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8 14:33
伏波山5A级景区。
伏波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东北,滨江路北端与风北路交界处,东经110度31分,北纬25度28分。孤峰突起,西枕陆地,东临漓江,有遏波伏澜之势,因唐代曾在山上修建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祠而得名。
伏波山公园由多级山地庭园组成,有还珠洞、千佛岩、珊瑚岩、试剑石、听涛阁、半山亭、千人锅及大铁钟等景点和文物,集山、水、洞、石、亭、园、文物于不足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成为独特的桂林山水的缩影。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级台地庭园景观——伏波胜景。在这个三开对称,硬脊斜坡,黄琉璃瓦盖的仿古牌坊建筑上方的正中位置,有楚图南先生手书“伏波晚掉”的匾额,令人顿生诗情画意。第二级平台上“u”形的临江游廊与平台北边的档土墙自然形成一个院落,院内种植花木,曲折有致,步移景换,妙趣横生。廊前置亭,亭内存放着一口“千人锅”,直径1米,高约l米,重约l吨,它与还珠洞入口处左侧的古钟同为定粤寺的法器。古铁钟高2.5米,径1.7米,重2524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是清代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定粤寺建于1651年,用于宣扬明朝叛将孔有德协助清朝平定两广的功劳。
伏波山孤峰挺秀,一半插入江潭,另一半则枕于陆地。每年春夏,江水暴涨,山麓遏阻急浪狂澜,使江水倒转回旋,有降伏波涛之力。伏波山景致优美,岩洞奇特。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
伏波山位于漓江边上,其山半伏于水面上,山水相接,似伏于水面上又因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经此,还珠伏波而得名。唐时山上曾建有伏波将军庙。园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综合性旅游景点。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还珠洞、试剑石、千佛岩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定粤寺建于1651年,用于宣扬明朝叛将孔有德协助清朝平定两广的功劳。
伏波回廊
伏波回廊在伏波山第2级平台上,为“凵”形游廊建筑,伏波山前的土坡,形成两级平台,为使二者融为有机的整体,建造了这组回廊。在这级平台上,沿东南边缘建筑游廊,与平台北边的挡土墙自然形成一个院落,院内种植花木。廊前置亭,亭内存放古代“千人锅”。顺游廊拾级而登,达第3级平台,平台与茶室和庭院相衔。回廊曲折有致,步移景换,妙趣横生。
钟亭
位于伏波山南麓,还珠洞南口西侧,为单层翘檐攒尖顶4角方亭。高4.7米、,宽4.5米。长4.4米,面积19.8平方米。因亭中存放古钟而得名。钟亭方正古朴,与文物协调和谐。古铁钟高2.5米,径1.7米,重2524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八年(1669),用以宣扬孔有德封藩建旗之功。钟顶部有《多心经》一卷;四周各栏用“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作铭文的引首;钟体为“本旗功德主金名”,实则是当年军事头目的名录,以宗教掩盖政治目的。这口钟,过去作为寺门的法器,成了历史发展的见证。
还珠洞位于伏波山的山腹,古时只有临江的一面有洞口,要坐船方能进入,后来人们在西面和南面开了两个口,这才可以从陆地步行入洞。洞内高4米~6米,宽 6米~8米,总长 120余米,面积 600余平方米。
洞中最显弥足珍贵的遗迹,当属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刻于石壁上的自画像,像高1.2米,神态自若,风度潇洒。值得一提的是,米芾还是最早画桂林山水的人,他于1074年来桂林,作画《阳朔山图》。 千人锅和大铁钟 进入公园时,可看见一口重5,000多斤的铸铁大钟,在公园的临江回廊的亭内,存放着一口重达1,000多公斤的大铁锅,据说能煮成担的米,供千人食用,因称之“千人锅”,这两件巨大的铸铁物,原置于清代的定粤寺中,后因定粤寺在抗战时期毁于战火,而移置于此。这两件遗物虽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剥蚀,但仍光整无缺,上面的纹饰和铭文也清晰可辨。
试剑石
另一试剑石的说法则为马援所造成的。试剑石位于洞中临江的东口,传说伏波将军试剑石只是一根溶蚀残柱,如今它已无水的溶蚀作用,无法分解碳酸盐而产生新的沉淀,失去了继续生长的条件和环境,所以它将永远都是一块离地悬空的奇石。
千佛岩
在伏波山腹,与还珠洞相连。3层:上层南北长6米,东西宽7.4米,高12米,面积44平方米;中层距上层2.3米,宽与上层同;下层高2米,长20米,宽1.5米,面积50米。3层总面积约133平方米,可拾级盘旋而上。顶层刻有佛像36龛239尊,“千佛”极言其多,这里的造像,多为晚唐作品,面目清癯,体态温和,服饰简朴,刻工精细,有的还镌有“造像记”;“桂管监军使赐绯鱼袋宋伯康,大中六年九月二十六日镌”,距仿1140余年,是宝贵的佛教艺术杰作,有很高的鉴赏和研究价值。
水塔亭
水塔亭在伏波山西半山腰。建于1954年,高约5米,面积10.5平方米。圆形、单檐、攒尖顶,立柱四周为坐登,亭外有平台,四面栏杆。亭的底部是广西师范大学的自来水蓄水池,亭建池上,设计精巧,供水,观景,装点江山,一亭多用。
癸水亭在伏波山北临水之处。金《广西通志》载:“宋范成大以古记‘癸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因作亭水上。”范成大职兼数十州,重任而与人民同心,建亭、赋诗,《癸水亭落成诗》有“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檐枪”句。癸水就是漓江。檐枪是彗星的别名,指战乱,亭早废了,但象征“和平与发展”的癸水亭以及诗人善良、崇高的品德,则长驻游人心中。
据文献推断,为宋范成大建,堂址疑在伏波山西麓。伏波山还珠洞临水处,有睢阳杜易书、吴郡范成大立的“正夏堂”三个隶书大字的摩崖石刻,是宋刻精品之一。杜易与范交好,精书艺。范成大《鹿鸣宴诗》跋有“种桂正夏,进德二堂”句。范建正夏堂,杜书匾额其上,围刻洞壁以水,足见其珍。今堂废碑存,佐考古建筑之证。 八桂堂 在叠彩区伏波山西北八角塘一带。 听涛阁上天然峭壁。
八桂堂
在叠彩区洑波山西北八角塘一带,宋广西经略安抚使程节于绍圣四年(1097)兴建,手植8株桂树其间,命名为八桂堂。堂处桂林三大名山之间,北枕叠彩,东南西南倚伏波和独秀峰,东傍漓江,且当时偏离市街,是“岁时栽盍提醪,口箫腰鼓,以游遨燕赏为事”的好地方,八桂堂是一组建筑群体,有“车骑乐舞”的广庭,有“迎曦”“待月”楼,塘中有洲,上有“熙春台”,水面上有“流桂泉”、“知鱼阁”。建成后对游人开放,“为一时盛游之地”。南宋有影响的几部著作,《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和文人题刻等都有记录。
听涛阁
在伏波山东南石崖上,建于1964年,是依山贴崖而建的2层坡顶楼阁,用以接待、观景。总面积106.34平方米东南为2格8开通长大玻璃上层大阳台挑出,视野开阔,最宜远眺。室内后墙为天然峭壁。
千人锅
千人锅以前都是放在叠彩山下定粤寺里的,原是定粤寺僧众用的锅。抗日战争时期,定粤寺被日军飞机炸毁,大铁钟和千人锅才移至这里安放。这口锅很大,口径5尺,深2尺,据说能够煮三担大米,供1000人食用,故得名“千人锅”。它铸于清康熙五年(1663年),也是在广东佛山铸造的。
临江阁
站在这里可以欣赏到阁旁江面的景色,到了夏日,临江阁下面的江中便成了桂林最大的天然游泳池。阁周围翠竹成片,棕榈花卉点缀其间,显得特别优雅、清净。在一张张石凳石椅上,常有棋手们在此对弈。
伏波山主要旅游路线有三条:一是沿江,过休息廊,穿临江回廊,廊中有千人锅,过汲茗茶室,依崖而上,观大悲古洞,可达听涛阁。二是沿山西拾级而上,山道有大铁钟一个,走数十级石阶到休息坪。再上,到观景台,台上建有半山亭,登亭,可俯视半城山色,再沿石级小径攀登,到达山顶。在山顶看桂林城,与叠彩山之拿云亭有异曲同工之妙。三是窜还珠洞,缘珊瑚岩,由试剑石旁洞中石阶盘曲而上,可达千佛岩。岩内有佛像数百,均为唐代古迹。
【推荐路线一】最好先东路临江回廊到听涛阁,由听涛阁下来,路过还珠洞口,径直登山,达山顶,由山顶转回还珠洞口,入还珠洞游览。
【推荐路线二】还珠洞是伏波山的精华所在,洞中有珊瑚岩、千佛岩、试剑石,以及唐代的佛像400余尊,唐朝以来的石刻100多件,尤以米芾自画像、范成大的《鹿鸣燕诗》等更为珍贵。如时间有限最好选择第三条路线。
在市区内可乘坐2路、203路、206路在“伏波山”站下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