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2 18:28
杨荫杭(1878年—1945年),江苏无锡人。字补塘,或称补堂,笔名老圃、又名虎头。近代革命党人、法学家。
杨荫杭,出身于无锡书香门第,自幼就受到祖父和父亲的严格教育。
1895年入读天津中西学堂,当时该校由外国人把持,部分学生因对伙食不满掀起学潮,外国人开除了一名带头闹事者。杨荫杭并未参与,但他看到许多学生慑于外人淫威,噤若寒蝉,愤而挺身说:“还有我!”遂亦遭开除。
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读书。(交通大学前身),翌年因成绩优秀而获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之资格,在那里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
1899年被学校送往日本东京专门学校(今早稻田大学)留学。1901年,杨荫杭利用暑假回锡探亲的机会,在无锡鼓动一批进步青年组织励志学会,入会者有40余人,公推裘廷梁为会长,秦鼎臣、俞仲还为副会长。他们在埃实学堂以讲授新知识为名,宣传反清革命。
1902年,从日本本科毕业。回国后在上海《时事新报》担任编辑,同时在澄衷学校、务本女校教课,并经常在《大陆月刊》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革命。
1903年,无锡与留日同学蔡文森等人组织理化研究会,聘请另一位日本教师教授自然科学。他让他的两个妹妹杨荫榆等人参加研究会学习,这对当时的封建礼教无异是一种挑战。加上他不拜祖宗,不敬鬼神,因而被封建士绅视为大逆不道。经过杨荫杭在家乡无锡的两次活动,播下了一批反清革命火种。后来一些励志学会会员和理化研究会会员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的无锡光复活动。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杨荫杭的革命活动受到了清廷的注意,准备将他缉捕入狱。他不得不在1906年再度出国,到美国法律学校学习法律。这时,他对西方的民主法治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幻想。幻想用西方的民主法治来改良腐朽透顶的专制制度,挽救贫穷落后的中国。他在法律学校时,努力学习,毕业时所作的硕士论文《日本商法》,受到了导师的赞赏,被收入这所大学的法学丛书。
1907年7月在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后赴美留学。
191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抱着以法治国的幻想于辛亥革命前夕回—到了祖国,经清末状元张謇的推荐在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不久他就辞职南归,在上海中报馆担任编辑并从事律师事务,发起创立了上海律师公会。
辛亥革命成功后,杨荫杭再经张謇推荐,就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之职。在任职期间他秉公执法,不阿不谀。当时,有一个权势显赫的军阀到了上海,一些官员和士绅联名在报纸上刊登欢迎词,他们事先并未征得杨荫杭的同意,就将他的名字列入其中。他见报后很生气,立即在报上发表声明,他并没有对这个军阀有欢迎之意。当时有人笑他不识时务。他说: “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杨荫杭担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不久,北洋政府有“本省人不能担任本省官职”的决定,因而他被调到浙江省,仍任高等审判厅长之职。到浙江后,他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严于执法。当时浙江有一个恶霸,自恃与该省督军有裙带关系,在乡里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甚至行凶杀人。被害人家属上诉,地方法院审理后呈报省厅,杨荫杭提笔判处这一恶霸死刑,浙江省省长屈映光出面说情,要求杨荫杭予以减刑,杨回答: “杀人偿命,不能宽宥。”屈映光以势相压,杨声称司法独立,不予理睬。屈映光便向当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告状,幸亏当时任袁世凯机要秘书的张一麐与杨荫杭是同窗好友,从中说项,袁世凯才亲笔批了“此是好人” 并于1915年将杨荫杭调到北京了事。
1916年,袁世凯倒台,黎元洪执政,杨荫杭被任命为京师高等检察厅长。 这时,他已经看透了当时军阀政府的专制、腐朽与横暴,认识到所谓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但他仍然刚正不阿,主张司法独立。后来,有人揭发交通总长许世英贪污受贿,1917年5月杨荫杭调查(津浦铁路管理局租车购车舞弊案),查实后,下令将许扣押。一时在北京掀起轩然大波,政府要人纷纷向杨说情,要求特许保释。杨认为,任何人犯法均需追究,绝不能象封建时代那样“刑不上大夫”。北洋政府出面干预,他仍坚定立场,毫不让步。从而被北洋政府停职审查。杨荫杭愤而离京南下,回到家乡无锡。
1919年,杨荫杭辞职,回无锡老家。因忧愤交加,重病一场。病愈后于1920年移居上海,被上海申报报社聘任为副编辑长,并重操律师旧业,他曾愤激地说,如今世界上只有两种职业可做,一是医生,二是律师。兼任《申报》副编辑长兼主笔期间,他主持《申报》增刊《常识》,评论针砭时弊颇力。后被推为上海总商会坐办、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选派留美学生委员会委员。
1922 年任中日鲁案交涉中方委员,代表全国律师协会出席菲律宾国际律师协会会议。
1923年迁居苏州,定居庙堂巷,任开业律师和自由评论家。
1925 年当选全国律师协会干事,次年被聘为省宪会议组织法起草委员。
1929年中,一家银行保险库内巨款失窃,明明是银行经理监守自盗,却诬告两位管库职工所为。杨荫杭知道后十分气愤,义务为这两位职工出庭辩护。有一个驻外领事高瑛私贩鸦片,案情败露,他想请杨荫杭为他辩护,派秘书陈某再三上门要求,并许以重金相酬,杨坚决不予受理。旧政府的司法部门与所有官府一样,黑暗腐败,贪污受贿成风。有一个法官在开庭时总要带着一把装满了酒的茶壶,喝酒审案。杨荫杭十分气愤,他同另一位有正义感的律师陆棣成,联名向司法总长写了一个呈文,要求撤换这个酒醉糊涂的法官。后来,上海地方法院调来一个院长,经了解,这人曾在美国因为伪造支票而被判过徒刑。于是杨荫杭更加看透旧政府的腐朽;所谓法律,不过是统治阶级用以捆绑人民群众的绳索而已。他那以法治国的幻想也就彻底破灭了。于是,他在处理律师事务之暇,除继续为报刊撰写一些文章外,乃寄情于研究音韵学和古钱币以及印度、缅甸等邻国的文字。
1937年迁居上海法租界,抗日战争爆发后,杨荫杭不再做律师,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诗经》,他仇视日本侵略者,痛恨认贼作父的汉奸,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已经投降日寇的朋友,蔑视地走了开去,那个汉奸后来对人说,杨荫杭目中无人。
上海沦陷期间,杨荫杭除教书外,潜心研究音韵学。他认为《诗经》一书,可算是古代的一部音韵谱,有着很美的节奏。于是他将《诗经》逐字逐句地加注音韵。接着,他又将屈原的《离骚》加注音韵,后来还将两本音韵注文合成一书,题名《诗骚体韵》。可惜,这本被人称之为“绝学”的著作,在他生前未能出版,在他逝世后连手稿也散佚了。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杨荫杭因脑溢血逝世, 终年67岁。
同辈:杨荫杭出身江苏无锡的一户贫寒的书香门第。他的兄弟姊妹共六人,他排行第三。大姐出嫁不久即因患肺病去世。大哥在武备学校学习,因试炮失事而死。最小的弟弟杨荫樾留美回国后也因肺病去世。二妹杨荫枌、三妹杨荫榆(民国时女教育家)都比杨荫杭小,出嫁后都与夫家断绝了关系。
女儿:杨绛。
他译载了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穆勒的《自由原论》、《代议政府》等资产阶级启蒙著作,介绍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编译发行了《波兰衰亡战史》等,出版了《明治历史》、《日本维新活动历史》、 《最近俄罗斯政治史》、《美国独立史》以及《近世政治史》、《近世外交史》等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的译书。对于启发中国青年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醒人们警惕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其作品被辑为《老圃遗文辑》。后其作品又被收录编纂为《杨荫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