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3 21:44
杨吴城濠是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景区,景区全天免费。
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吴大帝孙权定都建业(今南京)后,建太初宫于城北。宫城北抵覆舟山、鸡笼山,南门则在今天的羊皮巷、淮海路一带(另一说:南到珠江路北侧鱼市街)。城西有长江,北有后湖,南有秦淮河,又开凿了运渎、潮沟、东渠三条人工水道,奠定了古代南京城内水系的基础。都城西面是运渎,东面是青溪,北面是潮沟,南面是秦淮河。除了秦淮河外,其它三条河都是人工河流。可以说,当时南京的水系十分发达。运渎从进香河出发,沿今洪武路向南,穿过今新街口,南经张府园、红土桥流入秦淮河。青溪从太平门出发,经过竺桥、五老村-四象桥(太平南路),流往淮青桥,最终流入秦淮河。潮沟主要流经北京东路南边一线,把玄武湖的水引进城。
东吴宝鼎二年(267年),吴末帝乌程侯孙皓在太初宫之东兴建昭明宫。为把石湖(玄武湖)水引入宫城,开凿北渠(今北珍珠河),在大司马后门(今浮桥一带)向东又开河道(东珍珠河)与青溪相连。
西晋时期,战火浩劫不断,城池破坏严重。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后,经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建设缓慢。之后成帝在孙吴苑城故址上建造宫城,历时2年有余,后期又在此基础上扩建。东晋宫城又称建康宫、显阳宫,又被称作“台城”。之后经历宋刘梁陈,六朝宫城多次遭遇破坏和改建。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军灭陈占领建康,隋文帝杨坚下令将六朝都城建康夷为平地,变成耕田,所谓“平荡耕垦”。这个过程中,宫城护城河的部分河道保存了下来(今明御河部分河段)。
唐朝末年,吴王杨渭割据江淮地区。杨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南京为杨吴西都,大将徐温镇守江宁府,重建府城。在今通济门附近开上水门(今东水关),在今水西门附近开下水门(今西水关),把今天的内秦淮河一段包入城内。又沿城周开濠25里,史称杨吴城濠。杨吴城濠可以理解为杨吴江宁府城的东城墙外的护城河,时称护龙河。护龙河东接青溪,西连外秦淮河,形成了完整的水系,也改变了金陵城之前的水系格局。南唐以前,运渎、青溪的水分别注入秦淮河,而南唐护龙河的修建,使运渎、青溪与秦淮河互相通连,汇成一体。今天南京城内外水系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杨吴城濠工程巨大,宽近百米的城濠实属罕见。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成应天府,把秦淮河在通济门外分成两支,一支由东水关入城,一支入杨吴城壕为护城河。后来,前者演变为内秦淮河,后者演变为外秦淮河。外秦淮河从中和桥以下经通济门绕中华门和水西门至三汊河入江,长17公里。
杨吴城濠是由外秦淮河、孙吴时开凿的东渠、青溪、六朝宫城护城河及人工挖掘的城濠共同组成,它的水流主要来自玄武湖、青溪和秦淮河。
截至2016年,杨吴城濠最确凿的河道,是今北门桥-竺桥-逸仙桥-复成桥-大中桥一段。大中桥向南于东水关接秦淮河的护城濠,因明代水系改造分出内外秦淮河,今人通常称作外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