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3 16:47
测绘科学与技术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和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测绘科学与技术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工业科技的发展要求我们对环境把握得越来越精确,对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充分。测绘科学主要内容是对地理表面、空间距离以及海洋深度与阔度进行测量描绘、数据收集与信息整理。
测绘科学与技术下设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三个研究方向。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是结合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图象信息处理以及遥感的系统理论和有关仪器设备的原理,培养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领域的地图制作,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资源调查以及近景摄影测量生产与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已从传统的地图绘制发展成为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通信工程。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现代大地测量学研究方向涉及面广,包括测量工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核电精密工程测量与数据分析,GPS测量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地籍测绘及土地管理等领域。尤其在测量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变形监测、计算机测图技术、核电工程测量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随高科技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引用,“数字化生活”成为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随着“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概念的迅猛推广和深入人心,解决落后的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快速发展的技术系统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解决空间数据采集与提取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部分答案。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研究地球空间信息存储、处理、分析、管理、分发及应用的科学与技术,它能够提供一种科学的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与工程质量,以完善、丰富、强大的数据信息为科技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决策基础和决策环境,为社会广大民众提供各种咨询和信息服务,促进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
测绘专业毕业生适宜到国土资源部门(测绘局、海洋局、地矿局、规划院、地调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勘察设计院等从事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科学研究、勘测施工等测量工作,也可从事地图制图、导航定位、地理信息软件开发、测绘仪器研发、地质灾害监测等工作。
可从事的岗位主要有:测量员、研究员、高校教师、测绘工程师、施工员、GIS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销售工程师、项目经理。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1980年被国务院认定为首批具有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5年10月,学院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8月,国家教育部把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与原武汉大学合并重组,成立了新的武汉大学。学院更名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学院是一个集测绘工程(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大地 测量、测量工程、卫星应用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于一体的理工科学院,是我国测绘科技和教育事业的著名学府。学院是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具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的前身是解放军测绘学院。1946年5月5日,经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批准在长春创建的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测绘学校,隶属司令部作战处建制。1950年9月学校按正规大学改建编制,开办本科、专科和训练班。1953年7月19日,中央军委电令,解放军测绘学校改为解放军测绘学院。1953年11月20日学院迁至北京市(现北京电影学院)。1969年6月21日,学院被正式撤消,12月,军委同意重新组建测绘学校。1978年1月12日,中央军委命令解放军测绘学校恢复为测绘学院。1999年,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合并成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直属总参谋部领导,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学院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军队重点学科、4个军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3个军队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现拥有1名科学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并为国家培养了高俊、王家耀、许其凤、魏子卿、王任享、沈荣骏、杨元喜、钱曾波、孟丽秋等多名院士。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在其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时期,就开设测量课程(1923年)。1953年,学校设立了国内第一个“矿山测量”本科专业并开始研究生培养,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联合于“采矿工程”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8年经批准设置“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获得“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继原武测、军测之后的全国第三家)。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工作中,本学科一直位居全国参评学科第二、三位,仅列武汉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之后。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江苏省A类重点学科、省优秀学科梯队,测绘科学与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测绘工程本科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该学科已承担了三期“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为中国矿业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支撑学科、国家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入选学科。
本学科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江苏省特聘教授及产业教授、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任学院院长,12人获霍英东、夏坚白、孙越崎、美国ISEG等奖,另有40多人次获省部级以上尖人才称号。有30多名教师在国际对地观测联盟、IEEE GRSS、国际矿山测量协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GIS协会、中国GPS协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土地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等团体中担任合作主席、常务理事、理事、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等重要职务,以及兼任测绘学报、煤炭学报编委、Int. J Mining, Recl. & Envir.执行主编、ASCE Energy Eng.副主编、IEEE GRSL和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副主编、科技导报常务编委等学术职务。
本学科拥有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为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学科。拥有实验用房695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约5000万元。拥有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全站式陀螺仪、测量机器人、高精度GPS、数字摄影测量处理仪、地物光谱仪、岩体内部变形监测系统等先进的软硬件设备。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
北京大学测绘学科创建于198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遥感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科研和教学单位之一。主要的研究领域:遥感理论与技术,GIS技术与软件,遥感图象处理,遥感应用(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与灾害监测、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水利、农作物估产、地质、海洋等),GIS工程,卫星定位系统技术与应用,移动目标空间信息服务(LBS),成像技术,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共培养研究生百余名,举办了40多期国内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培训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遥感与GPS专业人才。北京大学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硕士点。北京大学设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参评13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摘要]本文叙述了中国测绘教育的历史沿革,测绘教育及培训的现状,中国设立测绘专业的院校、中外合作教育情况,测绘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培养方案;给出了中国在构建面向信息化测绘的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规范等方面工作的最新动态。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完备测绘教育体系,成为世界测绘教育大国。但中国欲迈向测绘教育强国,还需加倍努力。
[关键词]中国 测绘 教育 培训 培养方案 模式
1. 历史沿革
中国近代测绘教育始于上世纪初。清政府1904年在北京建立京师陆军测绘学堂,培养测绘人员。1932年,同济大学在工学院内增设测量系,培养高级测量技术人才,这是中国高等院校最早设置的测绘专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毕业学生107人。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在长春创办了测绘学校,课程设置以大地测量为主,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所专门培养测绘人才的学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共培养测绘人员411人。1953年,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矿山测量专业,于此同时,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浙江大学、青岛工学院等相关院校也开设了工程测量专业。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底,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山东矿业学院(现山东科技大学)、江西冶金学院(现江西理工大学)、抚州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等先后设置了矿山测量专业,西南交通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武汉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等设置了工程测量专业,为各有关部委培养高级测绘人员。国务院1956年10月成立国家测绘总局。国家测绘总局的成立,对于推动高等测绘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中国测绘教育和培训的现状
中国已经建立了包括中专、大专、本科以及研究生(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普通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含函授、业余)等在内的完备测绘教育体系,成为 世 界上具有最 为完整 的测绘教育体系 的国家之一 。中国很多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但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仍然紧俏、供不应求,这也导致设立测绘专业的院校急剧增加。中国每年测绘专业的毕业生有一万多人,其中博士生数百人,硕士生1000人左右,本科生8000人左右,大中专生5000人左右。
2.1 中大专层次
中国开设中专层次测绘类专业的学校有20多所,强调为用人单位培养一线作业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动手能力、适应力强等特点。现开设测量工程技术、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房产测绘等专业,招收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学制分别为三年和两年。如郑州测绘学校有在校学生4000多人。一些学校全面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专业课、技能课与考核鉴定“一站式”完成,确保学生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毕业。
中国开设大专层次(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的学校70余所,培养从事测绘类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包括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矿山测量等,招生对象为高中生,中专、职校、技校的毕业生,学制:全日制3年。
2.2 本科层次
本科测绘教育是中国测绘教育各层次中最大的一个部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由教育部颁布。解放后,测绘类本科专业名称及个数不断调整,曾设有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制图、矿山测量、海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测量工程等。这种细分的专业设置培养的是专才, 实施是岗位性很强的专业对口培养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 由于毕业生由国家统包分配, 这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满足了当时的需求, 但是它已难以适应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与现代测绘科学发展的交叉渗透和集成融合不相适应。有鉴于此,中国教育部于 1998 年正式颁布了第四次全面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这个专业目录中,测绘类仅设置测绘工程一个本科专业。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所有测绘类本科专业。
2.2.1 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的理论,城市与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量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与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各类地图设计与编制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测绘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技术;掌握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和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使用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资源(土地、矿产、海洋等)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熟悉各种测绘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大地测量、现代工业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量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矿山测量学、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投影、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以及专业和专业基础课集中实习等,一般安排40周。
修业年限:四年。
2.2.2 改革方案
中国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高等学校测绘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与服务。
由于测绘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几个细分专业, 如何整合就是一个要认真研讨的问题。1998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或多或少存在着拼凑和堆砌的痕迹。基于此,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了众多全国测绘教育众多专家教授对测绘工程专业改革方案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形成了改革方案。这个方案首先考虑到测绘类专业口径要拓宽, 以增强适应性; 其次考虑到培养的人才要具有一专多能, 让他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第三则考虑到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是科学的, 要恰当地达到测绘工程专业的业务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在前 2.5-3 学年实施同样的基础课、公共课和公共专业技术课的教学, 后1- 1.5 学年按专业方向实施有关专业课的教学, 让学生有灵活选择的余地, 并在该专业方向上更深入学习专业课;设置的专业方向包括动力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卫星定位与导航、海洋测绘、地籍测量与信息管理、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矿山测量等;测绘工程专业必需学习8 门公共专业基础课,即必须学习测绘学概论、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基础、空间定位技术及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课程,如果不能设置或者学生没有修完这些课程, 则视为未能达到测绘工程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
与此同时,各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更具体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办出了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色的测绘工程专业,初步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总的努力方向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培养模式是一专多能,大力倡导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如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为: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测绘学概论、GP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其他主干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基础、工程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卫星导航定位算法与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与实践、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空间数据库原理、土地资源管理学、不动产测量与管理、空间信息可视化。
双语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The Method of Least Square Adjustment for Surveyors)、GPS原理及其应用(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GPS)、大地测量学基础(Foundation of Geodesy)、工程测量学(Engineering Geodesy)、地球物理学原理(Geophysics Principles)、地球内部物理(The Physics of the Earth's Interior)。
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大地测量计算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卫星导航定位算法与程序设计实习、遥感实习、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地壳形变课程设计、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现代地图制图技术课程设计、土地资源管理课程实习、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则强调保持矿业特色,强化测绘基础,适当向外拓展,使学生的矿山空间信息采集分析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与知识整体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通用测绘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矿山一流,在国土资源、城镇与房地产、交通与水利等领域亦有重要影响,不但能从事纯测绘工作而且能从事资源环境信息分析处理、矿山开采沉陷与防治、国土资源管理、土地复垦与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按加强基础、强化通识,视市场及招生数量情况设置多专业方向、大类招生、中期分流,优化课程结构、通用中保持特色、特色课程力争通用,分层次、定好位、有所为有所不为等思路构建了具有矿业特色的测绘工程课程体系。加强了8 门公共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课程(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等)、研究型课程(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变形与沉陷工程学)、讨论型课程(测绘经营与管理)、特色课程(矿山测量学、变形与沉陷工程学、资源信息学、土地整治与复垦)的教学,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96学分,课堂教学总学时数为2440学时,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总周数为48周。
2.2.3 设立专业学校
由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测绘人才的需求强劲,设立测绘本科专业的学校迅速增加。1990年,有25所院校设置测绘工程专业,2007年为93所,2009年则增加到104所,各院校招生人数在60至410人之间,如武汉大学每年招410人、中国矿业大学每年招120人,全国年招生8000人左右。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测绘类专业设置除测绘工程外,增加了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2个本科专业(试办),至2007年底,中国分别有14、5所院校分别设置这两个专业。此外,地理科学类设置包括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至2007年底,中国150所院校设置这一专业。
除普通学校外,中国还采用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学校,脱产、业余(包括半脱产、夜大学)和函授等形式进行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测绘教育。如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早在1957年就开展了成人测绘教育,现开设了专科、高中起点本科和专科起点本科3种办学层次和函授、业余、脱产3种教学形式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面向全国15个省、直辖市招生,年招收各类成教生共1000多人。
2.3研究生教育
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12个学科门(学科门也称学科门类)。学科门下设一级学科,共有81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共有392个二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为81个一级学科之一,属于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下设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中国有资格培养测绘学科博士、硕士、工程项士的单位如表1。
表1 中国有资格培养测绘学科博士、硕士、工程项士的单位
2.3.1博士研究生培养
有12所学校可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培养博士,有14、9、10所院校可按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二级学科培养博士。各学校的培养方案不尽完全一致,但基本要求是相同的。
培养目标:在测绘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及教学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
研究方向:如武汉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设置的研究方向包括物理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工程形变与灾害预报、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中国矿业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设置的研究方向包括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及其应用、变形/沉陷监测及其控制技术、工程与矿山测量技术、矿区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地籍测量与房地信息系统、现代数据处理理论与应用。
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一般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最长不超过六年;硕-博连读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
应修满的学分总数:武汉大学要求应修满15学分(公共课7学分,专业必修4学分,选修4学分)。中国矿业大学要求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13学分,科研素质环节为7学分,创新能力环节不低于4学分,直博(含硕博连读)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4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30学分,科研素质环节为8.5学分,创新能力环节不低于4.5学分;必须跨一级学科选修1门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跨学科专业入学的研究生必须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硕士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学分不计入规定的课程学习总学分之内。
学位论文:第四学期末以前、修满学位课程学分、综合考试合格的前提下,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可后开始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博士生的论文经导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生修改,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之后交付评阅。答辩前两个月将印好的论文送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匿名评阅。评阅通过,方能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五到七位正高职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得少于两人。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发表论文,如武汉大学规定,至少应以第一作者在“三大检索”(SCI、EI、ISTP)源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要能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2.3.2 研士研究生培养
有20所学校可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培养硕士,分别有36、28、39所院校可按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二级学科培养硕士。
培养目标: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较熟练地利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研究方向:如武汉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设置的研究方向包括卫星导航学理论及应用、空间大地测量学理论及应用、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工程摄影测量理论与方法、工程与工业测量理论及技术、工程信息系统、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测、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反演
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硕士研究生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其余时间用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撰写学位论文。
应修满的学分总数:武汉大学要求应修满的学分总数34学分及以上,课程分为必修课(含全校公共必修课、专业共同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其中必修课的学分必须达到26学分以上。中国矿业大学要求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2学分,科研素质环节为5.5学分,创新能力环节不低于2.5学分。跨学科专业入学的研究生必须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主干课程,该类课程的学分不计入规定的课程学习总学分之内。
在第四学期初确定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提出论文选题,由研究生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过讨论、审查后,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由导师推荐提交答辩。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实践任务。在读期间,须在相关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才具有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
2.3.3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
在中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教育侧重于工程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工学硕士侧重于基础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国有24所学校可以培养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该学位是与测绘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侧重于测绘工程应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采用“在职学习”,“进校不离岗”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企业。
培养目标: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研究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领域范围:动态大地测量与环境变化及灾害监测,空间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精密工程测量与三维工业测量,海洋测量技术,交通导航工程,土木、水利、矿山、海洋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与土地信息系统,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与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制图及其生产自动化,国土规划与管理。
学习年限:学制2—5年,一般课程学习约1.5年,毕业设计或论文约1- 1.5年。
应修满的学分总数: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学习的核心课程包括测量数据处理与可靠性分析、近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高等应用测量、现代遥感技术及应用、摄影测量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图数据库与地图数据处理、当代地图学、海道测量技术、导航技术、现代矿山及工程测量技术等。
学位论文:论文应结合研究生所在工程单位的实际需要选题,要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直接解决研究生所在单位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选择测绘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一定的工作量。论文工作一般应包括:选题,调研,开题,系统设计,系统实现,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论文(设计)由学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硕士导师与工程单位企业选派的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联合指导。
武汉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含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同济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矿业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4培训教育
中国各级测绘主管部门,注意以测绘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把测绘纳入了国家职业规划,已有近12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建立了注册测绘师制度。
国家测绘局规定,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主要是了解国内外测绘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水平,增新、补充专业知识内容,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展知识领域,保持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技能的训练,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要了解国内外测绘科技发展动向,学习并掌握技术、经济政策和现代化科学管理知识,丰富知识内容和领域,开发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测绘继续教育可以采取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业务考察和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等多种方式进行;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32学时。国家测绘局还要求各测绘单位要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国家测绘局每年举办20期左右高级研修班,培训2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每年专门举办1期面向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培训班。为全面提高测绘系统主管部门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国家测绘局还采取国内集中培训和国外考察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培训测绘系统局长。仅“十五”期间,国家测绘局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165期,培训人员7000余人次;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40期,培训人员十万余人次。
2.5中外合作教育
中国有关高校一直注意与国外合作进行测绘人才培养。例如,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武汉大学与荷兰航天测量与地球科学学院长期进行了测绘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成效显著。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与斯图加特大学、代尔夫特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新不伦瑞克大学、卡尔加里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优秀学生相互交流协议。中国矿业大学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开展了测绘专业优秀学生相互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对赴诺丁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测绘专业学生培养方式采取3+1或4+1方式,即在中国矿业大学完成三年或四年本科学习,赴诺丁汉大学进行1年的硕士学习。学生在中国矿业大学学习三年(或四年)的成绩和在诺丁汉大学学习一年的成绩,经中国矿业大学进行认证,符合中国矿业大学本科毕业及学位授予条件,发给中国矿业大学现就读的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符合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资格,由诺丁汉大学授予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证书。获得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的学生,本人可继续申请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回国申请攻读博士学位或回国就业。
中国教育部为配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设立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在49所重点高校范围内每年选派5000名优秀在读研究生或应届毕业生赴国外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导师学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武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测绘学科被列入其中,并己实施多年。
3.中国测绘教育改革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测绘工程的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变革,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对测绘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已实现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转变和跨越,正沿着信息化测绘道路迈进。中国的测绘教育也随之不断进行改革。在中国,集中在构建面向信息化测绘的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规范等方面。
3.1 人才培养
走信息化测绘发展道路,推进测绘信息化发展,是信息社会对测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测绘界的关注热点。信息化测绘给中国测绘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面向信息化测绘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中国测绘教育改革的热点,做了大量探索,在许多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如中国测绘教育界普通认为,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需以测绘基础理论为依托,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对地观测技术、信息系统技术等为工具,课程设置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人才培养注重“技术融合,组合创新”;信息化测绘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增值服务,使测绘信息与技术产品社会化,为社会提供多尺度、多形式的服务,因而需强调培养学生敏锐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敢于创业,推动“信息化测绘”走向社会、服务大众;信息化测绘以地理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更新、智能化处理和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生产与分发服务为主体,涉及较多的实践环节,因而应加强空间定位与导航、地理信息系统、航空航天遥感图像处理、基于空间位置的服务等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充分的实践教学模块,使学生具备从事空间信息技术开发和面向社会提供测绘服务的工程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武汉大学提出以“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 为测绘科技人才培养理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实施“理论教学与信息化测绘实践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理工基础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模式,深化和推进测绘专业调整、合并和拓展,建立了一套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保证了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实行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方向,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三、四年级以专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按专业方向因材施教,突出强调“高素质、强能力”;建立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产业部门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建立了分阶段培养、多层次提升、全方位实训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面向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工程专业改革方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3.2 本科专业规范
中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各院校教育质量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为了在测绘工程本科专业教育中树立起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质量观,教育部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了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规范制定工作。
指导性专业规范是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国家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主要规定本科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规范包括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本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本专业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经费),主要参考指标(学制、学分等)等内容。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规范拟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结构为:
两大基础: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学。
四个体系:地理空间信息时空基准体系、地理空间信息实时获取体系、地理空间信息自动化快速处理体系、地理空间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
八个分支:大地测量学、工程与工业测量、航空航天摄影测量、卫星导航与定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海洋测绘、矿山测量。
测绘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其核心知识单元见表3,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见表4。
表3 核心知识单元
表4 要求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