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崇起义

更新时间:2023-08-31 07:20

樊崇起义,地主阶级对土地的疯狂兼并加速了农民的破产。当时,许多贵族官僚依仗他们的政治经济特权侵吞了大片的土地;还有许多富商大贾依靠他们雄厚的经济实力侵吞了农民的土地;还有那些横行乡里的豪强地主,依靠他们的宗法力量,迫使自耕农沦落为他们的依附农民。

起义简介

樊崇起义

公元18年(新莽天凤五年),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起义。不久转入泰山,后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大破莽军,发展到十余万人,以赤色涂眉,称“赤眉军”。

公元25年,率军攻入长安,立刘盆子为帝,消灭背叛绿林军刘玄政权。后因粮尽撤退,陷入刘秀大军包围,被迫投降。公元27年,力图再起,未成,被刘秀所杀。

起义原因

第一,地主阶级对土地的疯狂兼并加速了农民的破产。当时,许多贵族官僚依仗他们的政治经济特权侵吞了大片的土地;还有许多富商大贾依靠他们雄厚的经济实力侵吞了农民的土地;还有那些横行乡里的豪强地主,依靠他们的宗法力量,迫使自耕农沦落为他们的依附农民。在官僚贵族、富商大贾和豪强地主疯狂兼并土地的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有的成为流民,有的成为奴隶。随着流民和奴隶的不断涌现,社会矛盾和危机日益尖锐。

第二,封建国家刑法的繁苛和吏治的腐败给山东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西汉自汉武帝起,律令逐渐繁杂苛重。据记载,仅大辟之刑就有千余条之多。繁杂的律令,给贪官污吏舞文弄法提供了便利。严苛的刑法,使山东人民的处境更加凄惨,被刑罚之人“比肩而立”,整个社会充满了一种恐怖、压抑的气氛。

第三,西汉末年,封建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国家政治日趋腐败。元帝、成帝时,只知享乐,荒淫无道,用大量的钱财营造“霄游宫”等供自己享乐,又广开猎场,大修陵寝,而不顾人民的死活。这些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负担都沉重地压在广大人民的身上。贪官污吏敲诈勒索,成为普遍的现象。沉重的徭役、赋税使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四,频繁的自然灾害也给山东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据记载,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全国发生了普遍性的洪涝灾害,其中以关东11个郡国最为严重。第二年,饥荒接踵而来,一石谷价格暴涨到300多钱,山东地区“民多饿死,琅琊郡人相食”。汉成帝时期,更是水旱交替为患,山东是当时的重灾区,流离失所的农民“以十万数”。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这次损失最严重的仍是山东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

第五,王莽改制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西汉哀帝死后,西汉王朝统治的危机加剧,出身外戚世家的王莽,趁机夺取权力,于公元8年,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政权建立后,为了解决前一历史阶段积累的社会矛盾,颁发诏令,进行改制。王莽的改制不仅没能解决社会问题,反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动荡与不安。特别是改制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例如,违背经济规律的币制改革,使许多人倾家荡产。加之吏治腐败,贪官污吏借机鱼肉人民,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社会混乱到了极点,经济凋敝到了极点。山东地区终于在王莽末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樊崇领导的赤眉军起义。

起义过程

天风五年(公元18年),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樊崇率领100多人在莒县(今山东莒县)起义,不久转入泰山。一年之间,起义军就发展到1万多人。不久,琅琊郡东莞(今山东临沂)人逄安,东海郡临沂(今临沂北部)人徐宣、谢禄等也纷纷响应并率领几万人与樊崇会合。以樊崇为首的起义军不断发展壮大,开始活跃于海、岱地区(泰山、沂蒙山区),转战于黄河南北,挺进到淮、黄地区。因起义军用赤色涂眉,作为标记,所以这支起义军就被称为“赤眉军”。

天凤五年(公元18年),樊崇、逄安、徐宣、谢禄、杨音诸部会师后,进攻莒县,转战至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大败驻守在那里的官军,歼敌1万多人,取得了第一次大捷。之后,赤眉军乘胜向北进入青州,扫荡封建地方政权,然后折还泰山,移师至东海郡南城(今山东枣庄市北),队伍发展到10万多人。

地皇元年(公元20年),王莽令各州牧、郡尹县宰皆兼军职,加强控制赤眉军活动频繁的青、徐地区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师景尚和更始将军王党率军前去追剿,妄图配合田况军合击赤眉军。二月,赤眉军伺机发动进攻,歼灭景尚部,打死景尚。四月,王莽派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率领10余万精锐部队杀奔兖州。赤眉军和王莽军在无盐(今山东东平东)战,王莽军大败。王匡狼狈逃走,廉丹被起义军打死。无盐大战后,赤眉军在黄河南北纵横驰骋,队伍扩充到数十万人。王莽在东部的统治瓦解了。

赤眉军西征

王莽覆灭后,更始政权移都洛阳,赤眉军正在濮阳一带活动。听说刘玄移都洛阳,樊崇亲自率赤眉军将领20多人来到洛阳,表示愿意归附更始政权。刘玄进入长安后,大封汉宗室,重用旧贵族,日夜饮酒作乐,并排斥民起义军将领。樊崇等20多位将领便离开洛阳东归,回到赤眉军中。不久,樊崇率起义军离开濮阳进军颍川。 赤眉军到达颍川后,攻克长社(今河南长葛东)。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樊崇和逄安率领,进攻宛城,斩县令;另一路由徐宣、谢禄、杨音等率领,攻克阳翟(今河南禹县),又来到梁(今河南临汝西),杀死刘玄的河南太守。

公元24年12月 西征的赤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樊崇、逄安率领,进攻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另一路由徐宣、谢禄、杨音率领,进攻陆浑关(今河南嵩县东北)。更始三年(公元25年)一月,两路大军会师弘农(今河南灵宝北),打开了长安的门户。刘玄派苏茂率兵前来抵御,被赤眉军打败,死伤达千余人,苏茂逃往洛阳。赤眉军赶走苏茂后,集合部队加以整顿;以1万人为1营,每营设三老、从事各1人,共30个营,准备总攻长安。这时,刘玄派丞相李松率军迎击。公元25年3月,李松军大败,死伤3万多人,只好逃回长安。赤眉军则乘胜追击进抵华阳。有人向樊崇建议立刘氏宗室作号召来讨伐刘玄。樊崇等将领接受了这个建议,在起义军中找到了刘氏宗室城阳景王的3个后代,于6月到郑县(今陕西华县),后用抽签的办法,立放牛娃刘盆子为皇帝,国号汉,年号建世。徐宣为丞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逄安和谢禄为左右大司马,杨音以下诸将皆为列卿。更始三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以压倒优势攻克长安,刘玄被迫投降,不久也被绞死。至此,赤眉军顺利完成了西征的战略计划。

赤眉军衰亡

赤眉军进入长安后,关中的豪强地主隐藏粮食,组织武装,聚众反抗,使长安城的粮食供应发生了严重困难。赤眉军只好转移到安定(今甘肃固原)、北地(今甘肃环县)一带。赤眉军在西进途中,又适逢天降大雪,许多士卒冻死,同时起义军又遭到隗嚣的袭击,无奈又返回了长安。这时长安附近又发生了大饥荒,出现了“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的惨象。20万赤眉军粮食无着落,又只好退出长安向东进发。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山(今河南渑池)被冯异击败,不久在宜阳(今属河南)遭到刘秀大军的截击。起义军投降刘秀。后来领袖樊崇、逄安等再度起事,失败被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