浍河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8

浍河,又名浍水、涣水、绘水,因其主要支流为包河,故有时也称“包浍河”。淮河流域洪泽湖水系怀洪新河的支流。曾经是淮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河南商丘市西北曹楼(以包河为上游),流经河南省永城市、安徽淮北濉溪县、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安徽省蚌埠市,原经固镇县后东至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汇入沱河怀洪新河建成后,在安徽省固镇县九湾入怀洪新河(香涧湖段),经怀洪新河流入江苏省,再经峰山切岭入窑河,最后进入洪泽湖,全长235公里,总流域面积4176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浍河,上游河南省境内有两大主要支流。皆发源于商丘市境内,相距不远,故有多种说法。较多的说法是源于河南商丘市西北曹楼(一说夏邑县业庙乡的蔡油坊,一说商丘市梁园区北郊黄河故道南侧)黄河南堤,流经河南省夏邑县(以东沙河为上源)、河南省永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至九湾入香涧湖澥河汇流入怀洪新河(漴潼河水系)。全长235公里,总流域面积4176平方公里(一说全长约300公里,流域面积5565.7平方公里,一说全长290公里,流域面积5450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浍河流域降水量小、变率大,河川径流量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其不均。黄口集水文站(河南商丘境内站)年平均流量仅4.19立米/秒,年均天然径流量为1.44亿立米,最大年径流量为(1963年)6.774亿立米,最小年径流量为(1966年)0.211亿立米,年际变化剧烈。一般年份(保证率50%)的年径流总量仅为0.827亿立米,地表水可资利用的数量很小,同时径流年内分配相当悬殊,汛期(6~9月)的径流总量比枯水期径流总量大3倍多,所以易旱、易涝、易碱是该区的重要问题。旱灾是全流域普遍现象,但存在中上游干支流河道浅小缺乏前上排水系统,沟洫纵横交错,断面上下不一,下游沿河地势较高,内地多洼地池沼,坡水很难排出,地下水又较高,一遇较大降雨,地面多积水,土壤返盐快,农作物易减产。

据河口安徽固镇县方志记载:浍河最大洪水期为1500~3000米。水深常水期为3~4米,洪水期为7~8米;流速常水期为1~1.2米/秒,最大洪水期为2.2米/秒;流量一般为800立方米/秒,最大为1300立方米/秒,年平均结冰期为60天。

浍水水质原先良好,盛产鱼虾。1976年以后,因上游兴建了洗煤厂、造纸厂,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浍河,加以宿州市区的污水脏物排入河道,使浍河污染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

主要支流

包河,是浍河支流,古名苞河、泡河、岔沙河,相传、宋朝开封府尹包拯去卢州救济灾民,为运粮方便而挖了这条河,后人为纪念他,称为包河。清乾隆十七年(1752)挑浚,是浍河上游较大支流之一。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谢集乡张祠堂村附近的黄河故道南侧(商丘市西北之尚楼村)。流经睢阳区、虞城、亳县、永城、涡阳、濉溪6县,在临涣集汇入浍河,全长175公里,来水面积1090平方公里。河南省境内长122公里。包河除涝面积52平方公里,可蓄水0.24万立方米,灌溉农田0.1万亩。受益范围有沈圩、湖沟、临涣、高皇4个乡的14个行政村,耕地3.88万亩。

东沙河,原名沙河,又名老黄河。因上游河段在,且河道多沙,故名东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商丘、虞城、夏邑,在永城市西部注入浍河。全长108公里。发源于商丘县西北潘口村东(一说商丘市梁园区的大沙河以东)。清乾隆十七年(1752),知县王积祚奉命循明嘉靖年间黄河故道疏浚,是浍河上游最大支流。流经小侯、刘店、闻集等乡,至站集乡沙岗店人夏邑,至永城王集入浍河,全长106公里(一说全长108公里),境内流长25.5公里,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有文明沟、沈沙沟汇入。

澥河,古称谷水、解水、蟹水,发源于濉溪县自沙乡潘庄西(一说濉溪县小梁庄),流经宿州南、怀远县北入固镇县瓦疃,又东至九湾集注入浍河,为浍河最大支流,全长95公里,其中流经固镇县38公里,流域面积363.2平方公里。河于安圩乡王庙至韦店乡胡洼闸一段河床较窄,常水期水面宽30~40米,深3~4.5米;洪水期宽80~100米,深5~7米。胡洼闸以下水面较宽,状如湖泊,俗称桥湖,常水期水面宽600~1200米,深1.5~2米;洪水期宽1000~1400米,深5~7米;枯水期水深仅0.8~1.5米;流速常水期为0.5米/秒,洪水期为1米/秒。每年平均结冰期60天,新马桥至九湾段可常年通航。

南惠民沟,发源于商丘县周集乡陈路口村。从本县芒种桥乡陈集入境,流经芒种桥、谷熟、沙集、站集、杜集等乡镇,在杜集乡梁庄入包河。全长24.5公里,流域面积82.8公里。

骆沟,发源于站集乡王庄。流经站集、黄冢、界沟等乡镇(中间通过夏邑县境4.4公里),在界沟镇王桥南入亳县,至永城石营入浍河。全长59公里,境内长21.6公里,流域面积87.3平方公里。

富民沟,发源于站集乡蔺庙西。流经站集、杜集、黄冢等乡。在黄冢乡刘庄南入包河。长13.5公里,流域面积58.4平方公里。

夏庙沟,源于马牧乡夏楼,至大王集乡乔楼村南入浍,长11.8公里,流域面积37.6平方公里。

宁沟,又名白沙沟,源于酂阳乡陈牌坊,经大王集乡至双桥乡宁楼入浍,全长14.9公里,流域面积47.8平方公里。

大涧沟,源于夏邑县济阳乡尹楼村,于马牧乡马庄村入县境,至双桥乡曹楼入浍,全长50.8公里,县境内长28公里,流域面积44.8平方公里。

大曹沟,源于十八里乡十八里村南,在双桥乡杨岗与永酂运河交汇,至碱荒转沿永马公路西侧南流,至新桥西北入浍,长19.5公里,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

白洋沟,源于县城城河,南流至黄口乡尹庄东入浍,长14.5公里,流域面积36.2平方公里。

大清沟,源于城关镇赵庄,流至黄口乡江庄入浍,长17.2公里,流域面积35.5平方公里。

挡马沟,源于夏邑县马头集西北,经亳县境,于龙岗乡小菅庄入县境,至大王集乡王油坊东南入浍河。境内长18.9公里,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

龙马沟,源于龙岗集,至酂城乡傅庄入挡马沟,长7.5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

小洪河(浑河),又名洛沟,源于虞城县站集,经夏邑、亳县境,于卧龙乡浑河集入县境,至大王集乡崔营入浍河。全长59公里,县境内长21.5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

卧龙沟,源于亳县丁油坊村,名田家沟。至浑河集南入卧龙沟,至大王集乡蔡阁入浍,境内长22公里,流域面积38.9平方公里。

小浑河,浍河支流,其上游在河南省境内称“洺河”,源于虞城县站集以南,东南流向,自李集乡杨庄入境。斜穿市东北部之李集乡中部,于浑河集入永城市境,至扎把集西入法河。境内河段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7平方公里。河道断面:上宽18~20米,底宽5~8米,深2.5~3米,排涝标准为3年一遇,除涝面积2万亩。其支流有挡马沟。

康家沟,包河支流源于河南省虞城县,东南流向,自李集乡刘园入境,经张店乡、泥店乡,至边界处入包河,境内河段长17公里。河道断面:上宽16~24米,底宽4~10米,深2.5~3.5米,排涝标准为3年一遇,除涝面积4万亩,桥梁配套10座。其支流有:洪河岔、黄沟等。

团沟,属浍河河系,始于沱河,止于浍河,1972年11月治理。全长14.5公里。大沟控制流域25平方公里,沟口宽18米,沟底宽5米,沟深3米,除涝面积2.7万亩,桥梁配套,规划9座,实配5座。

陈沟,属浍河河系,起自铁路,止于浍河,1973年11月治理。全长12公里,大沟控制流域15平方公里,沟口宽14米,河底宽4米,沟深4米,除涝面积1.6万亩,桥梁配套,规划6座,实配4座。

二沟,属浍河河系。起自于前陈郢,止于运粮河,1958年11月治理。全长16公里。大沟控制流域面积22.1平方公里,沟口宽17米,沟底宽8米,沟深2.2米,除涝面积2.5万亩。桥梁配套规划6座,实配4座。

娄沟,属浍河河系。1956年治理,全长10.5公里。起自小杨家南,止于浍河。大沟控制流域面积20.5平方公里,沟口宽20米,沟底宽4米,沟深4米,除涝面积2.2万亩。桥梁配套规划6座,实配4座。

西牛沟,属浍河河系,1958年10月治理。西起刘合,东至张沈,全长13.1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6.5平方公里,除涝面积2.8万亩。桥梁配套规划6座,实配4座。

连沟,起自沱河,止于浍河,属浍河河系。1971年11月治理。全长16.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除涝面积2.1万亩。沟口宽23.7米,沟底宽5米,沟深5米。桥梁配套规划8座,落实5座。

东柳沟,起自桑老庄,止于浍河,属浍河河系,1971年11月治理。全长22公里,大沟控制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除涝面积2万亩。沟口宽16米,沟底宽4米,沟深3米。桥梁配套规划8座,实配4座。

苦沟,属浍河河系。发源于沱河,止于浍河,1974年11月治理。全长16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3平方公里,除涝面积1.4万亩。沟口宽20米,沟底宽6米,沟深3.3米。桥梁配套规划9座,实配6座。

官沟,属浍河河系,起源于沱河,止于浍河,1975年11月治理。全长16.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3平方公室,沟口宽20米,河底宽6米,沟深3.3米,除涝面积2.4万亩。桥梁配套规划8座,落实6座。

申单沟,属浍河河系,起始于沱河,终止于铁路,1973年11月治理。全长10.5公里,大沟控制流域面积27.5平方公里。沟口宽22米,沟底宽9.5米,沟深1.8米。桥梁配套设计6座,落实3座。

铁路运河,属浍河河系。起自凌家桥,止于团沟。1958年11月治理,全长10.5公里。大沟控制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除涝面积1.2万亩。沟口宽31米,沟底宽18米,沟深3米。桥梁配套规划5座,落实4座。

西柳沟,属浍河河系,1965年治理,起自雷家,止于浍河,全长14公里。大沟控制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沟口宽20米,沟底宽6米,沟深2.6米。除涝面积2.2万亩。桥梁配套规划7座,落实3座。申单沟与华家沟,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老坡沟,北起宿州申单庄,南至固镇县公平乡一段称申单沟,长11公里(固镇县境内7公里),建国初期疏浚过;再向南至稿沟、唐南两乡交界处入浍河,称华家沟,长8.2公里。全干总集水面积176.2平方公里。1970~1975年,任桥公社先后组织民工逐段拓宽疏浚,共做土方46万立方米。

通浍沟,原是一条自然老坡沟,自石湖乡齐湖,向东南梁桥乡经张家湖入浍河,全长16.73公里。1957年冬,齐湖至梁桥一段进行了一次疏浚治理,其标准为:口宽21米、底宽10米、深2.7米。1972年2月,县水利局对该地区进行除涝工程规划治理时,又将水系进行调整,把该沟上游起点至珍珠沟口集水面积10平方公里划入珍珠沟(入浍河)。1973年冬开始施工,将该沟流域内大黄沟、小黄沟、华谢沟进行疏浚;将官路沟下游截弯取直,使其上游与刘祠沟相接;又将小艾沟引入新开挖的团结沟,经刘集乡吕桥村西直入通浍沟。

大洪沟区排水沟,干沟西从单堂南起,东经徐家桥北入赤龙涧,全长15.15公里。大洪沟集水面积为139.5平方公里。1954年3月17日开工,至5月10日竣工,共做土方54万立方米。1983年采取分片治理时,为减少赤龙涧来水面积,在浍南片增加了排水出口,将大洪沟分为3段,分别排入年庙大沟、淮浍截水沟、皇庙截源沟直入浍河。

淮浍截水沟,1974年开挖,由大柏家、横岭寺穿过大洪沟,经民陈闸流入浍河。全长12.2公里,集水面积46.16平方公里。后将淮浍沟南段,长5810米,改由大洪沟入皇庙截源沟排入浍河。该沟现长8.4公里,集水面积32.16平方公里,排水量为33.77立方米/秒。

新浍河,从钟阳集东岗小吴家起,至新沱河口止,全长15公里。这段河道由于开挖浍河口时,其过水断面只考虑增加张家沟来量,上游的洪水仍由淤浅的老河槽下泄,因而流量过小。每逢汛期四陈以东束水严重,浍河水位抬高,洪水宣泄不畅。水利部于1982年将新浍河疏浚工程列入洪泽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项目内,于1983年施工。其水下土方由省水利厅机械疏浚公司承担,疏浚下游正河9.4公里;陆上土方由本县组织民工承担。并由五河县洪泽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指挥部统一领导施工。至1985年春季完成。共完成土方300万立方米。下游主河道底宽85米,5年一遇流量为770立方米/秒。山西庄洪峰可降低0.28米。

新开河,位于五河县城南。西从西坝口起,东至淮河北岸,全长3.1公里。原为沟通淮浍之间的一条中沟,建国后曾疏浚一次,作为浍河入淮的通道,举办内外水分流时堵断。1965年大水,浍河水位曾一度高于淮河,其他年份亦有高于淮河的机会。故于1966年规划开挖新河,以利浍水向淮河抢排。原设计河底宽为115米,但在1966年开工时,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未接原计划进行,河底宽只做到50米左右。在挖河的同时又在河上建一座分洪闸,作为排水和引水灌溉之用,并防淮水倒灌。但多年未见效益。完成土方140万立方米。

香涧湖,在五河县管家渡西之浍河北岸,承受马拉沟与浍河之间的来水,由石磙桥入浍河。水大时滨湖田庄时被浸没。若遇浍水顶托、汪洋四溢、水面宽大。后入浍口不断扩大,河湖渐渐融为一体。民国时期,就将沿浍河的香涧湖、谢家湖、朱家湖、阮家湖和浍河的这一段水域统称香涧湖。常年最高水位面积6.70万亩,正常水位面积435万亩,正常水深1—2.5米。

水系变迁

浍河自古直接流入淮河,1951年治理淮河时,封闭了淮北大堤,使浍河水经漴潼河、峰山切岭、下草湾、溧河洼直入洪泽湖。

1972年5月怀洪新河工程破土动工。怀洪新河,自涡河入淮口以上的何巷分洪闸,分洪2000立方米每秒,沿符怀新河裁弯取直,向东北至胡洼入河洼后折向东,沿河洼、香涧湖至山西庄分为南北两股;主流北股由新开的香沱、沱天和天井湖3条引河,串沱湖、天井湖流经大程嘴,在大程嘴与由山西庄直接至大程嘴的新浍河、潼河南股汇合。从何巷至大程嘴主河线长103公里。内水潼河水系的淝、浍、唐、沱和石梁等主要支流来水,分别于胡洼、九湾、沱湖和天井湖汇入。从此,浍河属怀洪新河支流。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浍河年久失修、淤积严重,河道排水能力低。1963年春季受灾65万亩,秋季绝产和重灾1063.万亩,占流域内耕地面积的84%。1964年5~6月,永城县(永城市)按60年代3年一遇除涝标准,对该县张坦桥至贺桥12.7公里河段进行了清淤。1964~1965年,对夏邑县蔡油坊至永城县新桥集东大曹沟长42.23公里河段按3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治理。夏邑、永城两县共完成土方117.3万立方米,投资41万元。工程完成后,配合面上工程,除涝效益达26万亩,改良盐碱地面积16万亩。至1987年,6条干支流共有堤防344.8公里,绿化堤防103.7公里。

主要支流包河源出商丘市梁园区西北黄河故道南侧张祠堂,流经虞城、亳县、永城入皖境,由于行经低洼地段,历史上涝灾频繁。1949年后,经过4次治理。1952年后按入皖境流量50立方米/秒的标准疏浚。梁园区小坝集(现名谢集)至虞城县界沟集,长79.9公里,疏浚土方169.5万立方米,培堤土方1376万立方米。1953年以河槽断面通过保麦流量设计,洪水漫滩水深不超过1.5米为标准,治理商丘市尚楼至永城市张楼长142.5公里河段,由河南、安徽两省有关县协同施工,完成土方302万立方米。1957年治理商丘县喇叭沟口至永城县张楼沟口长104.9公里河段,上游商丘、虞城境长68.1公里,按1953年设计标准疏浚,下游永城境长36.8公里,按当时的5年一遇除涝标准疏浚,完成土方482.8万立方米。1978年冬治理商丘县汪口至豫、皖省界长105公里河段。根据豫、皖两省1978年3月蚌埠座谈会纪要,按70年代3年一遇除涝的82%和20年一遇防洪标准堆置弃土,完成土方946万立方米(不含上游商丘县13公里段民办公助土方)。其余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东沙河、挡马河、洛沟、大涧沟4条支流,也都在1967年至1981年进行过治理,一般都达到70年代3年一遇除涝标准。

浍河源于河南省商丘市。浍河中下游河道宽深,排水能力是淮北支流中较好的一条河道。九湾以下行经浍洼地,河面渐宽,形成湖泊称香涧湖。浍河原从五河入淮,内外水分流工程后,纳入潼河水系。西坝口至北店子按500立方米每秒流量开挖新河;西坝口以上至四陈庄5.8公里,也于1953年按500立方米每秒流量疏浚,完成土方95万立方米,实支经费70.46万元。1982年,为降低香涧湖水位,改善沿河湖两岸坡地的防洪排涝条件,水电部同意将新浍河疏浚列入洪泽湖蓄水处理工程。疏浚河段自北店子至钟阳集,全长15公里。西坝口以上退建左堤,右岸利用原堤培修。西坝口以下至北店子左、右堤均利用原有老堤。疏浚土方293.3万立方米,搬老堤土方39.7万立方米,机械疏浚施工围埝土方52.5万立方米,核定总投资545.39万元。疏浚工程于1983年8月,由五河县新浍河工程指挥部组织实施。水上部分土方组织民工完成,水下部分由安徽省机械疏浚处开挖。全部工程于1985年7月完成。

包河是浍河的支流,源于河南省商丘,于濉溪县临涣集注入浍河。包河全长175公里,流域面积原为1404平方公里,经治理调整为1090平方公里。包河在建国前年久失修,河道淤浅,汛期洪水漫流宽达2~3公里,灾情严重,上下游常产生水利矛盾。1953年淮委组织河南商邱专区和安徽阜阳专区,分别对尚楼至张楼147.3公里河道进行疏浚。亳县境内郭庄至马张楼26.1公里,按汛期设计流量160~221立方米每秒,由亳县治淮总队施工。1953年3月31日至4月29日,完成土方153.77万立方米,实支经费99万元。1957年春,河南永城县境内按5年一遇除涝标准疏浚了包河;于是安徽涡阳县亦按5年一遇标准设计流量170~194立方米每秒,疏浚了喇叭沟口至临涣集的包河。1967年经安徽省水利厅批准又对喇叭沟口至刘寨一段进一步疏浚,因“文化大革命”影响,未全部完成。1979年水电部批准喇叭口以上包河,按新3年一遇排涝标准的82%进行疏浚,分别由河南省及安徽亳县施工。现喇叭沟口以下的包河排涝标准为新3年一遇的70%。

涡阳境内包河两岸,自1968~1972年陆续修建了蓄水防洪涵闸5座。

浍河口浍河口疏浚工程,西从张家沟口(四陈庄西)起,东至西坝口止,与1952年开挖的新浍河河口衔接,长6.22公里。这段河身原为浍河出口,是一片洼地,常年积水,芦苇丛生。北淝河除涝工程指挥所,在规划北淝河下游除涝工程时,把这一段作为大洪沟流域和蔡家湖洼地的内水经过张家沟排入漴潼河而开挖的一条引河,在浍河口之上。底宽为39米,北岸为堆土区,南岸结合修筑龙潭湖圩堤。于1953年春由本县施工总队完成,共做土方94万立方米。

2022年6月25日,安徽省包浍河治理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2022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25.57亿元,总工期36个月。工程涉及安徽省亳州、淮北、宿州、蚌埠等四地(市)的涡阳、濉溪、埇桥、固镇等四县(区),治理范围为包浍河省界~浍河九湾段干流。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疏浚河道132.39公里,加固固镇县城浍河右岸堤防2.57公里,实施南坪闸、包河闸除险加固,拆除重建沟口涵闸11座、新建25座,新建护岸22处、10.04公里,兴建防汛道路157.34公里。

排灌工程

孙疃电力灌溉站,位于孙疃乡郜花园浍河右岸,利用河水灌溉。1958年3月开工,1959年6月竣工。建有机房、水池、引灌闸。原装22.5马力煤气机20台、水泵20台。站建成抽水后,煤气机常出故障,引水闸严重漏水,无法灌溉。1961年改装60马力柴油机10台未成功,1966年12月改建成电灌站,机房和引水闸重新修建,配1800千伏安和180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装75千瓦电动机2台、220千瓦电动机3台、水泵5台。3次修建共做土方7.7万立方米、石方1091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方675立方米,投资69.7万元。做田间配套工程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共127条,长105.5公里,桥涵49座。灌溉区面积29.5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3.75万亩。1967年至1981年累计灌溉7.68万亩,1981年后未灌溉。

桑庙机械排灌站,位于浍南区桑庙乡桑庙村北浍河南岸。1955年开工,1956年完成。先后装机28台,436.5马力,配有22台水泵。利用浍河水源,在浍河南岸沿高地东西向修干渠一条,西至桑庙东至双河集长12.1公里,复修南北向支渠14条,共长21.7公里。可灌溉土地1.8万亩,投资13万元。1973年改为电力排灌。

龙潭湖电力排涝站,位于金岗乡花木王西北新浍河南堤上,建于1956年,由县水利局设计,县水利建工队施工。装机6台计630千瓦,配轴流泵6台,设计除涝面积26.9平方公里。1971年改为排灌结合,但因沟渠不配套,未能发挥效益。1985年在洪泽湖蓄水影响工程中,于龙潭湖农场正北龙潭湖圩堤上又增建1座电力排灌站,装机4台,共620千瓦,配轴流泵4台,从而提高了龙潭湖排涝标准。

北店电力排灌站,位于县城东北新浍河南堤上,1984年4月动工,翌年4月竣工,为洪泽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之一。县水利局设计,县水利建工队施工。装机4台,386千瓦。设计排涝面积(包括杨庵湖西部和城关镇)9.4平方公里,确保县城免于内涝。

涵闸工程

浍河河南省永城段上建有控制蓄水的黄口节制闸、和顺节制闸等。

黄口节制闸,是浍河拦蓄水工程,位于永城县黄口集北。1970年,由县水利局设计施工。计完成砖石方4500立米,混凝土900立米。闸为钢筋混凝土开敞式结构,双曲薄壳闸门,12孔。孔宽5米,总净宽60米,闸室总长71.3米,蓄水深度4.5米,最大蓄水量500万立米。工程为民办公助,国家投资50万元。1982年10月至翌年7月,又进行了续建和改建:右岸增设桥头堡,加高加宽机架桥;工作房由木结构改为圬工结构;闸门系统改滑轮组为双吊点。

和顺节制闸,是浍河拦蓄水工程,位于永城县裴桥乡和顺(扎巴)集北。1977年4月,由县水利局设计施工,翌年6月竣工。计完成砖石方4012立米,混凝土1700立米。闸为钢筋混凝土开敞式结构,双曲薄壳闸门,12孔。孔宽5米,总净宽60米,闸室总长77.8米,蓄水深度4米,最大蓄水量537万立米。工程为民办公助,国家投资96万元。

浍河安徽省段上建有控制蓄水的南坪闸、蕲县闸、固镇闸、五河闸。

南坪闸,于1959年开工,1960年建成,设计过闸流量615立方米每秒。蕲县闸于1966年开工,1968年建成,控制来水面积3865平方公里,设计过闸流量608立方米每秒。固镇闸于1958年开工,1960年建成,控制来水面积4584平方公里,设计流量440立方米每秒。这些闸因受当时以蓄为主的指导思想影响,对排洪、排涝考虑不够,设计孔径偏小,影响汛期排洪排涝。固镇闸于1963年汛期时严重阻水,扒开南头封闭堤溢洪,汛后拆除闸门。1965年汛期过闸流量达1300立方米每秒,1970年修复,安装闸门等设备,并修建溢洪道,于1971年春完成。南坪闸,濉溪县浍河上,建于1958年,控制来水面积3472平方公里,防洪保护面积12.1平方公里,闸9孔,孔宽4米,孔高8米,排洪流量830立方米/秒,除涝流量615立方米/秒,最高蓄水位20.9米,蓄水量657万立方米,可灌面积3.5万亩。南坪船闸,位于南坪节制闸左侧,采用Ⅳ级通航标准,设计最大船舶吨位500吨,年设计单向通过能力为600万吨,闸室有效尺度为180m×12m×3.5m(长×宽×门槛水深),项目总投资估计约2.13亿元。2015年11月动工,2018年12月交工验收。

蕲县闸,为浍河干流上的节制闸,控制流域面积3865平方公里,始建于1966年,竣工于1972年,闸长15米,17孔,钢平板电卷扬式,最高蓄水位20米,蓄水量672.25(米)立方米,泄洪流量1258立方米/秒,控制面积3976平方公里。1994年至1998年对干流河道进行了初步治理,蕲县闸至固镇闸段除涝标准达3年一遇的82%,南坪闸至蕲县闸段除涝标准达3年一遇的60%。浍河在宿州市埇桥区境内长约30公里,流域面积约608.5平方公里,自西向东有西牛沟、陈沟、娄沟、运粮河、双龙沟、黄泥沟、解放沟、浍澥新河、龙浍沟、团沟、袁大沟、陈沟、莲沟、柳沟、苦沟及官沟等16条沟河汇入。

固镇浍河节制闸,位于县城东郊浍河上,系“大跃进”时期南水北调枢纽工程之一。1958年9月动工兴建,1960年4月竣工。该闸共9孔,每孔宽4米、高6.5米,闸底高程12.5米,闸门顶高19米,最大过水断面224平方米,启闭台高27.5米,闸上13.5米、宽40.6米;桥面高20.5米、路面宽6.6米。设计灌溉蓄水位16.7米,闸上20年一遇排洪水位18.57米,闸下17.73米,流量600立方米/秒。蓄水可供浍河两岸之连站、城郊、固东、城南、前台、谷阳、西圩、东岭、北圩、齐庄、三里、五星、稿沟、姚王、陈湾、东南、浍北、浍南、王洲、新湖沟、杨庙、张庄、王塘、刘庄、大何、魏庙等24座中、小型机电排灌站和县办工业用水。灌溉面积可达15.56万亩。

五河船闸,设计为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IV级船闸,闸室长200m,闸室宽23m,门槛水深4m。跨船闸桥设计荷载为城市-A级,通航净高7m,桥梁及接线全长820m,其中桥长278米。船闸工程于2016年3月16日开工,2018年11月15日通过交工验收。跨闸桥工程于2017年1月10日开工,2018年11月9日通过交工验收。2019年7月通航试运营。五河船闸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浍河流域的通航能力,能够有效满足腹地运输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要求。

航道航运

航道变迁

浍河,古称涣水,原为天然通航河流,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西北谢集,古代航运比较发达。三国曹魏时期,曹操曾在浍河岸边的铚城(今濉溪县临涣镇)建造粮仓,为方便粮食内调外运,在浍河北岸开挖一条大沟通至城内。至今大沟痕迹依稀可见,人们称为“运粮沟”。民国时期,濉水(濉河)和浍河仍可通航。1930年代初期,乡绅周歧山利用濉河外运煤炭。浍河沿岸有码头数处,其中以临涣、孙疃两个码头较大。临涣集拥有10余只木船,专营浍河运输业务。建国后,濉河经过4次治理,桥涵增多,运输能力大为减弱。浍河仍有船民从事航运。

1958~1968年,浍河上相继建成了南坪、蕲县、固镇、五河(北店子)4座节制闸和五河分洪闸,控制水量,以达到灌溉和分洪等目的。均无过船设施,从临涣到五河的174公里航道,被分割为4段,水运物资需翻坝运载,运费高,货损大,迫使大量物资弃水走陆。虽于1974年在五河口门建100吨级船闸,使浍河的船舶可以直接进入河,但由于整个浍河闸坝碍航严重,失去了一船直达的水运功能。从1980年以后,固镇以下河段,年运量2万余吨,较1964年下降了74.9%。

为了发展煤炭水运,1974年,交通部派员会同安徽省交通部门对浍河临涣以下174公里航道进行勘查,其基本情况:临涣至南坪段:长46公里,河底纵比降0.13‰,水位受南坪闸控制,航道水深0.6~3米,水面宽30~60米,弯曲半径90~260米,河内仅有当地少数农、副、渔、渡船航行。南坪至蕲县段:长18公里,水位受蕲县闸控制,河底纵比降0.13‰,航道水深2米,水面宽55~130米,弯曲半径110~300米,航运现状与上段同。蕲县至固镇段:长38公里,河底比降0.024‰,水位受固镇闸控制,航道水深2米,水面宽100~200米,弯曲半径110~400米,河内有少数农船运输煤炭、粮食、砖瓦等物资。固镇至五河段:长72公里,下游受北店予节制闸和五河分洪闸控制。其中九湾至中阳集82公里为香涧湖区,水浅并长满杂草,其余40公里航槽宽10~15米,常水位时,水深1.2~1.5米,枯水期浅滩水深0.4~0.6米,弯曲半径800米,可通航15吨木帆船,此段是浍河运输情况较好的河段。浍河上有跨河桥梁11座,其中公路桥8座,铁路桥3座。除临涣南涣西、韩村东北和町西4座公路桥桥下净空很小,高水位时不能通航外,其余7座桥梁的桥下净空基本符合100吨级船舶的通航要求。

复航工程

沱浍河航道由沱河上段、浍河中下段及两河连接线大青沟航道三部分组成,上起商丘,经虞城、夏邑、永城、濉溪、宿州、固镇、五河入淮河,全长约340公里,其中河南段约147公里,安徽段约193公里。从豫皖界的李口集桥至蕲县闸,全长80.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修建临涣、南坪、蕲县三座复线船闸,改造22座公路桥和3座铁路桥。航道按四级通航标准建设,改造后航道底宽40米,水深3.5米;船闸设计标准为500吨级,设计年通航能力420万吨。沱浍河安徽段开发航道是从豫皖界的李口集桥至蕲县闸,全长80.5公里,该项目总投资约23.87亿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