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法则

更新时间:2024-09-05 13:00

泰勒法则,即标准泰勒(Taylor)规则是常用的简单货币政策规则之一,由泰勒于1993年针对美国的实际数据提出。泰勒规则描述了短期利率如何针对通胀率和产出变化调整的准则。

定义

标准泰勒(Taylor)规则从形式上看来非常简单,但对后来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泰勒规则启发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如果中央银行采用泰勒规则,货币政策的抉择实际上就具有了一种预承诺机制,从而可以解决货币政策决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Rtarget = Rneutral + 0.5*(GDPexpected-GDPtrend)+0.5*(INFLATIONexpected-INFLATIONtarget)

理论渊源

约翰.泰勒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曾任小布什政府的财政部次长,他于1993年根据美国的实际数据提出了针对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增长率来调节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被称为泰勒法则。根据该规则,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联邦基金名义利率的变动趋势,因此,这一法则不仅受到学术界和美联储的重视,也为广大投资者所瞩目。

美国从1987年起逐渐扬弃以货币供给额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操作方式,货币供给额的成长目标之重要性也逐渐被淡化,FED该采联邦资金利率(美国货币市场短期利率之一)目标的操作方式。在每次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开会结束后,FED就会立即宣布是否调升或调降联邦资金利率目标。联邦资金利率目标变或不变及其变动幅度大小,不仅攸关未来美国经济之变动方向,而且立即对美国货币、债券、以后利率以及股票等金融市场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全世界的投资人都对联邦资金利率非常注意,尤其对未来的利率走向更是关心。在1993年泰勒法则尚未提出之前,投资人都缺乏可靠之依据来判断未来的联邦资金利率,而有了泰勒法则之后,投资人都可以计算最适联邦资金利率,当然并非每个投资人所估算的最适利率水准是完全相同的。

根据1993年泰勒教授所提出的最适货币政策法则,认为FED若要达成最有效率的货币政策,应该将其采用的政策操作工具——联邦资金利率跟随着两项总体目标变数作合理的正向回应。这两项变数一是实际物价膨胀率与物价膨胀率目标之差距,二是实质经济成长率与潜在经济成长率之差距,前项差距称为物价膨胀缺口,后者则称为产出缺口。使用泰勒法则计算最适的美国联邦资金利率必须有两项假设,首先要设定当前的自然失业率,或是充分就业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因为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额与产出缺口理论上呈现反向紧密相关,所以可以假定自然失业率也可以计算产出缺口。如果自然失业率是5%,而失业率实际值为4%,表示产出缺口为正值,实际经济成长率高于潜在经济成长率,将导致劳动市场需求紧俏,工资将上扬,同时物价水准有上涨之压力,货币当局应该提高利率,以抑制总合需求,减轻物价上涨之压力。其次要假设货币当局的物价膨胀目标,此项变数之设定比较主观,如果货币当局致力于物价稳定,不希望预期物价上涨率升高,货币的当局应会设定较低的物价上涨目标如果当前之物价上涨率高于物价上涨目标,货币当局应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联邦资金利率。泰勒法则是一个简便的最适短期利率计算器。

从沃尔克的前任伯恩斯开始,美联储接受货币主义单一货币规则,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把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主要手段,在这个时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隔六个星期要为各种货币总量的增长率确定一个目标区间,同时也会兼顾联邦基金利率与美联储确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目标的一致性。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货币主义学说也暴露其局限性,货币供应量目标难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改用真实利率作为政策工具,则可以将金融市场上的所有资金流动都覆盖在内。1993年,格林斯潘放弃了执行了十多年的以货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转而实行以联邦基金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新的货币政策体系。泰勒法则则为这样的货币政策体系转换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泰勒通过对美国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的货币政策实绩的细致研究发现,在各种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真实利率是能够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相关关系的变量。有鉴于此,他认为,调整真实利率,应当成为货币当局的主要操作方式。

名义利率的调整要与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紧密相连,比较的依据是通胀的目标和潜在GDP。泰勒认为,联邦基金的名义利率要顺应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调整,保持真实均衡利率水平得以实现。如果产出的增长率超过了其潜在的真实水平,真实利率必须提高;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了目标通货膨胀率水平,则真实利率也应当提高。根据泰勒的研究,美联储如果遵循这样的规则行事,就会使经济运行保持在一个稳定且持续增长的理想状态上。格林斯潘1993年和1994年的两次关于货币政策调整的证词,都是以“泰勒法则”为理论基础的。

推导过程

假定P是通货膨胀率,P * 是通货膨胀的目标,R是名义利率,R * 是名义目标利率。从中期来看,R * 与P * 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真实利率给定,那么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假定U是失业率,U*是自然失业率

泰勒认为,中央银行应该遵循以下的规则:

R=R*+a(P-P*)-b(U-U*)

a>0,b>0

上式的含义:

(1)如果通货膨胀等于目标通货膨胀(P=P* ),失业率等于自然率(U=U* ),那么中央银行应该将名义利率R设为它的目标值R* 。这样经济将保持稳定。

(2)如果通货膨胀高于目标值(P>P* ),那么中央银行应该将名义利率设定为高过R* 。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将导致失业增加,失业增加将反过来导致通货膨胀下降。

系数a表示央行对失业和通货膨胀关心程度的不同。a越高,表明对通胀越关注,中央银行面对通货膨胀就会增加越高的利率,通货膨胀下降速度将更快,经济放慢的速度也会变快。

泰勒指出,在任何情况下,a都应该大于1。因为影响支出的是真实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当通货膨胀增加时,央行如果想压缩消费的话,就必须增加真实利率。换言之,央行增加名义利率的幅度应该大于通货膨胀的幅度。

(3)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率(U>U* ),央行应该降低名义利率。名义利率下降将导致失业率下降。系数b反映央行对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心程度的不同。b越高,央行就越会偏离通货膨胀目标来保证失业率在自然率附近。

泰勒认为没有必要刻板的遵守这个规则。当发生严重的外来冲击时,货币政策不必拘泥于这个公式。但是,他强调这个规则提供了一个货币政策的思路:选择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不仅考虑到当前的通货膨胀,而且也考虑失业的情况。

根据奥肯定律,可以将失业率的变动用经济增长的变动来替换,转换成:

R=R*+a(P-P*)+b(Y-Yf)

在泰勒的实证研究中,他根据研究结果计算出美国的真实均衡利率为2%,即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通胀和产出的缺口权重都定为0.5,

i=2+0.5(P-P*)+0.5(Y-Yf)

i 是实际利率, i=R-P

R=P+0.5(P-P*)+0.5(Y-Yf)+2;

用这个模型计算出的名义利率与美联储所调整的利率高度吻合,或者说美联储就是根据这个模型来调整利率水平。例如,从1996年到2000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其趋势提高至4%,假设美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为4%,联储欲维持2%的物价上涨目标,2000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5.2%,CPI为3.2%,带入上面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名义利率应该为6.4%,非常接近同期联邦基金利率的6.5%,显示联储设定的利率目标非常恰当,而到了该年三、四季度经济增速下降到2.2%、1.4%, CPI却上涨到3.5%,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得出比较适合的利率水平是4.95%,现实的利率水平明显过高,于是联储于2001年元月连续两次大幅度调低利率,使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得以宽松。

模型意义

美联储将均衡真实利率定义为“使经济处在潜在产出水平真实利率”,如果实际利率高于均衡利率,那么,美联储就有可能通过减低名义利率来降低真实利率。而这个利率一定是市场形成的,只有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国家才有条件采用泰勒法则。我国还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仅能用银行间的利率来部分地衡量利率变动趋势;在GDPCPI的统计中同样存在着各种问题,更谈不上失业率指标,没有一个完整的、合理的失业率的统计数据,仅靠一成不变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此,泰勒法则只具有借鉴作用。

1993年,当美联储实行泰勒规则,改变货币供应量调控为利率调控时,我们刚刚弄清楚什么是货币供应量,M1M2,并正在编制社会货币总量指标体系,于1994年向社会公布并开始监测,这里并不是说我们知识和手段落后,而是我们的金融和制度还不能与成熟的金融体系相媲美。不能够自如地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调整,推出货币供应量指标是为了取消信贷规模管理,对社会的信用总量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数量化的调控手段依然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规则。原因是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不足以衡量货币的价格,或者说存在着双轨甚至多轨的利率,不是对投资和消费起影响作用的利率水平

尽管如此,泰勒规则还是值得借鉴的,设定了通胀目标和GDP的增长目标(假设政府确定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的目标),以2011年为例,套用一下泰勒规则,名义利率至少应该在9%以上,即使将真实的均衡利率定为零,名义利率也应在7%左右,因此说现有的利率水平不是一个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该项计算器有两个基本用途,第一项用途是检验利率目标是否过于宽松或紧缩,另一项用途则是评估未来利率政策的走向。

只有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国家才有条件采用泰勒规则。我国是采用盯住通胀的方式,在稳定经济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被海外专家称为是结合了货币政策规则相机抉择决策模式的优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