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杰

更新时间:2023-09-13 16:59

李群杰(1912年10月4日—2008年),字杰夫,笔名怒涛、揭腐,男,纳西族,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1931年入北平民国大学学习,次年考入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系,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纳西族历史上第一位中共党员。抗战期间受中共中央长江局委派回到云南重建遭受严重破坏的中共云南地下党,组建中共昆明支部,后任中共云南省工委书记,为党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尤其是团结广大爱国人士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人物生平

1912年10月4日生于丽江县大研镇忠义村一个纳西族书香家庭。1918年,6岁的李群杰开始读私塾,后进入云南省立第三中学(丽江中学)读书。1928年秋,考入东陆大学(云南大学的前身)预科学习。1931年秋,考入在北平的民国大学深造,在中共党员黄松龄教授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32年秋,他又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学习。其间,曾受学生会派遣,回昆明联络云南学生组织。1936年7月毕业后,受党组织推荐到“华南救国会”工作,兼任《港报》编辑。

1937年5月1日,李群杰在香港由杨康华、李驹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纳西族中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同月下旬,奉命回云南恢复遭受重创的党组织。同年7月,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昆明支部,李群杰任书记。1938年8月,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成立,李群杰任书记。

1939年4月以后,根据组织决定,他离开省委领导岗位,打入国民党军政机关,专门从事上层统战和情报工作,先后以云南省政府单行法规编审委员会秘书、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调查室昆明调查站调查员、滇黔绥靖公署参谋室《军事月刊》编辑、云南警务处《警务月刊》主编、昆阳县县长、邓川县县长和省教育厅主任秘书等公开身份为掩护,为地下党提供机要情报和绝密文件,保护党的组织和同志,为党组织筹措经费等革命工作。

1949年9月,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搞“九九整肃”,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李群杰不幸被捕入狱。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仍回省教育厅工作。同年12月9日,卢汉宣布云南起义并成立“云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后,李群杰任文教处副处长;1950年2月初,任云南省“各族人民迎军委员会”副主任。

1950年2月24日,云南解放后,李群杰曾先后任昆明军管会文教接管部副主任、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文教厅副厅长、省民委副主任、省政协秘书长等职。

1955年12月8日,在“肃反”运动中,被宣布隔离审查。1958年4月,由公安机关宣布正式逮捕入狱。

1982年2月17日,李群杰得到平反并恢复了党籍。同年6月,任省政协专职常委,分管文史工作。

1984年5月,当选为云南省书法协会主席(1988年后改任名誉会长)。1986年离休后,任省文史馆名誉馆长、云南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会首届文学艺术创作评奖总评委委员、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第二届书法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

2008年,李群杰去世后,他的骨灰和着鲜花撒在玉龙雪山麓,落叶归根。

人物事迹

少年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群杰自幼在故乡丽江“中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数理化文史地等15门功课应付自如之余,醉心阅读《新青年》及陈独秀胡适鲁迅郭沫若等新文化先驱的论著。青少年时代李群杰就以丽江诗人木公诗句“忧国不忘驽马志,赤心千里壮山河”为座右铭,立志“精忠报国”。

16岁那年,他邀约纳西族同乡和荣先(入黄埔军校昆明分校,后赴美深造,官至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王槐青(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民国时期曾任昆明市政府工务局长,后任云南工学院教授)随马帮行路1300里,过九关十八铺(堡)风餐露宿上昆明求学。他考进东陆大学预科班,随后赴北平,考入私立民国大学,其间深受早期中共党员、著名经济学家黄松龄教授的影响。随后考入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系。读书期间,九一八事变爆发,李群杰组织救亡呼声社,并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中山大学马列主义行动团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传播马列主义。他用杰夫、揭腐等笔名,宣扬革命理论,针砭时弊,发表了不少警世文章。其中他用历史唯物论观点剖析农民革命的《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洋洋十多万字作为毕业论文,获中山大学优学金质奖章,并由上海真理出版社出版发行。1937年5月在同学杨康华(后来担任东江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为广东省副省长、省顾委副主任)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受党组织派遣,李群杰在广州香港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重建遭受严重破坏的云南地下党组织

为重建遭受严重破坏的云南地下党组织,中共中央南方局派遣李群杰返回故乡开展工作,组建中共昆明市支部,任书记。他主持出版的《前哨》杂志在工人当中颇具影响,同时发展壮大地下党组织,他积极推动统一战线,宣传联合一切力量共同抗日。1937年至1939年,李群杰先后担任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和中共云南省工委书记。与马子卿费炳唐登岷、李剑秋、吴宗遥、李立贤等工委的同志为党组织在云南的重建和壮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抗战期间,李群杰出任省政府秘书处秘书。后经省工委批准,先后担任昆阳县长、邓川县长,直至进入当时的云南省机要核心层——党政军联席会议,任专职秘书。在昆阳县长任上,他倡导疏浚流入滇池的县河,根除水患,保障农田灌溉,得到省政府奖励与民众称道。在昆阳月山重修已然荒废的郑和之父马哈只墓庐,为墓写跋刻石立碑。在邓川县长任上为民除害,翦除横行乡里的“水草霸”等“四大恶霸”,抓捕正法滇西悍匪“小霸王”,使千万百姓得到安宁。他两任县长期间,为当时云南地下党负责人郑伯克提供了相当数量的经费,成为地下党活动的一个“钱袋子”、一个“武备库”。

这时,李群杰的秘密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盯梢。解放前夕,反动派发起镇压革命及进步势力的“99整肃”,一夜间整个昆明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军警特务不择手段逮捕了400多名进步人士。特务们深信李群杰是地下党关键人物,但还没有找到实据,便采用恩威并举手法,许以高官厚禄劝降。文攻之计毫不见效,改用武攻,电击、老虎凳、指缝钉竹签等酷刑轮番上阵。他一次次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始终坚贞不渝。

为云南书法艺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李群杰的晚年生活中,砚田耕耘是一项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他青少年时代在丽江师从纳西族书画家张文湛习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从学于邹鲁、袁嘉谷等诸多名宿。他的书法以唐楷颜体字为本,后遍习各家,尤其专攻何绍基书体。半个多世纪风雨人生路,铸就了他大气磅礴的书法风格。启功陈叔亮、周善甫、陈恒安、黄继龄、秦咢生尚文张苇研许麟庐秦岭云等我国著名书法家对李群杰苍劲雄浑的书法给予很高的评价。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享誉世界的中国美术史家和民族文字学家李霖灿教授专门题字“南天一柱”,赞誉李群杰深湛的书法功力和博大的书风。

1984年,在李群杰的积极倡导下,高治国胡荣贵、张天放等老同志的推动下,由著名书法家周善甫、黄继龄、尚文、张苇研、宣伯超、周岳年、王白纯杜乙简段雪峰邢孝移、杨明、任逸浩、李坚冰、詹明录林德宏等共同发起,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批准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分会,李群杰是创会主席。作为对云南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的著名书法家,李群杰为云南书法事业的发展倾尽了心血。在他的支持下,云南书法史研究、云南篆刻团体的组建、云南书法人才的培养都一一纳入正轨。他的书法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并被国家多个博物馆、纪念堂收藏。他90岁后将个人的一批书法作品捐赠给了故乡丽江的木府博物馆云南省档案馆,用所得奖励和自己多年的积蓄在丽江地区中学设立“李群杰奖学金”。

亲属关系

李群杰出生于丽江古城一户书香世家,祖父李怀忠曾任雪山书院院长,死时才36岁,妯娌间争产涉讼,弄到倾家荡产。其父李耀三于云南法政学堂毕业,曾任唐继尧时代云南督军署军法官,其大姐是丽江末代土司的嫡妻。

李群杰的妻子舒自秀出身鹤庆名绅舒家,是云南名宿赵藩的外孙女。舒自秀的舅舅赵宗翰是云南绥靖公署秘书长,姨父袁丕佑是云南省政府秘书长。

儿子李为。

社会评价

《开屏新闻》:李群杰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党尽忠、为国分忧的一生。他坚持真理、刚直不阿、不谋私利的革命精神,他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以及坦荡为人、淡泊名利的寥廓胸怀,在云南中共党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