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7 16:38
林海亮(1978-),广东高州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四川省普通中小学教科研专家库成员,内江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负责人,内江师范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教师教育和比较教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省厅级课题及项目四项、校级课题及项目六项。参加省部级项目四项。在《教育发展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教育学报》、《教育科学研究》、《上海教育科研》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正面教育论》(独立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大学危机管理》(合作专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新时期学校德育热点问题研究》(合作专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主编教材四部,参编教材三部。
当前教育者片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他们把正面教育等同于真善美教育。在片面理解的正面教育原则下,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努力使教育“无菌化”,积极排斥假丑恶,消极回避假丑恶,另一方面又漠视校园内的假丑恶,消极对待社会假丑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这导致了教育实践中困境重重。教育者之所以片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根源在于他们片面理解教育、片面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片面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辩证关系。“正面教育原则”中的“正面”主要是指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的正面导向以及的正面性,而就教育内容而言,正面教育应该包括真善美和假丑恶。假丑恶在学生发展中能发挥积极作用。假丑恶的教育意义在于:假丑恶教育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学生控制和调节道德情感的能力,坚定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意志,帮助学生把道德认知转换为道德行为,提高学生抵制假丑恶的能力,促进学生智慧的提升,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以避免灌输。因此,假丑恶教育与真善美教育都是正面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确实施正面教育,教育者应该在教育中坚持真善美导向、正视假丑恶的存在、宽容学生的假丑恶、将假丑恶视为一种教育资源。同时,教育者在利用假丑恶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谨慎选择假丑恶的内容、呈现形式和方法,坚持真善美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认识、辨别和抵制假丑恶。
《正面教育论》以讨论学校教育中的正面教育原则的应有之义为主旨,试图论证假丑恶的正面教育意义,以为当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困境探寻出路。作者以人的生物环境为喻,倡导一种将人置于“有菌”的自然环境下的教育,通过“有菌”状态的刺激而形成人的免疫力,这是十分有价值的学校教育思路。
导论
第一章 片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下的教育实践及其困境
第一节 片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下的教育实践
第二节 片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下实践的困境
第二章 对片面理解下的“正面教育原则”及其实践的反思
第一节 教育研究者的反思
第二节 反思之反思
第三章 对教育的片面理解
第一节 教育者对教育的片面理解
第二节 对教育目的的片面认识
第四章 对学生道德发展的片面理解
第一节 对学生心理水平的片面认识
第二节 对学生道德发展动力的片面认识
第五章 对真善美与假丑恶关系的片面理解
第一节 片面认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统一对立关系
第二节 教育者对人性善恶认识存在偏差
第六章 正面教育原则
第一节 正面教育原则的内涵
第二节 假丑恶的教育意义
第七章 进行正面教育的若干建议
第一节 坚持真善美导向,正视假丑恶
第二节 谨慎利用假丑恶进行正面教育
第三节 引导学生认识、辨别和抵制假丑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