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更新时间:2023-08-23 23:11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具有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鲜明特征。实验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煤炭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的主要建设单位。造就在主要研究方向上代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青年优秀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团队,使实验室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研究平台、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基地。

机构简介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具体由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负责建设,实验室建设正式启动始于2007年9月15日。

学科设置

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含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矿山空间信息学与沉陷控制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含环境科学及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建立起来的,其中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实验室主任:汪云甲教授,副主任:郭广礼教授

实验中心主任:马昌忠,仪器设备及财产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昌忠(兼),重点实验室行政管理

行政秘书:仇春平,日常行政管理,学术秘书:王坚博士,科研研究生秘书:刘涛健(兼)

机构设置

第一分室:资源环境综合监测与信息集成研究室

主要学术带头人:高井祥,杜培军,张书毕,王丽萍,张海荣。

第二分室:资源环境评价、利用与管理研究室

主要学术带头人:汪云甲,顾和和,汪应宏,冯启言,张雁秋,刘汉湖。

第三分室: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室

主要学术带头人:卞正富,张绍良,陈龙乾,李 钢。

第四分室:开采损害与防护研究室

主要学术带头人:邓喀中,吴 侃,郭广礼,谭志祥。

研究领域

本实验室主要以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为手段或技术支撑,结合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资源环境监测、评价,安全预警及控制,受损和破坏土地(土壤)的复垦、恢复,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土地(土壤)资源、矿产资源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基础理论和技术途径,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具有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鲜明特征。

研究方向

1、资源环境综合监测与信息集成

研究以GPS、多光谱/高光谱遥感(RS)、激光雷达(LiDAR)、DInSAR、环境传感网络等新型信息采集技术为主、常规信息为辅的高效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技术体系,发展多源资源环境信息集成与融合模型;研究资源环境时空分析与建模、资源环境数据挖掘、模拟与可视化表达、资源环境数据不确定性分析及质量控制等理论与方法,研究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研发的关键技术,建立将传统的监测技术与以“3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地空一体化资源环境信息采集与分析集成技术体系。

2、资源环境评价、利用与管理

研究环境累积效应评价原则、分析框架及评价方法,研究生态防灾信息共享机制、预警决策机制及生态环境灾害预测预报系统,研究资源集约利用与优化开发,研究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理论及技术。

3、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主要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监测、预测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各种工程与生物措施,恢复和重建破坏的土地与环境,研究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及土地质量变化监测、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复垦土壤重构技术及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技术。

4、开采损害与防护

本方向以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借助测绘技术手段进行开采沉陷信息采集及数据分析,以规律研究为基础,以控制开采沉陷和保护各种建(构)筑物为目标,达到最大限度地开采地下资源,又有效地减轻地下开采对地面影响的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变形/沉陷监测的理论及方法,开采沉陷预测理论及方法,开采沉陷控制,老采空区变形机理和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价等。

设备

成果

多年来,本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和江苏省重大资源环境工程应用需求,特别是针对我省自然资源紧缺、开发利用强度高、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重点开展了资源环境综合监测与信息集成,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资源环境评价、利用与管理,土地复垦、污染土壤修复和生态重建,开采损害与防护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多亿元,为我国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影响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煤炭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的主要建设单位。该计划的批准实施对于本实验室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汇聚世界一流人才,进一步提升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海外人才与本实验室科研骨干的融合,提升本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团队

中国矿业大学对重点实验室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主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正副组长,研究生院、教务处、人事处、学科建设处、实验与设备处、财务处、国资处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葛世荣 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副组长:刘炯天 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 员:

才庆祥 教 授 科学技术处处长

卞正富 教 授 研究生处处长

高井祥 教 授 教务处处长

李意民 教 授 实验与设备处处长

张万红 教 授 人事处处长

李 强 教 授 财务处处长

周国庆 教 授 学科建设处处长

吴 刚 副教授 国资处副处长

邱慎耕 副教授 环境与测绘学院党委书记

学术委员会:

名誉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Mr Michael Frank Goodchild(2009年聘)

主 任: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武汉大学 教授)

副主任:

王家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钱鸣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 教授)

委 员:

赵跃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教授)

史文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香港理工大学地球资讯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陈 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 教授)

曲福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 教授)

周成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授)

朱留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 教授)

石金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 教授)

朱建军(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卢秀山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教授)

吴立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教授)

邓喀中(委员会主任、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教授)

汪云甲(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授)

秘 书:

郭广礼(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教授)

建设目标

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在资源环境信息地空一体化监测、评价、预警,资源环境建模及不确定性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开采损害与防护等方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营造创新、自由、学术、人文、和谐、交流的实验室文化与环境;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造就在主要研究方向上代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青年优秀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团队,使实验室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研究平台、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基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