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教育局

更新时间:2022-01-06 14:21

株洲县教育局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向阳岭上,东临渌江,南眺伏波将军庙,是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内设办公室、基础教育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社办职成股、人事股、计财股、督导法规室、纪检监察室、招考办、工会办、综治办等11个股室。作为全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县教育局管理着全县19个乡镇119所中小学,在籍中小学生近4万人,管理在编在岗教师3566人。

教育概况

株洲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地处湖南发展重心“五区一廓”经济带中枢,居长株潭城市群南缘。总面积1381万平方公里,已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范围。辖18个乡(镇)和1个风景区管委会。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175所,其中小学78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3所,幼儿园65所。有民办教育机构64所,其中幼儿园60所,初级中学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42598人,其中小学生18014人,初中生9718人,普高生5861人,职高生2317人,在园幼儿6688人。全县在职教职工3857人,其中小学教职工1564人,普通中学教职工1663人,职业高中教职工245人,幼儿教职工385人。

现代远程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回首过去,艰辛与喜悦并存;展望未来,困难与机遇同在。株洲县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面贯彻落实第四次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建设教育强县,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进一步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职能职责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定全县教育工作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2、研究提出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措施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

3、统筹管理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政策和措施;监测全县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管理教育援助、教育贷款和教育合作项目。负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4、综合管理全县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学历教育等工作。贯彻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相关的行政管理办法;组织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组织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5、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县有关教育系统人事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主管全县教师工作,规划并指导学校教学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负责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和教师奖励工作;指导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6、负责全县教育系统各直属单位、各乡镇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考核、任免中小学领导干部。

7、负责直属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体育卫生工作、艺术教育工作及国防教育工作。

8、组织全县学历教育及考试工作,规划、指导成人自学考试工作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研究提出中小学校的招生计划,并组织实施。

9、规划、指导全县教育系统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教育学会、协会、研究会、基金会等教育社团组织开展工作。

10、负责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11、负责全县教育系统信息的统计、分析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12、管理全县勤工俭学工作,制定和实施全县勤工俭学长期和年度计划,制定相关的政策,并指导学校开展勤工俭学。

13、承办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党委简介

株洲县教育局党委现下辖局机关支部、局机关退休支部、教学研究室支部、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支部和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五中学、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育红学校、湘渌实验学校、潇湘双语学校、明德理工学校等8个学校党支部(总支),现共有党员463名。

近年来,按照株洲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教育局党委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和构建和谐教育这一主旋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勇于争先,全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实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教,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我县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2、总体目标

经过5年的建设,全县教育结构基本合理,教育布局基本优化,城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教育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建成教育强县。

3、主要指标

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建设19所合格乡镇中心幼儿园。3~5岁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99%、99%;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5%以上。95%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的差距明显缩小。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学生一次性就业安置率在96%以上,对口就业稳定率在75%以上。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均达到规定的建设标准。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全面优化师资队伍,小学和初中新增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本科水平,高中新增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达到10%以上。到2015年,幼儿园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到30%以上,专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小学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到40%以上,专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初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提高到3%以上,本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5%以上;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提高到6%以上;中职“双师型”教师达到50%以上。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工作措施

1、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以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逐步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2010-2012年,继续完成34合格学校建设,到2012年,将全县定点6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验收。加快城区学校新建、扩建进程,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到2013年,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全部建成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农村学校全部建成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教学收视点,全部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 2011年,在县城建设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求。

2、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推动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设立专项奖励经费扶持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县五中图书馆、县一中学生宿舍及校门及出入道路等项目,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支持县三中创建市级示范性高中。到2015年,建成1-2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建成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1所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作用,推行“示范拉动,整体推动”的发展模式,实现高中初中、强校弱校、城乡学校捆绑发展,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全县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3、实施职业教育提质扩容工程,不断满足“两型”社会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教育教学管理和实习和实训设施,将县域内各种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到县级职教中心,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教育承办、资源共享的职教培训体制。搭建统一的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平台,加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紧密结合的办学新机制,扩大订单式培养的规模和范围,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创建1个省级重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5个省级精品专业。县职业中专在2011年申报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争创湖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在2012年申报国家级“农民培训中心”建设项目。明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在2011年整体搬迁到雷打石镇原坳上小学,并用2-3年时间投资1000万元,将该校打造成“湖南省海事职业学校”。

4、实施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工程,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

以创建湖南省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县为抓手,推动学前教育向农村地区的普及。到2015年,全县每乡镇建成1所公办标准化的中心幼儿园。合理撤并规模过小布点过于分散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将布局调整富余公办中小学校,改建或扩建成幼儿园。对现有普通高中进行有效整合,形成适度的规模效益。

5、实施“三育”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以“系统的、生活的、快乐的、体验式”的“快乐德育”理念为核心,以养成教育、法治教育、公民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为主题,构建全县中小学德育网络。广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书香校园、读书标兵创建活动。以“人文智育”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行学生阳光体育课程化、常态化,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快乐成长。

6、实施教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打造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

制定《株洲县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创新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构建全县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推行全员继续教育,并重点向边远乡镇倾斜,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教师脱产进行音乐、美术、英语、地理、生物等学科培训,有效解决教师学科结构问题。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积极稳妥推行教师聘用制。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和优秀教师倾斜,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和接受继续教育,继续设立“义务教育名师名校长”、“高中骨干教师”津贴,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启动高中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激励教师安心从教。

7、实施“阳光教育”工程,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依法治教,全面推行“阳光招生”、“阳光收费”、“阳光编班”、“阳光从教”、“阳光服务”等“阳光校园”创建活动。全面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决杜绝违规征订教辅资料或变相摊派征订现象。严格民办学校(机构)审批制度,治理整顿民办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办学资格准入制度,依法取缔非法办园机构,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规范中职学校招生行为,坚决打击有偿招生、买卖生源现象。

8、依法确保教育投入,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经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稳定的职业教育发展经费筹措机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标准,设立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校安工程建设、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专项资金。建立健全帮扶救助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加大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中职学生逐步免费。逐年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确保实现《教育法》规定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教育强县建设顺利通过省、市评估验收。

9、加大督政、督学力度

实施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教育工作实绩督导,促进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切实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构建中小学质量检测制度,探索科学、有效的现代教育质量评价方式。

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间,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完善机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继续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改造小学和初中薄弱学校,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基本满足寄宿需求。全县85所中小学校达到国家建设标准,预计工程总投资10200万元。启动农村中小学在校教师工作周转房建设工程,计划新建在校教师工作周转房1541套,46230平方米,预计工程总投资5500万元。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补充一批山区急需紧缺教师;对义务教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组织校长研修培训;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使全县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

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充分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高中教育资源整合与提质工程

新建县五中图书馆、县一中学生宿舍及校门及出入道路、县三中科教楼及学生宿舍等项目。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添置教学与实习设备,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12年,教职员工与在校生之比不高于1:12.5,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6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不低于60%,外聘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20%以上。

民办教育促进工程

潇湘双语实验学校建成市规范化学校。进一步完善湘渌实验学校办学条件,扩大明德理工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扶持一至二所民办幼儿园,建成省、市示范性幼儿园。在湘骏文武学校创建“湖南省竞技训练基地”。

特殊教育发展工程

新征土地,新建特殊教育用房4800平方米;添置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

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制度,提高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面和标准;加大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提高中职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逐步将普通高中学生纳入助学体系;启动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

教育信息化工程

2011年,初步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的网上公文传输。2012年,启动“株洲县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工程,初步建立能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教学成果发布、教学研讨、信息交流需要的网络教育平台。2013-2014年,用两年的时间,完善各中学的网站和各中小学的校园网,力争各中学和中心小的“班班通”建设达100%。2015年,建设开发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全县中小学管理的共享数据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联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带动和引导家庭信息化建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