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9:51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研究项目主任。
1991年,回国,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工作。
1993年,被聘为副教授。
1996年,被聘为教授。
1998年,任博士生导师。
2003年,任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家组成员。
曾任复旦大学外事处处长和复旦大学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并兼教育界组长、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沈丁立,任晓主编:《亚洲地缘经济与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05月。
倪世雄主编,沈丁立、孙哲副主编:《我与美国研究》(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05月。
任晓、沈丁立主编:《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的外交政策》(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09月。
主编1990年代数年《中国发展报告》
合编《90年代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
应邀编辑Peace Initiative(印度),在国际安全领域发表各种文章300余篇,其中一半以近十种外文在国外学术刊物与著作中发表。
此外,他曾在国内外发表过20多篇物理学论文。
1.沈丁立:“Why China sees the EU as a counterweight to America”,《Europe’s World》,Autumn,2008。
2.沈丁立:“亚洲与世界的核问题”,《国际观察》,2008年第4期。
3.沈丁立:“制裁能否阻止扩散?”,《华盛顿季刊》,Vol.31,No.3, Summer 2008。沈丁立:“中国的军事防御战略:空间问题”, Survival, Vol.50, No.1,February-March 2008。
4.沈丁立:“核扩散与国际安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2期。
5.沈丁立:“美国亚洲战略评价”,载《美国问题研究》(第六辑),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6.沈丁立:“美国亚洲战略评价”,《亚非纵横》,2007年第3期。
7.沈丁立:“2007:防扩散与中美关系”,《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第2期。
8.沈丁立:“驴象之战进入新阶段: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后的政策走向”,《国际展望》,2007年第2期。
9.沈丁立:“深化中美战略对话”,《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第1期。
10. 沈丁立:“美印核协议以及反思”,载《南亚报告:2006-2007》,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11. 沈丁立:“中国学者分析朝核问题的含意”, Nautilus Institute Policy Forum Online 06-81A, October 3, 2006。
12. 沈丁立:“朝鲜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China Security, World Security Institute, Washington, D.C., Autumn 2006, pp.19-34。
13. 沈丁立:“India, Chin China”, Outlook (The Weekly Magazine), India, November 27, 2006。
14. 沈丁立: “Pyongyang mise sur la neutralité de Pékin”, Le Monde diplomatique [法文版], November 2006, p.15; “China Nordkorea und die Bombe”, Le Monde diplomatique [德文版], November 2006, p.9; “Pyongyang scommette sulla newtralità di Pechino”。
15. 沈丁立、张家栋: “China’s Perspectives on WMD Proliferation, Arms Control, Disarmament, and Related Threats from Non-State Actors”, in Waheguru Pal Sidhu and Ramesh Thakur eds, Arms Control after Iraq: Normative and Operational Challenges。
16. 沈丁立:“21世纪的核威慑”,载《2006: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5月。
17. 沈丁立:“Emergence d’une diplomatie active”, Manière de voir 85 (Le Monde diplomatique), Bimestrael Février-mars 2006, pp.28-30。
18. 沈丁立:“伊朗核计划考验中国的智慧”,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9, No.2, Spring 2006, pp.55-66。
19. 章节根,沈丁立:“军工复合体对美国军控政策的影响”,《美国研究》,2004年第2期。
20. 沈丁立:“联盟能克服现代的威胁吗?“,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7, No.2, Spring 2004。
21. 沈丁立:“评‘新帝国论’及其缺失”,载《美国问题研究》(第三辑),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
22. 张家栋,沈丁立:“恐怖语境下的恐怖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2期。
23. 沈丁立:“China’s Evaluation of the Adjustment to US Security Policy Since September 11, 2001“,Defense & Security Analysis, Vol.14, No.4, December 2003 。
24. 沈丁立:“China’s Foreign Policy: Cases of Iraq and North Korea“,INESAP Information Bulletin, No.22, December 2003。
25. 沈丁立:“评‘新帝国论’及其缺失”,载《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的外交政策》,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9月版。
26. 沈丁立:“评‘新帝国轮’及其缺失”,《国际观察》,2003年第3期。
27. 沈丁立:“Nonproliferation and WMD Terrorism: Addressing Terrorist Threat through Cooperation“,INESAP Information Bulletin, No.19, March 2002。
28. 沈丁立:“北约新战略: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工具“,载《美国问题研究》(第一辑),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29. 沈丁立:“迈向21世纪的中美关系“,载《美国问题研究》(第一辑),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30. 曹云霞、沈丁立:“试析欧洲的信任建立措施及其对亚太地区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1期。
31. 沈丁立:“美国进行新的军事战略评估“,《外国军事学术》,2001年第10期。
32. 沈丁立:“中国的能源问题及其可选择的解决方案”,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10, No.29。
33. Brad Roberts,沈丁立:“亚洲的核均衡“,Chaillot Papers 48 “NUCLEAR WEAPONS: A NEW GREAT DEBATE”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 West European Union, Paris), July 2001。
34. 沈丁立:“漫谈核时代的国际关系”,《复旦学报》,1997年第2期。
35. 任晓,沈丁立:“东北亚地区安全的现在与将来”,《国际展望》,1996年第7期。
36. 沈丁立:“克林顿政府对中国核试验可能产生的影响”,《复旦学报》,1993年第4期。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第二任期的战略计划顾问(2002年,全世界40人,中国仅1人),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会员,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
美国太平洋国际政策理事会创始会员,
美国对外政策研究所通讯成员,
美国海军研究所海外会员,
美国化学与生物武器军控研究所国际研究顾问理事会理事,
美国佐治亚大学国际贸易与安全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美国挪迪勒斯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国际顾问,
美国太平洋冲突与侵略研究所顾问,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顾问,
自“工程师和科学家反扩散国际网络”于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担任其协调委员会成员。
现任《当代亚太》(中国)、《南亚研究》(中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美国)、Nonproliferation Literature Review(美国)以及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韩、日、(中国)台湾)等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委。
任INESAP Information Bulletin(德国)的编委(1994-2002)。
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亚太学会理事,
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南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中亚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
上海东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
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战争与文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理事等。
担任《东方早报》学术顾问、国际时评专栏作者和《新民周刊》国际专栏作者。
作为优秀回国人员。
受到国家主席的接见(1993年)。
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5年)。
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1997年)等称号。
1997年获美国艾森豪威尔Fellowship。
1998年被国务院发给政府特殊津贴,以表彰对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在中国大学首先建立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研究和教学项目,其内容涵盖中美安全关系、国际核军备控制与裁军、不扩散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及运载工具等领域,包括不扩散出口管制、导弹防御、反恐、禁核试、南亚与东北亚的核扩散、中美核力量与核政策、中国的防务与安全、两岸关系等地区与国际安全问题。
目前在复旦大学开设博士研究生课程“国际安全:理论与实践”和“地区安全”以及硕士研究生课程“不扩散与国际安全”和“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并参与本科公共课“中国与世界”和“当代美国概论”的教学。
近年来每年以访问教授身份在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讲授中国外交。
主持并参加过大量国内外科研合作。
在国内外组织举办或合办过30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重要者包括中印巴美核裁军与不扩散对话(“上海倡议”)等。
曾多次应邀参加中国代表团,参与我国与美国、印度、以及亚太安全与合作理事会等的对话。
曾以访问学者和资深科学家身份多次客座访问普林斯顿大学、史汀森中心及关心世界事务的科学家联盟。
每年担任我国赴美军控博士后人员遴选委员会主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