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11:36
林兆恩(1517年-1598年),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心隐子、常明先生、混虚氏、无始氏等,被门徒尊称为三教先生、林三教、三一教、夏午尼氏、三一教主。莆田县城内赤柱巷(今荔城区英龙街赤柱巷)人。林富孙。中国明代学者,三一教创始人。
林兆恩(1517-1598),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世称“三教先生”,教徒尊为三一教主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莆田县(今城厢区)人。三十岁时弃科举,专心研究宋儒和当时王阳明的“身心性命”之学,创儒、道、释“三教归一”学说。著有《三教正宗统论》36卷,劝人为善,反对邪恶。其学说影响至深且广,弟子几遍天下。现国内外许多地方均有许多规模不一的“三教祠”。而东岩山报恩寺前这“宗孔祠”则被世人称为“麟山祖祠”。
嘉靖三十年至四十五年,林兆恩除了招收门徒,倡导三教合一论外,主要功绩是协助莆田官方抗击倭寇,赈民救灾。据莆田县学教授刘仕锐查勘上报,列举林兆恩的义行13项:(1)恤民还卷;(2)建立义田;(3)设立社仓;(4)倡平粜之价;(5)施钱米给城内避倭的贫民;(6)分粥蔬给贫穷孤寡之不能自主者;(7)惠施棺材1300部;(8)礼助葬埋340柩;(9)与广东兵订千金之卷,以保全城池;(10)募兵百余人协助守城;(11)捐田30亩倡建戚继光生祠;(12)念乡夫守城之苦,以酒食迭赐于中宵;(13)率门徒埋全尸三千余身,积薪火化二万余数。以上一切费用取自林兆恩的家产,故巨万家产变卖殆尽。
隆庆元年至万历二十六年,林兆恩的主要精力放在著书立说和传教活动。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八闽各地,还多次往返于江西、浙江、南京等省市。除了著书和传教外,他仍然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如募建、修葺宫、庙、寺、观、桥梁、塔刹等;也时常赈济灾民,为百姓排忧解难。
林兆恩创立的修身炼性方法——“九序心法”在林兆恩思想和三一教发展演变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当时,瘟疫流行,他带领门徒通过传授“九序心法”为平民百姓治病,许多官吏,士大夫对此也很感兴趣,按院朱光宇,开府刘思问,都宪刘勋等都登门求治病之方。更有朝廷高官、翰林致书请教法度。据说,总兵戚继光驱倭时,不幸患病,在榕城拜谒林兆恩,授以“九序心法”,不久就痊愈了。
林兆恩的一生除了爱国抗倭,济民救难,创“九序心法”为民却病健身等功绩外,更重要的是他著书几百万言,创立三一教。他说:“为天下万世斯道虑,一生富贵非所志矣。”《林子本行实录》载:嘉靖三十八年,楚人何心尹抵莆谓林子曰:“昔儒、道、释三大教门,孔子、老子、释迦已做了,今只有三教合一,乃第一等事业,第一大教门也,兹又属之先生。我即不能为三教弟子,愿为三教执鞭焉。”
嘉靖四十五年之后,三一教之所以迅速对外传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嘉靖年间,东南沿海深受倭寇之害,以三一教的发源地兴化府为例。时人林润在上朝廷的疏文中写道:“兴化一郡,所辖者惟莆田、仙游二县,共编户二百二十有余里。迩倭奴入寇,屠戮殆尽,计逃窜而苟全者只可四分之一,并里籍合大约不过四五十里耳。”加上瘟疫流行,“一坊数十家,而丧者五六。一家数十人,而死者七八,甚至有尽绝者。哭声连门,死尸塞野。故孤城之外,千里为墟,田野长草莱,市镇生荆棘。”倭寇被平定后,人民的灾难并没终止,反而由于官府的腐败更加深重了。统治阶级无视人口锐减,田园荒芜的事实,仍“循册亩以征派,按册丁为差役。……故往年该输米一石者,今增至二三石。该纳银一两者,今增至四五两。……加之军输之杂出,冗费之不经,皆取于人民之膏血以供之”。更有甚者,有的官吏在督偏户册时,不顾人民死活,竟然“伪增民数发媚上人,至立‘梦生’、‘未生’之虚名,登之版籍,遗民饮恨无所诉”。人们在如此深重的灾难面前,感到无能为力,对现实丧失了希望,只好求助于神灵的庇护,依附于超自然的力量,追求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完全绝望的处境,这就为宗教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明代中后期,民间宗教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人民需要救世主时,林兆恩挺身而出,毁家纾难,赈民救灾,组织门徒埋尸瘗骨,直至巨万家产为之一空。这些活动对于已经绝望的灾民来说犹如雪中送炭,自然得到人民群众的敬仰,特别是直接受其恩惠的莆田、仙游人民更是感恩戴德,甚至把林兆恩视为救世主的化身,纷纷信仰他所创立的三一教,有的还率全家入教。当时民间流行着“龙江功不朽,捐产度众生”的俚语,反映了林兆恩在民众心目中地位因毁家纾难而迅速提高了。连倭寇也“无不稔知”林兆恩之大名,对林兆恩的高尚情操佩服得五体投地,攻破莆田城时,“有慕而愿见者,有护以出之者,有拜其像者,有护其庐者。时掳戮无数,而教主全家免难。处处皆煨,而教主之庐无恙”。
另外,林兆恩提倡门徒之间人人平等,要求门徒患难相周恤,疾病相扶持,互助友爱,扶贫济危,这些主张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人民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符合他们通过互助共渡难关的愿望。总之,明代中后期深重的社会灾难为三一教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而林兆恩毁家纾难的义举和互助友爱的主张又有力地促进了三一教的对外传播。
2、林兆恩创立的九序心法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收到了祛病健身的功效。明谈迁就指出:“莆田林兆恩以艮背之法教人疗病,从者云集。”黄宗羲也说:“兆恩以艮背法为人治病,行之多验,又别有奇术能济人于危急之时,故从之者愈众。”连对三一教颇有偏见的谢肇淛也承认:“(林兆恩)能以艮背之法教人疗病,因稍有验,其徒从者云集,转相传授,因吾郡信之者甚众。”九序心法不但被贫苦百姓视为至宝,而且也引起一些士大夫的浓厚兴趣。如都宪刘勋、总戎戚继光、按院朱光宇、开府刘思问等,纷纷登门,求教却病之方。太史黄洪宪致函询问“艮背之时见何景象,乃可行庭通关乎?复可见何景象,乃可安土乎?安土几何时,见何景象,乃可采取乎?结丹有形耳?无形耳?移丹气穴为自然乎?为用力乎?气穴在脐里之中央?抑脐下一寸三分耶?”太史萧云举、吴应宾、太学生吴用先后致函请教九序心法的有关问题。可见,九序心法是三一教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相当一部分三一教徒来说,与其是信仰林兆恩的思想主张,还不如说是对九序心法感兴趣更为恰当。
3、明代中后期,三教合一论盛行。林兆恩创立以心为宗的三教合一思想体系,在思想上引起了一些士大夫的共鸣,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信仰,“一时胜流袁宗道、萧云举、王图、吴应宾皆北面称弟子。邹元标极言其学之正,有争之者,元标曰:‘讲学随人意见,何事力争?’袁黄曰:‘早岁读书多有未解处,每于三教集中,阅之豁然。’”
4、林兆恩在论述三教合一论的同时,也针对时弊提出一些政治改良主张。如:
(1)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批破产,主张“因地度田,计亩均授”,每人授田二十亩,不必拘泥于“方井之常”的陈规。
(2)针对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极力反对滥用刑罚。认为刑律过于繁苛,“而民触法抵网,不惟忌而有所不敢为,亦且讳而不敢言。夫是民也,则何以利用而谋生哉?”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以有为治生,生愈伤,以有为治人,人愈扰”。要求统治者博代众议,倾听民众呼声,不但要采用“知者之知”、“贤者之贤”,也要采用“愚者之知”、“不肖者之贤”。
(3)针对军队腐败无能,军费开支庞大,反对募兵制,主张寓兵于农,认为:“古者兵无常数,无事则兵皆农也,有急则农皆兵也。后世兵有定名,无事则聚兵而食之,有急事则征农而用之。呜呼!兵聚而食之,固非节财之道也。苟或有卒然之变,则凡平时之所以列之行伍者,不及其数之半,亦且老弱羸疾,此国家之所以多乱也。”
(4)针对道士僧尼众多,提出严格限制道士僧尼人数,没收大部分寺院土地为公有,以寺院土地的租谷赈贫救灾,奖励两袖清风的告老还乡的官吏,资助贫困的读书人等。这些主张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他们尤其是贫苦的读书人和破产的自耕农的拥护。
5、嘉靖四十五年之后,林兆恩把传教目标扩大为全社会的教化。他曾著《三教无遮大会》阐明自己的“有教无类”的主张,并采取“分地倡教”的办法,派遣得力门徒到各地传教,在三一教的对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隆庆元年,二月往榕城,寓金山寺。六月往闽侯,游雪峰寺。十二月往武夷,旋去建阳。
隆庆二年,三月从建阳还莆。四月往榕城。七月归莆。
隆庆四年,二月往金陵,途经连江县丹阳。六月抵金陵。九月从金陵返闽。
隆庆五年,九月往榕城。十月寓金山寺。十二月归莆。
隆庆六年,四月往邵武、九月返榕,旋归莆。
万历元年,二月往江西,寓南昌北沙寄室。五月归莆。
万历三年,二月往榕城,旋往延平。六月归莆。
万历五年,十月往仙游。
万历七年,春,往榕城,居洪塘、南台等地。四月归莆。
万历八年,二月往榕城。夏,往武夷,复往宁化县,旋返榕。八月归莆。
万历十一年,五月从福州洪塘乘舟往武当山,道经闽清县,至水口返棹南旋,寓福州南台,旋归莆。
万历十三年,四月抵武夷,居数日欲往金陵不果,寓建宁白云寺。九月归莆。
万历十四年,林兆恩已是古稀之年,从此再也没有到外县传教,大多隐居在莆山北山或在家整理平生著述。
万历二十五年,林兆恩病重,“饮食居处作字歌诗,或忘所自,虽素所熟识者见之,多不忆其姓名”。松江门徒陈济贤千里迢迢来到莆田,“伏谒榻前致居恒,若弗克见之意”。翌年正月十四日(1598年2月19日)寅时,拱手而逝。闽人谢肇淛对三一教颇有微辞,说林兆恩“既老病,得心疾,水火不顾,颠狂愈年乃死”。黄宗羲也认为林兆恩之死乃“金丹之为祸也”。林兆恩享年82年,属于高寿,从生病到去世相隔不到二个月,并无异常症状,“颠狂愈年乃死”之说似不可信。
林兆恩创立的修身炼性方法——“九序心法”在林兆恩思想和三一教发展演变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当时,瘟疫流行,他带领门徒通过传授“九序心法”为平民百姓治病,许多官吏,士大夫对此也很感兴趣,按院朱光宇,开府刘思问,都宪刘勋等都登门求治病之方。更有朝廷高官、翰林致书请教法度。据说,总兵戚继光驱倭时,不幸患病,在榕城拜谒林兆恩,授以“九序心法”,不久就痊愈了。
三一教是集中国传统宗教儒、道、释三教之精华,去三教之糟粕的新型宗教。它既不同于儒教,也不同于道、释二教,更不是三教的总和,也不是宋儒的所谓“儒冠、道履、释袈裟”的总体。林子主张“宗孔归儒”思想反对道、释者流的单纯出世观和修行法,他提出简单易行的在家修行法,宣传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劝人勤业行善,反对邪恶。林子教育弟子:“勿起邪心,勿为邪事,三教先生,教我如此。若不如此,便是心死,哀哉心死,孰若身死。住世百年,谁能不死,身死心生,方为不死。”因此,当时三一教风行于全国许多省、市的各个社会阶层。
林兆恩去世后,其门徒纷纷著书立说,发展林兆恩的宗教观。见于有关文献记载有卢文辉的《卢子要言》、《夏心集》《三教真传》《放生仪文》《龙华三会忏文》《中一绪言》《性灵诗》等,陈标的《三山小草》,王兴的《九序心法》,林至敬的《明夏集》《龙华别传会语》《卓午实义》,朱逢时的《心海真经》,黄州的《金光丹鉴》,陈衷瑜的《明道要言》《明道要论》《陈子会规》《三教龙华醮祷》《忏悔科仪》《兰盆科仪》,董史的《东山集草》等等。从现存的有关著作来看,主要在两个方面发展了林兆恩的宗教观。
一是恢复了佛教的业报轮回、天堂地狱的原有的宗教含义。
朱逢时假托林兆恩的名义编造了《心海真经》,全书大力鼓吹佛教的业报轮回、天堂地狱等宗教观。如把水灾造成的“死亡相枕,横尸水面”的悲剧,说成是“虽缘劫数,亦系业海,盖由不信因果,不敬三宝,不闻经典,轻慢道法,诋毁教门,有此罪报。”鼓吹要“救度亡溺沦殁之苦,当修善发心,诚意课诵此经,水官大帝自然解厄,以度业满之灵。从入佛国,得入佛国。从入天堂,得入天堂”。卢文辉认为每个人由于“夙业之牵缠”,故有“千端罪垢”、“万种愆尤”,而坠入轮回之道难以解脱。因此,“欲荡涤以自新”,就必须皈依三一教,“投诚而忏悔,恭对金容,一心顶礼”。为此卢文辉吸收了佛教的“八正道”和“五戒”等宗教观和戒律,并加以改造发展,编著了《龙华三会忏文》,令门徒早晚跪诵。
《龙华三会忏文》共20则,每则分“忏文”和“说赞”两部分,提出一整套清规戒律:(1)无窜等(先立本、次入门、终极则,不得超级窜等);(2)无悖乱(要忠孝仁义,不得谋反作乱);(3)无偏向(要内外兼修,周旋于人伦日用之间,不得弃家修道);(4)无残忍(以慈悲为怀,行善积德,扶贫济危,不得傲慢侵陵);(5)离财色(看破名利财色,安贫乐道);(6)无凶暴(去方刚之气,忍辱和光,不蚀饮酒沉酣);(7)永戒杀;(8)无妄发(不得谤仙讪佛侮圣,不得瞒天昧地欺君,不得异言邪说);(9)无泄漏(不得泄漏教内秘密,不得趋炎附贵);(10)无机械(遵守教规,不得狡诈奸邪);(11)无亵慢(不亵渎天地鬼神,坚信因果报应);(12)意业断(要六根清静,修戒定慧,去贪嗔痴);(13)求解悟(恭读经书,以求解悟);914)不懈怠(勤行九序心法,时时刻刻皈依三一教主);(15)永不退(持斋奉戒信念坚定不移,始终如一);(16)身常住(度诚忏悔罪过,一心向道,以求顿悟本来身);(17)绝病患(荡涤心病,永断诸凡情);(18)离灾难(忍受灾难考验,远离诸烦恼);(19)成无漏(摆脱轮回之苦);(20)宜究竟(真心学道,直至顿悟本来相,无生无不生)。
二是道教符箓派的某些道术
林兆恩本人对道教符箓不但不感兴趣,甚至还予以严厉批评,如对于“法术”,林兆恩认为:“若后世梯剑履火诵咒书符,自以为法,自以为术,而非圣人之所谓法所谓术也”。对于“符箓”,林兆恩认为:“诣道坛受符箓,驰志于死后之富贵,亦甚惑矣。以私心而慕至道,真堪发一笑。”林兆恩去世后,三一教徒不仅宣扬得道成仙可以长生不死、羽化飞升的说教,而且对道教的符箓、咒语、建醮等道术颇为兴趣,把它们引入三一教中。在符箓上,明末清初三一教流行有“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及“吾志在三教,此心满六虚”的符箓,并说这些符箓是林兆恩亲笔书写的,灵验无比,在建醮上,卢文辉认为建醮也是“三教中之一事也”,命陈衷瑜编辑《三教龙华醮祷》、《兰盆科仪》、《忏悔科仪》等等建醮科典,“在在奉行,其应如响”。陈衷瑜临死前,把董史、陈大栋叫到床前,教给他们“炼魂之法”,嘱咐董史“于某日设醮,送我归真”。至于神咒,明末清初三一教中流行着“净心神咒”、“净?神咒”、“净口神咒”、“安土地神咒”、“净天地神咒”、“祝香咒”、“金光神咒”等等,这些神咒大多从道教那里抄袭而来的,或是以道教的教义为根据而编造出来的。如“净身神咒”云:“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急急如律令。”这一神咒以道教的灵宝天尊为主神,调集四方神灵保护躯体,反映了道教人体各器官均有神灵主宰的多神论思想。
三、充实三一教的仪轨
林兆恩在世时,三一教的教规、教仪等宗教的外在形式还很不完备。明末清初的三一教徒有意识地加以充实,使之臻于完备。从现存的著作来看,主要在入教仪式、讲经仪式和规则及教规三个方面展开。
入教仪式:
入教者必须要有一名三一教徒引进,经掌教师同意后,选择吉日在三一教祠堂中举行入教仪式。入教者须当空焚烧一张“入门启章”,男信徒的“入门启章”与林兆恩在世时的“初学诸生告天矢言”大致相同,只是多了两条类似于教规或戒律的条文,即“每日持不迂斋(食素)一餐”和“平常须戒杀生”。由于这个时期开始招收女信徒,所以增加了“女人入门启章”,其内容与“男人入门启章”不同。全文转录如下:
三教门人某率道徒门女某,谨斋沐介贽,启领圣门传授心法。于是始知人性本善,敢不旦明惕励,誓发一念之诚,以求复其性乎?又敢不恪守妇箴,以求副四德三从之教乎?自今以往,谨遵懿训,孝翁姑,和妯娌,洽邻里,宜家室。凡闺阃当行之道,必懔懔然佩服不忘也。至于妒忌之心,不敢不防也;针黹之功,不敢不勤也。如或有教之顺,不和不正,不慈不贞,即是败纲常之妇。岂非背圣人之教,有愧于闺房哉?为此肃启,不胜惶恐之至。
四、建造三教祠堂
据《闽书》记载,林兆恩去世后,“莆帘山极海,至三家聚落,莫不祀之。上而延、建、汀、邵,下而晋、安、清、漳,皆有三教堂,以供遗貌”。从万历二十八年至崇祯十年,在福建省内可考其建造时间、所在地点和创建人的三教祠堂有19座,
综上所述,明末清初的三一教分裂为两派,一派了林兆恩的学术思想,在民间影响不大,清初之后就基本上湮没无闻了;另一派继承和发展了林兆恩的宗教遗产,最后完成了三一教向宗教演进的过程,使三一教成了严格意义的宗教。这一派代表着三一教发展的主流,其影响超过了林兆恩在世时,达到了鼎盛。
林兆恩博学多才,学贯三家,著述颇富。从嘉靖三十二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去世的45年间,几乎每年都有几种著作问世。
隆庆元年,林兆恩第一次将生样著述汇编成集,名曰《圣学统宗》共30余卷。此后,不同的总集相继问世,见于记载的有《林子圣学统宗三教归儒集》、《三教分内集》、《圣学统宗非非三一教心圣集》、《林子全集》、《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林子会编》等等。国内外现存不同版本的林兆恩全集有16种,择其有代表性的简介如下:
1、《林子圣学统宗三教归儒集》,4册,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据日本学者酒井忠夫介绍,该集子共收入17篇文章,其中成书于嘉靖年间的有7篇,隆庆年间的有4篇,万历元年至万历三年的有3篇,不明年代的有3篇。所以尽管该集子前有隆庆三年余道泰的序和隆庆四年洪文谊的总序,但成集时间不会早于万历三年。
2、《三教分内集·三教分摘便览》10册62卷,日本间野潜龙藏。据《林子年谱》载:万历十六年,林兆恩“命陈大道分摘三教诸集而类编之,村曰《林子分内集》、曰《三教分摘便览》,共十册”。可见是书问世于万历十六年。据间野潜龙介绍,该书前有万历十六年林兆恩撰写的自序,每篇文章独立成卷。
3、《林子全集》20册40卷,日本内阁文库藏。据间野潜龙介绍,该集收入80多种作品,前有万历三十四年林兆珂的《林子存初总集序》和晋安门人蒋奕芳的《存初集叙》,末后附有万历二十八年林安的《跋》,可见成集时间不会早于万历三十四年。
4、《林子全集》32册112卷,日本学习院藏。据小柳司气太介绍,该书分元、亨、利、贞四函,元函7册30卷,亨函7册20卷,利函9册29卷,贞函9册33卷。所收篇目与日本内阁文库《林子全集》基本相同。
5、《林子全集》48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据美国学者朱迪斯·伯林介绍,该集为明崇祯四年版本,全集杂乱无章,乃随心所欲编排所致,且有把一篇作品割裂开来,放置于不同卷中的现象。
6、《林子全集》,41册,崇祯四年版本,北京图书馆藏。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二五“杂家类”存目 载《林子全集》,林兆恩撰,并谓是编乃其门人涂元辅汇刻而成,分元、亨、利、贞4集,每集10册。这一记载有误,即汇刻《林全子集》应为《林子全集》,涂元辅应为涂文辅,40册应为41册。此书于崇祯元年开雕,崇祯四年告竣。据《金陵中一堂行实》记载,此书“依先师在日亲笔旧稿,无半字更易,所谓不衍不忘,率由旧章也”。
7、《林子会编》30册118卷,北京图书馆和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笔者见过的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每篇独立成卷,前有林兆珂撰写于万历三十四年的《林子存初总集序》和蒋奕芳的《存初集叙》,还有林兆恩的《林子分内集分摘便览自序》。据附在该书前的清同治十二年方浚师手写的《跋》说,该书并不是完整的集子,可能佚失数十卷。笔者把《林子会编》的目录与日本内阁文库《林子全集》目录作了比较,发现二者所收藏篇目以及篇目的排列顺序基本相同。据此可以推断,《林子会编》与《林子全集》是异名同书,只不过在册数的装订和卷数的划分上不同而已。
8、《林子三教正宗统论》,36册。福建师大图书馆、莆田、仙游民间、台湾省民间均藏有此书。据《林子本行实录》载,该书编集于万历二十二年十一月,编集的原因是当时“礼部移文,购天下遗书,郡县征求教主之书甚切。教主以原版被煨,乃命卢子曰:‘遇变则革,乘其时也,余生平所论著诸书,每未暇删校,即为诸子录而梓之,是以多有叠出而未定,今子其为余财删校而编定之。’卢子承命,将《圣学统宗》、《分内集》、《分摘》、《标摘》、《约摘》、《拾余》等书再编次之,标其名曰《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凡三十六册”。这里所说的卢子即卢文辉。编集工作至万历二十三年基本完成。因为是“应礼部征取”,时间紧迫,初编的集子“不免叠出阙文,不暇删校,须合数集六十余册才见备悉,览者犹为未便”。卢文辉倡道涵江时,’复加编订,去其重复。又将《四书正义》之标摘与续者更加删汇,与道释诸经释略而合之。三教之旨灿然大明,共三十有六册,分元亨利贞四函,卷帙不繁,又且周悉,览者无不称快”。林兆恩在万历二十三年撰写的《三教正宗统论自序》中也说:”是集原系《圣学统宗》,兹复卢生文辉删而校之,概有三十六册,总标之曰《三教正宗统论》。“枫收的蓝本是《圣学统宗》。
《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最后编订付梓是在崇祯十七年前后。据《目录纪因》载,当时卢文辉在莆田涵江一带传教,“求教者最多,建祠事冗甚,在致是书集刻尚未竣事”。万历四十六年,卢文辉临死前,遗命陈衷瑜曰:“教主倡道,其精神命脉俱在斯集。昔命区区编定付梓,以垂后世。今尚有未集者若干,子其与我成之”。陈衷瑜承命,完成了编订付梓工作。查《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序跋,最迟为崇祯十七年,可以推断,此书大约在这年梓竣,或稍后一些。卢文辉在万历二十三年说:“复承编订校梓《三教正宗统论》之任,既竣事矣”,不符合事实。
《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是现存林兆恩全集中较好的集子,本书采用这一本子。理由有三:
(1)《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主要编集者卢文辉是林兆恩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林兆恩的孙子齐岳曾这样评价卢文辉:“延征(即卢文辉)君聪明天挺,纯粹性成,得儒道释之正宗,明圣玄禅之秘旨,真可谓传道得人,三门之赤帜也。我大父实爱而敬之,复时时而示岳曰:‘继吾道者,惟卢生延征也,我若百岁后,汝当善事之,勿以吾言为忽。’”《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初步编成后,林兆恩审阅了全稿,对卢文辉的编订工作表示满意,说道:“兹集删定,颇得余心。”所以此书更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林兆恩的思想主张。而其他集子如《林子全集》、《林子会编》等未经林兆恩审阅,均是门徒自发编集付梓的,史料价值自然稍逊于《林子三教正宗统论》。
(2)《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以《圣学统宗》为蓝本,吸收了《分内集》、《夏一集》、《夏三集》、《分摘》、《标摘》、《约摘》、《拾余》、《复初》等以往所有集子的精华,反复删校编订而成,内容十分丰富,有40余篇作品未收入《林子全集》,林兆恩写的序跋就有35篇,门徒撰写的序跋也有33篇。第36册还附有卢文辉的《中一绪言》、《性灵诗》,郭曾照的《道统论》等作品,对于研究三一教的演变有较高的价值。
(3)《林子全集》、《林子会匾》等均在福建省外刊刻流行,有的还散失海外。而《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在福建省内多次被重印,福建三一教徒奉之为经典,对福建省三一教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三一教主要流行地区是在福建,以《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作为研究林兆恩思想的主要文献,也有利于对三一教演变的科学研究。
国内外现存的林兆恩全集还有许多种,诸如:(1)《三教正宗统论》,6册20卷,明万历二十八年版本,北京图书馆藏。(2)《林子三教正宗统论》,107卷,明天启版本,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藏。(3)《林子全集》40册,日本尊经阁、日本内阁文库藏。(4)《林子全集》39册,日本内阁文库藏。(5)《林子全集》119卷,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6)《林子全集》,卷册数版本不详,日本京都府立大学藏。(7)《林子全集》,卷山数版本不详,日本蓬左文库藏。(8)《林子全集》,卷册数版本不详,美国元清研究所藏。
为了更好地了角不同集子所收的篇目,更全面地掌握林兆恩的著述情况,现把《林子三教正宗统论》(简称《正宗》)、《林子全集》北京图书馆本(简称《全集》北)、《林子全集》日本内阁文库本(简称《全集》内、《林子全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本(简称《全集》普)、《林子分内集三教分摘便览》间野潜龙藏本(简称《便览》)5种集子的目录列表如下,凡有收入该集子的篇目注上“○”的符号。
(其中篇目分类出处表格统计另见附件在道统中一论坛中)
《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卷帙浩繁,不便观览,所以万历二十三年,“卢子又承命教主严命,将正宗采辑,结为《三一教主夏午尼经》三十六卷:《夏总持经》三卷、《夏讯释经》三卷、《如来性经》三卷、《众妙玄经》三卷、《大成时经》三卷、《反身诚经》三卷、《度世正一经》三卷、《中和位育经》三卷、《明光普照经》三卷、《最上一乘经》三卷、《洞玄极则经》三卷、《道统中一经》三卷,分作十二册”。日本大坂外语学院虽藏有“石滨文库本”的《三一教主夏午尼经》(又称《夏午真经》),但残缺不全,只有5册,15卷。现存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和莆田仙游民间的《夏午真经》,是民国27年据光绪十九年的刻本重印的,扉页上有“光绪癸巳夏五重刊”、“莆田黄巷悟原堂藏板”等字样。书前有光绪十九年梁普耀撰写的《重刊夏午真经纂要序》。《夏午真经纂要》与《夏午真经》是不同的两部书,不知何故把《重刊夏午真经纂要序》附在《夏午真经》前。序之后有方占梅民国27年写的跋,跋后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和三一教主的四张画像。《夏午真经》虽采辑于《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但内容不尽相同,如《夏午真经》收入了14则《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所没有的“偈言”、“咏言”,这些偈言或咏言多为五字一句,也有四字一句或七字一句,最短的偈言为八句,最少的达256句。
万历二十五年,林兆恩又“虑诸经卷帙浩繁,命卢子于所集者纂其大要,以便观览,凡四卷,题曰《三一教主夏午尼诸经纂要》,又著《经训》一卷。《三一教主夏午尼诸经纂要》又称《夏午尼经纂要》或《夏午真经纂要》。共4卷。第一卷:《夏总持经纂》15章、《道统中一经纂》16章;第二卷:《最上一乘经纂》9章、《夏讯释经纂》15章、《如来性经纂》4章;第三卷:《众妙玄经纂》5章、《大成时经纂》4章、《反身诚经纂》3章;第四卷:《度世正一经纂》9章、《中和位育经纂》10章、《明光普照经纂》13章、《洞玄极则经纂》10章。现藏于莆田仙游民间的《夏午真经纂要》是光绪二十三年刊本。
注:
《经训》全称《三一教主夏午尼真经训》,又称《夏午经训》、《林子经训》。收入《经训》”14章、《诸生矢言》4章以及《性灵》、《心大》、《道一教三》、《颂章》等内容,现存莆田仙游民间的《经训》是民国15年的重刊本,前有顺治年间董史撰写的《经训叙》。
林兆恩(1517~1598年),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福建莆田人。倡儒、道、释三教合一说,世称“三教先生”。明代倭寇侵扰沿海,他捐家财雇兵守城,埋尸2万多具,并教人防治战后瘟疫流行,深受民众感戴。墓在莆田县华亭镇后角村石门山,明隆庆五年(1571年)林兆恩55岁时营造,坐北朝南,石构,外观呈“风”字形,石雕龟背纹坟丘,墓碑上刻“明三教先生子谷子龙江林公墓”,前置石供桌。墓埕3层,埕前沿设半月池。墓东侧外30米建石门寝殿1座。
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