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6 03:16
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设场总制,属通州直隶州余东场管辖。民国初年,设董事制。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为乡,建保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取消保甲改为村。
1957年11月,建立正余乡。
1958年10月,建立正余人民公社。
1983年,复称正余乡。
1996年,撤正余乡设正余镇。
2012年,撤销正余镇、王浩镇,将原两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正余镇。
1957年11月,正浩乡(除去第二社)、余北乡(除去九、十、十一社)和原属包场区的新余乡(除去三、四、五社)合并。
1958年3月,划入余东乡的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7个社。
1958年10月,辖27个生产大队。
1983年,辖27个行政村。
1989年,27个村合并为24个行政村。
1996年,辖24个村,1个居委会。
2001年,合并为9个行政村,289个村民组。
2008年,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89个村民组。
2014年,正余镇下辖17个行政村,2个社区,具体为:人民路社区、浩盛街社区、新和村、新桥村、青正村、双烈村、正基村、邢柏村、安渡村、瑞丰村、正南村、新岸村、五总村、古坝村、昌盛村、桥闸村、河岸村、三合村、王灶河村。镇政府驻正余镇人民路66号。
正余镇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21°24′,北纬31°56′,南与余东镇毗邻,东与包场镇(海门港新区)相依,西与四甲镇为邻,北靠通州区三余镇和海晏镇。总面积76.36平方千米(2017年)。
正余镇属海洋性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6米/秒,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998.4毫米。
正余镇河网纵横、通吕运河贯穿全镇。
正余镇镇域濒江临海,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土质砂壤。大部分在海拔4.5米左右,常年水位2米,最高洪水位3.2米,最低水位1.3米,地耐力在9-12吨/立方米,为6度地震设防区。
土地资源
2015年,正余镇有耕地面积3592公顷。
矿藏资源
2015年,正余镇境内砖瓦用黏土、磁铁矿等资源,磁铁矿储量约2565万吨,尚未开发。
2014年全镇总人口6.14万人,年内出生人口447人,死亡人口533人。常住民族以汉族为主。
52889人(2017年)。
正余镇位于南通市与吕四港的中心点,通吕运河贯穿全镇,两条一级公路汤正公路与苏335线纵横交叉镇域腹地,两条重要沿海南北通道临海一级公路和海启高速即将贯通、水陆交通便捷。西距南通南通机场40公里,南通火车站50公里,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的通车,将正余正式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
201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00万元,实现应税销售22.5亿元,入库税金1.35亿元,工业用电量6742万千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固定资产抵扣700万元。
2014年,正余镇全镇新增高效农业2500多亩,连片钢架大棚600多亩,完成农田基本建设投入1.25亿元,其中超千万元的项目6个,某特色蔬菜生产项目、某生态养殖项目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投资;全面完成了江苏省“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应税销售1.5亿元;全镇村级集体村营收入达到1016万元。
2014年,正余镇工业经济实现应税销售22.5亿元,入库税金1.35亿元,工业用电量达6742万千瓦时,工商登记注册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800万美元。全镇共实施超千万元重点工业项目26个,新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15.36亿元。其中汽配、机电类在建项目8个,超亿元项目6个。
2014年,正余镇第三产业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11亿元,服务业地税收入165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4亿元。
2008年,有中、小学2所,幼儿园1所。中小学生3086人,中小学教职工187人。
2014年,有正余初级中学、正余小学、王浩中学、王浩幼儿园等中小学校。
2008年,建成农家书屋9个,特色文化村2个。
2014年,全镇送电影下村共计256场,有15个村成功创建文化建设“六个有”工程。
2002年,设立卫生所,正余卫生院改制为民营医院。
2004年,建成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2008年,医院医务人员23人,卫生所工作人员3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乡村医生23人。
2014年,正余镇新和、五总、桥闸村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古坝村建成省级示范村卫生室,昌盛等5个村建成市级示范村卫生室。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及妇女疾病普查惠及1.2万多人。新农保参保人数5.12万人,参保率100%。
2014年,正余镇结对帮扶重点优抚对象33人,慈善救助260万元,发放临时救济405万元,全年救助278户,走访慰问烈属23人次。
2014年,正余镇全年投入2500万元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扩建新建道路23公里,正余大道与沿海公路连接竣工。新老镇区亮化率100%,新增绿化面积2.19公顷。“一横两纵”的高新大道、市民大道和双基大道均已通车。卫生院新建工程全面完工,派出所、文化社区活动中心、滨河公园等公建项目建设按序推进。疏通污水管道3120米,新铺雨污水分流管道2480米,改造整治镇区“龙须沟”3条。占地1.33公顷、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中联华府和占地0.53公顷。
绍隆寺
绍隆禅寺,占地18亩,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法物流通处、斋堂、放生池、祖殿等2500平方米的建筑。绍隆寺原名王灶庙,始建于元朝至治年间(1321年),以供奉华佗为主,占地近3亩,整体为四合院式。清雍正年间(1723年),南通州知府衙门内武官王楚南返乡予以修缮。后屡经风雨侵蚀,各殿堂摇摇欲坠,1938年由本地绅士赵仁义发心修复。1958年11月又被拆除正殿。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后,1999年开始,当地信众自发捐资修复殿堂并重塑佛像。2001年4月经批准恢复开放,并更名为绍隆寺。
2020年7月,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