赴香港参加“中国现代木刻版画展的开幕式并讲学。
1986年 一月赴合肥参加“第九届全国版画展”开幕式,并在屯溪参加“版协”代表大会和版画创作座谈会。五月,参加北京市八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主编《敬献导师的花环》(《中国版画年鉴》)1986年增刊,辽宁美术出版社。《中国版画年鉴》1985年卷编成。
1987年 三月参加北京市八届人代会第六次会议。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举行“祝贺李桦八十大寿座谈会”。十一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民族宫举行“祝贺李桦、叶浅予、李可染八十大寿座谈会”。《李桦》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版画年鉴》1986年卷编成。组织批准退休。
1988年 十一月,出席“第五次文代会”。十二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召开的“版画艺术研讨会”。《中国版画年鉴》1987年卷编成。
1989年 《中国版画年鉴》1988年卷编成。
1990年 十月,参加“名师的足迹”画展。《中国版画年鉴》1990年卷编成。
1991年 二月,创作“左联五烈士”像(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九月九日,女儿纪慈病逝。九月,中国美协、中国版协联合举办“中国新兴版画60年暨鲁迅诞辰110周年纪念杰出贡献奖”。
1992年 八月,出版《李桦藏书票》(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版画年鉴》1991年卷编成。
1993年 四月,中国版画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合办《李桦书画展》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举行。八月,《李桦传》出版,张作明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年 四月二十四日,出席第五届全国藏书票展览并致辞。四月二十七日十八时,突发脑血栓住进协和医院。五月五日十一时三十分辞世。
1934年,李桦在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发起组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后简称现代版画会)。参加者最初有二十七人,主要成员为赖少其、唐英伟、潘业、陈仲纲、刘仑、吕蒙等。出版手印不定期会刊《现代版画》。
1936年,负责筹备《第二次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七月在广州展出,十月在上海展出。鲁迅在逝世前十一天——暨十月八日前往参观,并与部分木刻青年作者座谈。
1938年,“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李桦是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任协会理事。
1940年, 负责“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湖南分会工作。主编《木刻导报》双周刊,办木刻函授班,并出版《学员习作初集》。
1962年,完成《山乡巨变》第一部插图。为鲁迅小说和《革命烈士诗抄》作插图。
1979年,被推为中国版画家协会筹备组召集人,并负责筹备《版画》杂志复刊。主持筹办《第六界全国版画展》。完成《山乡巨变》第二部插图。
1980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李桦当选为主席。
代表作有《怒吼吧,中国》《怒潮》组画、《饥饿线上》《向炮口要饭吃》《征服黄沙》《首都的早晨》等。有《西屋闲话》《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李桦木刻选集》等著作。
李桦成绩最好,足够与日本现代有名的木刻家争先。
——鲁迅
全国木刻展中,李桦已是老前辈,作风日趋沉练,渐有古典形式,有几幅近于丢勒。
——徐悲鸿(摘自1942年10月《新民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上中学时就从书刊上见过李桦的木刻作品,那幅《怒吼吧中国》以胜利的刀锋刻绘出遭受外国侵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呼声,像吹响的号角,震撼着民众的心灵。这幅画给我的印象很深,从此李桦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建国之后,他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美术教育和创作中。中央美院版画系是他亲手创建的,他在教学工作中坚定地执行党的教育路线和文艺方向,培养了大批人才,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在教学之余,又创作了大批版画和论文,为发扬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光荣传统,为推动中国版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元
李桦先生是把生活的内容和艺术的技巧柔和了的可贵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在我国是可以作为奠定绘画上新写实主义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可以夸耀于世界的艺术文化的巨大的收获之一。希望我们的艺术家能够更努力的去汲取今日的中国的丰富的生活和斗争的美,因为只有通过艺术家的形象的制造,今日的中国的这种生活和斗争的美,才能使世界给我们以真诚的关切和出于自然的尊敬。
——艾青
这位德高望重的版画家,在他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但以他精湛的艺术深入人心,而且更以他高尚的人品受人景仰。
——王琦
李桦以其毕生精力,推动中国新兴木刻事业不断地发展,他身体力行,紧握犀利的刻刀,创作出许多反映中国人民大众的苦难、呐喊、反抗和斗争的版画。他作为一位进步的木刻大家,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自觉地以其大无畏的胆识战斗在国统区,和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木刻运动在新旧两个不同制度的社会地区遥相呼应、协调一致。这个时期木刻艺术在原有基础上,伴随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登上到一个新的更高阶段,尤其以解放区的木刻成就最为显着。李桦在这一时期中也创作出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令世人瞩目,至今已成为不朽的历史见证,载人史册,流传后世。
——彦涵
一切人格和艺术的赞美,只有李桦当之无愧。
——黄永玉
李桦先生是中国版画界的灵魂人物。
——徐冰
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